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有色冶金节能》2012,(5):64-64
2012年7月26日,中国有色金属工业协会在贵阳主持召开了由贵阳铝镁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和遵义铝业股份有限公司合作完成的《铝电解槽全电流降磁关键技术与带电焊接装备》科技成果鉴定会。经鉴定委员会鉴定,该成果解决了长期困扰业界的世界性难题,整体技术居国际领先水平。  相似文献   

2.
《有色设备》2010,(5):22-22
日前,由武汉大学和青铜峡铝业股份公司联合研发的“铝电解槽阴极钢棒无源焊接技术研究与应用”项目通过验收,标志着该项目的研发获得成功。铝电解槽阴极钢棒无源焊接技术即不需要任何外加电源和热源,采用金属氧化物、铝粉、造渣剂、稀释剂、合金剂及其它添加剂等组成的药粉,  相似文献   

3.
本研究将新式节能阴极结构技术应用于某铝厂500kA铝电解槽,通过电解槽电热平衡仿真模拟,设计保温型内衬结构,成功减少了铝液中水平电流,并降低了电解槽阴极电压降。与传统铝电解槽相比,节能降耗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4.
《有色冶金节能》2015,(5):64-65
中铝贵州工服公司采用热熔焊接铝电解槽阴极钢棒的试验获得成功,标志铝电解槽阴极钢棒焊接工艺引入了全新的技术。热熔焊接铝电解槽阴极钢棒,是将铝热反应药剂放入位于两段阴极钢棒间并进行加热熔化焊接。  相似文献   

5.
新型结构电解槽技术的研发及工业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总结了近年来中铝公司新型结构电解槽技术的研发历程及工业试验结果.中铝公司首次提出通过改变阴极结构和性能,采用可湿润阴极、设置水平网络沟槽及蓄铝池结构系统的新型结构电解槽的技术思路,并于2005年在4 000 A自热式电解槽上试验成功,形成了新型结构电解槽的技术原型.在随后的几年内设计、安装了160 kA新型结构电解槽系列,并进行了工业试验,验证了新型结构电解槽技术工业应用的可行性.工业试验结果证明,该项技术大大抑制了由于磁场引起的铝液层的流动和波动,为铝电解槽降低极距和槽电压提供了基本条件和技术支撑,从而实现大幅度节能.同时,还首次提出了新型结构电解槽实现保温节能和零阳极效应系数的技术理念,通过提高能量利用率和加强保温,实现电解槽的热平衡.经过持续优化,目前已将该项技术应用于不同容量的电解槽上,形成了整套生产操作和控制技术.  相似文献   

6.
信息动态     
《有色设备》2013,(4):57-59
贵阳铝镁设计研究院启动一项"863"项目由贵阳铝镁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下简称贵阳院)承担的国家"863"项目———"铝电解强磁场环境下特种机器人与焊接工艺关键技术研发及应用"课题启动会在贵阳院召开。该课题主要研究铝电解系列强磁场环境下的降磁策略,开发可移动式超大容量分流装置、专家系统和适用于生产现场的特种焊接机器人,使施焊点处磁场降  相似文献   

7.
针对大型预焙阳极电解槽"新型阴极结构高效节能铝电解槽"的焙烧及启动的有关技术问题,从电解槽的装炉方法、焙烧维护以及"铝电解槽火焰-铝液二段焙烧技术"启动到启动后期等技术环节进行了较为详尽的阐述,提供给各位同行参考借鉴  相似文献   

8.
随着双碳目标的提出及电解铝行业阶梯电价政策的出台,促使电解铝从业者积极开发铝电解槽节能降耗、长寿命槽相关技术研究.针对铝电解槽需要从铝电解槽型结构设计、节能新技术、质量提升、企业管理等方面入手研究.本文主要是基于阴极方钢导电效果提升及质量改善方面实践.为确保阴极方钢切割质量,提高焊接质量,降低焊接压降,减少电解槽直流电...  相似文献   

9.
《铝加工》2020,(4)
正新疆众和近期自主研发的新冶金技术-铝钢直焊技术不仅突破了铝钢异种焊接的技术难题,还实现了较传统技术节电30%的目标。新疆众和研发出的这项新技术是采用特殊工艺将铝面与钢面直接连接,无需过渡块,焊缝界面材料实现原子级结合,焊缝数量仅有1道,焊口处较传统焊接技术压降降幅达10~20 m V,可节电30%,节能降耗优势显著。此外,新铝钢直焊技术采用机器人自动焊接,高效稳定,铝钢熔合率可达95%以上,铝钢结构强度≥70 MPa,结构服役时限≥5年。  相似文献   

10.
正近日,在某大型电解铝厂电解槽底,一个身披金甲、头戴礼帽、闲庭信步、举目四望的机器人正在努力"工作"。该款机器人是中信重工开诚智能装备有限公司最新研制的二代槽底巡检机器人,首次在大型电解铝厂600 k A铝电解槽投入应用,真正实现了让巡检人员"看看电脑",便可实时掌握电解槽安全状况。较人工巡检效率提升了50%以上,且单台机器人可以在短时间内完成多台电解槽的温度测量  相似文献   

