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腰英台油田特低渗、裂缝发育、高含水、含油饱和度低、水驱开发效果差。实施CO_2非混相驱矿场试验后,尤其是气水交替注入后产量递减明显减缓,并有效控制了含水上升趋势,同时减少了松南气田CO_2的排放。31口一线受控油井中CO_2驱见效井25口,见效90井次。试验表明:气驱提高微观驱油效率和水驱提高宏观波及效率两优势互补,产生的协同效应是油井多次见效的根本原因;特低渗油藏水气交替注入,拉大井距对减缓气窜作用明显;增加多向受效率是继续提高气驱效果的关键;优化注气与注水段塞和注气与注水交替周期有利于提高增油有效期;气窜井间歇生产与转注可以有效改变地下CO_2运移方向提高油井见效率。  相似文献   

2.
腰英台特低渗透油藏CO2驱油井见气规律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机理研究和国外矿场实践表明,CO2驱油可以大幅度提高低渗透油藏的采收率.在腰英台油田进行7注30采的CO2驱油试验,注气1 a后,16口油井不同程度见气.针对试验区低孔、特低渗透、储层非均质性强、油水关系复杂的地质特征,结合油井见气前、CO2前缘突破到井口、气量稳定与上升、接近气窜前后和严重气窜等阶段的生产动态特征,系统分析了CO2驱油井的见气规律.研究认为裂缝发育方向上的油井优先见气,快速气窜;沉积微相是控制CO2平面运移方向与速度的主要因素;同一沉积微相上,储层物性好的高渗带是CO2黏性指进的重要影响因素.另外,紧密跟踪动态,建立腰英台地区油井的气窜标准,剖析了不同见气阶段生产特征的内在原因,给出气窜井与气窜井组的监测生产建议.  相似文献   

3.
温吉桑低渗油田水气交替非混相驱方案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吐哈盆地温吉桑油田注气区块优选,注气影响因素分析,注入气筛选,注气方式、气驱油方式及注水转注气时机的确定,注气工程参数优化设计,水井注气能力、配注气量及井口注气压力的论证,注气井网部署优化,注气方案实施及注气监测工作量部署,完成温五区块、温西一区块、温西三区块注天然气水气交替非混相驱提高采收率方案设计,形成一套低渗透油田有效实用的水气交替非混相驱注气方案设计方法。  相似文献   

4.
吐哈温吉桑油田储集层以正韵律或复合正韵律沉积为主,断层、裂缝不发育。油层少,砂体连通性好。同时,吐哈油区有丰富的天然气资源,这些特征非常适合注气驱,为此开展了注气非混相驱方案研究。通过对注气区块优选 ,注气影响因素分析,注气工程参数优化设计,完成温吉桑油田注天然气水气交替非混相驱方案,形成了套低渗透油田有效实用的水气交替非混相驱注气方案设计方法。方案采用顶部注气,边部注水,水气交替非混相驱方式。水气比为1:1,交替周期半年,累计注入气段塞为0.25倍孔隙体积,提高采收率6%-7%。  相似文献   

5.
延长石油特低渗透油藏储量丰富,注水开发中存在易水敏、注水困难等问题。CO_2驱能有效补充地层能量,改善地层原油性质,进而提高油藏采收率。利用CO_2-地层原油接触实验、岩心渗流和驱替室内实验,描述CO_2-地层原油两相渗流特征,分析CO_2驱油机理和驱油特征,并在靖边特低渗油藏进行了矿场实验。研究表明,特低渗储层CO_2-原油油气两相共渗范围大,CO_2具有降低原油黏度,使原油体积膨胀等作用,非混相驱和混相驱均可较好地开发特低渗透油藏,其中生产井见气前与低气液比阶段是油藏主要生产期。CO_2驱矿场试验表明,特低渗透油藏注气能力是注水能力的2倍,注气能快速有效补充地层能量,增加油田产量,目前试验区生产整体呈日产液、日产油上升态势。  相似文献   

