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43 毫秒
1.
上海市郊区县外来人口社会空间结构及其演化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来随着改革开放经济建设的步伐加快,人口流动步伐也日益加快,来自外地的大量人口为了寻找工作而涌入上海,对城市的经济、社会和建成环境带来巨大的影响.本文以上海市郊区外来人口的社会空间结构作为研究对象,利用2000年外来流动人口"五普"数据,通过因子生态分析和社会区分析的方法,对2000年外来人13的社会空间结构进行了研究,另外还对1990年以来外来人口的变化进行一些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在2000年横断面上外来早期非经济迁入群体聚居区、蓝领人口聚集区、白领人口聚居区及外来人口少的边缘化聚居区成为了上海市郊区外来人口的社会空间结构的主要聚集类型;在时间演变的纵断面上,郊区外来人口的社会空间演化表现为圈层化、近域化和扩散化、边缘化特征.  相似文献   

2.
计划经济时期的上海郊区社会空间结构受政府意志影响,与经典的城市空间结构模式产生较大偏离。改革开放以来,随着社会体制的转型,上海市郊区的社会空间结构经历了一系列复杂而深刻的变化;在社会经济、人口分布和建成环境等方面呈现出不断分异和重组的态势。  相似文献   

3.
上海市外来人口社会空间结构演化的特征与趋势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五普数据,采用因子生态分析方法,对2000年上海外来人口社会空间结构的特征与模式进行了研究.结合其它相关数据,分析了改革开放以来上海外来人口社会空间结构演化的特征与趋势.在此基础上.从能动者和结构两个层面揭示了上海外来人口社会空间结构演化的机制.  相似文献   

4.
实现共同富裕,促进社会各群体的空间融合,是当下中国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议题。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居民活动空间的分异问题日益受到关注,但不同类型空间分异的系统研究尚未展开。本文基于上海市2019年手机信令数据,在全市层面上探讨了新移民群体居住、就业和活动3种类型的空间分布格局和特征,并通过相关性分析和地理加权回归等模型探究其空间上的耦合性。结果发现:上海市新移民居住隔离最为严重,其次是就业隔离,而活动隔离相对温和。这3类隔离在空间上呈现显著的正相关关系。研究建议从城市多中心和郊区社区15min生活圈两个维度优化上海的社会空间结构。  相似文献   

5.
吴晓  孙静  左为  王慧 《城市规划》2016,(4):50-60
资源型城市作为我国计划经济阶段的独特产物,伴随着改革开放以来的经济体制转轨和社会阶层分化,已经在社会空间上呈现出了相应的变化和独特的规律。以马鞍山作为资源型城市的典型案例,采取因子生态分析法,依循"单因子分析—主因子分析—聚类分析"的基本路径,不但针对马鞍山市社会空间的分异特征进行了空间描述和定量探讨,还从改革开放以来的城市演化进程中遴选具有代表性的三大时间节点,纵向剖析和揭示了马鞍山市社会空间的演化规律。其中,既覆盖了资源型城市演化的独特轨迹,也叠合了国家发展大背景下城市社会空间分异的普遍规律。  相似文献   

6.
大城市社会空间结构演变研究--以上海市为例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随着中国市场化改革的深入,当代中国大城市社会空间结构正呈现重构与分异的演变趋势.这种演变趋势是社会分异与空间分异等一系列空间过程互动的结果.通过中外城市社会空间结构比较,并在探讨城市社会空间结构演变效应的基础上,提出了城市社会空间治理的一些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7.
顾萌  吴晓  强欢欢  王慧 《城市规划》2019,43(7):34-49,59
近代,特别是民国时期,是我国重要的社会转型期,其社会空间也呈现出了相应的变迁。本文以北京作为研究样本,选取近代时期中具有代表性的三个时间节点,采取因子生态分析法,依循"单因子分析-主因子分析-聚类分析"的基本路径,对北京市进行了社会空间结构特征的定量分析,随后以点带线地对其社会空间演化规律进行了纵向的剖析和揭示;最后结合近代社会转型期的个性特征及人类社会各阶段的共性要素,对社会空间结构变迁的影响因素进行了剖析和归纳。  相似文献   

