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砒砂岩区沙棘种植地区,从中尺度上来看,沙棘与其他林、草、农地、河道、路面等一起,组成了6类水平空间结构类型。从小尺度上来看,沙棘人工林主要呈片状、横带状、纵带状、零散等4种分布类型,而这4种分布类型又与自然群落分布的随机分布、均匀分布、集群分布、嵌式分布等类型发生着一定的关联。对于沙棘来说,集群分布并不是一种十分有利的类型,要采取带状平茬等措施,防止沙棘郁闭后的早衰和死亡;而横带、纵带甚至零散分布类型,应为适应于当地自然条件的最佳水平结构类型,营林工作中应予以培育。  相似文献   

2.
砒砂岩地区的水土流失生态建设是一个难点,就沙棘在该地区治理的重要作用与适应性作了简要剖析。其目的在于提高对沙棘的认识水平,真正把沙棘作为治理该地区水土流失的一个突破口。  相似文献   

3.
砒砂岩区沙棘平茬更新技术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以内蒙古准格尔旗五花子沟小流域为研究区,选择典型样地,结合水土保持部门生产实践,对砒砂岩坡面不同平茬强度沙棘更新进行了研究。  相似文献   

4.
砒砂岩区土壤理化性状调查与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王保国 《人民黄河》1992,(8):27-28,34
砒砂岩是中生代陆相碎屑沉积岩的泥岩、砂岩、砂砾岩的俗称,分布于内蒙古东南部的准格尔旗、伊金霍洛旗、达拉特旗、东胜市,陕西北部的神木、府谷县,晋西北的河曲、保德、偏关等  相似文献   

5.
陈江南  汪习军 《人民黄河》1997,19(8):26-28,52
本文针对砒砂岩区沙棘资源建设途径单一的问题,从砒砂岩区自然、社会经济特点出发,在开展沙棘人工撒播试验、植物篱试验、春秋栽植对比试验及重点治理试验的基础上,通过分析认为,今后砒砂岩区开展沙棘资源建设可考虑适时适地开展人工撒播、利用沙棘建设植物篱、大力提倡秋季造林、利用沙棘开展重点治理等途径。  相似文献   

6.
砒砂岩区水土流失治理的"沙棘模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晋陕蒙砒砂岩区防治水土流失的“沙棘模式”,包括种植、开发、销售3个模块。3个模块耦合在一起,形成了一个高生产力的开放系统。在全国范围内,可仿照“沙棘模式”,开展推广沙棘等水土保持植物的综合种植开发试点,既有效地防治水土流失,又为这些地区的新农村建设做出贡献。  相似文献   

7.
对内蒙古自治区鄂尔多斯市砒砂岩区8年生不同立地条件人工沙棘林的根系特征进行了初步研究。结果表明,沙棘的根系主要分布在0~60cm的土层中,其中0~20cm土层中的根系数量和生物量最大,生长在沟底和阴坡的沙棘根系生物量和数量最大,半阳坡最小。  相似文献   

8.
通过沙棘"柔性坝"野外原型试验,从土壤有机质、含水量、植被种类及覆盖度、动物种类及数量等方面研究了沙棘"柔性坝"对砒砂岩区土壤改良效应和生物群落恢复效应,研究结果表明:沙棘"柔性坝"显著地提高了砒砂岩区土壤肥力,涵养了水源,使得濒临破坏的生态环境得到了较大程度的恢复。  相似文献   

9.
鄂尔多斯高原东胜区砒砂岩沙棘综合开发技术初探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鄂尔多斯市东胜区水利水保科技人员经过多年的研究与探索,对砒砂岩区治理提出了新思路、新措施,经过不懈努力,研究创造了一系列沙棘治理砒砂岩的新技术,同时,采取逆向拉动战略既推动了水土保持生态建设,又促进了沙棘产业化发展,实现了经济、生态、社会“三效并举”。  相似文献   

10.
浅析砒砂岩水土流失重点治理区的沙棘生态建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砒砂岩地区的水土流失生态建设是一个难点 ,就沙棘在该地区治理的重要作用与适应性作了简要剖析 ,其目的在于提高对沙棘的认识水平 ,真正把沙棘做为治理该地区水土流失的一个突破口  相似文献   

11.
砒砂岩是一种广泛分布于陕、晋、蒙接壤区的二迭纪到白垩纪碎屑沉积岩的俗称。该区自然条件恶劣,植被稀疏,水土流失十分严重,是黄河粗沙多沙的主要源地。为改变这种状况,近  相似文献   

