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1.前言酵母自溶是影响啤酒质量的一个不可忽视的问题。许多研究表明,啤酒出现浑浊、沉淀及泡沫不好,风味稳定性差,其中部分原因与酵母自溶有关。本文主要对酵母自溶的产生原因、酵母自溶的判定指标进行了研究与探讨。 2.酵母自溶理论分析酵母细胞的液泡中存在较多量的胞内蛋白质分解酶,在啤酒发酵过程中,健康酵母的胞内蛋白质分解酶不会发生外泄现象,自溶的只是那些衰老以及死亡的酵母,这些酵母细胞的胞内蛋白质分解酶发生外泄后会作用于酵母细胞壁的蛋白质结构,使酵母细胞壁发生破裂,于是酵母自溶也就发生了。在酵母自溶  相似文献   

2.
阐述酵母细胞衰老时胞外蛋白变化。在无菌生理盐水中对酵母细胞衰老培养,测定细胞内SOD酶、POD酶、蛋白酶酶活性变化,判断细胞衰老情况并同时提取酵母分泌蛋白,与正常培养细胞的分泌蛋白的双向电泳作对比,并结合质谱分析。结果表明,在衰老情况下胞内抗氧化酶活性降低,细胞内蛋白酶活性升高,酵母胞外蛋白分泌量增加。质谱分析结果表明,胞外蛋白中有部分内源蛋白碎片排出,内源蛋白碎片可能与细胞内蛋白酶活性升高相关,胞内"垃圾"蛋白被水解成碎片排出到胞外。  相似文献   

3.
为探究酿酒酵母细胞表面所带电荷与絮凝的相关性,以两种液态发酵酵母和两种固态发酵酵母为研究对象,并对液态发酵酵母FFC2144和固态发酵酵母L2Y进行连续传代培养,用zeta电位仪测定其zeta电位,以细胞沉降速率的方法考察酵母的絮凝性。结果显示,离子强度为0时,固态发酵酵母zeta电位(绝对值)均小于30 m V,液态发酵酵母均大于30 m V,培养72 h后的固态发酵酵母絮凝率达到了80.2%,液态发酵酵母絮凝率最大仅为14.4%。在发酵过程中不同酿酒酵母电位无明显变化。随着传代次数的增加酿酒酵母FFC2144 zeta电位无明显变化,絮凝性能却逐渐增强,到第20代时絮凝率达到了94.8%。不同酿酒酵母具有不同的zeta电位,其大小客观地反映出酿酒酵母絮凝性的强弱。酿酒酵母在衰老过程中细胞的絮凝性与zeta电位无关。  相似文献   

4.
不同菌龄酿酒酵母细胞壁蛋白差异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酿酒酵母为研究对象,比较了完整细胞提取法、稀碱缓冲液提取法及溶菌酶和β-葡聚糖酶复合酶法等三种酵母菌细胞壁蛋白提取方法,分析了不同菌龄酵母细胞壁差异性蛋白。结果表明:溶菌酶和β-葡聚糖酶复合酶液水解纯化好细胞壁提取蛋白的方法具有所得胞壁蛋白条带较多,且纯度较高的优点,确定了此方法为提取酵母细胞壁蛋白的最佳提取方法。同时,通过SDS-PAGE电泳分析发现,不同菌龄酵母细胞壁蛋白存在着较大的差异性,并确定了分子质量在36 ku、17 ku和12 ku为不同酵母代数细胞壁的3个主要差异性蛋白,其中36 ku、17 ku处条带蛋白随着菌龄的增加酵母细胞壁蛋白表达量逐渐减少,而12 ku处条带蛋白随着菌龄的增加酵母细胞壁蛋白表达量逐渐增加。  相似文献   