6.
机理研究和国外矿场实践表明,C02驱油可以大幅度提高低渗透油藏的采收率。在腰英台油田进行7注30采的CO2驱油试验,注气1a后,16口油井不同程度见气。针对试验区低孔、特低渗透、储层非均质性强、油水关系复杂的地质特征,结合油井见气前、CO2前缘突破到井口、气量稳定与上升、接近气窜前后和严重气窜等阶段的生产动态特征,系统分析了CO2驱油井的见气规律。研究认为裂缝发育方向上的油井优先见气,快速气窜;沉积微相是控制C02平面运移方向与速度的主要因素;同一沉积微相上,储层物性好的高渗带是C02黏性指进的重要影响因素。另外,紧密跟踪动态,建立腰英台地区油井的气窜标准,剖析了不同见气阶段生产特征的内在原因,给出气窜井与气窜井组的监测生产建议。  相似文献   

7.
二氧化碳混相驱的长岩心物理模拟   总被引:21,自引:2,他引:21  
为优化胜利油区拟进行CO2混相驱先导性试验区大芦湖油田樊124断块的注气工艺参数,利用长岩心物理馍拟流程。针对该断块的地层原油。在30MPa、116℃条件下,研究了CO2混相驱的驱油效果、驱替特征以及CO2注入时机、注入方式、注入量对混相驱效果的影响。实验表明:对于樊124断块。在30MPa条件下可以实现CO2混相驱,提高采收率16%以上。在均质长岩心模型中,CO2的注入时机、注入方式对混相驱采出程度影响不大,但早期注入可延长无水采油期,提高采油速率。气水交替注入可有效抑制因地层非均质性而造成的气窜现象。因此。现场还是早期实施CO2与水的交替注入较好,CO2注入量应在0.25倍孔隙体积以上。图3每10  相似文献   

8.
特低渗透油藏地层能量低、边底水不活跃、采出程度低,常规水驱开发难度大,如何提高特低渗透油藏的采收率是一项很重要的工作;而特低渗透油田注水开发存在"注入难"的问题,因此注气驱开发特低渗透油藏有显著的优势。与烃类气体相比,CO2有成本低、气源广阔等优势,因此CO2是注气驱优选溶剂之一。介绍了CO2在油藏中增产的驱油机理、条件,完善了预测模型,并分析了CO2驱的现场试验效果。结果表明,虽然在试验区低渗透油藏中CO2驱难以达到混相驱条件,但非混相CO2驱油能使CO2溶入原油后使原油体积膨胀、黏度减低以及降低界面张力、提高驱油效率而达到驱油增产的目的。同时CO2吞吐也在改善中、低渗油藏开发方面展示了广阔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9.
彭松水 《石油天然气学报》2013,35(3):147-149,169
胜利正理庄油田高89-1块属于特低渗透油藏,不适合注水开发。通过现场开展CO2驱提高采收率先导试验,改善了特低渗透油藏的开发效果;但由于储层非均质性、采出程度以及井网井距的影响,采出气组分中CO2体积分数大于50%,气窜现象严重。通过对气窜的影响因素分析和变化规律研究,采用波动注气、间开间注、控制注入速度等多种方式减缓气窜,提高了CO2的注入效果,平均单井增油0.8t/d,取得了良好的增油效果。  相似文献   

10.
目前普遍沿用水驱特征曲线对气驱特征进行描述,尚未形成标准的气驱特征曲线及数学描述方法。针对低渗透油藏CO_2非混相驱替特征,通过理论推导,建立累积产气量与累积产油量的分段关系式,形成适用于低渗透油藏CO_2非混相驱的气驱特征曲线。结合室内实验和矿场生产数据分析,验证累积产气量与累积产油量呈双对数分段线性关系,表明气驱特征曲线能够较好地描述CO_2非混相驱替特征。通过拟合可确定分段关系式中的常数,能够有效预测CO_2非混相驱油效果。另外,应用气驱特征曲线还能够确定气窜发生的时机,并对CO_2非混相驱调整措施的有效性进行快速判断。腰英台油田低渗透油藏CO_2非混相驱矿场试验结果表明,CO_2注入12个月后,气窜发生。根据气驱特征曲线,实施水气交替注入,气窜段斜率显著下降,气窜受到一定抑制。  相似文献   