8.
全球城市视角下上海新移民居住空间分异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以全球城市理论为视角,探索上海新移民居住空间分异格局、城市空间结构的关系和其影响机制。基于小尺度全国第六次人口普数据,分别选取中心城区与城市外围地区作为研究对象,通过差异指数、分异指数和隔离指数,分析新移民居住空间特征,并结合相关规划分析其形成机制。结果发现新移民主要聚集于外围地区,其居住空间分异在城市郊区更为显著,而中心城区新移民已基本融入本地居民生活,新移民分布与城市空间结构密切相关;此外,上海和中国其他世界城市的新移民居住空间分异的机制影响存在明显差异,同时中心城区与城市外围地区新移民聚集区在形成机理上存在显著的差异,中心城区主要受到制度因素和市场因素的影响,而城市外围地区主要受到市场因素和个人因素的影响。  相似文献   

9.
唐子来  陈颂  汪鑫  肖扬 《规划师》2016,(6):105-111
文章选取我国的全球城市—上海作为研究案例,以其中心城区作为研究对象,基于小尺度全国第六次人口普查数据,通过主成分分析、聚类分析等探究上海新时期社会空间结构特征,并结合上海1982年、2000年的相关研究发现归纳其社会空间结构演变格局,并将研究发现与北京、广州等全球城市进行对比,探索全球城市历史演变的差异特征。结果显示,在最近十几年中上海中心城区社会空间结构主成分构成相对稳定,但外来人口、农业人口、知识分子及老年人口等影响因子均发生不同程度的变化;1982-2010年,中心城区社会空间结构异质性持续增强,不同社会群体的圈层分布和多核心分布发展显著;在与不同城市进行共时性对比中发现虽然其社会空间结构发展脉络基本相同,但是不同阶层人群在分布上存在差异。  相似文献   

10.
中东欧"后社会主义"转型后,其城市空间结构发生了重大变化。在对大量文献进行梳理的基础上,对中东欧后社会主义城市社会空间与空间形态的研究成果进行总结。其中,对社会空间的研究述评,主要从绅士化、封闭社区等几个角度对居住空间分异与隔离等相关问题的研究进行总结;对空间形态的研究述评,主要从总体空间形态、郊区化与空间蔓延、中心区的变化三个角度进行总结。最后对上述城市空间演化的理论研究进展进行总结,涉及新自由城市主义理论、城市企业主义理论、全球化理论。  相似文献   

11.
丁亮  宋小冬  钮心毅 《城市规划》2019,43(9):107-116
依据空间结构理论,空间结构包括空间形式和功能联系两方面特征.但传统城市空间结构研究多关注要素的空间分布形式,缺少对功能联系特征的分析.本研究以上海中心城区为例,使用手机信令数据从中提取街道之间的就业-居住功能联系和游憩-居住功能联系,借鉴社会网络分析方法,从单位面积吸引量、联系紧密程度两方面分析空间结构的功能联系特征.研究发现,从功能联系来看,上海中心城区呈“单中心+扇形”结构,中心地区对就业、游憩活动的吸引力远大于外围地区,外围地区居民沿与放射地铁线网耦合的若干扇面与中心地区产生紧密的联系.行政区划、黄浦江和苏州河会通过对居民活动范围的限制影响扇形结构边界.这与“多中心+内环、中环、外环3个圈层”的空间结构传统认识和圈层式的社会空间结构有较大差异.说明表象的圈层结构下,就业和游憩活动都受中心地区强烈吸引,不同社会经济属性的居民虽然居住分布存在圈层分异,但就业-居住和游憩-居住活动相互交错,不存在空间隔阂.基于功能联系,补充空间结构理论中既已提出,但还难以实证的内容,希望能有助于深化对城市空间结构的理解.  相似文献   

