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
教学内容及设计理念 《修改图形》是江苏省小学信息技术教材上册中第14课的内容,本课主要学习利用画图工具中的“橡皮”等工具实现图形的修改。在设计本课时,我着重体现以下思想:①学科整合。整合语文、美术学科,加强各学科之间的联系,同时注意对学科知识的内部整合。②探究学习。通过营造轻松愉快的学习环境,引导学生自觉、主、动地探索、学习。③精讲多练。根据信息技术课自身的特点,通过精简巧妙的引导,使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角,练足、练好、练到位。④情景交融,任务驱动。通过创设学习情境,寓任务于情境之中,让学生在有趣的情境中快乐地接受任务。  相似文献   

3.
●教材分析《调整图形》是江苏科学技术出版社小学《信息技术(上册)》第15课,是在学生基本掌握画图软件中工具栏使用的基础上展开的教学。教材以"改变蜜蜂飞行方向"为例教学"翻转/旋转"  相似文献   

4.
●教材分析《调整图形》是江苏科学技术出版社小学《信息技术(上册)》第15课,是在学生基本掌握画图软件中工具栏使用的基础上展开的教学。教材以改变蜜蜂飞行方向为例教学翻转/旋转  相似文献   

5.
教学内容及设计理念 《修改图形》是江苏省小学信息技术教材上册中第14课的内容,本课主要学习利用画图工具中的"橡皮"等工具实现图形的修改.在设计本课时,我着重体现以下思想:①学科整合.整合语文、美术学科,加强各学科之间的联系,同时注意对学科知识的内部整合.  相似文献   

6.
说明:梁原老师的教学设计为A(北京版教材),吴长海老师的教学设计为B(人教版教材),曹质彬、刘业贵老师的教学设计为C(广东版教材),谢明元老师的教学设计为D(华东版教材)。一、教学设计要素的对比教学设计中的要素主要包括“教师、学生、资源、媒体”四个方面,四位老师执教的教材版本虽然不同,但在进行教学设计时,都考虑到了这四个方面的要素,其中像教材分析、重难点分析、研究的问题等方面基本相同。在“教学目标”的分析上,都能从“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维目标进行阐述,充分体现了新课程的价值体系。在三维目标的…  相似文献   

7.
设计思路 本课是在学习<插入自选图形>的基础上,要求学生运用所学插入、设置自选图形的知识,对各种自选图形进行组合创新,设计制作一幅主题画,从而为后期制作板报刊头和设计小报打下基础.  相似文献   

8.
教材分析:本节课是河北大学版信息技术教材第一册第十课的内容,是教学《画图》软件中一个重点。以前学的是对图形本身的绘制,而这一课中的复制、粘贴、调整操作,使图形更富于变化,给学生更大的  相似文献   

9.
教材分析: 本节课是河北大学版信息技术教材第一册第十课的内容,是教学<画图>软件中一个重点.以前学的是对图形本身的绘制,而这一课中的复制、粘贴、调整操作,使图形更富于变化,给学生更大的创作空间.  相似文献   

10.
本课为安徽省九年义务教育小学信息技术教科书第六册第三单元《我让海龟做游戏》第13课《绘制重复图形》。这节课主要学习用重复命令画正多边形和由正多边形组成的图案。教师在教学中需要让学生分析、综合、抽象,概括出用重复命令画正多边形的方法,从而培养学生的程序设计能力。  相似文献   

11.
●教材分析本课为安徽省九年义务教育小学信息技术教科书第六册第三单元《我让海龟做游戏》第13课《绘制重复图形》。这节课主要学习用重复命令画正多边形和由正多边形组成的图案。教师在教学中需要让学生分析、综合、抽象,  相似文献   

12.
●教材分析《图形工具百宝箱》一课是青岛版信息技术教材四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第七课的内容。本课之前的几节课教材循序渐进地设计了文字的录入与保存、段落的设置与修改以及制作简单的表格等知识点的学习。到本节课学习如何应用图形工具,使文档看起来更多姿多彩。由易到难的设计使学生们更容易接受。  相似文献   