5.
采用TCA-丙酮法和尿素-硫脲法提取了茶薪菇不同分化时期的蛋白质,并利用双向电泳对蛋白质二维图谱的变化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TCA-丙酮法提取的蛋白较适宜茶薪菇双向电泳;在菌丝体期、原基期、幼菇期、成熟期子实体蛋白质的双向电泳图谱中共检测到1261个特异蛋白斑点,其中幼菇期出现的特异蛋白斑点数在整个分化发育过程中最多,达570个,成熟菌盖出现的蛋白斑点数为515个,而菌丝体期出现的仅为146个,表明子实体幼菇期细胞分化发育处于高峰期,差异蛋白表达十分活跃。分析认为茶薪菇子实体的分化发育与菌丝体的特异蛋白斑点变化规律有一定的相似性,这些特异蛋白斑点有些在随后的子实体发育中消失。推测这些特异蛋白可能与相应子实体的形体特征发育有关。  相似文献   

6.
外源肌醇、柚皮苷及姜黄素衍生物对酵母抗衰老性能影响。在分别添加0.5g/L 3种外源抗氧化物质的条件下培养酿酒酵母Saccharomyces cerevisiae 2144,测定不同培养时期酵母形态,絮凝速率,胞内超氧阴离子(O2-.)含量及抗氧化酶活性。结果表明,肌醇、柚皮苷及姜黄素衍生物能不同程度地改善因酵母衰老而表现出的细胞变瘪和表面褶皱,并有效降低酵母絮凝速率,提高酵母胞内抗氧化酶活性,以减少胞内O2-.含量。肌醇、柚皮苷及姜黄素衍生物均能降低活性氧氧化损伤,增强酵母抗衰老能力。经单羰基氨基酸钠衍生化修饰的姜黄素增强酵母抗衰老能力较强,而肌醇相对较弱。  相似文献   

7.
为阐述肌醇对酵母抗老化性能的影响,研究了在外源添加肌醇的条件下传代培养Saccharomyces cerevisiae 2144,测定了不同世代酵母降糖能力、絮凝速率、胞内O2-·含量及抗氧化酶活性。结果表明,外源肌醇能有效降低酵母絮凝速率和胞内O2-·含量,同时提高酵母降糖能力及胞内抗氧化酶活性。与对照组相比,在第15代时,酵母絮凝速率减慢了23.04%,胞内O2-·含量降低了26.19%,酵母降糖终点提前了9 h,胞内SOD、CAT、POD酶活性最大值分别提高了16.45%、19.69%和30.65%,且出现的代数比对照组延滞了两代。证明外加肌醇可提高酵母抗氧化能力,进而增强酵母抗老化性能。  相似文献   

8.
裂殖酵母IFFI 1792的絮凝作用及其酒精发酵的某些性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裂殖酵母IFFI1792为例,研究了酵母絮凝性的诱导及稳定性,并对该酵母的絮凝机理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细胞间相互作用是复杂的。发酵情况表明絮凝性酵母的发酵过程是一内扩散限制性过程,水力学研究还说明絮凝体之间存在着较强的相互作用。  相似文献   

9.
毕赤酵母表达系统是近年发展较为突出的表达系统之一.大量研究表明,低温诱导在毕赤酵母发酵过程中对促进细胞物质及能量代谢,提高胞内醇氧化酶活力及能量水平,降低细胞死亡率及蛋白酶作用有明显影响;此外,外源蛋白表达过程中的聚集与降解作用也与诱导温度有关.该文从诱导温度角度对重组毕赤酵母表达外源蛋白的研究进展进行了综述.  相似文献   

