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玉龙铜矿Ⅴ号矿体氧化矿石工艺矿物学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给回收西藏玉龙铜矿Ⅴ号矿体氧化矿石中的铜提供基础依据,采用化学分析、物相分析、光学显微镜分析、扫描电镜及能谱分析等手段对该矿石进行了工艺矿物学研究。结果表明,该矿石具有“一杂三高一细”即“铜赋存形式复杂”,“褐铁矿含量高”、“易泥化脉石和易浮方解石含量高”、“黄铁矿含量高”,“有用矿物嵌布粒度极细”的特点,属于极难处理矿石。因此,要较好地利用该铜矿资源,须采用选冶联合工艺,并在工艺过程中采取细磨、消除褐铁矿及其他干扰矿物的影响等针对性措施。  相似文献   

2.
李晓波  李国栋  张村 《金属矿山》2016,45(11):69-72
西藏某铜矿石为高氧化率、嵌布粒度细、脉石矿物易泥化的难选氧化铜矿石,铜品位为1.76%,铜氧化率高达44.32%。根据矿石性质的特点,采用硫化铜矿物和氧化铜矿物分步浮选-混合精选流程进行了浮选试验。结果表明,矿石在磨矿细度为-0.074 mm占85%情况下,以水玻璃为矿泥的抑制剂和分散剂、戊基黄药为捕收剂、硫化钠为氧化铜矿物的硫化剂、硫酸铵为辅助活化剂、松醇油为起泡剂,通过2粗2精2扫流程处理,获得了铜品位为21.19%,铜回收率为78.74%的铜精矿。  相似文献   

3.
玻利维亚图皮萨混合铜矿选矿试验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玻利维亚图皮萨铜矿石属于混合铜矿石,含铜1.65%,铜的氧化率为28.48%。针对该矿石性质进行了浮选试验研究,采用直接浮选先浮硫化铜矿物,再用硫化浮选法浮氧化铜矿物,硫化浮选以丁基黄药+丁基铵黑药+羟肟酸组合作为捕收剂强化对氧化铜矿物的捕收。闭路试验获得铜品位为20.48%,铜回收率为61.77%的硫化铜精矿及铜品位为13.29%,回收率为19.28%的氧化铜精矿,总铜回收率为81.05%,试验研究为该矿的开发利用提供了技术依据。  相似文献   

4.
为给江西某铜矿石的选冶利用提供参考,进行矿石工艺矿物学分析。结果表明,该矿石铜品位0.57%,含硫14.05%,铜、硫是主要可利用元素。铜主要以硫化铜的形式存在,黄铜矿和铜蓝是主要载铜矿物,其中的铜占总铜的95.56%。脉石矿物以石英、萤石、钙铁铝榴石、绢云母、长石等为主。黄铜矿与脉石、黄铁矿、闪锌矿连生关系较为密切,铜蓝呈凝胶状集合体形式存在,多分布在黄铁矿、辉铜矿边沿,形成反应边结构。黄铜矿与铜蓝的嵌布粒度均较细,需通过细磨才能单体解离。为获得较高的铜回收率,一是要充分磨矿;二是要加强黄铜矿的回收。  相似文献   

5.
对云南某钛铁矿进行了工艺矿物学研究。结果表明: 矿石中钛品位为5.62%,主要有用金属矿物为钛铁矿和钒钛磁铁矿,分别占总钛的61.39%和11.03%。脉石矿物主要是斜长石和钛辉石,脉石矿物中主要成分为SiO2和Al2O3,其含量分别为42.35%和12.53%。矿样中粗粒钛铁矿多与钒钛磁铁矿和榍石及硅酸盐紧密共生,其集合体的粒度主要集中在 0.02~0.30 mm。赋存于榍石与硅酸盐矿物中的钛多达27.58%。探索性实验结果表明:弱磁-强磁选可以有效地回收矿石中的强磁性矿物,并抛出大量的脉石矿物,实现钛铁矿的富集。因此,该矿石属于低品位难选钛铁矿,实现钛铁矿物的有效回收对该资源的开发利用具有重要的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6.
以云南镇康氧化铜矿为研究对象,采用了光学显微镜、化学分析、电子探针等分析手段,研究了该矿石的工艺矿物学性质。研究发现,矿石原岩类型为夕卡岩型氧化铜矿石,Cu的品位为1.00%。矿石中铜的独立矿物主要为孔雀石和硅孔雀石,主要的脉石矿物为透闪石、石榴石和黑硬绿泥石,次要的脉石矿物为方解石。另外,矿石中还含有少量磁铁矿,可综合回收利用。该研究结果可为该矿石提供选矿依据。  相似文献   