13.
创新整合点
  本节课的重点是位似图形性质的探究。我尝试利用几何画板软件,自动度量六组对应边的长度,设置程序,自动测算出相似比及相应数据,从而很快得出位似图形的性质,这充分显示了网络学习平台对提高课堂效率的强大功能。
  本节课的难点是探究位似图形与位似中心的相对位置关系。它的难点在于图形自身的变化多且很抽象,学生很难靠想象考虑周全,再加上还要找寻位似中心与图形的相对位置关系,就难上加难。而此节课,我充分利用网络平台的图形动画移动功能,将学生被动接受的学习方式转变为自己动手操作寻求结论的学习方式,有效地突破了本节课的难点。  相似文献   

14.
●教材分析《图形的拼组》是人教版小学《数学》一年级下册的教学内容,本节课主要研究学生对图形的学习能力和认知能力,培养学生对图形的识别能力。但是,由于课堂教学条件的限制,以往很  相似文献   

15.
●教材分析 《(图形的拼组》是人教版小学《数学》一年级下册的教学内容,本节课主要研究学生对图形的学习能力和认知能力,培养学生对图形的识别能力.但是,由于课堂教学条件的限制,以往很多教学环节都是在教师的演示中进行的,缺少了学生的亲身体验,有些学生个性化的思考更是不能及时与大家交流.基于此,在这次教学设计中,我充分利用了多媒体教学的优势,将学科教学与信息技术进行有机整合,在人机对话中充分发挥学生的自我学习能力和个性思维能力.  相似文献   

16.
教材分析 《图形的拼组》是人教版小学《数学》一年级下册的教学内容,本节课主要研究学生对图形的学习能力和认知能力,培养学生对图形的识别能力。但是,由于课堂教学条件的限制,以往很多教学环节都是在教师的演示中进行的,缺少了学生的亲身体验,有些学生个性化的思考更是不能及时与大家交流。  相似文献   

17.
一、教材分析 《有氧呼吸》是人民教育出版社2002年大纲版《生物》教材中第三章《细胞呼吸》第一部分的内容。因本节内容中的有氧呼吸和线粒体相联系,呼吸作用释放能量与细胞分裂、蛋白质合成、DNA复制等知识相联系,呼吸作用与生活系统的物质循环、能量流动等知识相联系,所以,本节内容在整个高中生物学教材中具有重要的地位和作用。按照教学层次要求,均要求“理解”。  相似文献   

18.
教材分析本节内容选自广东教育出版社出版的高中《物理(》必修1),教材从生活中的实例引入课题,直接对滑动摩擦力进行阐述,同时通过观察与思考,加深学生对滑动摩擦力的理解。通过一系列对静摩擦力规律的研究,加深对摩擦力的认识。“摩擦力大小的计算和方向的判断”对学生来说是一个难点,而摩擦力又是高中力学知识中常见的力之一,是受力分析的基础。本节学习的成败对以后的学习将产生影响,所以本节内容在物理教学中的地位和作用是重要的。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认识摩擦力的规律,知道滑动摩擦力的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能运用滑动摩擦力公式f=…  相似文献   

19.
教材分析本节内容选自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的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物理》第一册。摩擦力是自然界常见的三种性质力之一,理解摩擦力产生的条件和特性是学习后面动力学和静力学所必需的预备知识,基础性和预备性是它的特点。本课设计为探究性实验课。教学目标一、知识目标理解滑动摩擦力的概念;能举出生活中滑动摩擦力的实例;能通过实验探究影响滑动摩擦力的因素。二、能力目标让学生根据实际生活经验猜想影响滑动摩擦力的因素,并设计实验验证、分析讨论,归纳综合得出合理结论。三、情感目标培养学生独立思考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  相似文献   

20.
打破传统教学的局限,为学生创造动手实践、自主研究的平台,充分体现学生学习的主体地位,让学生借助“Z+Z”超级画板自主进行数学规律的探究活动,在充分动口、动手、动脑的基础上,自主探索,寻找规律,总结归纳,从而掌握重点、突破难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