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Planning》2019,(5):60-61
乡村振兴,治理有效是基础。党的十九大报告强调:"加强农村基层基础工作,健全自治、法治、德治相结合的乡村治理体系。"这既是实现乡村振兴的重要途径,同时也是乡村振兴战略的应有之义。乡贤治村正是乡村治理中自治、法治、德治的结合点,乡贤对于提高自治水平、推进乡村法治、引领乡村德治能够发挥有益作用,本文旨在研究乡贤对乡村治理的特殊价值,寻找当前村治困境的解决之道,探寻乡贤引领乡村振兴的践行路径。  相似文献   

2.
在乡村振兴战略大背景下,乡村建 设的持续推进带动了乡村人居环境的改善, 乡村治理的丰富实践开拓了乡土经济社会运 行的新思路。本文以乡村建设活动中涌现出 的乡村治理参与主体的组合结构与组合力量 作为分类的基本依据,构建全谱系的乡村治 理类型和模式,通过对13种模式所对应的典 型个案进行实证分析,剖析乡村治理主体的 基本特征与行为逻辑。案例表明,现阶段大 多数乡村通过外力型路径达成治理目标,内 生力量的匮乏导致乡村问题难以得到根本解 决,也难以建立长效机制。基于对不同治理 类型的路径与成本的分析,总结乡村治理模 式存在的问题和发展趋势,为中国乡村治理 提供可供借鉴的经验。  相似文献   

3.
4.
我国乡村治理与规划落地问题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乡村治理与乡村规划原本是属于政府管理与城乡建设两大不同体系的内容,在城乡一体发展背景下,它们因为新型城镇化的推进而必须协同处理旧症结,解决面临的新问题。根据我国城乡规划建设的现实需求,乡村治理与乡村规划"转型、融合、并进"已成必然趋势。在研究国内外乡村治理与规划经验的基础上,提出"民生为本,化城入乡、多元驱动"的乡村治理与规划改革新思路,探索贴近我国乡村实际且能够落地实施的治理与规划协同推进新路径。  相似文献   

5.
6.
乡村治理是解决"三农"问题,实现乡村振兴的重要途径,也是实现社会全面小康的关键.新时代背景下我国乡村建设与发展产生嬗变,但其主体构成仍为小农家庭,长期既存的小农经济维持了农村社会与经济的稳定,但也因其经济行为逻辑性影响村民参与乡村治理的积极性,导致了治理结构失衡、治理效能未充分发挥等乡村治理困境的产生.因此基于恰亚诺夫...  相似文献   

7.
夏青  罗彦  张兵 《规划师》2021,37(10):26-33
目前,无论是在乡村社会治理还是传统村落保护的研究领域,将遗产保护方法与社会治理机制相结合的研究还十分有限.文章旨在就当代传统村落保护尝试提出一种新的理论认识路径,即聚焦传统村落的自然生态环境、整体风貌格局、传统建筑、非物质文化遗产来研究保护措施的同时,重视传统村落保护与乡村社会治理内在系统的关联,通过构建村民主体、企业...  相似文献   

8.
以改善乡村环境和空间形态作为研 究的起点,通过中日乡村营造系统的对比研 究,提出基于人、地、村三方维系的乡村营造 新模式,把关注的重点转移到乡村营造过程 中人、地、村三方,探究其背后所存在的各自 特质以及三方维系,借鉴中日乡村营造的成 功案例,从建立乡村规章,及振兴乡村产业, 至优化乡村环境,归纳总结出现代乡村建设 所必须考虑的基本要素和必须遵循的营造准 则,以及具体的做法要求,为国内的乡村振 兴和可持续发展,提供一些可供参考的经验 和做法。  相似文献   

9.
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乡村振兴战略,而发展乡村旅游是实现乡村振兴的重要途径。本文以云南省那柯里村为例,分析其乡村旅游资源优势及发展的不足,并提出优化策略。研究认为,那柯里村乡村旅游存在的问题主要表现为对乡村人文景观挖掘不足、对旅游资源保护不当、经营模式同质化严重等方面。通过深度挖掘当地文化景观特色、合理保护乡村旅游资源和大力发展数字文化产业等措施,可以促进那柯里村乡村旅游的优化发展,从而助推那柯里村早日实现乡村振兴。  相似文献   

