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李凤仪 《风景园林》2020,27(10):135-140
传统理想景观模式表现了古人对仙境神域的独特认知,为研究佛教名山五台山所表现的理想景观模式及其形成的景观意境,通过历史资料收集、实地调研及地形空间建模的研究方法,从中国传统理想景观模式、佛教理想景观模式2个方面探讨五台山所呈现出的理想景观模式及其特征。研究发现五台山山岳格局映射了传统文化和佛教文化中的圣山模式、堪舆理想空间模式、“清凉胜境”模式、“五方布局”模式。其中,“五方布局”山岳空间和文殊信仰空间成为五台山独特的佛教理想景观特征,并影响到海内外,实现了五台山景观模式的异地重建。五台山理想景观模式的传播转译是中国古代风景文化输出的代表,为中国名山风景名胜理想景观模式的研究和当代风景遗产的保护和文化输出提供一定参考。  相似文献   

2.
吴会  金荷仙  张江徽 《室内设计》2023,38(6):150-155
在利用文献总结名山风景区定义、历 史演变、特征及文化内涵、价值等的基础上,于 CNKI中对1982—2021年54处国家级名山风景 区进行学术文献检索,整理分析总文献量的年 际变化以及各名山文献量的差异特征;进一步 利用Citespace软件对文献数量排名前五的道教 名山和佛教名山文献进行关键词共现及关键词 突变分析,在整体总结名山风景区研究热点及演 进历程的同时,探索具有不同宗教文化背景的名 山之间是否存在较为明显的研究差异。结果表 明:名山风景区的研究热点集中在景区资源开发 保护利用、名山历史文化挖掘以及人文(文化) 景观分析方面;整体来看,佛教名山的研究热点 较之道教名山更为清晰,但个体来看,佛教名山 与道教名山研究热点类型并无太多区别;名山 风景区的研究热点演进历程可分为1982—2000 年、2001—2013年及2014—2021年三个时间 段,基本实现了从名山基础文化、典型景观的初 步探索,到名山大旅游资源的系统发掘,再到名 山地域文化深入探究、高质量发展路径初步探 究的转变。并依据国家政策、行业热点提出几点 未来可拓展、深化的方向。  相似文献   

3.
唐晓岚  宋天锐 《园林》2024,(1):85-92
当前名山风景区得到普遍开发,本应先于规划设计的名山形象认知却鲜有提及,这难免会出现脱离景观认知本质的人为景观涌现的现象。故引入镜像理论、凝视理论以及符号学等相关哲学理论,建构一套主体对于山水景观审美的SGM认知方法论体系。其步骤共分为符号收集、凝视、符号再生产、形象塑造以及镜像功能,旨在对景观现象的本质进行解构与再认知,为名山景观的规划与设计打下理论基础。选取最能体现名山形象建构的山水诗文作为数据源,以描述浙江省内乍浦9座山体的《乍浦九山补志》作为具体分析对象,利用文本分析软件ROST CM6进行词频分析、社会网络与语义网络分析,发现乍浦九山景观以自然资源为基底,辅以龙祠祷雨以及天妃妈祖的在地文化特质;并通过该方法论体系得到乍浦九山“风景名胜”“祷雨胜地”“文学胜地”“隐居处所”的名山形象。总结得出主体山水景观审美的SGM认知方法论的可行性与可验性,为名山形象乃至景观本质的研究提供了全新的视角与可验的方法,为后续名山景观的认知研究打下基础。  相似文献   

4.
粤中地区作为中国清代以来最大的商贸中心,形成了特有的中西杂处的文化交流模式与景观造园风格。本文以典型粤中私家园林为对象,通过实地调研与历史文献查阅比对,探讨了粤中自然背景下的地域特色、西学中用思潮下的主动探索、以及社会发展进程下的中西交流是粤中私家园林西为中用表征产生的主要动因,并对粤中私家园林的园林形式、园林要素、园林功能、园林风格、园林文化、园林材料与技术等方面产生了重要影响。总结了粤中私家园林西为中用的主要表征,包括规整灵活的园林布局、集约多变的园林水体、杂糅实用的建筑小品以及因地制宜的植物景观等,并解释其中西结合的成因。本文在探究粤中园林中对西方要素的本土化利用的同时,也为在外来文化冲击的背景下,如何兼容并蓄地传承中国园林特色这一议题提供参考和借鉴。  相似文献   

