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由于地质条件的复杂多变以及勘察方法和技术缺陷等原因,导致在勘察设计阶段的公路隧道围岩分级与实际施工阶段的围岩分级差异很大,应该寻求动态的对公路隧道围岩分级进行描述的定量评价方法,以确保隧道围岩和支护结构体系在施工和运行过程中的稳定性。通过对走马岭隧道现场进行详细地质调查,采用多变量分析法对走马岭隧道围岩进行了动态分级。结果表明,隧道施工阶段围岩分级结果与原来勘查设计部门的结果有较大出入;隧道施工阶段围岩分级结果更加真实,正确反映了围岩的稳定性。 相似文献
2.
隧道工程地质条件具有复杂多变的特点,造成围岩分级存在一定的模糊性.依托郑万高铁湖北段隧道工程,文章建立了不同级别不同岩性的随钻参数与围岩级别的数据库,研究了推进速度与其他随钻参数之间的相关性,建立了随钻参数与围岩级别的Stacking集成学习模型,增加了模型分类的稳定性,提高了模型预测准确度.该方法解决了传统隧道围岩分... 相似文献
3.
在公路隧道工程中,能够较准确地预测前方围岩等级,无论是对于调整支护结构还是确保安全施工的顺利进行都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本文采用地质雷达法,以大干溪Ⅲ号隧道工程为实例,对公路隧道围岩级别进行了动态分级预测,结果表明:采用地质雷达法的围岩动态分级预测所得结果与实际开挖情况较为吻合,能够有效地指导施工的顺利进行。 相似文献
4.
5.
针对南方岩溶区公路隧道施工期围岩分级特点,分析获得以岩石强度、岩体完整程度、地下水状态、结构面状态、结构面走向与隧道轴线关系和岩溶发育对隧道影响程度为基础的遗传神经网络模型和岩溶发育对隧道影响程度指标评价标准。并将其运用于广西河池六寨—宜州高速公路天生桥隧道和关上二号隧道进行实例验证,将分级结果与专家判定级别进行对比,准确率达93.3%。 相似文献
6.
7.
TBM施工隧道围岩分级方法研究 总被引:24,自引:5,他引:24
随着隧道工程建设的发展,全断面隧道掘进机(TBM)在隧道施工中必将占有越来越重要的地位,传统的隧道围岩分级难以满足TBM施工条件下的隧道施工需要。因此,研究TBM施工条件下的隧道围岩分级,是采用TBM进行隧道施工的需要。结合西(安)-安(康)铁路秦岭隧道TBM施工研究,提出了TBM施工条件下隧道围岩分级方法。 相似文献
8.
基于贝叶斯统计理论,充分重视隧道掌子面相同或相似工程岩组已有的围岩分级信息,建立围岩质量指标[BQ]的先验分布和后验分布的概率模型,推导出围岩质量指标[BQ]的后验分布超参数的计算表达式,获得围岩质量指标[BQ]的可信概率为1-α的可信区间,并据此对公路隧道施工阶段的围岩动态分级进行优化。通过某大跨度公路隧道的若干个掌子面的围岩动态分级实践和应用,验证了贝叶斯优化方法的可行性。结果表明:基于贝叶斯优化方法进行的隧道掌子面围岩动态分级有效降低了施工阶段围岩分级的主观差异,据此进行的围岩级别划分更加合理。 相似文献
9.
根据公路隧道岩体分级标准的要求,全面考虑各种分级指标,建立了公路隧道岩体分级的神经网络方法。对各类定性和定量指标数据进行了向量规范化处理,选取适宜的分级指标,建立起神经网络学习样本,并进行样本学习训练,其结果可作为各种公路隧道岩体分级的评判依据。据此,对韩家岭隧道围岩进行了分级和评价,证实所建立分级方法的可行性、准确性和优越性。 相似文献
10.
公路隧道施工时,遭遇浅埋软弱围岩环境,会引发安全隐患、质量问题。进入“十四五”建设时期后,公路工程生产建设企业需要结合高质量发展目标,需要持续增扩大对新材料、新技术、新工艺的应用,以解决此类问题。本文以此为出发点,结合某公路隧道工程,剖析了浅埋软弱围岩环境下的施工需求。分别从地表处理、超前支护、开挖、初期支护、量测控制、防排水、衬砌施工7方面,对其施工技术进行了具体讨论。 相似文献
11.
公路软岩隧道施工技术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介绍了管棚工法、注浆小导管超前支护、地表垂直锚杆工法、压缩空气法等八种与隧道开挖施工相配套的施工辅助技术,实践证明,这些施工辅助技术确保了施工的安全和质量,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2.
深部岩体具有典型的不均匀、不连续的自应力块系等级构造结构。由于浅部巷道围岩应力场分析是基于连续介质力学理论,没有考虑岩体的块体特性,因而无法应用于深部巷道块系围岩的应力场分析。考虑到深部巷道块系围岩破坏类型主要表现为峰后岩块沿软弱接触面的剪切滑移破坏,通过建立深部巷道的平面应变块系围岩模型,得到了轴对称条件下岩块相互作用的解析解;分别假设岩块之间的接触满足刚塑性和Mohr-Coulomb屈服条件,推导得出上述两种屈服条件下的块系围岩模型和连续介质模型的围岩支护力的计算公式。对比分析表明:围岩块体构造特性对深部巷道施工和承载力设计计算有重要的影响;通过假设块体间剪应力与剪切滑移满足分段线性关系,得到了块系围岩径向位移,剪应力和剪切滑移量的解析表达式,引入无量纲化的深部巷道块系围岩稳定性参数λ,并得出当λ<1时块系围岩是稳定的,当λ>1时块系围岩是不稳定的。 相似文献
13.
