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以济南轨道交通1号线、2号线盾构隧道小净距、交叠下穿京沪高铁桥为工程依托,制订了折线型隔离桩+桩间旋喷止水的控制技术,通过数值模拟分析了下穿施工过程高铁桥桩基的变形规律和内力分布。结果表明:多区间交叠隧道最佳施工顺序为交叠隧道按自下而上顺序施工,同一平面按与既有隧道由远而近顺序施工;随各条盾构隧道的掘进,高铁桥桩基变形逐渐增大,桩基最大水平变形达到2.87 mm,最大竖向变形达到0.34 mm;现场实测表明盾构下穿施工引起的桥墩最大沉降值为0.41 mm,满足变形控制要求。  相似文献   

2.
小净距矿山法隧道在近接城市既有建筑物施工期间不可避免的会对既有建筑物结构的稳定性造成一定的影响.为确保小净距矿山法隧道在下穿既有建筑物施工期间的安全性,文章以深圳地铁6号线大浪站至石岩站区间隧道矿山法下穿别墅区为工程案例,通过数值模拟和工程监测相结合的手段,研究隧道施工对既有建筑物的扰动情况,并提出小净距隧道下穿既有建...  相似文献   

3.
以武汉地铁4号线一期第四标段铁机村站~岳家嘴站盾构区间为背景,详细介绍了在盾构小净距平行隧道施工的情况下采取的加固措施,并通过各种监测表明,这些措施能够满足工程实际的需要。  相似文献   

4.
结合现代城市轨道交通区间隧道盾构法施工实例,针对在城市中心城区采用盾构法施工穿越既有运营的地铁隧道的关键施工控制技术和地铁运营保障开展技术研究,总结提出了盾构下穿施工的重点控制环节,对有效管控盾构施工安全风险、进一步提高区间隧道盾构法施工的安全技术水平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5.
董敏忠 《市政技术》2015,33(1):98-101,124
天津地铁3号线金狮桥站—中山路站盾构区间左右线最小净距仅为2.48 m,且位于小曲线半径上,左右线隧道施工过程中势必相互产生严重的不利影响,引起隧道变形或整体移位。笔者根据模型计算进行分析评估,提出确保区间隧道安全的施工措施。研究证明盾构在小净距、小半径平行隧道间长距离施工时,合理采取施工措施、控制好盾构参数能避免左右线隧道相互产生的不利影响。  相似文献   

6.
倪竹萍 《低温建筑技术》2010,32(12):103-104
小净距隧道由于净距较小,中夹岩柱厚度远比普通双洞隧道要小,隧道围岩稳定主要受中夹岩柱稳定性影响。因此,选择合理的净距,不必采用过多的措施来加固中夹岩柱而又能保证其稳定性,成为小净距隧道研究的热点和难点。  相似文献   

7.
为了研究隧道垂直下穿车站结构地震响应问题,设计制作了粉质黏土场地中小净距隧道垂直下穿单层车站模型。利用振动台试验结果验证后的数值模型,通过输入不同峰值加速度的地震波,研究地下穿越结构的应力、位移、变形及加速度响应规律。研究结果表明:横向地震作用下,隧道非对称穿越车站会影响车站的地震响应特征,应力、加速度、变形的最大值偏离中柱位置;车站、隧道的内侧应力约为外侧应力的70~80%;车站中柱依然是抗震薄弱部位。  相似文献   

8.
为研究新建暗挖隧道近距离下穿对运营地铁车站的影响,以实际工程为例,建立有限元模型,分析隧道开挖、拆中隔壁、静力切割既有桩等关键工序对既有车站的影响,对施工工法、支护方案、施工工序进行论述,提出对既有线进行监测的项目类型、控制指标、预警机制等.  相似文献   

9.
在我国,钻爆法施工的优越性已得以体现。然而,在一些复杂地质环境条件下施工,如工程项目邻近古城区、文物保护区,新建铁路隧道邻近既有隧道等,无论开挖施工还是工程爆破,均会对周边建筑物结构受力造成不利的影响,制约了新建建筑物、隧道的顺利施工。实践证明,充分勘察既有建筑物现状,考虑新旧建筑物的相互影响,并采取有效措施,能够确保既有构筑物的安全运营,保证既有结构安全质量。  相似文献   

10.
盾构隧道施工中采用同步注浆来控制地层沉降,以北京地铁12号线下穿10号线工程为背景,研究了近距离条件下既有隧道变形控制。研究基于注浆材料固结变形特性,提出了同步注浆控制下盾尾间隙引起的地层变形预测方法;在此基础上,采用数值仿真对下穿既有隧道工程进行模拟,分析既有隧道变形规律,并与理论结果进行对比。研究结果表明:在仅采用同步注浆控制措施,既有隧道最大沉降值为-4.08 mm,大于变形控制值,无法保障既有隧道的安全运营。基于变形预测,提出现场土体加固、设置隔离环等控制措施,减小既有隧道变形。  相似文献   