10.
为探讨切分加速茭白衰老和品质劣变的分子生物学机制,应用双向电泳(two-dimensional electrophoresis,2-DE)结合质谱鉴定技术,研究了完整(对照)和鲜切茭白常温(25℃)贮藏期间蛋白质组的动态变化。结果显示:2-DE凝胶上可检测到约660个蛋白点,其中鲜切茭白39个蛋白表达量达到2.0倍以上显著差异(P0.05),经基质辅助激光解吸电离飞行时间质谱分析成功鉴定出35个蛋白。按照其功能可分为7类,即信号转导(8.6%)、代谢(22.9%)、细胞结构(8.6%)、胁迫响应与防御(31.4%)、蛋白质合成(11.4%)、衰老(5.7%)和功能未知蛋白(11.4%)。完整茭白贮藏期间,14个蛋白表达上调,21个蛋白表达下调。在21个表达下调的蛋白中,鲜切诱导了其中6个蛋白(植物基础分泌蛋白、腺苷激酶、C2结构域蛋白、Ⅲ类过氧化物酶、Lb H_gamma_CA_like、小G蛋白Ras)的上调表达,表明这6个蛋白可能在伤害响应中发挥重要作用。同时,鲜切还显著增强了14个上调表达蛋白和其余15个下调表达蛋白的上升或下降趋势。以上差异表达蛋白的功能分析表明,鲜切加速茭白衰老和品质劣变可能与伤害信号产生和转导、自由基损伤加剧、碳水化合物和核酸分解代谢加速、能量代谢平衡失调及细胞结构降解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1.
啤酒酵母絮凝机理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啤酒酵母絮凝机理的假说有絮凝共生假说、类外源凝集素假说、类外源絮凝素假说等。啤酒酵母絮凝表型可分为FLO1型和NewFLO型;对啤酒酵母絮凝基因的研究有结构基因——见O基因家族、调节基因及其他相关絮凝基因。对啤酒酵母絮凝性状的改良研究可应用于调控啤酒酵母絮凝性状,利于啤酒生产;利用酵母絮凝性状构建絮凝选择栽体;利用絮凝素蛋白构建酵母细胞表层展示体系;利用酵母絮凝蛋白对细菌的吸附,应用于医疗行业。  相似文献   

12.
为探究酵母不同传代次数和外源添加锌离子对酵母胞内有机锌的影响,并明确酵母胞内有机锌与发酵过程风味代谢物质的相关性,对不同发酵车间、不同代数以及外源添加锌离子发酵的酵母菌株YJ02进行胞内有机锌追踪检测,同时测定其发酵过程中风味代谢物质。结果表明:随着酵母菌株YJ02传代次数和发酵液外源锌离子含量的增加,酵母胞内有机锌均呈现先上升后趋于平稳的趋势,外加锌离子含量保持在0. 4~1. 4 mg/L范围内,对酵母菌株YJ02生长最有利;同时酵母胞内有机锌含量与发酵过程中酯类物质呈现显著正相关,与醛类和醇类物质呈现显著负相关。发酵过程中酵母菌株YJ02利用锌离子的能力是有限的,且胞内有机锌含量与发酵过程中风味代谢物质密切相关,可为后续啤酒酿造过程中风味物质的控制提供理论指导和参考。  相似文献   

13.
酵母絮凝是非常复杂的过程,取决于表达的絮凝基因FLO1、FLO5、FLO8和FLO11等。酵母细胞转录活性的絮凝基因会受营养状况及其他应激因素的影响,细胞壁的组成或细胞的形态也影响其絮凝作用。这意味着,在工业发酵中酵母絮凝是受许多参数如营养条件、溶解氧、酸碱度、发酵温度和酵母储存条件的影响。从理论上说,合理利用这些参数,以控制絮凝过程是可行的。然而,在实践中我们很难预测某一酵母菌种絮凝的特异性反应。此外,某些菌株的某些絮凝基因参与了其絮凝作用,造成了絮凝特性的频繁变化。因此,拥有一个科学的絮凝理论以及密切监测和控制生产条件是获得最大絮凝的必要手段。研究影响酵母絮凝的各种参数并进行甄别性讨论是一项非常有意义的工作。  相似文献   

