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氯胺消毒及高锰酸钾氯胺联用消毒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城市污水处理厂二级出水为试验水样,观察了氯、氯胺单独消毒工艺以及高锰酸钾与氯胺协同消毒工艺的消毒效能,同时比较了投药总量相同条件下单独氯胺消毒工艺及高锰酸钾与氯胺协同消毒工艺的消毒效能以及对THMs生成的影响。结果表明,对于污染严重,尤其是耗氯物质含量较高的污水,氯消毒效果受到极大影响,氯胺消毒的效果要略好于氯消毒的效果,而高锰酸钾与氯胺协同消毒工艺的消毒性能明显优于单独氯胺消毒工艺,并且能够进一步降低THMs的生成量。因此,高锰酸钾与氯胺协同消毒工艺可以使处理后水质从微生物安全性到化学安全性两方面均得到提高。  相似文献   

2.
为达到消毒目的,同时控制消毒副产物(DBPs)的生成,需要对有关水质的变量,如加氯量和接触时间、温度、pH和总有机碳(TOC)等的影响进行研究。本文探讨了在氯胺为残余消毒剂且接触时间较短的情况下,温度等水质变量对三卤甲烷(THMs)和卤代乙酸(HAAs)生成量的影响。结果表明,TOC和液氯接触时间对DBPs的影响最大,加氯量、pH和温度也影响DBPs的生成。有些变量的反应呈线性,有些则是非线性的。大多数情况下;THM浓度高于HAA浓度,相反情况也存在。应调查DBPs在不同条件下的生成量,从而确定用氯消毒的最佳方式,降低DBPs浓度。  相似文献   

3.
张华军 《净水技术》2012,31(4):61-65
该文介绍了上海浦东新区南汇地区郊区水厂的原水具有高耗氧量、高氨氮、季节性变化大的特点。通过在自来水制水工艺中增添加氨装置,控制沉淀池出水氨氮为0.5 mg/L左右;采用化合氯消毒后,可有效保证管网余氯稳定性和控制消毒副产物,但该方法也存在菌落总数检出率和色度升高及制水成本提高约0.008元/t的问题。  相似文献   

4.
5.
饮用水二氧化氯-氯/氯胺联合消毒工艺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联合消毒工艺是近些年来饮用水消毒处理的新动向。该文对国内外二氧化氯-氯/氯胺联合消毒工艺的科研成果进行概括和总结,指出二氧化氯-氯/氯胺联合消毒工艺的研究进展,并指出今后需解决的问题和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6.
以臭氧-生物活性炭工艺中的炭滤池出水为研究对象,考察了不同氯氨投加比的氯胺组成和衰减变化情况,为水厂氯氨投加的精细化和总氯的控制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7.
以太湖流域某水厂常规工艺和深度处理工艺(臭氧活性炭,O_3-BAC)出水为研究对象,以可同化有机碳(AOC)为生物稳定性评判指标,对比研究了常规工艺与深度处理工艺出水在氯胺消毒过程中生物稳定性的变化特征。试验结果表明,尽管臭氧活性炭工艺提高了出水的浊度和耗氧量等常规水质指标的去除率,但出水在氯胺消毒后水质的生物安全性降低。当接触时间为120 min时,氯氮比为5:1和3:1的氯胺消毒后,水中细菌灭活率分别为3.26 lg和2.90 lg,AOC分别为94.87μg/L和107.31μg/L,表明采用高氯氮比(5:1)的氯胺消毒后水质生物稳定性优于使用低氯氮比的氯胺(3:1)。氯胺(5:1)消毒时当氯胺投加量为0.50 mg/L、CT值为90 mg·min·L~(-1)时,出水生物稳定性最佳。  相似文献   

8.
该文介绍了上海市自来水市南公司以青草沙水源和黄浦江水源的水厂制水工艺和氯胺消毒工艺,列出了出厂水及管网水中余氯、氨氮以及消毒副产品的测定数据及消毒效果,分析了氯胺及氨氮在管网中的衰减情况,讨论了pH对氯胺在水中存在形式的影响及氨氮导致管网水中铅及锌的浓度增加。提出了为提高管网水质,在生产过程中需在适当工艺位置补加在线测氨仪及测氯胺仪,并选择合适的C12:NH2-N,严格控制出厂氨氮的量,以抑制氨氧化细菌的营养来源。建议将氨氮、亚硝酸盐纳入管网水控制的日常检测项目。  相似文献   

9.
研究了对不同氯氨比条件下氯胺释放氨氮的规律,考察了pH、有机物浓度、亚硝酸盐浓度和Fe2+对氯胺释放氨氮规律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氯氨比的增加氨氮释放量降低,Cl∶N=3∶1和Cl∶N=5∶1的氯胺释放氨氮的量分别为0.91和0.35 mg/L;pH对氯胺释放氨氮有一定影响,氨氮浓度随着pH升高而降低;有机物含量和亚硝酸盐浓度对氯胺释放氨氮有显著影响,随着有机物和亚硝酸盐含量的增加,氯胺释放的氨氮浓度增加;管网中的 Fe2+也会加快氯胺释放氨氮的速度。  相似文献   