11.
电流强化对铝电解槽电、磁、流场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一定的技术条件下通过电流强化可以提高电解槽铝产量和电流效率,降低单位产品的成本。本文以国内最具代表性的郑州龙祥铝业有限公司 154kA侧部四点进电铝电解槽为研究对象,具体分析了电流强化对铝电解槽电、磁、流场的影响。结果表明:当槽型结构与母线配置不变时,电流强化不影响铝电解槽铝液电、磁、流场总体分布规律,但改变铝液层电流密度、铝液磁感应强度和铝液流速大小;阴、阳极电流、铝液层电位差、铝液层电流密度均与系列电流强度具有相同的增加率;铝液层磁感应强度随系列电流强度的增加而线性增加;铝液最大流速、铝液平均流速均随系列电流强度的增加而增大。  相似文献   

12.
论文简单介绍了新型稳流保温铝电解槽节能技术的开发思路和基本内容,着重从电压优化、电解槽散热减少和效率提高方面分析该技术的应用效果和优势。本技术优化了电解槽的阴极结构,对电解槽的内衬结构进行了更加精细的设计。现场的技术人员对筑炉质量严格把关,确保电解槽长期稳定运行,并根据现场具体情况配套了工艺技术参数,实现电解槽的高效率低能耗运行。新型稳流保温电解槽平均槽电压3.853V,电流效率91.9%,铝液直流电耗12493.9kWh/tAl,较同系列普通槽降959.1kWh/tAl。  相似文献   

13.
铝电解槽电气绝缘问题是铝电解槽装备的核心问题之一。正确认识电解槽的电气构成及特点.合理配置电气绝缘设施,对铝电解槽的安全生产有着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本文介绍了我厂铝电解槽电气绝缘设施的配置情况,对绝缘损坏的原因及危害做了分析.并介绍了我厂电气绝缘设施的管理办法。  相似文献   

14.
孙淑娟  吕晓生 《包钢科技》2010,36(6):16-17,47
文章对包头铝厂电解厂房使用的135 kA预焙阳极铝电解槽易出现故障的铝母线焊接问题进行了分析,主要介绍屏蔽技术在铝母线焊接中的应用、效果。采用屏蔽技术简单、易行,可保证正常生产,提高生产效率。  相似文献   

15.
《有色设备》2010,(6):36-36
包头铝业有限公司多年来致力研发铝电解合金化技术,包括电解法生产铝基合金、铝电解槽直接生产高级铝和电解原铝液直接熔铸铝合金材料及铝合金坯料等。  相似文献   

16.
正在新疆众和股份有限公司冶金建设工程分公司的厂房一隅,一台工业机器人正在精细焊接铝导杆和钢爪,这是新疆众和近期自主研发的新冶金技术——铝钢直焊技术。该技术不仅突破了铝钢异种焊接的技术难题,还实现了较传统技术节电30%,对推动行业技术升级、加快传统电解铝企业绿色转型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7.
本文基于某铝厂300 kA铝电解槽基本结构及尺寸,运用大型有限元软件ANSYS建立铝电解槽电、磁、流场模型,对该铝厂铝电解槽进行数值仿真计算。电解质层中电流主要为垂直分布,铝液层电流出现较大的水平方向分量值;磁场x方向沿短轴为反对称分布,y方向沿长轴大体上呈现反对称分布,z方向大体上沿长轴呈反对称分布;铝液-电解质界面最大隆起高度为3.28 cm。探究了铝电解槽电磁流场分布情况,为铝电解槽节能降耗生产提供理论指导。  相似文献   

18.
《有色设备》2008,(4):61-61
中铝国际沈阳铝镁设计研究院铝电解槽生产管理和综合操作控制技术的研发工作取得突破性进展。采用湿法无效应焙烧启动电解槽技术控制铝电解槽焙烧启动,使单槽至少节省电力70000kW·h;采用控制氟化物和其它温室气体排放技术解决阳极效应预处理及自动熄灭,减少了污染物排放量。这两项技术上的突破,  相似文献   

19.
铝电解槽的多物理场仿真及在线动态仿真分析研究对铝电解槽大型化、微机过程控制化的开发、优化设计、生产启动和运行管理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文中阐述了铝电解槽物理场模型和计算方法的发展过程及主要的商业化分析软件,列举了21世纪以来我国科研工作者在铝电解槽电、热、磁、流体和应力场仿真及智能多模式控制系统领域的重要科研成果.文中分析了我国铝电解槽多物理场及在线动态仿真的研究现状与发展前景,并提出了未来我国在铝电解槽计算机仿真研究领域亟待解决的问题,即磁流体全槽模型的建立与分析;多物理场同一计算平台的耦合解析;铝电解槽的全息仿真技术、在线动态仿真技术以及焙烧启动方式、材料属性对铝电解槽运行影响的研究分析;强适用性、参数化建模应用软件的开发.  相似文献   

20.
正1月31日,国家发改委正式公布《国家重点节能低碳技术推广目录(2017年本,节能部分)》,由中国铝业郑州研究院自主研发的新型稳流保温铝电解槽节能技术榜上有名,正式列入国家重点节能低碳技术推广目录。中国铝业郑州研究院开发的新型稳流保温铝电解槽节能技术,其特点是通过优化铝液中电流分布、改良电极结构及材料选型,优化设计槽内衬,优化等温线分布,并合理匹配电解槽工艺技术参数,达到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