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Planning》2014,(2)
为研究和开发动物新型微生态制剂,最大程度的提高经济效益,改变抗生素滥用、药物残留等现状,从健康鸡肠道中分离出1株芽孢杆菌,并命名为W,且对其进行形态观察、生化试验鉴定和16S rRNA序列分析及同源性比较。结果表明,本菌株与Bacillus subtilis strain CICC 10023(GU980947.1)的同源性达99.5%,最终确定该菌株为枯草芽孢杆菌,对该菌株进行药敏试验和安全性试验。结果表明,该菌对青霉素、杆菌肽耐药,对小鼠无致病性。 相似文献
2.
3.
《Planning》2016,(5)
对吹脱法处理除铀、除氟后的ADU母液进行了研究,考察了吹脱p H值、时间、气液比、温度对氨氮去除效率的影响。结果表明:在p H值为12,吹脱温度为30℃,气液比为6000,控制吹脱时间为210min,可将氨氮浓度从3325mg/L降至212mg/L。采用硫酸吸收尾气,避免了二次污染。 相似文献
4.
针对厦门大学污水厂水质特点,分析了污水高含氮量的原因,介绍了该污水厂在污水处理上采取的措施,提出了对现有工艺进行改造的建议,以提高污水脱氮效率,确保污水达标排放。 相似文献
5.
《Planning》2014,(1)
以(NH4)2SO4为唯一氮源的培养基中,从活性污泥中分离筛选出8株具有氨氮降解能力的菌株,根据各菌株之间降解率及生长情况的比较,从中筛选出1株对氨氮降解效果较为明显的菌株NX3,经形态学和生理特性初步鉴定其为芽孢杆菌属(Bacillus),分别测定了在不同的氨氮初始浓度、pH值、温度下菌株NX3对培养基中氨氮的降解效果,实验结果表明在初始氨氮质量浓度300mg/L、pH值7.0、温度30℃时,该菌株对氨氮降解效果较好,降解率为45.53%。 相似文献
6.
《Planning》2018,(3)
采用酪素平板和可溶性淀粉平板初筛,产酶活力测定复筛,获得一株具有产蛋白酶、淀粉酶复合酶芽胞杆菌菌株CA02003。经酶活力测定,CA02003菌株在36 h时蛋白酶、淀粉酶均达到酶活最高峰,酶活力分别为8 723.16、251.19 U·m L~(-1)。通过形态特征、生理生化特征以及gyr B基因进化分析结果,鉴定为地衣芽孢杆菌。 相似文献
7.
高氨氮高盐百草枯废水属于难处理的工业废水,对吹脱和MAP法联合处理该高氨氮废水进行了研究。当吹脱反应的p H值为10.5、气液比为4 000、温度为(45±2)℃、反应时间为6 h时,对氨氮的去除率达到97.4%。吹脱之后的废水继续通过MAP法处理,当p H值为10.2、n(Mg)∶n(N)∶n(P)为1.2∶1.0∶1.2、反应时间为40 min时,对氨氮的去除率为95.5%。氨氮浓度最终可由23 066 mg/L降至26.99 mg/L,且吹脱和MAP法对COD也有一定的去除作用。小试的运行参数在生产性工程中得到进一步的调整优化,既保证了去除效果又控制了运行成本。 相似文献
8.
9.
利用SLon-100立环脉动高梯度磁选机对煤粉进行了湿法磁脱硫、脱灰的试验研究.处理A煤,在热量回收率为91.38%和74.88%时,脱硫率和脱灰率分别达到40.80%、52.62%和56.34%、62.97%;处理B煤,在热量回收率为89.01%和85.94%时,脱硫率和脱灰率分别达到56.23%、54.08%和68.46%、62.52%.为燃煤磁选脱硫、脱灰的工业应用提供了有价值的试验数据. 相似文献
10.
11.
通过考察稳定塘-湿地组合生态处理系统各单元对氨氮去除速率的差异,提出了去除氨氮的最佳单元类型,分析了该单元对氨氮的主导去除机制。结果表明,在该组合生态处理系统中,水深为1.0m左右、大量生长浮萍等水生植物及溶解氧浓度较高的水生植物塘是去除氨氮的最佳单元。在水生植物塘中,生物吸收(有机氮固定)作用是低温期去除氨氮的主导机制,同步硝化反硝化作用则是高温期去除氨氮的主导机制。 相似文献
12.
13.
生物膜电极工艺去除微污染源水中氨氮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生物膜电极工艺去除微污染源水中的氨氮.在好氧区利用金属阳极电解产氧,在硝化细菌的作用下使氨氮转化为硝酸盐氮或亚硝酸盐氮;在缺氧区利用碳棒作为阴极电解产氢,实现反硝化脱氮.试验结果表明:C/N、电流强度、氨氮浓度、进水流量等对去除总氮均有影响;在流量为3 L/d、无外界供氧、电流强度为19.5 mA、C/N为1的条件下,当进水COD为10 mg/L、氨氮为7 mg/L时,对总氮的去除率可达95.6%,显著改善了水质. 相似文献
14.