7.
傅飞龙 《现代矿业》2019,35(4):119-121
为给某斑岩型低品位含金铜矿石的开发利用工艺研究提供指导,对该矿石进行了详细的工艺矿物学研究。结果表明,矿石含铜0.44%、含金0.092 g/t;矿石中的目的矿物主要为黄铜矿,其次为铜蓝和斑铜矿,嵌布特征较简单,易于单体解离;其中的可见金占比较大,硫化矿中不可见金占比较少,还有部分非硫化物不可见金。矿石中黄铁矿和脉石含量较高,且成分复杂,是影响有用矿物分选的主要因素。研究表明,该矿石适合采用粗粒抛尾、细粒级分选的选别工艺,预测铜精矿中铜的理论回收率为82.98%~89.59%,金的理论回收率为78%~84%。  相似文献   

8.
通过对青海某低品位铜铅锌银多金属矿工艺矿物学研究,查明该矿石中铜、铅、锌、银的含量分别为0.26%、1.23%、0.70%、44g/t。其中氧化铅、氧化锌的占有率分别为26.35%、17.0%,氧化矿物的嵌布粒度微细,银矿物以包裹体形式嵌布于方铅矿、氧化铅、闪锌矿和脉石中。而矿石中大量的绢云母、黑云母及绿泥石等在磨矿过程中容易生成矿泥进而恶化选矿环境。综上可知,该矿属于低品位难选矿石。因此,在选别过程中应采取适宜细度,并注意脉石矿物的影响。  相似文献   

9.
以西藏铜铅锌混合矿为研究对象,采用化学多元素分析、物相分析及光学显微镜分析等手段对该矿石的化学组成、物相组成、矿物嵌布粒度特征等进行了详细研究。结果表明,该矿石矿物成分复杂,主要有价回收元素为铜、铅、锌,品位分别为0.67%、1.27%、0.99%;铜主要以硫化铜的形式存在,氧化铜分布率占30.30%;铅和锌主要以碳酸盐的形式存在;脉石矿物主要有方解石、石英、透闪石、石榴石等。矿物之间包裹嵌布复杂,紧密共生,矿石中铜铅、铜锌可浮性相近,是导致目的矿物浮选指标差的重要原因。基于工艺矿物学研究,建议采用"铜铅锌混合浮选—浮选尾矿强磁选—混合精矿浮选分离"的工艺流程来提高有用金属的品位和回收率。  相似文献   

10.
赞比亚某低品位高结合率难处理氧化铜矿石铜品位为1.56%,主要铜矿物为赤铜矿、黄铜矿、铜蓝、水胆矾;主要脉石矿物为石英、云母、铁白云石等。铜氧化率高达82.85%,以结合氧化铜为主;硫化铜仅占17.15%,主要为原生硫化铜。为确定该矿石的合理开发利用工艺,进行了系统的硫酸酸浸试验。结果表明:①提高浸出试样细度,延长浸出时间,提高浸出温度,增大液固质量比和搅拌速度均有利于改善氧化铜矿石的浸出效果。②矿石在磨矿细度为-200目占60%、硫酸浓度为50 g/L、液固质量比为3、浸出温度为65 ℃、搅拌速度为300 r/min,浸出时间为120 min情况下,铜的浸出率达78.64%。③硫酸浸出该矿石的浸出动力学受化学反应模型控制,反应的表观活化能为37.83 kJ/mol。  相似文献   

11.
针对上饶某铜硫矿入选矿石锌矿物含量升高,导致硫精矿锌含量超标,影响矿山的正常生产和经营问题,为寻求解决办法,首先开展了矿石的工艺矿物学研究。结果表明:①矿石性质较复杂,可供选矿回收的元素主要是铜和硫,含量分别为0.58%和10.20%,锌、银含量分别为0.42%和16.44 g/t,可综合回收。矿石中的主要脉石矿物为石英、碳酸盐矿物以及铝硅酸盐类矿物。②矿石主要结构有自形—半自形粒状结构、他形粒状结构、交代结构、粒状镶嵌结构和充填结构,少量胶状结构。主要构造有浸染状构造、条带状构造、细脉状构造,少量块状构造。③黄铜矿和闪锌矿呈中细粒嵌布的特征,黄铁矿呈中粗粒嵌布的特征。黄铜矿粒度相差悬殊,形态变化较大,嵌布关系复杂,欲提高铜精矿品位须对粗精矿进行细磨。黄铁矿大部分结晶较好,适合在较粗磨矿细度下解离回收。④结合现场情况和锌矿物的存在状态,可考虑对锌矿物进行活化、浮选,从而解决硫精矿含锌超标的问题。  相似文献   

