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周卓艳 《山西建筑》2006,32(5):15-16
建筑的探讨一般有两个基本向度,一个是建筑内容,男一个是对建筑本质的思考。面对当前建筑界多元取向的冲突,借用现象学的哲学思维方式,从方法论出发对建筑进行追问,试图找寻建筑自身,回归建筑的自在本源。  相似文献   

2.
周仪 《时代建筑》2014,(3):40-44
文章指出面对传统结构与现代材料结合,首先需要厘清传统木构建筑本身运用木材表现了什么,如何表现以及在哪些方面具备表现潜力等问题。与西方传统建筑强调立面垂直性和体量塑造的特征不同,中国传统建筑中的抬梁式和穿斗式这两种主流的木结构均由水平、垂直两种向度的木构件交接而成,它们在水平和垂直空间的塑造上各具潜力。得益于木材出色的出挑性能,中国传统建筑成功塑造了屋顶的水平表现性;得益于木材的轻质、易悬挂与开阖的材料特性,中国传统建筑以柱间垂直向度上的层层装折,装点出了檐下空间的生活品质。  相似文献   

3.
王维仁 《世界建筑》2011,(2):122-127
"他(王维仁)将他对合院作为一种普世空间理念的思考,体现到他一路的建筑实践中,将合院空间赋予了适当的地域特征,成功地结合了南中国的海洋性气候。更重要的是,从一个可再生的角度,他赋予‘合院’这种模数化的变换排列单元以新的生命,成功地通过多个向度反复地将这些组件排列组合、灵活调整以适应不同的基地与设计内容。这一系列建筑思想的演进充分展现在他10余年以来的校园建筑设计中……  相似文献   

4.
褚冬竹 《新建筑》2013,(5):16-22
建筑学的基本问题可通过一个坐标系作为起点来解读,即由"需求一条件"和"技术一文化"两条轴线构成的坐标系这四个要素从基础层面界定了建筑与建筑学存在和发展的前提。其中,"从技术到文化"作为建筑学发展的必由路径须得到更深入的剖析。技术并非独立存在.而是有其明确的功能指向,即提升建筑满足需求的能力..建筑并不因技术水平的不断提升而实现绝对的自由,可持续发展观念便是对建筑的合理限制:面对不同的背景条件,必须从基础实情出发,切实运用恰当的技术.解决符合建筑时空坐标的诸多问题,最终形成真正意义上的符合可持续发展精神的文化内涵。  相似文献   

5.
本文从现代主义建筑和地域主义建筑的本身性质出发,以两个不同类型的建筑主义思想作为两个不同角度,分析了现代主义建筑和地域主义建筑的出发点,落脚点,和在不同时期面对的问题,并试图从中提取到他们之间的联系,同时把他们之间的联系落实在现代建筑设计的实例之中。  相似文献   

6.
地点:南韩汉城时间:1996年面积:8F/B4, 98,557M2(平译)这个项目的目的是要创造一个银行办公室的形象并使它与周围的环境相协调。我们需要考虑汝矣岛广场的巨大的尺度、高度方面的限制、由用地的水平方向所引起的单调感以及每一个入口的含糊性。所需的建筑面积的要求及在高度上的限制,影响了建筑水平方向的造型,故根据不同的功能将巨大的建筑体量划分为三个独立的部分:一个巨大的框架混凝土矩形建筑像是一个背景,在用地的一端是一栋椭圆形的商业建筑,另一端是一栋菱形的建筑,它在总体规划中表现出鲜明的方向性与和谐感。这三栋…  相似文献   

7.
在经济繁荣和科技发展的驱动下,城市多元全面的基础建设催化了现代城市空间的垂直积聚,超高层建筑由单一业态转向混合业态的发展趋势日益明显。提出“混合业态超高层建筑”这一概念并进行了内涵界定,强调建筑在城市发展运营中,垂直向度多种业态的叠加状态。简述其发展的相关背景要素,梳理了城市土地与建筑的混合使用在城市历史革命中的理论变化,以及超高层建筑在美国的诞生与持续探索,在亚洲乃至中国快速发展的历程,结合两者形成混合业态超高层建筑完整的历史发展脉络。整理出我国已建成的250m以上混合业态超高层建筑的相关数据,分析其发展特征并解释差异性。从混合业态超高层建筑的本质特征出发,从社会、环境、运营3个维度提出了未来发展趋势,预测垂直向城市发展仍将作为当前城市扩张的主要选择,可持续发展技术、多元复合业态与城市核心交通的结合是支持高密度城市模式的必然选择。  相似文献   