12.
This paper studies the suburbanization process of Shanghai from 2000 to 2010 and the population aggregation of its five suburban new towns including Jiading,Songjiang,Qingpu,Nanqiao,and Lingang.It finds that Shanghai's population distribution pattern is featured by both continuity and variety.In detail,although Shanghai is still dominated by a single-centered expansion pattern,a multi-centered spatial pattern is gradually formed with a narrowing gap in population density between the central city and the suburbs.As the suburbanization of the migrant population is faster than that of the registered population and migrants re-gather in the central city as a result of its service industry development,there is a relatively smaller migrant population in the area between the Inner Ring Road and the Outer Ring Road.Consequently,the population in the new towns that the city planning strategy has focused on is not increasing at the expected speed,thus more attention should be paid to a reasonable central citycentered,multi-leveled,towns-grouped,and compact urban spatial structure.  相似文献   

13.
上海市与周边地区城市空间整合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就上海市与周边地区构成城市群体,界定上海大都市圈的空间范围,增强上海自身及辐射、吸纳能力,确立市辖区内城市总体结构及搞好区域交通、环境等空间要素及规划整合,提出方向性、探索性的见解和建议.  相似文献   

14.
上海郊区建设中若干问题探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分析论述了上海郊区建设中人口向城镇集中、郊区经济高增长与就业低增长失衡以及"城市支持郊区"等若干理论与现实问题,旨在为推进上海郊区城镇化可持续发展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5.
The reform of urban master planning should make continuous progress to meet the requirements of urban and rural spatial resource control in the urbanization transformation period, considering its role of both strategic guidance and rigid control. As urban development in Shanghai is entering the era of stock-based development, it is important for the Shanghai 2040 Master Plan to upgrade urban strategies to adapt to the transformation environment of urban development, and to adjust the master planning system in line with Shanghai's reality. This article analyzes the development environment and challenges faced by the Shanghai 2040 Master Plan and reflects on the limitations of traditional master planning. To facilitate the spatial development transformation and spatial governance, the article summarizes the innovation ideas of the Shanghai 2040 Master Plan from aspects of functions, outcome framework, control system, organization format, etc.  相似文献   

16.
江南水乡古镇是在漫长的农业社会形成的一种特定的文化景观形态,但近20年来,以城市化的巨大影响为背景,江南水乡古镇的经济结构出现由第一产业为主导向第二产业为主导的转变。经济结构的变迁引发了其镇区结构,民居形态、交通通道等文化景观的变异和传统社会网络结构的变迁,江南水乡古镇无论是镇区结构还是社会网络结构都处在从破裂到重组的过程之中。本文以上海周边古镇金泽镇和练塘镇为例,具体分析了城市化背景下江南古镇文化景观与社会网络结构的变迁,并揭示出古镇社会网络结构变迁与文化景观变异的特定联系,总结出其变迁的一般规律。  相似文献   

17.
跨国公司的兴起是当令世界的主要经济现象之一。本文通过对跨国公司在上海的产业、行业分布的研究,认为:①跨国公司在上海的区位行为是由市场因素、成本因素和跨国公司的全球性战略共同决定的;②跨国公司的区位行为对上海城市形态及其空间结构产生了巨大影响。  相似文献   

18.
居住和交通协同发展与上海城市空间结构重整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王霞  齐方 《城市规划》2000,24(3):17-20
住宅、小汽车将成为我国城市住房制度改革后 ,大城市居民的两大消费热点 ,随之也会带来大城市空间结构布局的改变。以上海为例 ,未来居民购买小汽车与住宅联合消费使居住与交通协同发展成为可能 ,它们可作为推动大城市形成“多核心”城市区域的助推剂 ,对我国大城市周边地区新建住宅区与所依托大城市之间空间结构重整将具有积极而深远的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