结合工程实例,对软弱围岩公路隧道洞口加固、洞身掘进和初期支护施工技术进行了详细地介绍和分析,指出了超前长管棚和锚喷支护技术是处理软弱围岩行之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14.
针对景婺黄高速公路隧道工程地质条件复杂,不良地质现象及病害严重,路线区域地下水丰富等众多特点,隧道施工过程中对其围岩进行了监控,并对变形过程进行了分析,通过数据分析,改进施工工艺,从而保障了工程施工质量,节约了工程投资。 相似文献
15.
基于支持度的隧道围岩质量分级组合评价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基于漂移度的隧道围岩质量分级组合评价方法存在漂移度参考对象不一致,计算结果不可比问题,引入支持度概念作为各基础评价方法权重计算的依据。首先,从相似度和差异度两个方面建立新的支持度数学定义,避免了传统支持度公式仅考虑差异度的缺陷。其次,以整体数据对每种基础评价方法评价结果的综合支持度作为权重计算综合评价结果,从而建立了隧道围岩质量分级的新型组合评价方法,该方法不仅可以解决不同基础分级方法评价结果的非一致性问题,更重要的是其解决了漂移度概念下参考对象的不一致问题,使得权重结果更客观实际,理论基础更加坚实。最后,通过工程实例分析,表明了该方法的合理性与可行性。 相似文献
16.
岩体分级方法(RMR14)可充分评价岩体力学性质和结构面的条件,且可考虑初始地应力场和开挖方式等工程因素的影响,非常适用于山岭隧道围岩的评价。但RMR14评级方法的阶梯状评分会引起评分区间边界出现模糊不确定性,为更加准确地评价岩体质量,基于Mamdani模糊推理方法,引入模糊隶属函数来解决模糊不确定性问题。采用if-then推理法则实现多输入参数多推理规则的模糊推理,提出基于Mamdani模糊推理的RMR14岩体分级方法,并将此方法应用于独平高速漂里隧道的围岩质量评价。研究结果表明,基于Mamdani模糊推理的RMR14岩体质量分级方法既可借鉴既有工程经验,又可恰当处理评分边界的模糊不确定性问题;与直接采用RMR14分级方法相比,本文提出的模糊分级方法能更加准确评价围岩质量。 相似文献
17.
以赣龙铁路隧道埋深300 m~320 m的Ⅴ级围岩段为背景,采用解析计算、数值计算和现场实测相结合的研究方法对大埋深条件下软弱、破碎围岩隧道的支护技术进行了研究。研究表明:在大埋深条件下,软弱、破碎围岩隧道的支护宜选择以提高围岩强度为主,适当提高支护力为辅的支护方法;利用管式锚杆兼作注浆管,通过注浆提高围岩强度和锚杆锚固力的锚注联合支护技术对大埋深条件下软弱、破碎围岩隧道有较好的支护效果。 相似文献
18.
随着城市地铁隧道急剧增加的养护需求,地铁盾构隧道结构病害尤其是渗漏水病害亟需快速精准的识别诊断。利用计算机视觉对盾构隧道进行健康检测是近年来国内外的一种新趋势,但目前渗漏水病害图像的识别效果尚不能满足实际工程的需要。在分析盾构隧道衬砌表面图像特点的基础上,将渗漏水图像分为6种类别,采用深度学习的方法,提出一种新颖的基于全卷积网络的盾构隧道渗漏水病害图像识别算法,并从图像识别结果、错检率和运行时间三个方面与大律法、区域生长法、分水岭法等传统图像识别方法进行对比分析。研究表明:基于全卷积网络的盾构隧道渗漏水病害的图像识别能够有效地避免管片拼缝、螺栓孔、管线、支架等干扰物的影响,特别是在克服管线遮挡方面具有优越的鲁棒性;与传统图像识别算法相比,提出方法在错检率和运行时间上具有较大优势,能够更好地满足工程需要。 相似文献
19.
特殊地质条件下隧道围岩分级与支护设计原则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列举了几种在隧道勘察设计、施工中经常遇到的特殊地质条件,并对其围岩分级与支护设计原则提出了一些粗浅的见解,对勘察设计人员及施工人员具有一定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20.
公路隧道围岩的区间数组合分类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公路隧道围岩的分类方法较多,每一种分类方法的结果都是对真实围岩状况的一种估计,通过一定的算法将这些分类结果进行合成,可以使各分类法取长补短,围岩信息得到充分利用。基于上述思路,并考虑到分类标准和被分类隧道围岩物理力学指标均为区间数的实际情况,提出了一种基于区间数的公路隧道围岩组合分类法。为充分利用区间数携带的信息,定义了一种新的区间数距离计算方法,选择能够兼顾各单一分类法之间功能性和协调性要求的加乘混合函数作为围岩分类函数,计算被分类围岩与分类标准各级别之间的分类函数值,最小值对应的类别即为被分类围岩的类别。针对某工程隧道2个典型段围岩的分类问题,在隧道围岩常用的岩芯质量指标ROD法、《公路隧道设计规范》(JTGD70-2004)BQ值法和弹性波速vp法进行分类的基础上,采用本文方法进行组合分类,结果表明:本文方法物理意义明确,计算过程简捷,分类指标稳定,分类结果与单一分类法相比能够更好地反映实际围岩状况,可供公路隧道勘察、设计、施工时参考。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