14.
啤酒酵母发酵产有机酸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下载免费PDF全文
利用效液相色谱技术,对通风发酵过程中的啤酒酵母细胞的胞外、胞内6种有机酸含量的动态变化进行了定性定量跟踪检测,研究结果表明,通风培养的酿酒酵母代谢产酸时,细胞胞外、胞内有机酸的动态变化存在差异性,胞外有机酸含量远大于胞内含量;酵母细胞对有机酸代谢存在着精确保守性和经济效能性,在发酵后期阶段(〉84h),大部分有机酸含量逐步降低;发酵终点时,胞外、胞内乳酸、苹果酸含量较高。摘要:利用高效液相色谱技术,对通风发酵过程中的啤酒酵母细胞的胞外、胞内6种有机酸含量的动态变化进行了定性定量跟踪检测.研究结果表明,通风培养的酿酒酵母代谢产酸时,细胞胞外、胞内有机酸的动态变化存在差异性,胞外有机酸含量远大于胞内含量;酵母细胞对有机酸代谢存在着精确保守性和经济效能性,在发酵后期阶段(〉84h),大部分有机酸含量逐步降低;发酵终点时,胞外、胞内乳酸、苹果酸含量较高。  相似文献   

15.
本文提出了分离酵母单细胞蛋白的一种新方法——用絮凝沉降法分离酵母单细胞蛋白;研究了鞣酸+A对酵母细胞的絮凝作用。探讨鞣酸+A絮凝酵母细胞的机理;较为系统地研究了环境因素对鞣酸+A絮凝酵母细胞的影响;首次将质心映射优化法(CMO法)和响应面法(RSM法)结合起来,运用计算机优化了絮凝条件,并就鞣酸+A对酵母细胞的絮凝作用进行表征;通过对酵母细胞表面的X-射线能谱分析,证实金属离子Ca~(2+)、Cd~(2+)、Mn~(2+)和K~+参与了鞣酸+A对酵母细胞的絮凝作用。通过鞣酸+A絮凝酵母细胞的小试研究,可以认为采用絮凝沉降法分离酵母单细胞蛋白是可行的,且节能效果显著,具有较大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6.
为探讨茭白采后衰老的分子机制,应用同位素标记相对与绝对定量蛋白质组学技术研究了茭白常温贮藏期间线粒体蛋白质表达谱的变化及1-甲基环丙烯(1-methyleyelopropene,1-MCP)和乙烯利(ethylene,ET)处理对茭白线粒体蛋白质组变化的影响。结果表明:共鉴定到肽段数大于等于2的可信蛋白1 908 个,与贮藏0 d相比,对照(CK)组、ET和1-MCP处理组茭白贮藏3 d和6 d后,共有315 个蛋白表达量变化倍数在2.0 倍以上且重复组数据统计学差异显著(P<0.05)。生物信息学分析显示代谢途径、次生代谢产物生物合成、氨基酸生物合成与代谢、核苷酸代谢、含碱基小分子代谢途径等可能与茭白采后衰老有关,三羧酸循环、氧化磷酸化、磷酸戊糖途径、C5支链二元酸代谢及氨基酸代谢途径可能在茭白采后衰老中发挥重要作用。这些差异表达蛋白的生物学功能分析表明,茭白采后碳水化合物水解加速,磷酸戊糖途径加强而糖酵解途径和氧化磷酸化减弱,导致能量合成减少,同时形成氧化胁迫,这可能激活Ca2+/MAPKs、细胞色素c和茉莉酸等信号途径,造成初级代谢紊乱和次级代谢产物(如木质素)积累,从而促进细胞凋亡或细胞坏死,最终加速衰老。  相似文献   

17.
根据毕赤酵母密码子偏好,人工合成了单链甜蛋白Monellin基因,构建了胞内表达载体pPICZA-Mon,重组载体经SacI线性化后,电击转入毕赤酵母GS115,转化子经PCR分析鉴定后通过甲醇诱导实现了甜蛋白Monellin在毕赤酵母中的胞内表达.采用Design Expert 7.0软件,利用响应面法对毕赤酵母盐培养基进行优化.首先用Plaekett-Burman方法研究发酵培养基各成分对响应值的影响,结果表明酵母提取物、硫酸钙和磷酸缓冲液为3个主要因素;利用最陡爬坡法逼近最大响应区域;最后通过中心组合设计和响应面分析得到最优培养基组成为0.6%酵母提取物,0.03%硫酸钙,0.45%硫酸镁,4%甘油,1.25%硫酸铵,7.7%100mmol/L磷酸缓冲液(pH值为6.0).在优化培养基条件下,工程菌生物量增加0.5倍,蛋白表达量提高近60%.  相似文献   

