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0 毫秒
1.
徐昊清 《海洋石油》2016,36(2):32-36
以原油和烃源岩饱和烃色谱、色谱-质谱分析为基础,对潍北凹陷孔店组烃源岩的地化特征和源-藏空间对应关系进行了分析。研究表明,孔二段烃源岩是潍北凹陷重要的油气来源,其中孔二上烃源岩有机质丰度最高,品质最好,其次为孔二中烃源岩,它们在伽马蜡烷含量、姥植比和成熟度等指标上存在明显的差异。油源对比结果表明,已发现的孔一段、孔二上亚段的原油主要来源于北部洼陷带的孔二上亚段烃源岩,孔二中亚段原油和孔三段原油来源于北部洼陷带孔二中亚段烃源岩,孔二下亚段烃源岩所生成的原油多为近源成藏。  相似文献   

2.
应用油藏地球化学方法对潍北凹陷孔店组原油进行成因类型划分和油源对比研究,通过生物标志化合物特征分析,可将潍北凹陷原油分为4类,I类为成熟腐殖型原油,II类为低熟腐殖型原油,IQ类为成熟腐泥型原油,W类为低成熟腐泥型原油;I类和IQ类原油在工区分布广泛,且类和W类原油主要分布在东南部。通过油源对比研究,认为I类、且类原油主要来源于临近区域的孔二段上亚段湖沼相的泥岩或碳质泥岩〉 IQ类、W类原油主要来源于临近区域的孔二段中亚段的湖相泥岩。  相似文献   

3.
潍北凹陷是一个中低勘探程度的地区,为了寻找孔店组深层勘探目标,应用沉积学、测井地质学、层序地震学等多学科理论,对该地区的沉积环境和沉积体系进行了系统研究。研究结果表明,本区孔店组沉积体系类型主要为扇三角洲、湖底重力流、滩坝体系及河漫平原。  相似文献   

4.
潍北凹陷孔店组烃源岩生烃史与油气成藏期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深入认识渤海湾盆地潍北凹陷油气藏的形成过程和油气分布,利用IES-PetroMod盆地模拟和流体包裹体研究方法对潍北凹陷孔店组烃源岩的生烃史和油气藏形成时间与期次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潍北凹陷发育孔二段上、中、下3套烃源岩,存在北部深洼区和东南部2个沉降中心,以北部深洼区为主体,具有2次生烃过程:沙四段沉积中期至沙河街期构造运动为第一次生烃,生烃中心以北部洼陷带为主,且3套烃源岩均已进入成熟生烃阶段,生烃持续时间长,生烃贡献量大;后期东营期构造运动的剥蚀使得生烃作用基本停滞,仅在晚期沉降量大于剥蚀量的西北部地区于馆陶中后期存在二次生烃。该区已发现的油气藏具有明显的2期成藏特征:沙四中期至沙河街期构造运动是油气的第一期充注,研究区大部分的油气藏形成于该时期,受各项地质条件的限制,分布在保存条件较好的灶户鼻状带;馆陶中后期至今为第二期充注,仅在二次生烃区及其附近形成油气聚集,是寻找深部天然气的有利地区。  相似文献   

5.
为了有效评价东三段烃源岩并明确其油源贡献,以大量的钻井、地球化学以及油气勘探资料为基础,基于烃源岩评价的特征参数及油源对比方法,探讨了东营组烃源岩特征及烃源岩对油气成藏贡献。研究结果表明:东营组有效烃源岩主要发育于东三段,其w(TOC)平均为1.1%~1.2%,最高可达7.8%以上,为好烃源岩,有机质类型以Ⅱ型为主,成藏期(距今2 Ma)R_o值为0.7%~0.9%,处于大量生油高峰,最厚的有效烃源岩位于林雀洼陷与柳南洼陷,其次为曹妃甸洼陷;与沙一段和沙三段相比,东三段典型的生物标志化合物特征为Pr/Ph值高以及伽马蜡烷/C_(31)霍烷值低,以此可较好地与沙一段和沙三段烃源岩进行区分。油源对比结果表明,现存的东营组烃源岩贡献的原油主要呈环状分布于柳南洼陷以及林雀洼陷附近,曹妃甸洼陷附近仍有较大勘探潜力。  相似文献   