10.
氯胺消毒对管网中消毒副产物的控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相对氯消毒,氯胺具有消毒副产物生成量低的特点。本试验模拟管网,取典型的停留时间2d,考察了氯胺消毒时,pH和C12:N对管网中的消毒副产物(三卤甲烷和卤乙酸)浓度的影响。试验表明,消毒副产物的浓度及其含溴的程度基本上随着pH降低、C12:N升高而增大。试验条件下,氯胺生成的卤乙酸量大都高于三卤甲烷,并且以二卤乙酸为主,这和自由氯时所生成三卤甲烷多、卤乙酸以三卤乙酸为主的倾向正好相反。  相似文献   

11.
臭氧、一氯胺顺序消毒过程中pH作用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单宁酸替代饮用水中的天然有机物,对臭氧、氛胺顺序消毒过程中臭氧和氯胺的衰减以及消毒副产物生成与pH之间的关系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臭氧消毒阶段臭氧投加量由0.5mg·L-1增加到5mg·L-1,24h后溶液的pH从5.9下降到4.3;相应地,随着臭氧投加量的逐渐增加,氯胺消毒阶段一氛胺的衰减速率逐渐变慢,减少了氧化天然有机物所消耗的一氯胺.在pH为8.3,一氯胺的稳定性最好,但与pH对消毒效果的影响不一致,将pH控制在7.0左右可能更理想;二氛乙酸在pH为6.8时生成最多,三氛甲烷和三氯乙酸也基本在pH为7.0-7.5时达到最大.臭氧氯胺顺序消毒过程中,pH对一氯胺的衰减和消毒副产物生成的影响较大,应加强控制.  相似文献   

12.
13.
为有效去除饮用水中含氮类消毒副产物卤乙腈(HANs)避免它危害人体健康,研究了水中存在的六种氨基酸在氯胺消毒过程中生成HANs的潜能及Br-的存在、浓度变化对生成的影响。结果表明:六种氨基酸经氯胺消毒后均有HANs类物质生成,其中酪氨酸的生成HANs的潜能最大为0.002 1 mmol/L。Br-的存在对氨基酸在氯胺化过程中生成HANs具有明显的促进作用,特别是溴代HANs的总量有明显增加,其中酪氨酸生成的二溴乙腈(DBAN)和溴氯乙腈(BCAN)增加量最多是1.15μmol/L,谷氨酸生成的DBAN和BCAN增加量最少是0.28μmol/L。随着Br-浓度增加酪氨酸生成HANs总量先增加后减少至平缓,溴代HANs占HANs总量的比例明显增大。在Br-浓度为10 mg/L时,0.2 mmol/L的酪氨酸生成HANs总量最大为0.003 mmol/L。  相似文献   

14.
以天津某水厂滤后水为研究对象,采用二氧化氯-氯胺顺序投加联合消毒对不同水质进行消毒研究,并与二氧化氯消毒和氯气消毒进行比较.试验结果表明,二氧化氯-氯胺顺序投加联合消毒饮用水能有效地控制HAAs和ClO2-生成量.  相似文献   

15.
以天津某水厂滤后水为研究对象,采用二氧化氯一氯胺顺序投加联合消毒对不同水质进行消毒研究,并与二氧化氯消毒和氯气消毒进行比较。试验结果表明,二氧化氯一氯胺顺序投加联合消毒饮用水能有效地控制HAAs和ClO2^-生成量。  相似文献   

16.
以中国微污染原水的预氯氧化和复合混凝剂强化混凝过程条件为背景,以聚二甲基二烯丙基氯化铵(PDMDAAC)与一氯胺反应生成N-二甲基亚硝胺(NDMA)的过程为对象,采用隔离法和初始浓度法,在15~35℃间,研究了二者反应的初始阶段、PDMDAAC开环降解反应过程的动力学。结果表明:对于PDMDAAC与一氯胺的反应,总反应级数均在1.99以上,接近于2,对反应物一氯胺和PDMDAAC的反应级数均在0.9971以上;相关系数R~2>0.9976。25℃时,反应速率常数为1.23×10~(–5)L/(mol·h),在15~35℃间反应活化能E_a约为44.22 kJ/mol。由此得到了PDMDAAC与一氯胺反应生成消毒副产物NDMA初始过程的动力学描述。  相似文献   

17.
近年来,紫外(UV)/氯胺工艺作为一项新兴高级氧化技术,由于兼具氯胺的安全性和UV光化学反应的灵敏性,逐渐成为高级氧化领域的研究热点。文章从UV/氯胺工艺的反应机理出发,阐明了UV/氯胺体系内自由基的生成和转化机制,在此基础上归纳了污染物在体系中降解的影响因素,并结合近年的研究成果梳理了UV/氯胺工艺当前的实际研究场景,最后重点阐明了UV/氯胺体系中各类消毒副产物的生成和控制情况,并对UV/氯胺工艺的后续研究趋势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18.
以北小河污水处理厂二级处理出水为原水,经微絮凝超滤深度处理后对景观水体进行补水,对超滤工艺再生城市污水补充景观水体的可行性进行考察,研究结果表明,微絮凝超滤对浊度、总磷等处理效果显著,但对色度、CODCr等处理效果不理想,故微絮凝超滤再生城市污水不能回用于娱乐性景观水体的补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