5.
粤中地区作为中国清代以来最大的商贸中心,形成了特有的中西杂处的文化交流模式与景观造园风格。本文以典型粤中私家园林为对象,通过实地调研与历史文献查阅比对,探讨了粤中自然背景下的地域特色、西学中用思潮下的主动探索、以及社会发展进程下的中西交流是粤中私家园林西为中用表征产生的主要动因,并对粤中私家园林的园林形式、园林要素、园林功能、园林风格、园林文化、园林材料与技术等方面产生了重要影响。总结了粤中私家园林西为中用的主要表征,包括规整灵活的园林布局、集约多变的园林水体、杂糅实用的建筑小品以及因地制宜的植物景观等,并解释其中西结合的成因。本文在探究粤中园林中对西方要素的本土化利用的同时,也为在外来文化冲击的背景下,如何兼容并蓄地传承中国园林特色这一议题提供参考和借鉴。  相似文献   

6.
以已消失的广州元妙观道观园林为研究对象,聚焦于传统道观园林遗产在学术转型背景下的审美文化研究问题。梳理北宋至清初广州元妙观遗留的碑刻文本及相关文献,结合审美文化结构理论,从物质空间审美属性、社会教化审美需求、城市宗教景观审美活动三个层次的审美互动展开,以历代修缮活动为研究起点,总结元妙观空间演变的三个阶段特征;以道观命名、斋醮科仪和明贤祭祀为重要线索,揭示其社会教化功能;以文人诗词雅集描摹及城市景观集称塑造为蓝本,归纳广州城市宗教胜景审美意蕴的建构。认为已湮没典型园林所建构的审美文化是其遗产价值的重要表征,其研究为系统挖掘、整理和展示区域景观文化提供重要的理论依据和历史经验。  相似文献   

7.
楹联匾额作为园林中表现“诗情” 和意境的主要手段,其连接文化和景观的作 用突出,是人文艺术的直接表现。在杭州西 湖成为文化景观的背景下,西湖楹联匾额展 示出文化与景观的统一性、中唐至两宋园林 典型的“壶天”特征。首先梳理了西湖楹联匾 额中残存古联的数量和空间分布;分析了楹 联匾额作为文化和景观的“桥梁”在西湖景 观中起到的构建作用。西湖楹联匾额作为西 湖园林的一部分,受到“壶中天地”境界追求 的影响以及南宋山水画对其诗意的深化。通 过对西湖典型楹联匾额案例的整理研究,归 纳出3方面“壶天”特征:以小见大、理及精 微、文辞写意。并由此展现两宋园林文化在 西湖文化景观中的遗留与影响。  相似文献   

8.
肖遥 《古建园林技术》2020,(149):79-82转下期
峨眉山作为四大名山之一,是自然景观与人文景观的有机整体,是中国名山风景区景观理法的典型代表。以峨眉山为切入点,对名山自然意境与人文景观结合的理景方式进行研究 。从自然意境的视角探讨峨眉山的历史沿革。并从空间营造与鉴赏指引两个方面,分析寺庵择址、朝向、尺度形态、庭院环境塑造意境,题名、题对、诗文、民间传说引导意境认知的过程。提取并总结了峨眉山寺庵空间与自然景观相互交融的特征与具体方法,对名山风景区景观理法研究具有支持意义。  相似文献   

9.
肖遥 《古建园林技术》2020,(150):10-11转16
峨眉山作为四大名山之一,是自然景观与人文景观的有机整体,是中国名山风景区景观理法的典型代表。以峨眉山为切入点,对名山自然意境与人文景观结合的理景方式进行研究 。从自然意境的视角探讨峨眉山的历史沿革。并从空间营造与鉴赏指引两个方面,分析寺庵择址、朝向、尺度形态、庭院环境塑造意境,题名、题对、诗文、民间传说引导意境认知的过程。提取并总结了峨眉山寺庵空间与自然景观相互交融的特征与具体方法,对名山风景区景观理法研究具有支持意义。  相似文献   

10.
该文进行了寺庙景观,禅宗景观以及道观景观是如何通过造景以及植物的配置来达到它们独特的环境现象的研究。从寺庙建筑布局,景观主要造景元素以及景观铺装材质等不同角度对中国寺庙园林进行分析,揭示了中国古典禅宗寺庙园林空间布局和元素对现代景观园林环境设计的意境塑造的启发意义。  相似文献   

