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由于传统的环保型铅抑制剂难以使铜铅混合精矿得到有效分离,故本文介绍一种新型方铅矿抑制剂PD-2。通过单矿物浮选试验、人工混合矿分离试验以及动电位测定、红外光谱分析、吸附量测定,研究了PD-2在铜铅分离中的抑制作用及机理。试验结果表明,当乙硫氨酯(Z200)作为捕收剂时,PD-2对方铅矿的抑制作用明显强于黄铜矿,在适当条件下可实现铜铅分离。其作用机理为PD-2能够选择性化学吸附在方铅矿表面,在黄铜矿表面吸附较弱,且PD-2在方铅矿表面的吸附强于捕收剂Z200在方铅矿表面的吸附,能够阻碍Z200在方铅矿表面的吸附,同时,PD-2分子中的亲水基能够使方铅矿得到有效抑制,从而达到"抑铅浮铜"。  相似文献   

2.
针对铜铅硫化矿可浮性相近和精矿铜铅互含选矿难题,研究新型组合抑制剂(LY和硫代硫酸钠)在不同浮选条件下对黄铜矿和方铅矿的抑制作用,并与传统抑制剂重铬酸钾、羧甲基纤维素、亚硫酸钠等进行了对比。试验结果表明,在矿浆自然pH至弱碱性条件下,新型组合抑制剂(LY和硫代硫酸钠)对方铅矿具有良好的抑制作用,而对黄铜矿抑制作用较弱。人工混合矿物浮选试验取得良好的分离效果。在选矿厂铜铅混合精矿闭路验证试验中,获得的铜精矿含Cu 28.05%、含Pb 6.88%、Cu回收率84.16%、Pb回收率3.79%,铅精矿含Pb 65.54%、含Cu 1.98%,Pb回收率96.21%,Cu回收率15.84%,表明该药剂制度是合理的。   相似文献   

3.
内蒙古某铜铅混合精矿中铜、铅含量分别为5.59%和49.66%,属微细粒铜铅混合精矿,铜主要以黄铜矿形式存在,铅主要以方铅矿形式存在。为有效分离内蒙古某微细粒铜铅混合精矿中的铜、铅矿物,进行了铜铅混合精矿无氰无铬分离工艺研究。结果表明:以活性炭+硫化钠作为脱药剂,以BK512(无机盐类组合抑制剂)作为方铅矿抑制剂,以Z-200作为黄铜矿捕收剂,可以实现铜铅混合精矿中黄铜矿和方铅矿的有效分离。采用"抑铅浮铜"分离工艺流程方案,闭路试验经过一次粗选、二次扫选、三次精选,最终获得铜品位22.62%、铜回收率80.04%的铜精矿,以及铅品位60.14%、铅回收率97.17%的铅精矿。  相似文献   

4.
云南某铜铅锌硫化矿铜铅分离浮选试验研究   总被引:9,自引:1,他引:9  
贾仰武 《矿冶工程》2009,29(4):47-49
云南某铜铅锌矿硫化矿含铜0.60%, 铅2.43%, 锌5.10%, 在现场生产作业中采用“铜铅混浮, 铜铅分离, 尾矿选锌”的浮选工艺流程, 存在的问题是铜铅分离指标不理想, 铜铅精矿互含高。对该矿的铜铅混合精矿进行了铜铅分离浮选小型试验研究, 结果表明, 当混合精矿再磨到-0.074 mm粒级占80%, 以亚硫酸钠、水玻璃和CMC为组合抑制剂代替重铬酸钾抑制方铅矿, 以Z200代替乙黄药作为黄铜矿捕收剂, 进行了铜铅分离浮选, 获得了良好的分选指标, 铜精矿含铜23.30%, 含铅3.30%, 铅精矿含铅64.66%, 含铜0.50%, 实现了铜铅分离。  相似文献   

5.
新型铜铅分离有机抑制剂ASC的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研究了pH和矿浆电位对新型小分子有机抑制剂ASC对黄铜矿和方铅矿的抑制作用的影响,结果表明ASC对方铅矿具有很好的抑制作用,对黄铜矿没有抑制作用。人工混合矿和实际矿石试验表明采用ASC能够代替重铬酸盐实现铜铅分离。  相似文献   

6.
亚硫酸钠在铜铅分离浮选中的的应用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原矿的多元素分析和铜铅矿物的物相分析结果表明,该矿石以黄铜矿和方铅矿为主,其氧化率分别为25.8%、28.88%。通过“铜铅混浮、尾矿选锌、铜铅分离”的工艺流程,调整剂用“重铬酸钾+亚硫酸钠”作组合抑铅浮选铜,顺利实现了混合铜铅精矿的分离。  相似文献   