12.
孙晶  冯博 《现代矿业》2019,35(4):105-108
为给新疆某大型低品位强氧化铜镍硫化矿石的开发利用提供技术依据,进行了工艺矿物学和混合浮选研究。结果表明:①矿石铜品位0075%、镍品位057%,铜、镍均主要以硫化矿的形式存在,其中硅酸镍难以回收;②矿石中的主要目的矿物为黄铜矿和镍黄铁矿,均可通过浮选回收,脉石以橄榄石为主;③镍黄铁矿在镜下呈自形、半自形粒状均质体,其中呈不规则颗粒状、与磁黄铁矿或黄铜矿以多种不同形态嵌连紧密的镍黄铁矿能较好地通过浮选回收,呈微细粒分布、形状不一和呈不规则粒状或蠕虫状及浸染状的镍黄铁矿因嵌布粒度微细而难以实现单体解离,从而不易通过浮选回收;黄铜矿则常呈不规则粒状、浸染状零星嵌布在脉石中;④磨矿(-0.074 mm 80%)-1粗1精2扫、中矿顺序返回闭路浮选流程可获得镍品位为9.17%、铜品位为1.57%,镍回收率68.01%、铜回收率87.37%的混合精矿,铜、镍富集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13.
某镍铜矿随着不断深部开采,矿石逐渐趋于“贫细杂”,给该资源的综合利用造成一定的困难。本文对该镍铜矿进行详细的的工艺矿物学特征研究,为该矿石的高效回收提供技术支撑。研究表明,该矿石属硫化型镍铜矿石,Ni品位0.38%,硫化率84.00%,Cu品位0.09%,硫化率97.24%,铜氧化率低,对铜的浮选回收有利;Co、Au、Ag可考虑综合回收。矿石中金属硫化矿物主要为磁黄铁矿、镍黄铁矿,其次为黄铁矿、黄铜矿、少量及微量针镍矿、闪锌矿、红砷镍矿、辉砷镍矿和方铅矿。脉石矿物中片状或纤状矿物较多,在磨矿过程中易集中于相对较粗的粒级,且有部分含镍滑石浮于矿浆表面,易进入精矿。因此,筛选对滑石等易浮脉石的抑制剂至关重要。矿石中硫酸镍为水溶性镍,如碧矾、含镁碧矾等,硅酸镍为以离子状态被某些硅酸盐矿物吸附或与其钙镁离子置换形成的含镍硅酸盐矿物,氧化镍为由于氧化作用残留于磁性铁中的镍,这三类矿物均为氧化作用的产物,是浮选难以富集的,影响镍的回收。  相似文献   

14.
在采用光学显微镜大量观察分析的基础上,结合运用扫描电镜、X射线能谱分析、X射线衍射、ICP和化学物相分析等测试分析仪器,较系统的分析了某硫化铜镍矿选别过程产品,包括一、二段原矿、一、二段精矿和尾矿中的矿物组成及其主要矿物的单体解离等。结果表明,该矿石中约10%和5%的镍、铜元素是以氧化态存在的;两段磨矿产品中主要的镍铜矿物的单体解离度不高;相对较粗颗粒与硫化物不能有效解离,微细粒脉石夹杂是精矿中上浮。建议改进优化磨矿粒度组成,提高相对较粗粒级中硫化物的单体解离,降低微细粒硫化物的含量;强化粗粒和微细粒硫化物的捕收,控制粗粒单体氧化镁矿物的上浮,及微细粒氧化镁矿物的夹杂捕收,可有效提高回收率、降低精矿氧化镁含量。  相似文献   

15.
某高镁铜镍矿石含镍0.76%、铜0.16%、氧化镁25.12%,铜矿物主要为黄铜矿,镍矿物主要为镍黄铁矿,脉石矿物主要有透闪石、滑石、蛇纹石,橄榄石、透辉石及绿泥石等少量,有害杂质组分滑石、蛇纹石及绿泥石等的含量高达42%。矿石中铜、镍的氧化率均较低,原生硫化铜占总铜的87.50%,硫化镍占总镍的98.68%。为获得低镁铜镍混合精矿,进行了选矿试验。结果表明,矿石在磨矿细度为-0.074 mm占70%的情况下,采用2粗2扫2精,精选1尾矿连续2次精扫选,精选2尾矿与精扫选1精矿合并返回,其他中矿顺序返回流程处理,可获得铜品位为2.28%、镍品位为11.81%、铜回收率为70.37%、镍回收率为76.20%、氧化镁含量仅为4.38%的铜镍混合精矿,产品达到一级品质量标准(镍品位大于10%,氧化镁含量小于6%);抑镁效果取得成功的关键在于在精选段添加了北京矿冶研究总院研制的含镁脉石矿物的高效抑制剂——改性CMC(总添加量为480 g/t)。试验流程具有稳定、低药耗、高效等优点,适合该矿石的处理。  相似文献   