10.
石嘉婧  雷金英 《居业》2021,(10):138-140,143
社区治理水平在一定层面上是一个城市、区域乃至国家在新时代社会治理水平的体现.随着科技水平的提升与政府治理理念向服务型转变,智慧社区的建设过程中愈发凸显多元协同治理的必要性.文章对当前智慧社区协同治理建设现状、发展困境及解决措施进行梳理并提出了相关建议,助力智慧社区的进一步推广与发展.  相似文献   

11.
为了实现乡村振兴战略对村分类(搬 迁撤并、城郊融合、集聚提升和特色保护) 的要求,以典型的山地县域重庆市巫溪县为 例,从生态保护、社会经济和历史人文等指 标体系中筛选12个指标作为自变量,构建多 分类Logistic回归模型,快速精准识别村分 类。以通过评审的村布局方案中随机选取 170个村作为实验样本,以特色保护类为参照 组,回归模型的拟合优度高达0.911。利用模 型对剩余的119个村类型进行预测,搬迁撤 并、城郊融合、集聚提升、特色保护四种分类的正确率分别为90.57%、86.36%、88.89%、82.35%,对预测概率较低(<75%)的个别样本加 以人工判断,可得到较理想的分类结果。该方法可以对村进行快速初分类,为人工判别与调整 提供了初始分类方案,提高了村分类的科学性和工作效率,弥补了当前村分类方法的不足。  相似文献   

12.
村庄环境是农村人居环境建设的空间载体,是实现乡村振兴的物质基础。随着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工作的持续推进,村庄环境建设需要总结过往经验,制定更具针对性的方案,建立动态管护机制。通过梳理国内学术界对村庄环境建设的相关研究,针对白鹿原塘村片区的村庄环境建设情况,引入IPA分析法,基于农户满意度对塘村片区村庄环境建设进行评价。根据相关政策文件、行业标准和学术研究,建立包括6个系统、23项指标的村庄环境建设评价指标体系,通过实地调研、入户访谈和问卷调查收集村庄环境建设村民满意度数据,并进行村庄环境建设现状的定性分析,并在此基础上对收集到的数据从重要性和满意度两个角度进行评价,探寻白鹿原塘村片区村庄环境建设的关键问题,提出针对性的提升策略,以期为其人居环境建设与乡村振兴工作提供指引。  相似文献   

13.
随着2018年国家自然资源部的成立,复 合生态引导的国土空间规划将指引下一阶段的 城乡建设工作。而乡村作为建成环境(城市)与 自然环境之间的过渡,在探索人与自然和谐共 生模式方面起着重要作用。本文以贵阳市麦翁 布依古寨为例,探讨中国西南地区城郊“特色 保护”类村庄的振兴模式。提出了以“自然(生 态)—社会(生活)—经济(生产)”复合生态 引导的乡村振兴思路和规划设计策略,并以“设 计研究”为手段,对规划设计方案的初步实施效 果进行了验证与反思。研究发现复合生态引导 的乡村规划设计路径有利于促成人与自然相互依存的动态平衡,但在实施过程中,需要与多元利益主体进行沟通协调,以实现生态系统的稳定、 方案的顺利实施以及乡村的长期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4.
产业是乡村建设的核心动力与物质 基础,乡村振兴与发展须以村民为本,依托产 业带动乡村经济发展。由于不同乡村具有显著 的社会、经济、文化及自然禀赋差异,需要契 合实际,以当地传统沿袭或主流强势产业为载 体梳理、整合乡村资源优势,促进乡村持续发 展。本文通过分析产业在乡村建设过程中的 问题与矛盾,提出基于产业提升的乡村建设适 应性设计理念。并以江苏特色田园乡村示范点 连云港市班庄镇前集村为例,对其上位规划、 物质形态、生活文化等因素及当地产业现状 进行周密调研与分析,提炼出前集村自身既有 的资源与优势,挖掘乡村独特的“灵魂”,并以 此为基础寻找基于产业适应性的通用方法和 设计策略,统筹村域物质、文化资源,以此为 基础优化产业模式,从而形成地域特色与创 新吸引力兼具的发展格局,为特色田园乡村的 践行探索一条行之有效的发展路径  相似文献   