18.
以2株拉格型啤酒酵母菌株为研究对象,通过研究其在传代及自溶过程中细胞形态、细胞活性活力、胞内活性氧(reactive oxygen species,ROS)以及DNA的损伤等指标,分析啤酒酵母在传代发酵及自溶过程中的生理性能变化。结果表明,在传代培养过程中,原本表面圆润饱满且呈椭圆型的啤酒酵母细胞会在活力下降后出现褶皱,甚至因为细胞内部结构的严重水解而干瘪失型。同时,细胞壁厚度在传代过程中也会逐渐变薄;高活力的菌株所表现的抗自溶能力、抗压能力都强于活力低的菌株,而且高活力的菌株所产生的ROS含量相对少、且稳定,DNA损伤速度也相对缓慢。研究啤酒酵母在传代及自溶过程中具体的生理性能变化,不仅有助于了解酵母细胞在传代发酵过程中的自我防御机制,对选育优良啤酒酵母也有重要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9.
为深入研究牛乳和驼乳中酪蛋白的差异蛋白组学分析,采用双向电泳和质谱联用技术在蛋白质水平上探讨牛乳和驼乳的差异性,获得其中差异蛋白质,并以此为标识物建立了驼乳中牛源性成分的检测方法,进一步促进驼乳以及驼乳酪蛋白的研究和开发。用双向电泳技术(two-dimensional gel electrophoresis,2-DE)对牛乳和驼乳中酪蛋白进行了初步分离分析。结果表明:与牛乳酪蛋白相比,在驼乳酪蛋白的2-DE图谱中发现差异蛋白斑点有40个,其中33个蛋白在驼乳酪蛋白中表达缺失,7个蛋白在驼乳酪蛋白中表现为低表达,对低表达的蛋白斑点(10、11、13、16、63、64、127)进行Maldi-TOF-TOF质谱鉴定,成功回收和鉴定了这7个低表达蛋白的中5个,归属为3个蛋白,分别是酪蛋白2、κ-酪蛋白A片段、β-酪蛋白。说明驼乳和牛乳酪蛋白之间的确实存在一定差异性,可以以此差异蛋白为检测标识物来建立驼乳中牛源性成分的检测方法,来满足驼乳及乳制品真实性问题的检测需求。  相似文献   

20.
为探讨切分加速茭白衰老和品质劣变的分子生物学机制,应用双向电泳(two-dimensional electrophoresis, 2-DE)结合质谱鉴定技术,研究了完整(对照)和鲜切茭白常温(25 ℃)贮藏期间蛋白质组的动态变化。结果显 示:2-DE凝胶上可检测到约660 个蛋白点,其中鲜切茭白39 个蛋白表达量达到2.0 倍以上显著差异(P<0.05),经 基质辅助激光解吸电离飞行时间质谱分析成功鉴定出35 个蛋白。按照其功能可分为7 类,即信号转导(8.6%)、代 谢(22.9%)、细胞结构(8.6%)、胁迫响应与防御(31.4%)、蛋白质合成(11.4%)、衰老(5.7%)和功能未知 蛋白(11.4%)。完整茭白贮藏期间,14 个蛋白表达上调,21 个蛋白表达下调。在21 个表达下调的蛋白中,鲜切 诱导了其中6 个蛋白(植物基础分泌蛋白、腺苷激酶、C2结构域蛋白、Ⅲ类过氧化物酶、LbH_gamma_CA_like、小 G蛋白Ras)的上调表达,表明这6 个蛋白可能在伤害响应中发挥重要作用。同时,鲜切还显著增强了14 个上调表 达蛋白和其余15 个下调表达蛋白的上升或下降趋势。以上差异表达蛋白的功能分析表明,鲜切加速茭白衰老和品 质劣变可能与伤害信号产生和转导、自由基损伤加剧、碳水化合物和核酸分解代谢加速、能量代谢平衡失调及细胞 结构降解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