6.
三塘湖盆地马朗凹陷二叠系条湖组发育大型沉凝灰岩致密油藏,油藏具有中高孔、特低渗、高含油饱和度的特征。通过系统的有机地球化学分析,对二叠系烃源岩进行了评价,对油源进行了精细对比。分析认为该区存在芦草沟组二段泥岩、条湖组二段泥岩及沉凝灰岩3套烃源岩。芦草沟组二段泥岩有机质丰度、类型及成熟度优于条湖组二段泥岩及沉凝灰岩,是该层系油气的主力烃源岩,同时,条湖组二段的泥岩、沉凝灰岩对条湖组致密油藏亦有贡献,多层系生烃为石油的聚集成藏提供了良好的油源。综合评价认为,围绕芦1-马56区块外缘,古构造背景较缓,垂向输导断裂较发育,是区域扩展的有利勘探区带。  相似文献   

7.
《油气地球物理》2015,(2):36-41
潍北凹陷孔店组异常低压主要分布在北部洼陷带孔二段地层中。应用流体包裹体方法和盆地模拟方法恢复了古压力,发现油气充注时(孔店组末期—沙河街组早期)古压力系数为1.12-1.66,表现为超压状态。潍北凹陷孔店组压力场演化经历了"压力积累—压力释放—压力分异"3个阶段,古压力演化可分为3种模式:北部洼陷带发育"超压—低压—弱超压"压力演化模式;瓦城断阶带和灶户断鼻带发育"超压—低压—低压"压力演化模式;南部斜坡带发育"常压—低压—常压"压力演化模式。分析认为,构造抬升作用和地温降低的共同作用是潍北凹陷发育低压的基础条件,地下流体供排不平衡和浓差作用促进异常低压发育。  相似文献   

8.
潍北凹陷是昌潍坳陷深层勘探的有利地区,主要目的层系为下第三系的孔二段,目前勘探程度相对较低。对潍北凹陷深层烃源岩样品进行有机质丰度、类型和演化程度分析,结果表明潍北凹陷孔二段烃源岩有机质丰度较高,类型以III型为主,处于成熟高成熟演化阶段。通过对昌67井、央5井的孔二段烃源岩和沉积相资料分析,认为潍北凹陷孔二段烃源岩有机相主要为植源相和混源相。  相似文献   

9.
高邮凹陷沙埝南-永安地区阜二段和阜四段烃源岩具有较好的生烃条件,但对于戴一段原油的来源问题研究较少,存在较多争议。为了查明戴一段原油来源问题,通过地球化学分析和油源对比研究认为:阜二段源岩主峰碳以C22 圆顶或C25 尖顶分布为主,奇碳优势不明显,原生甾烷呈“椅式”分布;阜四段源岩主峰碳以C23 尖峰为主,奇碳优势明显,原生甾烷呈“ V” 字型。通过原油与阜宁组源岩对比分析,认为戴一段原油主体来源于阜四段,深凹带原油与阜二段源岩关系密切。对该区油气勘探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0.
渤海湾盆地东营凹陷孔店组烃源岩特征研究   总被引:10,自引:5,他引:10       下载免费PDF全文
沙三下和沙四上是东营凹陷的2套优质烃源岩。目前认为东营凹陷南斜坡原油主要属于“沙四型”,而对于东营凹陷孔店组的生烃潜力一直存在着争论。油源对比结果表明,孔店组烃源岩以较高的伽马蜡烷区别于沙三型烃源岩,又以较高的三升藿烷和C29甾烷S构型区别于沙四型烃源岩;南斜坡孔店组及其以下的深层原油与孔店组烃源岩具有亲缘关系。虽然目前发现的孔店组烃源岩有机质含量较低、类型差、成熟度较高,综合评价较差,但是生物标志化合物显示,向沉积中心其有机质有优化的趋势。因此推测在沉积中心发育更优质的孔店组烃源岩,其生烃潜力不容忽视。  相似文献   

11.
溱潼凹陷低熟油生物标志物特征及成熟度浅析   总被引:3,自引:3,他引:3  
溱潼凹陷低熟油分布于外斜坡的殷庄油田殷2井戴南组一段和苏183井泰州组一段、坡垒带茅山油田苏168井的阜宁组三段、断阶带的角墩子油田苏228井的戴南组一段和草舍油田苏120井的三垛组一段,具有高含蜡量、低含硫量、运动粘度和密度变化大的特点。该凹陷低熟油判识指标αααC29甾烷20S/(20S+20R)和C29甾烷αββ/(ααα+αββ)值分别为0.31和0.29;生物标志物甾烷异构化参数αααC29甾烷20S/(20S+20R)为0.23~0.29,C29甾烷αββ/(ααα+αββ)为0.24~0.28,重排甾烷含量很低。同时还检测到多种不稳定的生物标志物,包括5β(H)-粪甾烷系列,胡萝卜烷系列、脱羟基维生素E系列等。而较低的伽马蜡烷/C30藿烷分布指数、小于0.5%的含硫量以及四环三萜烷中C30~C31羊毛甾烷的检出,充分反映源岩沉积于微咸-半咸水的沉积环境和母岩成熟度较低这一事实。  相似文献   