16.
对国外某矿床铜矿石进行工艺矿物学分析,研究发现矿石中有价元素为铜,含量2.17%。铜主要以孔雀石和辉铜矿的形式存在,这些矿物嵌布关系复杂,大部分以它形粒状、不规则状嵌布于脉石矿物中,部分孔雀石和辉铜矿粒度细小,且与褐铁矿三者之间嵌布关系较紧密。脉石矿物绝大部分为白云石,含量高达83.97%,矿石类型为沉积岩型氧硫混合铜矿。针对这一复杂难选的铜矿石,本文采用“先硫后氧”的工艺流程,使用硫化铜粗选精矿再磨工艺,并使用NaHS和(NH4)2SO4作为氧化铜矿的活化剂,(NaPO3)6作为脉石矿物的抑制剂,最终获得了高品位硫化铜精矿(Cu 62.37%)和低钙镁含量(CaO+MgO 12.50%)的氧化铜精矿(Cu 30.08%),铜综合回收率82.47%,实现了对这类矿石的高效回收。  相似文献   

17.
某硫化铜矿石中的金属矿物主要为斑铜矿、黄铜矿及辉铜矿,黄铁矿和硫铜钴矿微量,脉石矿物主要为石英。矿石中铜矿物嵌布粒度极不均匀,少部分铜矿物嵌布粒度较粗,主要为细—微细粒嵌布的铜矿物,细者甚至小于10μm。为确定该矿石的高效选矿工艺进行了选矿试验。结果表明:铜品位为3.85%的矿石在磨矿细度为-53μm占80%的情况下,采用2粗2精3扫流程进行粗粒开路浮选,粗粒浮选中矿集中再磨至-10μm占80%的情况下,采用1粗1精流程进行细粒开路浮选,可获得铜品位为41.86%、回收率为59.01%的粗粒精矿,铜品位为33.27%、回收率为26.43%的细粒精矿,总精矿品位为38.76%、回收率为85.45%。采用粗细分级分选开路浮选流程回收矿石中的硫化铜,既解决了含铜粗粒连生体在流程中的循环,又发挥了粗细分选优势,还避免了微细粒中矿返回对流程的影响,是粒度极不均匀嵌布的硫化铜矿物的高效回收工艺。高品位微细粒中矿中的铜将采用生物氧化浸出工艺回收有利于提高总铜回收率。  相似文献   

18.
为给西藏多才玛铅锌矿详查阶段矿产评价提供依据,对其进行了详细工艺矿物学研究。研究结果表明:该矿石含Pb为4.21%、Zn为2.81%,银、镉、硒、碲和铊分别为27 g/t、0.017%、0.002%、0.03%、0.023%,可进行综合回收利用。铅主要以方铅矿的形式存在,锌主要以闪锌矿的形式存在。方铅矿、闪锌矿为主要回收目的矿物。铅、锌矿物嵌布关系复杂,与其他矿物紧密接触,分离较困难。方铅矿嵌布粒度相对较粗,有利于选矿回收,而闪锌矿嵌布粒度较细,-0.02 mm粒级以下含量高达22.07%,选矿难度大,需要进行细磨工作,才能提高回收率。此外,脉石矿物主要为方解石、石英,具有易磨碎、易泥化等特点,将给铅、锌矿物分选带来不利影响。   相似文献   

19.
为充分了解镜铁山矿区某铜矿工艺矿物学性质,并为制定合理的分选工艺提供基础资料,采用化学分析、X射线衍射、筛分分析、显微镜检测等分析手段,对镜铁山矿区某铜矿矿石的化学组成、矿物组成、矿物粒度特征和主要矿物的嵌布特征进行了详细研究。结果表明:该铜矿石矿物种类复杂,脉石成分较多,主要矿物嵌布关系复杂,嵌布粒度粗细不均。矿石中黄铜矿以中细粒嵌布为主,粒度不均匀,呈两极分化的特征,需结合选矿试验确定最佳的磨矿条件。研究结果对镜铁山矿区铜矿的合理开发利用具有一定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