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用炼铜烟灰生产七水硫酸锌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介绍了白银公司炼铜厂利用转炉电收尘烟灰生产七水硫酸锌的工艺流程及主要工序操作的技术条件。  相似文献   

2.
研究了以炼铜废渣和废玻璃为主要原料,用烧结复合法制备玻璃基复合材料的工艺技术,探讨了影响材料性能的工艺参数,研究结果表明:用铜渣制备的玻璃体材料是以玻璃为基体、颗粒强化的新型材料,兼具玻璃和陶瓷的性能。  相似文献   

3.
湿法煉銅是从銅矿中提取銅的方法之一,此法是应用溶剂(如硫酸等)来溶解矿石中的銅,使其成为可溶性的銅鹽(如硫酸銅等)借此而使銅与大量的脉石分离,然后將溶液用化学方法处理,而得粉狀粗銅。这种方法不需高溫、操作技术簡單、投資設备少,更不受矿藏大小地区条件的限制,凡是有銅矿的地方,不論品位高低,矿藏多少都可用来生产国家急需的金屬銅。湿法煉銅不但可搞洋法,而且更能搞土法,也就是不仅仅是乡乡、社社能搞,甚至家家、戶戶都能搞,就目前來說在煉铜工业方面开辟了一条多、快、好、省的跃进大道。  相似文献   

4.
采用富氧熔炼技术改造我国的炼铜密闭鼓风炉,可收到良好的技术经济效果。以铜陵第二冶炼厂为例,年生产能力可由目前的3万吨提高到4.5万吨,硫利用率可提高约14%,焦耗将降低11.4%。  相似文献   

5.
直接炼铜     
  相似文献   

6.
直接炼铜     
  相似文献   

7.
铜官山冶炼厂职工试验成功了一项新的湿法炼铜技术,这种湿法炼铜,是炼铜方面的重大革新,将来推行全国一定可以大大促进我国的铜生产。其生产过程是:将铜矿石加入适当比例的硫精砂,进行硫酸化沸腾焙烧,然后加水浸出,把浸出后的溶液加水置换,得出铜粉,铜粉溶化后即得粗铜。与火法炼铜比较其优点如下:  相似文献   

8.
作者经过大冶有色金属公司冶炼厂技术改造的可行性研究。认为用氧气喷吹熔炼是改造大冶反射炉较好的方案,它具有以下优点:技术进步、基本上利用原有设备,国外已有工业生产的基础,短期内容易实现、投资省、经济上合理,能达到提高生产能力,节约能源、综合利用、消除环境污染的目的,现论述如后,不妥之处欢迎批评指正。  相似文献   

9.
继干法制酸工艺成功地应用于处理火法炼铜烟气之后,河北省承德冶炼厂工人和工程技术人员又成功地将这一新工艺应用于湿法炼铜烟气处理,从而为进一步扩大干法制酸工艺在冶炼烟气处理方面的应用,开辟了新的预域。  相似文献   

10.
白银炼铜法     
白银炼铜法是一种新的熔炼铜精矿获得冰铜的炼铜方法。此法的研究试验工作始干一九七二年。当时建了一座日处理1OO吨炉料的炉子,进行炉型和各项技术条件的试验,半工业试验持续地进行了两年多,取得了大量数据。一九七五年初,开始进行工业生产规模的设计,先设计了一座每日能处理300吨炉料的装置,该装置于一九七六年一月迠成投产,连续  相似文献   

11.
刘英刚 《有色冶炼》1998,27(2):1-7,12
水口山矿务局在几个研究院的协助下,进行了从康家湾硫精矿回收黄金的研究。试验采用底吹转炉进行熔炼、效果很好,并能高效回收砷。  相似文献   

12.
13.
水口山炼铜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全面介绍了水口山炼铜法的主要设备、流程、工艺参数、技术经济指标,对主要的技术指标进行了评述,并对该法的未来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14.
水口山矿务局在几个研究院的协助下,进行了从康家湾硫精矿回收黄金的研究。试验采用底吹转炉进行熔炼,效果很好,并能高效回收砷。  相似文献   

15.
本文介绍了一种富氧熔炼技术应用于云南铜业股份有限公司的铜转炉吹炼工艺,取得了缩短炉时、多加冷料、提高单炉产量和烟气二氧化硫浓度的良好效果。  相似文献   

16.
17.
炼铜工业新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田占欣 《有色矿冶》1996,12(2):26-31
  相似文献   

18.
提出了一种高效的BP神经网络学习算法,首次对神经网络输出结果进行自适应残差补偿,基于此提出炼铜转炉吹炼终点组合预报模型.经实践检验.本预报模型的预测结果具有较高的精度和较强的实时性,而且本模型具有较好的自学习能力,能有效指导生产实践。  相似文献   

19.
①这兩座煉銅爐快要出銅了。②山西省昔阳地方国营铜厂,创造性的采用了化铁小圓爐煉铜成功。这种爐每日能煉铜500公斤。因为化鉄小圓爐制造技术簡單,操作方便适合于在全国各地推广应用。③全民煉銅运动中,商业系統的职工也开始了土法煉銅。他們为了給国家商业职工提供煉銅技术,特在北京作了土法煉銅的技术传授。这种爐子是用600块砖砌成的,用自来风冶煉,4  相似文献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