11.
赵晶 《风景园林》2014,(3):112-115
英国自然风景园的出现是西方园林历史上的一场革命,开创了不规则式造园的新时代。这一时期,杰出的专业造园师层出不穷,其中,兰斯洛特·布朗具有代表性。根据布朗所设计的园林内部结构、边界、周边环境、对效益的关注4个方面论述了布朗的造园特征,认为布朗的作品在园林的内部与周边乡村的风景一致;在边界处同乡村环境融合;对周边环境进行关注;并对经济效益做出了考量。最后简要论述了布朗对于风景园林发展的影响。  相似文献   

12.
鞠培泉 《风景园林》2016,(10):49-56
在中国园林史中,以扬州园林为代表之一的江南私家园林占据及其重要的地位。在经历很长时期的沉寂后,扬州旧城中又自发出现了很多私家园林。将这些当代私家园林置入中国园林的发展脉络中,以园林测绘图纸和对园林主人的访谈为研究素材,从土地和住房政策的变化、扬州旧城的历史文化传承以及传统民居街巷体系等角度分析了20世纪90年代以来私家园林在扬州旧城重新焕发活力的原因;通过与传统园林的对比,总结了扬州当代私家园林的特征。从人与自然共生这个园林的核心问题出发,认为扬州当代私家园林是中国园林发展的一种可能,这也是研究的意义所在。  相似文献   

13.
孟亚凡 《中国园林》2003,19(4):54-56
景观设计是一项充满时代敏感性的职业。许多景观设计先驱适应时代的需要,不断开拓创新,为大地景观的塑造做出了卓越的成就,才奠定了现代景观设计学科的基础。弄清景观设计行业从艺术为中心到重视自然、注重人类与环境的和谐的发展脉络,有助于我们了解其性质与任务。  相似文献   

14.
研究山地园林及其景观营造的原理,以中国园林博物馆室外展区染霞山房的建设为例,探讨了山地原有植被的合理利用以及山地水土保持等实践,总结出山地园林建造过程中的技术手段与绿化景观营造和工程措施,以期对山地园林的建造提供一定的研究和实践基础。  相似文献   

15.
周岩  王劲韬 《风景园林》2014,(3):98-102
北京西苑琼岛形成于辽金,发展于元,盛于清,历数百年,其营造理念、规划布局、景观特色历经多次变迁。在捡选研究元明清西苑琼岛的历史文献基础上,从西苑琼岛的历史沿革,景观环境变迁及文化影响几方面讨论了北京西苑琼华岛风景构成及特色,并藉此为深入分析了中国皇家园林景观营造中的典型特色和做法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16.
杨力维 《华中建筑》2010,28(10):99-100
该文从现象学的角度对中国古典园林的建造和精神进行解析,找到中国和西方的哲学思想的交汇点,从一个新的角度来理解中国古典园林。  相似文献   

17.
英国自然风景园林是英国对世界园林艺术最伟大的贡献之一。但是,长期以来,英国自然风景园林与中国传统园林的关系是中外学者争论的问题:第一,英国自然风景园林是否受到过中国传统园林的影响;第二,影响的广度和深度?该文以一个外国学者的视角,通过分析比较中西方不同园林所体现的要素、设计手法、表现方式,论述了英国自然风景园林的起源、中国传统园林的特点以及中西园林的相互影响;通过梳理大量史料,分析中国园林西传等问题,较全面地研究了英国自然风景园林与中国传统园林的历史渊源。  相似文献   

18.
文章通过阐述生产性与审美性统一的英国乡村牧场风光的形成,说明模仿自然的英国风景园的如画式景色也嵌入了经济功能;并且这一思想在欧洲大陆得到发展,源于牧场风光的风景园反过来成为乡村改良的手段,体现了景观规划思想的雏形。  相似文献   

19.
关于园林展   总被引:5,自引:3,他引:5  
王向荣 《中国园林》2006,22(1):19-29
各个国家的园林展在规模、场地、展出的内容上有不同的类型.园林展推广了园林艺术、拓展了园林市场,为设计师提供了表演的舞台.同时,园林展在改善城市环境、完善城市绿地及公共空间系统、促进城市新区的建设、更新城市衰落地区等方面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  相似文献   

20.
在东西方造园艺术的影响下,俄罗斯自然风景园经历了从18世纪中叶开始的百年发展历程。这一时期产生了叶卡捷琳娜园、加特契纳、巴甫洛夫园、索菲耶夫卡园等俄罗斯园林史上重要的艺术作品。俄罗斯自然风景园以自然景观为基础营造丰富的空间、人工干预少、注重建筑与周围环境的谐调、对规则式布局的吸纳以及大量采用乡土植物等特点对后来苏联园林建设产生了深远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