15.
罗荩  高美祥  杨瑛  陈翚 《室内设计》2022,(2):126-133
乡村公共文化空间承载着乡土文化传 承、乡风文明建设和乡村社会治理等功用,是乡 村文化振兴的重要物质空间载体。随着乡村休闲 旅游经济的迅速发展,传统型和新型公共文化 空间在外来和内生文化资本的叠加作用下混合共 生。借鉴文化资本的作用原理和分类方式,根据 空间生成不同阶段的干预因素和作用特征,将乡 村公共文化空间识别为由具态化、物态化和制度 化文化资本主导的生产型空间、生活型空间及组 织型空间三种类型。在乡村旅游经济资本力量的 驱动下,公共文化空间在更新过程中产生消费化、 静态化和孤岛化等发展趋势。以湖南浏阳市农业 休闲旅游型竹联村美丽屋场营建为例,分析三类 公共文化空间物理场域和文化活动的存在特征, 探究文化资源向文化资本转化过程中的空间复合 化更新路径,进而提出弹性转化、多元化发展、整体式营建等更新策略,以期为其他类似乡村公共文化空间营建提供参考借鉴。  相似文献   

16.
在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新时代背景 下,“十四五”期间我国将汇聚力量推进乡村 建设行动。基于相关文献研究和近年来我 国各地相关实践综述,并结合笔者8年来组 织同济师生团队参与浙江黄岩乡村建设的实 证,提出高校参与乡村建设行动具有6大优 势,即:以研究为先导汇聚科研力量精准施 策;以文化为视角挖掘地方历史文化资源;引 导乡建适用技术应用;多学科交叉综合决策 咨询;从实践中提升理论再指导实践;持续 跟进的在地化服务。展望“十四五”,以校地 合作更好地推进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本文提 出6点启示,即:明确中央提出乡村建设行动 的特定目标;注重教学实践基地建设;以邻 近原则开展校地乡村建设行动;开展知识技 能培训;组织保障给予可持续校地合作政策 支撑;加强专业化指导和示范。  相似文献   

17.
乡村的农业产品供给、生态屏障和文 化传承等多元功能价值日益凸显,亟需策略指引 以满足乡村多元功能运作的基本需求,推动乡村 多功能转型。自古以来,我国乡村营建就注重人 水和谐关系,每个农耕区域亦可视为传统水利 社会。“水”对于乡村的多元价值体现为有机串 联“三生”功能、并相互作用的开放、复合体系, 其符合乡村多功能转型的作用机制。首先从乡村 的“三生”功能属性出发,通过对乡村转型语境 下“水”的多元价值再认知:基于流域网络的系 统开放性、基于水体自净的动态适应性和基于 协同演进的自主互动性,进一步从“经济生产、 自然生态、社会生活”三个维度提出以“水”为 主线的乡村转型发展策略,并将其运用至仓口 村规划实践之中,旨在寻求乡村永续发展的适应 性方法,探索乡村振兴的可能途径。  相似文献   

18.
传统村落在长期的农耕文明传承中 逐步形成,其凝结历史的记忆、反映文明的进 步。高原山地传统村落不仅承担传承历史文 化、推进农业现代化进程、推进生态文明建 设等方面的功能,而且对于保育自然生态环 境、传承特殊环境烙印等具有重要价值。以 云南省同乐村为研究对象,分析在高原山地 复杂的环境特征下、与自然长期适应协调过程 中, 同乐村在村落格局、形态、建筑形式等方 面所体现的地域性特征,旨在科学地维系其 与自然环境的关系、改善人居环境条件、保留 或突出村落特点,为高原山地传统村落可持 续发展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