11.
江汉油田由于地层水矿化度特别高、区块小,限制了一些三次采油方法的开展。本文通过室内平面模型、长岩心驱油实验研究了地层韵律、注气位置、倾角、水气比等因素对驱替效果的影响,同时优化氮气非混相驱筛选标准,在理论研究基础上选择黄场油田黄16井区开展井组水气交替方式氮气非混相驱先导试验,增油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12.
特低渗透油藏注CO_2驱油注入方式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针对特低渗透油藏水相难以有效注入、水气交替难以有效实施的问题,提出采用周期注气来改善特低渗透油藏注CO2驱油效果。首先通过与其他注入方式的对比,分析周期注气的优缺点,指出其比较适合特低渗透油藏。然后采用数值模拟的方法,研究周期注气改善驱油效果的机理,分析认为周期注气能够有效改善流度比,扩大CO2的波及体积,降低粘性指进的影响。最后将周期注气应用到特低渗透油藏芳48和树101区块的方案编制中,数值模拟结果表明,与连续注气相比,周期注气可以有效提高CO2的换油率,减缓油井气窜,最终提高采收率;并且在现场生产过程中,周期注气可以明显降低油井油气比上升速度,改善油藏开发效果。  相似文献   

13.
正理庄油田高89块低渗透滩坝砂油藏CO_2驱先导试验取得较好开发效果,基于区块驱油井日产油量、吸气剖面、气油比、井口CO_2含量等数据,研究了连续CO_2近混相驱油井生产特征和气窜规律。结果表明:先导试验较好利用CO_2驱提高采收率机理,原油流动性得到较大改善,增油效果明显,油井见气差异较大;建立高89块CO_2近混相驱气窜标准,根据气窜标准和矿场实践提出各气窜阶段改善气驱效果的主要措施和做法。  相似文献   

14.
特低渗透油藏二氧化碳驱油先导性试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鉴于温室气体对世界大气环境的污染和危害,CO2地质封存及高效利用引起;、们高度关注。向油藏中注入CO2可使部分CO2有效地吸附在油藏的孔隙中,起到碳捕集和地质封存的作用,同时可以有效地补充地层能量,增强原油流动性,有效提高油井产能,提高石油采收率。川口油田位于鄂尔多斯盆地陕北斜坡东部,是典型的特低渗透油田,通过室内储层模拟研究表明:随着注CO2气量的增加,驱油效果越来越好,且CO2水气交替、非固定气液比的注入试验见效快,原油采收率高;同时.矿场CO2驱油先导性试验表明:CO2驱油能显著提高低渗透油藏油井产能,改善开发效果,油层对CO2吸附和埋存量大,利用C02驱油技术开采特低渗油藏是有效可行的。  相似文献   

15.
以苏北CS油田阜三段油藏岩心为研究对象,进行CO2驱室内试验研究。PVT恒质膨胀试验表明,注CO2气可使地层原油黏度降低78.3%,体积膨胀系数提高69%;细管试验表明,MMP为26.62 MPa小于地层压力29.888 MPa,能够实现CO2混相驱;对比CO2持续气驱、完全水驱后转CO2驱、水气交替这三种驱替方式,长岩心驱替试验表明,在低渗透小断块油藏早期进行水气交替混相驱可延迟CO2突破时间,最终采收率可达80%以上,较水驱提高34.44%,为现场CO2驱替方式的优选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16.
裂缝性特低渗碳酸盐岩油藏注烃类气驱油室内实验研究   总被引:13,自引:2,他引:11  
川中大安寨油田属特低孔、低渗并有裂缝的双重介质油藏,目前主要是衰竭式开发,靠自喷原油采收率只能达到3%~5%。室内实验采用人工造缝的方法模拟地层双重介质系统,在此基础上采用长岩心设备开展不同驱油方式的烃类气驱油效果对比研究,并开展注气压力敏感性试验。结果表明在裂缝性低渗油藏中,衰竭式开采原油其采收率低,无论注水还是注气均会产生水窜或气窜;单纯注水可适当提高原油采收率,但驱油效率不高;注烃气虽然不能达到混相,但注入压力越高采收率越高。大安寨油藏在目前地层压力下,注烃气比自然衰竭提高原油采收率6.21%,比注水提高3.91%,效果明显。图3表1参7(郭平摘)  相似文献   