7.
李炎君  曹沁波  张海钰  闫嫣  严文超 《矿冶》2023,32(3):24-33+100
方铅矿和黄铜矿的浮选分离主要采用抑铅浮铜工艺。但目前铅铜分离效率低,方铅矿和黄铜矿的分离仍然是选矿领域的难点。高效、有选择性的方铅矿抑制剂已经成为一个研究热点,近年来国内相继研发出一批新型的抑制剂。针对方铅矿抑制剂进行总结,根据抑制剂的化学结构和应用方式,把抑制剂分为无机抑制剂、有机抑制剂、组合抑制剂、新型抑制剂四类。总结了近年来四类抑制剂的药剂结构特点、分选效率、作用机理,并对抑制剂的未来发展方向进行展望。  相似文献   

8.
本文以黄铜矿、方铅矿单矿物以及我国西南某地的铜铅混合精矿为研究对象,通过单矿物及实际矿物浮选试验,筛选出了适合铜铅浮选分离的无毒抑制剂配方:SM1+亚硫酸钠+硫酸锌。作用机理分析表明,上述抑制剂与预先吸附捕收剂的黄铜矿作用能力不强,而能够罩盖预先吸附捕收剂的方铅矿表面上,发生化学吸附,这也是铜铅浮选分离过程抑制剂对方铅矿具有较好的抑制作用,而不影响铜指标的原因所在。  相似文献   

9.
铜铅分离新型铅抑制剂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为了研制铜铅矿物浮选分离的高效铅抑制剂,以黄铜矿、方铅矿单矿物在CMC、硫酸铝或二者组合抑制体系中的可浮性特征为基础,研究了硫酸铝+CMC在郴州某铜铅混合精矿浮选分离中的抑铅浮铜效果,最后分析了硫酸铝影响Z-200在黄铜矿、方铅矿表面吸附的机理。结果表明:CMC、硫酸铝以及硫酸铝+CMC均可增大黄铜矿和方铅矿的可浮性差异;在先添加硫酸铝后添加CMC的情况下可低成本、小污染、高效率地实现铜铅混合精矿的分离。因此,硫酸铝+CMC是铜铅浮选分离的新型铅抑制剂。  相似文献   

10.
以黄铜矿、方铅矿单矿物以及我国西南某地的铜铅混合精矿为研究对象,通过单矿物及实际矿物浮选试验,筛选出了适合铜铅浮选分离的无毒抑制剂:SM1+亚硫酸钠+硫酸锌.药剂与矿物作用机理分析结果表明,上述抑制剂与预先吸附捕收剂的黄铜矿作用能力不强,而能够罩盖在预先吸附捕收剂的方铅矿表面上,发生化学吸附,这也是铜铅浮选分离过程抑制...  相似文献   

11.
通过采用硫酸铁作氧化剂,在pH=2、温度50 ℃和25 ℃时对不同浓度氧化介质中方铅矿进行氧化试验。通过试验计算出反应速率常数与反应级数、反应活化能并确定反应动力学方程。分析温度和氧化介质浓度对方铅矿氧化速率的影响,在50 ℃条件下,用Fe2(SO4)3作为氧化剂时,溶液的浓度为100 mg/L时反应进行很快。当溶液的浓度越高时,溶液中硫酸根离子的浓度就越高,越容易生成PbSO4沉淀,阻碍反应的进行。而在25 ℃时,反应非常缓慢甚至不进行。  相似文献   

12.
磨矿作业对硫化矿浮选有重要影响。以方铅矿为研究对象、以电化学分析为主要手段,研究了钢、不锈钢、陶瓷三种磨矿介质对方铅矿浮选的影响机制。三种磨矿介质对应的回收率分别为:钢79.71%、不锈钢81.62%、陶瓷83.43%,磨矿介质的电化学活性越高方铅矿可浮性越差。分析结果表明,在与方铅矿组合的电偶中,介质钢和不锈钢都充当阳极发生氧化反应,陶瓷介质中则是方铅矿作为阳极发生氧化反应,这导致陶瓷介质磨矿时方铅矿表面疏水物质S 0的含量远高于钢和不锈钢介质磨矿;另外,电化学活性越高,磨矿介质与方铅矿的伽伐尼电偶作用造成的电化学腐蚀越强,生成铁的氧化物和氢氧化物等亲水物质对方铅矿的迁移罩盖越强,可浮性也就更差。  相似文献   

13.
某含银铅锌硫化矿含铅1.66%、含锌1.63%、含银12.3 g/t,铅锌含量低,矿物单体粒度小且嵌布不均匀,单体解离困难。为了给该矿石的铅、锌、银资源开发利用提供技术依据,对其进行了选矿试验。结果表明:采用铅锌优先浮选流程,在磨矿细度为-74μm占70%条件下,铅粗选以25号黑药为捕收剂,硫酸锌为抑制剂;锌粗选以石灰为p H值调整剂,丁基黄药为捕收剂,硫酸铜为活化剂,YS为抑制剂;铅锌系统各经一次粗选三次精选两次扫选作业,闭路试验可获得铅品位70.35%、含锌3.48%、含银292.00 g/t、铅回收率96.59%、银回收率51.11%的铅精矿和锌品位43.84%、含铅0.32%、含银32.20 g/t、锌回收率86.60%、银回收率8.08%的锌精矿,铅锌分离效果较好,银在铅精矿和锌精矿中总回收率达到59.19%。  相似文献   