12.
对东营组烃源岩特征及其生烃机理认识不清,制约了渤海湾盆地渤中凹陷油气成藏认识与资源评价。利用有机岩石学、显微组分、孢粉鉴定及原油地球化学参数等资料,系统评价了东营组烃源岩及其生成原油的地球化学特征,探究了有机质生烃的影响因素及生烃模式。结果表明:东营组烃源岩主要为含黏土长英质泥岩和混合型泥岩,矿物组成以石英和黏土矿物为主,长石和碳酸盐矿物次之;东营组三段与东营组二段下亚段总有机碳(TOC)含量平均值分别为1.94%、0.87%,整体为好—优质烃源岩,显微组分以壳质组为主,有机质类型为Ⅱ1、Ⅱ2型,处于低成熟—成熟热演化阶段。东营组烃源岩具两期生烃特征,早期生烃高峰对应镜质体反射率(Ro)为0.6%,生成低成熟度烃类,晚期生烃高峰对应Ro为1.0%,生成成熟烃类。原油物性及生物标志化合物特征显示东营组以生成成熟油为主,含少量低熟油,原油整体具有低密度、低黏度、低含硫量、高含蜡量、高饱芳比、高Pr/Ph、高C19/C23三环萜烷值、低伽马蜡烷指数和低4-甲基甾烷指数等特征,属于混源有机质生源、弱氧化—弱还原沉积条件和淡水贫硫湖泊环境综合成因的轻质—中质原油。壳质组中的底栖藻无定形体及松科属孢粉等组分对低成熟—成熟阶段的烃源岩生烃具有重要贡献,黏土矿物和碳酸盐矿物及地层超压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烃源岩生烃演化过程。东营组烃源岩发育受淡水湖泊、特殊生物、无机矿物和超压等要素共同控制的双峰生烃模式。研究认识对于开展以渤中凹陷东营组为主力烃源灶的油气勘探具有重要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13.
谭庄-沈丘凹陷油气显示活跃,具有显示井多、层位全的特点,区内22口探井中有16口井在石炭-二叠系、下白垩统、古近系和新近系见到不同级别的油气显示。根据原油的宏观物理特征、化合物组成、原油与石炭二叠系、下白垩统烃源岩的轻烃组分和生物标志化合物指标进行油源对比,认为谭庄-沈丘凹陷下白垩统原油具有混源特征,其中原油重烃组分来自下白垩统永丰组下段暗色泥岩,原油轻烃组分来自于上古生界煤层和暗色泥岩。研究表明下白垩统和石炭二叠系是本区主要的勘探目的层系,下白垩统自生自储型和古生中储型成藏组合是重要的勘探领域,对下步勘探部署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14.
梨树断陷主力烃源岩与油源对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梨树断陷不同地区、不同层位烃源岩、原油的地球化学特征分析,明确了主力烃源岩特征和原油地球化学特征。在生物标记化合物、碳同位素分析对比的基础上,认为梨树断陷中的原油主要来源于Ⅱ1型生烃母质,苏家屯地区有部分Ⅲ型生烃母质来源原油的混入。油源对比表明,梨树断陷原油主要来自沙河子组烃源岩,部分地区有营一段烃源岩的贡献。  相似文献   

15.
东海盆地丽水凹陷原油地球化学特征及油源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原油地球化学特征综合分析表明,丽水凹陷a井原油异构烷烃含量极高,b井原油富含环烷烃,c井原油环烷烃含量相对较高;原油碳同位素以a井最轻,b井最重,c井介于二者之间;各井原油的伽马蜡烷含量较高,五环三萜烷Ts、C29Ts和C30重排藿烷含量也较高,以规则甾烷为主,重排甾烷含量很低。通过与凹陷内3套烃源岩生物标志化合物特征的对比研究,认为丽水凹陷原油均有月桂峰组烃源岩的贡献;a、c井原油主要来源于月桂峰组烃源岩,但其烃源灶区可能不同;b井原油是月桂峰组和灵峰组烃源岩生成烃类的混合产物,其中高碳数烃类主要来源于月桂峰组烃源岩,部分来源于灵峰组烃源岩,中低碳数烃类来源于月桂峰组和灵峰组烃源岩。  相似文献   

