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3.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在气候变化背景下,江源冻土区水循环和生态系统发生改变,引发的水文、环境、工程问题受到广泛关注。本文从国内外江源冻土区水循环特征、水文模拟的相关研究、气候变化对江源冻土区产生的影响三个方面展开论述。总结了江源冻土区水循环特点,模拟了关键之处以及气候变化带来的利害,最后提出了江源冻土区的研究趋势和对发展方向的展望。 相似文献
16.
气候变暖改变了长江源的冰冻圈,影响了当地的生态系统。采用HydroGeoSphere(HGS)水文模型,对长江源区冬克玛底河流域冰川融水进行了模拟研究,以评估气候变暖背景下冰川融水径流对流域水资源的影响。利用研究区周围4个气象站点的资料,采用多元回归和插值方法重建了1966~2015年气象数据,并采用2005~2006年的实测流量数据对模型模拟结果进行了验证,表明模型有一定的可信度。结果显示:① 过去50 a,冬克玛底河流域的平均物质平衡为-151 mm/a,冰川物质累积亏损为7.55 m,温度升高对冰川的影响超过降雨增加的影响;② 物质平衡与降水呈现正相关,与正积温和冰川融水为负相关;③ 过去50 a,冬克玛底河流域总径流量、冰川区产流量、非冰川区产流量都呈现增加趋势,其中增加的总径流量的25%为降水增加所致,75%为气温升高导致冰川消融所致。研究结果可为气候变暖背景下长江源的保护提供一定的科学依据和参考。 相似文献
17.
18.
正2014年7月17~24日,长江科学院继2012年对长江正源沱沱河和通天河、澜沧江源开展科学考察后,又一次对长江南源当曲和澜沧江源开展了多学科联合科学考察活动。以长江科学院院长郭熙灵和副院长陈进为正副队长的本次科考队共有队员26名,包括科学考察组15人,后勤保障组8人,特 相似文献
19.
为了揭示长江源区生态环境的发展变迁,长江水利委员会于2010年10月组织相关人员对源区水文、地质、生态环境等进行了详细考察。在此基础上,通过资料收集与分析,剖析了源区水土流失的原因及发展态势。结果表明,近10 a来,虽然在源区开展了大量水土保持工作,但其生态环境整体上仍然呈现出恶化趋势,区域气候变化及冻土环境变化导致的区域草地植被退化,以及所叠加的人为活动是源区水土流失加剧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