14.
针对方铅矿单矿物,分别使用瓷罐瓷球与瓷罐铁球磨矿并进行浮选,考察磨矿时间、矿浆溶液的酸碱度、捕收剂的用量与方铅矿浮选效果的关系。结果表明,瓷介质磨矿比铁介质磨矿更有利于方铅矿的浮选;高碱环境有利于方铅矿的浮选;捕收剂用量越高越有利于方铅矿的浮选;采用铁介质磨矿时,磨矿时间延长,方铅矿浮选回收率降低,而采用瓷介质磨矿,磨矿时间对其影响不大;采用铁介质磨矿,铁介质氧化生成羟基氧化铁覆盖在方铅矿表面,改变了方铅矿表面组成,增加了方铅矿亲水性,对方铅矿的浮选产生负面影响。  相似文献   

15.
贵州榕江县干河沟硫化锑矿中矿物类型较为单一,以锑为主要回收对象,矿石中的锑主要以锑硫化物辉锑矿形式存在,占总物相的77.82%,另外还有少量的锑氧化物(14.9%)和锑酸盐(7.28%)形式存在。针对该硫化锑矿矿石的特性,进行了详细的条件试验,确定磨矿细度为-0.074 mm 88.13%时,采用"一粗一精"浮选工艺流程,获得锑精矿品位45.02%、锑回收率87.16%,有害元素铅含量0.023%,砷含量0.05%,选矿效果良好,质量达到硫化锑粉精矿二级品的标准。研究结果表明该锑矿石可选性良好,推荐工艺流程简单,得到的锑精矿质量较好,回收率较高,有害杂质含量低,选矿成本较低,具有较高的经济价值。  相似文献   

16.
西藏某锑铅选矿厂的脆硫锑铅矿与方铅矿的混合精矿产品有价元素为铅、锑,矿样经活性炭脱药后,对混合精矿进行浮选分离试验,获得了铅品位为72.09%、回收率为50.96%的铅精矿,锑品位为10.89%、回收率为76.67%的锑精矿,实现了铅、锑的有效分离。  相似文献   

17.
试验的样品是以铅锌为主并伴生铜硫等的多金属硫化矿。根据矿石特性,本次试验采用"先铅后锌"的优先浮选流程,选铅尾矿进行再磨控制锌入选细度,铅浮选过程中使用Zn SO4、Na2SO3及Na2S2O3的组合药剂抑制闪锌矿的上浮,通过实验室闭路浮选试验,得到铅精矿的品位和回收率分别为73.92%和84.72%,锌精矿的品位和回收率分别为49.11%和67.01%,且铅锌互含量达标。氧化锌占总锌的32.18%是导致锌回收率不高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18.
研究了磨矿环境对方铅矿、闪锌矿单矿物及双矿物磨矿矿浆化学性质的影响。结果表明,采用瓷介质磨矿时,单矿物体系的矿浆化学性质主要受硫化矿物局部电池作用的影响,双矿物体系的矿浆化学性质同时受硫化矿物自身局部电池和矿物间伽伐尼电偶双重作用的影响;采用铁介质磨矿时,无论是单矿物体系还是双矿物体系,均同时存在硫化矿物、磨矿介质自身局部电池的作用和磨矿介质与硫化矿物之间伽伐尼电偶的作用,另外,双矿物体系中还存在硫化矿物之间的伽伐尼电偶作用。因此,矿浆化学性质受铁介质磨矿的影响更为复杂和显著。  相似文献   

19.
西北某铅锌矿是一个矿物成分复杂、铅锌矿物分布极不均匀、嵌布粒度细微、嵌布关系复杂、单体解离难度大、脉石矿物硬度高的大型难选铅锌矿床。为确定该资源的开发利用方案,采用优先浮选工艺对该矿石进行了选矿试验。结果表明,在磨矿细度为-0.074 mm占85%的情况下,采用1粗1扫3精选铅(铅精选前再磨至-0.045mm占95%)、1粗1扫2精选锌、中矿顺序返回的闭路流程处理该矿石,可取得铅品位为60.45%、含锌8.90%、铅回收率为75.95%的铅精矿以及锌品位为51.60%、含铅0.31%、锌回收率为87.39%的锌精矿,该选矿工艺方案是该矿石的高效开发利用方案。  相似文献   

20.
The electrochemical characteristics, surface properties and collectorless flotation behavior of galena with and without the presence of pyrite have been studied. Electrochemical tests confirmed previous reports in the literature that galena is electrochemically more active than pyrite and serves as the anode in galvanic combinations with pyrite. Cyclic voltammograms and polarization curves tests indicated that the addition of pyrite did not change the oxidative and reductive products of galena, but increased the current density during oxidation process. Zeta potential of galena showed a significant difference when coupled with pyrite, due to the influence on the oxidation of the mineral surface. Flotation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presence of pyrite leading to an influence on the collectorless floatability of galena and the influence correlation with the composition proportion of each mineral.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