16.
一组有效区分渤中凹陷烃源岩的生物标志化合物参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渤中凹陷是渤海湾盆地面积最大的二级构造单元,发育古近系沙河街组一段、沙河街组三段和东营组三段3套优质湖相烃源岩。准确识别东营组三段烃源岩贡献的原油,对于渤中凹陷油气勘探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根据烃源岩和原油芳烃馏分的色谱-质谱分析结果,提出了新的能够鉴别沙河街组三段和东营组三段烃源岩的生物标志化合物参数:C2720R/C2820R三芳甾烷和C2820S/C2720R三芳甾烷。东营组三段烃源岩的判识标准为C2720R/C2820R三芳甾烷>1.1,C2820S/C2720R三芳甾烷≤ 1.2;沙河街组三段烃源岩的判识标准为C2720R/C2820R三芳甾烷≤ 1.1,C2820S/C2720R三芳甾烷>1.2。据此,对渤中凹陷典型油田中原油的来源开展了判识,提出来自东营组三段烃源岩的原油具有近凹成藏的特点。  相似文献   

17.
近年来,银额盆地哈日凹陷的油气勘探呈现良好态势,但油气分布规律尚不明确,严重制约了该区的勘探进程。通过对烃源岩、原油和油砂样品进行系统的测试分析,开展烃源岩地球化学特征和油源对比研究,以期明确原油油源特征,为油气勘探提供依据。研究结果表明:下白垩统银根组烃源岩TOC平均为4.69%,Ro平均为0.62%,Pr/Ph值平均为0.34,伽马蜡烷指数平均为0.36,烃源岩为有机质丰度极高、以Ⅰ型为主、低成熟烃源岩,具有以水生生物输入为主的生源特征和强还原、微咸-半咸水、水体分层的沉积古环境。下白垩统苏红图组烃源岩TOC平均为1.04%,Ro平均为0.75%,Pr/Ph值平均为0.99,伽马蜡烷指数平均为0.28,烃源岩为有机质丰度好、Ⅱ1-Ⅱ2型、低成熟-成熟烃源岩,具有水生生物和高等植物混源的生源特征和还原、微咸-半咸水的沉积古环境。下白垩统巴音戈壁组烃源岩TOC平均为0.91%,Ro平均为1.31%,Pr/Ph值平均为1.18,伽马蜡烷指数平均为0.24,烃源岩为有机质丰度中等-好、Ⅱ2-Ⅲ型、成熟-高成熟烃源岩,具有水生生物和高等植物混源的生源特征和弱还原-弱氧化、微咸-半咸水的沉积古环境。无论是正构烷烃单体碳同位素还是生物标志化合物特征,巴音戈壁组原油与巴音戈壁组烃源岩的相似程度极高,且有别于银根组和苏红图组烃源岩,表明巴音戈壁组油藏的源岩主要为巴音戈壁组烃源岩。延哈2井原油和延哈3井原油来自于凹陷不同构造部位的巴音戈壁组烃源岩,源岩热演化程度的差异导致2个原油样品在成熟度方面有较大的差异,研究区巴音戈壁组油藏具有"近源成藏、侧向运移极为有限"的特点。  相似文献   

18.
基于34个烃源岩与50个原油样品的分子生物标志化合物分析结果,研究了廊固凹陷主要油田的原油成因类型与分布规律。分析结果表明,沙河街组三段下亚段与沙河街组四段上亚段烃源岩有不同的分子生物标志化合物组合特征:沙河街组三段下亚段烃源岩陆源有机质的输入量较高且富含沟鞭藻类,沉积于淡水较强的还原环境;沙河街组四段上亚段烃源岩陆源有机质输入量较少且低等水生生物输入较多,沉积于咸水强还原环境。在油源对比基础上,结合原油分子生物标志物参数进行聚类分析,划分了3种成因类型的原油。第Ⅰ类原油来自沙河街组四段上亚段烃源岩,主要分布于牛坨镇凸起周边地区;第Ⅱ类原油来自沙河街组三段下亚段烃源岩,主要分布在凹陷偏北部的旧州—王居一带;第Ⅲ类原油来自沙河街组三段下亚段烃源岩与沙河街组四段上亚段烃源岩生成的混源油,以沙河街组三段下亚段烃源岩生成的原油为主,主要分布在凹陷东部的河西务构造带和曹家务—柳泉构造带南部的部分地区。廊固凹陷各油藏紧邻烃源岩聚集成藏,其分布规律受控于不同层段烃源岩的发育与分布。曹家务和中岔口地区是第一类原油下一步的有利勘探目标区域,柳泉构造带王居地区是第二类原油勘探潜力较大区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