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南海西江大位移井井壁稳定性评估研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利用井壁稳定性分析的集成技术,对南海西江24-1油田钻成的超大位移井的井壁稳定性进行了评估研究,通过对孔隙压力、地应力、地层强度特性的系统分析,结合测井资料处理确定了该油田安全钻井液密度窗口,并成功地应用于指导该井合理钻井液密度的确定及井身结构优化设计。对西江24-1油田井壁稳定性的评估结果,否定了国际权威研究机构得出的"在西江24-1油田井斜角大于45°将不能保持井壁稳定"的结论,为成功地钻成南海西江大位移井发挥了重要的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2.
从井壁稳定的岩石力学机理出发,分析大位移井周的应力分布规律,建立大位移井井壁稳定的力学模型.根据库仑一摩尔强度准则和最大拉应力破裂准则,计算大位移井的井壁坍塌压力与泥浆安全密度窗口.利用Visual Basic语言编制了大位移井井壁稳定分析计算软件,分析影响大位移井井壁稳定性的因素,并计算大位移井的井壁坍塌压力与泥浆安全密度窗口.采用某油田的实际资料,计算出在不同井斜角和井斜方位角下的坍塌压力与泥浆安全密度窗口.计算结果表明,大位移井井壁坍塌压力、安全密度窗口与原地应力状态、井斜角和井斜方位角有直接关系,并提出了最优的井眼轨迹设计方案. 相似文献
3.
大斜度井水平井井壁力学稳定性技术现状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井壁不稳定是大斜度井和水平井钻井中必须考虑的问题,文中从力学方面对井壁稳定性技术现状进行了回顾,主要包括岩石破坏形式、井壁周围应力状态方程、岩石强度准则、岩石破坏模式和方法等几个方面。介绍了井壁力学稳定理论的现场应用方法和应用情况。 相似文献
4.
南海流花超大位移井井壁稳定性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大位移井钻井的主要技术难点之一是如何保持井壁稳定,井壁稳定与否是关系到一口井成败的关键。利用流花油田已钻井的测井数据,采用EATON法分析了流花油田孔隙压力,得出该油田的孔隙压力为1.02~1.04g/cm3;利用声发射凯塞尔效应法对取自流花11-1油田的岩心进行了地应力测定;应用已钻井测井资料并结合录井岩性剖面对流花11-1油田地层强度进行了计算分析。在此基础上定量分析了该油田在超大位移井钻井过程中泥页岩地层和灰岩储层的井壁稳定性,并得出了地层破裂压力、坍塌压力随井斜角和方位角的风险分布规律以及安全钻井液密度窗口。现场应用取得了较好的效果,为超大位移井的井壁稳定性控制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5.
6.
川西地区地层岩性自上而下分布十分复杂,不同深度泥页岩层段黏土矿物成分特性有明显差异,底部层段存在煤层,部分砂岩层段为高压高产气层。据实钻资料及地质分析,认为新场构造区块的中浅储层具有气体钻进水平井的条件。为此,在直井井壁稳定性评价方法的基础上,利用坐标转换,建立了气体钻水平井井壁稳定性评价模型,该模型考虑了井斜角、方位角的变化对气体钻井井壁坍塌密度的影响。现场实钻数据验证了该模型计算结果的正确性,表明该模型可以作为川西地区气体钻水平井作业的一种井壁稳定性评价方法。 相似文献
7.
大位移井轨道设计中关键参数的确定 总被引:8,自引:1,他引:8
造斜点深度和稳斜角大小是大位移井轨道设计中两个关键参数。从大位移井圆弧轨道设计出发,对钻柱的摩阻、摩扭随造斜点深度和稳斜角大小的变化规律进行了分析。研究发现,在大位移井中,稳斜井段摩阻在总摩阻中占主要部分,但当弯曲井段钻柱受压时,将导致总滑动摩阻增加。从降低滑动摩阻角度出发.以防止弯曲段钻柱受压为依据.提出了稳斜角的确定方法。 相似文献
8.
南海西江大位移井钻完井工艺分析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南海西江大位移井工程是国内海洋石油开发方案中的一个成功模式,为高效开发海洋边际油田闯出了一条新路。以南海西江已钻6口大位移井的工程资料为基础,结合有关的理论分析与科学计算结果,深入分析和总结了南海西江大位移井钻井与完井工艺的技术特点和成功经验,主要研究内容:井身剖面及井身结构设计,井下扭矩/摩扭预测与控制,井眼轨迹导向控制,井壁稳定与井眼清洁,下套管作业,钻头选型以及相应的完井与诱喷等工艺。这套钻完井工艺,不仅具有科学的理论依据,而且经过现场应用,验证了其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9.
大位移钻井(ERD)的钻进长度变得更具有挑战性时,井壁稳定性保障技术(无论是在前期准备阶段还是实施阶段)也以同步的速度在向前发展。在与地层成高角度钻进过程中井眼周围岩石崩落的理论认识和预测能力上的新进展,解决了在复杂地质条件下遇到的问题。钻进过程中把新的理论认识结合到了实时诊断和监测措施之中,为在复杂地质条件下钻进大位移裸眼井的稳定性提供了技术保障。 相似文献
10.