8.
自19世纪末,有机建筑区别于欧洲理性主义作为广义现代建筑的分支而发展。1950年代,正统现代建筑被后现代主义建筑师挑战,而倡导有机建筑的建筑师们躲避了他们的围剿。恰逢其时,两位现代建筑大师汉斯·夏隆(Hans Scharoun)与尤恩·伍重(Jorn Utzon)以各自背景出发,设计并建造柏林爱乐音乐厅与悉尼歌剧院,产生深远影响。两位建筑师在有机建筑思想上的表达不尽相同,意喻着有机建筑演变的分野,两座建筑是对广义现代建筑的扩充与探索。本文从有机建筑理论的发展脉络出发,辨析两位建筑师“有机”思想的来源,通过讨论其形式来源、几何性、自然表达等方面,区分出三组“有机建筑”的特点,发现其都来源于建筑师根据自身不同背景对“有机”与“自然”要素的思考。伍重和夏隆的建筑分别从精神性和实际性出发,以“有机”的思想呈现自然的生命力,代表着两种有机建筑,成为现代建筑“新传统”的延续。  相似文献   

9.
以世博会博物馆云厅为研究对象,从建筑及结构技术主线出发,从概念草图到设计成果模型生成的参数化设计和从设计成果模型到建筑实体生成的数字化建造两个环节进行流程梳理,希望推导出在数字化技术应用背景下,建筑与结构在设计及建造阶段交互一体的实践性导则。  相似文献   

10.
商梦琦  时匡 《华中建筑》2014,(11):28-32
作为当今中国建筑界的"中流砥柱",无论是从社会时代的大背景,还是从个人知识结构、精神向度上,60年代生建筑师呈现出与50年代生、70年代生不同的特征。该文选取两位有诸多共性和个性的60年代生建筑师——马清运、刘克成作为研究对象,将个体放入共同的社会大背景下——中国西部,通过剖析两位建筑师在西部的代表作品,尝试从个人发展轨迹、文化层面和教育背景,分析出两位建筑师面对地域建筑不同策略的成因。同时,试图从个人化的视角,来总结和归纳两位建筑师在面对城市空间文脉和本土实践探索上的共性和个性,梳理60年代生海归与本土建筑师在地域建筑实践的不同策略,进而探讨60年代生建筑师的一些整体特征。  相似文献   

11.
崔彤 《城市建筑》2007,(12):10-13
本文从城市角度出发研究场所,由场所思考建构,在三个不同层级的建筑实践基础上提出从单体建构到场所建构再到城市文脉宏观建构的主题,并以"中国式"的思维探究城市与建筑的相关性,指出建筑时空的连续性是生命及文化的基础。  相似文献   

12.
徘徊在传统聚落和现代建筑之间——建筑师王昀访谈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提到传统聚落,人们首先会想到山水之间的民居、村落。它给人一种自由、丰富、与自然融为一体的感觉。然而说到现代建筑,人们首先会想到“少就是多”,“住宅是居住的机器”等宣言。随之想到的是光滑的白墙、大片的玻璃以及冰冷的、反自然的机器美学。通常在人们心目中,传统聚落和现代建筑是相差甚远的两种类型。然而在建筑师王昀眼中,它们却神奇地联系在了一起。在早年的求学岁月里,王昀跟随老师学习古建。留学日本期间,他专门从事聚落研究。在多年世界聚落的探访调研旅途中,他又深深地被早期现代主义的建筑作品所打动。自此,这两种差别甚大的建筑类型便相互交融, 共同作用在王昀脑海中,形成了他独特的建筑理解。回国以后,王昀一边在北大进行研究和教学,一边积极地投身建筑实践。从自宅室内改造到新近建成的庐师山庄会所及住宅,他延续着一贯的建筑思考,探索着当前语境下中国现代建筑的可能。本访谈可算是对王昀从早年建筑学习到今日创作的一个回顾性整理。这样做一方面希望能梳理、介绍他建筑创作的背景和脉络;另一方面也希望由他个人的探索反思中国当代的建筑状况。根据主题,编者将访谈的内容分成几部分,以便阅读,此外,在适当的地方编者还增加了一些批注,这些批注有的是对文中精彩部分的强调,有的是背景资料或相关的引申,其目的在于引发更多的思考和讨论。  相似文献   