17.
低渗透储层水气交替注入方式室内试验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室内岩心试验,对低渗储层岩心,气水交替注入方式和水气交替注入方式对驱油效率和相对流度变化的影响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注入方式的选择对岩心的最终驱油效率和相对流度有很大影响;水气交替注入方式比气水交替注入方式的驱油效率平均高6.5%;无论哪种方式,水驱过程对最终驱油效率的贡献平均大于68.3%;水气交替或气水交替注入第1周期的驱油效率均占最终驱油效率的90%以上;水气或气水交替注入时相对流度均明显低于纯注水和注气,存在注水转注气困难问题。因此在进行水气交替注入时,应充分考虑注入方式可能带来的影响。  相似文献   

18.
针对安塞油田王窑区块长6特低渗透油藏现阶段注水开发矛盾突出的问题,为进一步提高油藏采收率,评价CO2驱油效果,应用油藏数值模拟方法,优化了CO2驱水气交替注采参数。利用Eclipse的PVTi模块模拟了注气膨胀实验,研究了注CO2对原油相态的影响;采用正交试验设计方法,以提高采出程度和换油率为目标,对CO2驱水气交替过程中的气水比、注气速度、关井气油比和段塞注气量4个参数进行了优化研究,并用直观分析方法对试验结果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当原油中溶解的CO2物质的量分数达到60%时,原油粘度降低幅度达80.51%,原油体积膨胀1.44倍;优化得到的最优气水比为1∶1,注气速度为13 000 m3/d,关井气油比为1 000 m3/m3,段塞注气量为0.005倍孔隙体积。  相似文献   

19.
延长油田乔家洼区块属于典型的低孔、特低渗油藏。针对该区块基质致密和非均质性严重造成注水开发效果差的问题,通过开展CO2室内驱油实验,在水驱基础上分别对连续气驱和气水交替驱驱油潜力进行评价,并对气水交替驱流体注入速度、段塞尺寸及气水比等注入参数进行优化;同时,对区块采用水驱、优化井网后水驱、利用优化的CO2驱注入参数开展气驱和注气5 a后转气水交替驱4种开发方案进行数值模拟产量预测。实验结果表明:CO2驱在目标区块高含水后有着较大驱油潜力,连续气驱和气水交替驱分别在水驱基础上可提高采收率8.43,20.95百分点;最佳注入速度、最佳注入段塞尺寸和最佳气水比分别为0.727 m L/min,0.10 PV,1∶1。数值模拟结果表明,连续气驱和注气5 a后转气水交替驱,在开发15 a末,在水驱基础上分别可以提高采收率13.81,12.98百分点。  相似文献   

20.
目前国内缺乏一种快速、准确预测CO2非混相驱油效果的方法,为了解决这一问题,选取剩余地层压力与混相压力之比、孔隙度、渗透率、油藏中深、地层平均有效厚度、地层温度、原油相对密度、含油饱和度、原油黏度、渗透率变异系数、注采比、注入速度和水气交替注入比等13个地质及工程参数作为输入参数,平均单井日增油量作为输出参数构建了预测CO2非混相驱效果的支持向量机预测模型.以国内6个CO2非混相驱项目和1个CO2混相驱项目为学习样本,2个CO2非混相驱项目和1个CO2混相驱项目为检测样本检测了支持向量机预测模型的准确度,结果表明,3个检测样本的预测值与实际值的平均相对误差为5.57%,满足工程要求.利用该模型预测了腰英台油田CO2非混相驱井组的增产效果,与实际增产效果相比,相对误差仅为1.30%.这表明,采用支持向量机方法对CO2非混相驱油效果进行预测可行且有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