11.
软土地区盾构上穿越既有隧道的离心模拟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地铁网络不断完善,新建盾构隧道近距离穿越既有隧道的现象越来越多。盾构近距离穿越既有隧道的影响问题,比常规盾构施工的研究更为复杂。结合上海外滩通道盾构上穿越地铁 2 号线工程,采用离心模型试验与现场实测相结合的方法对盾构上穿越对周围地层及既有隧道的影响进行了研究。文中选用排液法在离心场中模拟盾构施工,在国内首次实现了在不停机状态下模拟隧道开挖卸载、地层损失和注浆过程,并分析了盾构上穿越施工引起的地层、新建隧道与既有隧道的纵向位移变化规律。通过现场实测数据分析了既有隧道在盾构上穿越过程中纵向变形与时程曲线的变化规律。  相似文献   

12.
新建盾构隧道下穿会对上部既有隧道产生扰动,并可能使隧道产生结构病害。由于盾构管片重量远小于相应开挖土体重量,新建隧道的上浮效应会对既有隧道产生影响。基于两阶段分析法提出考虑新建盾构隧道上浮影响的隧道下穿引发既有隧道纵向变形计算模型,并利用现场实测数据进行验证。结果表明:考虑上浮效应的理论计算结果与实测数据较为吻合;控制新建隧道上浮量或减小新建隧道直径可有效减小由于上浮效应造成的既有隧道隆起变形。研究成果可为全面合理评估隧道下穿对既有隧道的影响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3.
针对南京地铁3号线部分路段小净距穿越高架桥桩基问题,适当简化后建立了隧道、管片及桩基的三维数值模型。模拟结果表明,地铁盾构小净距穿越高架桥对地表和桩基的受力和变形将会带来影响,地表最大变形量大于桩基顶部变形量,隧道右帮下侧管片出现应力集中。通过与现场监测结果对比,现场监测值与数值模拟结果吻合,建议今后施工时控制好施工参数,加强跟踪监测,必要时进行跟踪注浆加固。研究结果为本工程的顺利实施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14.
李翔 《山西建筑》2011,37(17):163-165
结合变位控制原理,对盾构法下穿既有线引起的地表沉降进行分析预测,按照施工步序,把地表沉降分为5个部分,并针对每个部分提出具体的控制措施,很好的控制了地表沉降,保证了既有线的安全运营,对同类工程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5.
孙旭东 《山西建筑》2011,37(9):168-170
结合工程实例,对重庆轨道交通六号线一期工程大龙山车站小净距重叠隧道的施工组织及施工方法进行了总结,在只利用一个施工通道的前提下,通过合理化组织及应用信息化技术,安全、优质、高效地进行施工,大大缩短了车站及隧道施工工期,减小了爆破震动对结构的影响,确保了重叠隧道防水、二衬的整体性及耐久性。  相似文献   

16.
针对深圳地铁下穿电缆隧道的实例,通过采用位移加载法模拟隧道开挖效应和弹性地基梁理论分析管土相互作用,提出将地铁上方的既有隧道视为大管径管线考虑,分析了地铁左线施工引起的地层响应,并借助相关控制标准对电缆隧道的安全性作出评价,分析结果表明:数值计算结果与实测数据吻合较好,电缆隧道也处于安全状态,可为相关类似工程研究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7.
范小强 《山西建筑》2014,(10):173-174
通过对中家湾隧道的工程概况、地质条件、施工难点的分析,有针对性的提出了采用混凝土置换软弱的中夹岩柱的施工方法,有效地解决了小净距隧道洞口浅埋段难以安全施工的难题,同时就施工安全提出了一些建议,以供参考。  相似文献   

18.
伍雪峰  苏娜 《山西建筑》2011,37(21):184-185
主要介绍了广东博深高速公路水洞山隧道施工技术和工法,施工中顺利地解决了隧道线间距小、洞口段浅埋偏压严重等技术难题,在质量、安全、工期、成本等方面都取得了较好的效果,为以后相类似的小间距隧道工程施工提供一些借鉴和经验。  相似文献   

19.
徐靖  付斌 《山西建筑》2012,(22):214-215
以某高速公路隧道为例,阐述了小净距隧道的特点及施工原则,同时详细介绍了小净距隧道的施工方法及技术控制要点,从而促进小净距隧道设计与施工技术的发展。  相似文献   

20.
结合长春火车站南北广场地下通道工程实例,建立了二维有限元模型模拟隧道施工过程,按施加常规地面拟静力列车荷载的方法,获得了极浅埋隧道施工时地面最大沉降值及其分布规律;以平顺轨道移动列车荷载作用位置的方法,获得了对地表沉降最不利列车荷载作用位置、地面最大沉降值及其分布规律,从而为施工决策提供科学依据,确保列车运营的安全和隧道施工安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