通过比较含氨氮和不含氨氮两种进水水质条件下接种物不同的两个反应器的脱氮除硫特性,研究进水氨氮对厌氧同步脱氮除硫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进水未加氨氮的反应器对硫化物和硝态氮的去除率均高达95%,当加入氨氮后,仅有40%~50%的硝态氮被去除,消耗1 g硫化物所还原的硝态氮量减少,去除硝态氮的能力降低了近50%,然而对硫化物的去除率仍维持在90%左右,表明脱氮过程比脱硫过程受进水氨氮的影响大。扫描电镜观察结果证实,当进水中存在氨氮时硫化物的毒性增大,杀死了大量的脱氮硫杆菌,降低了硫化物转化为单质硫的能力,干扰了系统的反硝化脱氮过程,这是导致体系脱氮能力降低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15.
16.
在冬季水温低的情况下,为改善对氨氮的去除效果而实施了生物增效试验,连续30d向某污水处理厂的曝气池投加硝化菌,研究了投加菌剂后对氨氮的去除效果.投加菌剂10 d后,在水温为12.4 ~ 15.2℃时,二沉池出水氨氮浓度<15 mg/L,对氨氮的去除率由68.6%提高至84.7%,处理水量由6.2×104 m3/d提升至7.5×104 m3/d.菌剂投加期结束后的30 d内,在维持高处理水量的前提下,出水氨氮<7 mg/L,去除率>91%,处理水量超过设计水量约25%.同时,该技术的费用较低,直接菌剂成本仅为0.067元/m3. 相似文献
17.
亚硝化-厌氧氨氧化组合工艺脱氮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以高氨氮模拟废水为研究对象,对影响亚硝化-厌氧氨氧化组合工艺脱氮效果的几个因素(DO、pH、碱度、有机物浓度、NU4^+-N/NO2^-—N值)进行了考察,以期获得组合工艺的最佳运行方式。研究结果表明,在亚硝化温度为23~26℃,HRT=1d,进水NH4^+-N、TN浓度分别为350、420mg/L,ANH4^+-N/ANO2^--N值为0.8~1.33的条件下,组合工艺对NH4^+-N、TN的最高去除率分别为99.9%、90.8%,平均去除率分别为96%、76.1%。组合工艺的脱氮效率严重受限于亚硝化系统出水的NH4^+-N/NO2^--N值及其稳定性。 相似文献
18.
以需氧池-间歇曝气池(DAT-IAT)工艺为基础,在其后设置一生物接触氧化反应器,考察了该组合工艺对生活污水中氨氮的去除效果。结果表明,在IAT池以曝气2h、沉淀1h、出水1h的工况运行及生物接触氧化反应器的HRT为3h的条件下,系统对氨氮的平均去除率为81.1%,出水氨氮平均浓度为7.0mg/L,满足《城市污水再生利用城市杂用水水质》(GB/T 18920-2002)的要求。系统对氨氮的去除率随着进水COD浓度的提高而下降,当进水COD为815.3mg/L时,出水氨氮浓度仍可满足GB/T 18920-2002的要求;随着进水氨氮浓度的提高,系统对氨氮的去除率先略有上升后明显下降,为保证出水氨氮浓度达到回用标准,应将进水氨氮浓度控制在50mg/L以下;系统适宜的pH值范围为7~8,pH值过高或过低都会造成系统对氨氮去除率的显著下降。 相似文献
19.
沸石去除地下水中氨氮及其再生试验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沸石柱直接过滤氨氮超标地下水,考察了滤速和原水氨氮浓度对沸石柱运行效果的影响及再生流速和再生方式对再生效果的影响,以探求简单、经济、可行的去除地下水中氨氮的工艺。结果表明,滤速越低、进水氨氮浓度越小,则沸石柱的有效运行时间越长,累计合格产水量越大;再生流速对再生效果有较大影响,再生流速为10m/h时的综合再生效果最佳;逆流再生的效果略好于顺流再生的,但差异不大;沸石具有较好的重复利用性能。 相似文献
20.
微波强化NaCl改性沸石的除氨氮效果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改善天然沸石对水中氨氮的去除效果,采用微波强化NaCl活化对沸石进行改性,考察了微波加热时间、功率及活化方法的影响.结果表明,微波加热可疏通沸石内部孔道,NaCl活化能改善其离子交换性能;与经NaCl及NaCl+NaOH活化后的改性沸石相比,经89 W微波加热4min后再用饱和NaCl活化后的改性沸石,对氨氮的去除率提高了10%以上;改性沸石对氨氮的吸附速率显著加快,反应30 min时对氨氮的去除率可达80%,饱和吸附容量达到13.5 mg/g,高于天然沸石的吸附容量(10.11 mg/g).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