13.
地域比较     
<正>空格建筑始创合伙人及主持建筑师高亦陶通过两个在南北两个不同地理空间的建筑实践谈到对地域性的议题的理解,他认为保持对不同地域、环境和风土人情的比较性的观察和敏感度,将会促进对不同场地和生活方式的呼应的设计思考。河北莱佛士来幼儿园针对当地风沙问题,突破传统“走廊原型”从交通空间转化为室内活动和教学空间,充分回应当地生活方式和气候。上海郊区自宅中回归本真,从当地平顶单坡的建筑原型出发结合“灰空间”的操作,满足了主人乡村生活的需求。  相似文献   

14.
该文主要讨论的是关于建筑、规划、景观专业造型训练环节教学改革的思考和实践。基于对传统造型课程模式和建筑学专业特点的分析,认为传统教学过程与创作对象语境和创作主体认知两个向度上关联性的缺失是造成目前造型教学种种不足的关键。结合同济大学"砖雕·木雕"课程的教学探索,从契合现实环境与历史文脉、侧重观察和思考过程、整合与拓展教学资源等方面进行改革,重建两个向度的关联,以期改善和优化建筑专业的造型教学。  相似文献   

15.
正背景技术传统工地大门的搭设主要利用砌体、砌筑砂浆等。传统工地大门为一次性利用,其横梁、立柱等构件较大,转运不便,不利于周转使用。在施工结束之后,拆除大门产生的建筑垃圾,不利于环保,同时与我国倡导的"四节一环保"相背驰,因此研发一种可持续周转的工地新型大门势在必行。具体操作方法本文介绍的新型装配式大门包括横梁和至少两根用于支撑横梁的立柱,立柱的一端与地面的基础连接,另一端与横梁连接;横  相似文献   

16.
钢筋在冷拔之前,首先应将其一端碾成圆锥形,才能穿过拉丝模进行冷拔。从拉筋机的需要出发,我们设计制造了这台钢筋碾压机。实践证明,钢筋碾压成型良好,操作简便安全。碾压机由电机、变速箱、滚筒、圆盘及联板等部件组成,其结构如图所示。变速箱由皮带轮和蜗杆蜗轮变速。滚筒有两个,上下排列,并布置在变速箱外侧。在两个滚筒上设有大小与拉丝模相应的半圆形槽,它是钢筋碾压成  相似文献   

17.
夏荻 《华中建筑》2009,27(2):7-10
由OMA设计的驻德国荷兰大使馆,所展现的存在的地区性与表达的地区性既可以作为解读建筑本身的线索,也可以构成在全球化语境下对地区性的一种理解,它们在两个向度上共同构筑了当今世界的图景。  相似文献   

18.
片段性是卡罗·斯卡帕个性化建筑的显著特征。文章从这一策略在建筑上的表现出发,总结了片段性的特点,从不同角度对其进行了分析、比较和评价,并指出需要用批判的眼光来看待他的建筑策略。  相似文献   

19.
白鹤 《建筑工人》2021,42(4):15-16
本文介绍一种管道伸缩节,其属于建筑管道领域,是一种通过伸缩调节两个管长度的管道伸缩节. 本新型装置的伸缩管插入伸缩套管内部,伸缩套管一端为带有内螺纹的填料腔,另一端为内径小于伸缩套管内径的短节;伸缩管另一端有伸缩管法兰,短节端部有短节法兰;填料腔内部填充软质密封填料,在伸缩管外套有紧压螺旋,紧压螺旋下端插在填料腔内部,...  相似文献   

20.
农村住宅根据其使用功能的不同,一般由居室(堂屋、卧室),辅助房屋(厨房、浴室、贮藏、楼梯等),附属房屋(禽畜棚舍、副业加工、杂屋等),庭园等几部分所组成。通常由起居、辅助房屋组合在一起,成为住宅的主体建筑。附属房屋一般多建在庭园的一侧或一端,组成住宅的附属建筑。不同的农村家庭成员结构(纯种植户、亦工亦农户、专业户等),对住宅所提出的使用功能要求不同。家庭成员的多少,经济条件的差异,地方风俗、生活习惯的不同,以及不同的宅基地形情况,周围环境等,对农村住宅的建筑平面布局,建筑形式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