11.
北堡西3x1大位移井钻井技术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北堡西3x1井是首次部署在冀东滩海水平位移超过3000m的大位移井,完钻井深4189m,完钻垂深2452.16m,水平位移3049.79m,最大井斜角67.18°,位移垂深比1.24:1,钻井周期59.98d。该井应用3压力剖面预测技术开展了井壁稳定技术的研究,为井身结构的设计和合理钻井液密度的设计提供了科学依据;通过摩阻、扭矩的分析,为井身剖面的选择、设备的选型和减摩减扭措施制定等提供了理论指导。该井应用了顶部驱动、MWD监测+导向钻具井眼轨迹控制、大位移井水基钻井液、高速线性振动筛、非旋转钻杆保护器、摩阻扭矩预测分析、套管滚轮扶正器和大满贯测井+钻杆输送测井等技术。系统地介绍了该井的钻井设计和现场施工技术、取得的经验和存在的问题,对今后利用大位移井钻井技术勘探开发滩海油田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2.
13.
大位移钻井液体系(BH-ERD体系)是以高密度、强抑制、复合有机盐水为配浆基液,配合其他处理剂而形成的高性能水基钻井液体系。室内进行了核心主剂产品及配方研发,形成了复合有机盐加量为15%~20%的钻井液配方,各项性能均优于国内外传统的钾盐聚合物钻井液体系,先后在大港埕海一区、二区人工岛进行了12口井的现场试验,其中最大位移为3567.55m,最大井斜为95.23°,最大水垂比为2.57,没有发生任何事故与复杂。该钻井液体系解决了大位移井钻井施工过程中井壁稳定、井眼净化、润滑防卡等技术难题,打破了国外公司技术垄断的局面,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显著,现已形成了大位移钻井液设计、现场施工技术规范,实现了低成本国产化目标,为推广应用奠定了技术基础。 相似文献
14.
15.
大位移井钻井概况、工艺难点和对工具仪器的要求 总被引:6,自引:6,他引:6
大位移井钻井技术是近10余年来迅速发展起来的一项综合性的高新钻井配套技术,具有难度大、效益好和对工具、仪器要求高的特点。介绍了大位移井的定义、用途、发展概况、技术指标、技术效果和经济效益,以及大位移井技术在我国的应用前景。在此基础上,又进一步介绍了大位移井钻井工艺的2个基本特点、难点和对井下工具、仪器的要求。 相似文献
16.
井眼净化是大位移井中的一项关键技术,井眼净化不好易导致黏附卡钻等多种问题的发生。在考虑钻井液性能、钻具旋转、机械钻速等因素的基础上,设计了QK17-2-P33大位移井中岩屑滚动运移和悬浮运移的最小环空返速及临界排量,分析了实钻过程中QK17-2-P30大位移井的基本情况及QK17-2-P31井钻井过程中由于井眼净化不好而导致卡钻的原因,为今后大位移井的井眼净化提供了借鉴。 相似文献
17.
18.
大位移井钻井技术研究与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世纪90年代以来,国外大位移井钻井技术飞速发展。为了发展我国自己的核心钻井技术,在国家“863”项目的支助下,研究了一套以扭矩、摩阻为核心的集成钻井设计和施工监测软件,及一套正排量井下可变径稳定器和一套井下闭环可变径稳定器;在钻成6口水平位移近4000 m的大位移井的基础上,集成了一套实用的钻井技术。 相似文献
19.
水平井、大位移井井眼净化已成为影响勘探与开发速度的关键因素,是目前亟待解决的重大技术问题。鉴于此,对影响水平井、大位移井井眼净化的因素,即钻杆偏心度、环空返速、转速、钻井液性能等方面进行了详细分析,并对近年来国内外水平井、大位移井井眼净化新技术进行了分类归纳总结,从实时监控调节设备参数、井眼净化机械设备以及携屑剂等方面进行了介绍,其中,携屑剂涉及加重携屑剂、高粘度携屑剂、纤维携屑剂、岩屑包裹剂以及浮选携屑剂等。以上井眼净化新技术对于保证安全钻井、提高钻井速度、缩短钻井周期及加快油气资源勘探开发进程具有一定的理论意义和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20.
古巴地层复杂,井型为定向水平井,斜深在4 000~6 000 m之间,水平位移为3 500~5 500 m,其中Guanabo地区是到目前为止该国钻井施工最困难的地区,该地区的井在钻井过程中起钻遇阻严重,下钻划眼困难,垮、塌、缩、漏、卡频繁,由此而造成的划出新眼、侧钻、卡钻等井下情况频繁发生.因此,GBO- 103大位移井选用了具有强抑制性的POLYMER-KCL-POLYCOL钻井液体系,并在施工中保持FA-367的浓度在0.6%以上,KCl在10%左右,Polycol为1%~3%,以强化钻井液抑制性,同时使用了其他配套维护处理措施.应用结果表明,与本地区其他井相比,该井虽最深,但钻井周期最短、事故最少,成本最低;全井没有划出一个新眼;钻井液润滑性良好,从没有因托压问题而影响钻井施工;全井各开次完钻及完井电测均一次顺利到底.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