12.
砒砂岩区侵蚀治理技术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4,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黄河流域砒砂岩区是我国北方生态严重退化的地区,其土壤侵蚀治理长期以来是我国水土保持学界所面临的难题之一,其难点在于砒砂岩区水力、风力、冻融、重力等多动力复合侵蚀交替发生且时空分异性强、侵蚀岩性机理及侵蚀动力过程复杂、干旱缺水而暴雨集中,以及人们对于砒砂岩区土壤侵蚀规律性认知水平的局限性。本文从砒砂岩区土壤侵蚀特征、治理措施及其作用与效益,以及砒砂岩治理技术研究新成果等方面综述了砒砂岩区土壤侵蚀治理技术的研究与实践进展,并提出了存在的问题。阻控侵蚀与植被恢复一体化、砒砂岩资源利用与生态衍生产业发展相结合,以及实现生态综合治理将成为砒砂岩区土壤侵蚀治理技术研究的未来主要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3.
在黄河流域的晋陕蒙接壤地区,分布着被当地人俗称为“砒砂岩”的岩层,它无水坚硬如石,遇水则松软如烂泥。由于这种岩层自身物理、化学性质和当地特殊的自然环境,使得这种岩层极易发生风化剥蚀,且一遇暴雨,立即就会变成松软的泥浆,并随洪水流失。这种岩体上几乎寸草不生,区域生态环境十分恶劣。群众深受其害.视其危害毒如砒霜,故称其为“砒砂岩”。国外环境专家将这种岩体称为“地球环境癌症”。  相似文献   

14.
15.
逄红  姚锐 《内蒙古水利》2023,(7):7-8+11
<正>0引言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国家不断加大对砒砂岩区水土流失治理及生态恢复的研究力度,通过实施沟道建沙棘柔性坝、梁峁造林整地、退耕还林还草、生态移民等治理措施,减轻了局部水土流失,使部分区域的植被覆盖度有所提高。1砒砂岩区生态承载力评价我国砒砂岩区集中分布于晋、陕、蒙接壤地带的鄂尔多斯高原,位于黄土高原北部,主要包括内蒙古自治区鄂尔多斯市的准格尔旗、东胜区、达拉特旗、杭锦旗及伊金霍洛旗。此外,还零星分布于陕西省的神木县、府谷县,山西省的河曲县、保德县以及内蒙古的清水河县,总面积约1.67万km2。  相似文献   

16.
晋陕蒙接壤地区的砒砂岩区,面积约1.5万km~2,广泛出露或浅伏二迭纪至白垩纪碎屑沉积岩,土层厚度大部分为3~20cm,且质地粗疏,植被资源匮乏,覆盖度仅30%左右,加之干旱少雨、风沙严重,年侵蚀模数为5000~15000t/km~2。植被建设应从提高植被整体功能出发,由单纯的生态型向生态经济型植被发展,以全面建设经营性草灌(木)植被、集约经营轮作作物植被、合理配置防御性乔木植被为重点。主要技术途径是合理开发现有植物资源,积极引进区外植物种类,大力试验、推广植物篱技术。  相似文献   

17.
18.
砒砂岩物质组成及其对养分含量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不同颜色(紫色、白色、粉色和灰色)的35个砒砂岩样品的矿物成分、化学成分及养分含量进行了分析,并在此基础上对砒砂岩物化特性对其肥力的影响进行了探讨。结果表明:1砒砂岩矿物成分主要为石英、长石、蒙脱石、方解石,含量分别为13%~55%、23%~56%、5%~28%、1%~25%,石英含量相对较低,说明岩石发育不够成熟,长石易风化,蒙脱石遇水膨胀,方解石易分解,导致砒砂岩抗蚀能力较弱,养分易流失;2砒砂岩化学成分中不稳定组分Na_2O、K_2O、CaO性质活泼但含量低,三组分含量总和为3.4%~15.0%,组分流失严重,砒砂岩持水保肥能力低;3受砒砂岩矿物组成、化学成分及当地降雨条件影响,砒砂岩总体养分含量非常低,按全国统一划分的六级制土壤养分含量分级表,砒砂岩pH值、有机质、全氮、全磷、全钾和速效磷含量为六级,速效氮含量为五级,速效钾含量为四级。  相似文献   

19.
砒砂岩区典型小流域复合侵蚀动力特征分析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张攀  姚文艺  刘国彬  肖培青 《水利学报》2019,50(11):1384-1391
以鄂尔多斯高原砒砂岩区水力、风力、冻融交错侵蚀作用为研究对象,选择准格尔旗二老虎沟小流域作为研究流域,对侵蚀环境参数进行定位观测,统计分析水力、风力、冻融作用的年内变化过程。采用数据标准化后的层次分析法,揭示水力-风力-冻融交错作用过程,辨识高侵蚀风险发生的时阈及动力交错模式。研究表明:砒砂岩区复合侵蚀作用可分为风冻交错、风水交错和风水冻交错三个典型动力组合模式,风水交错侵蚀是该地区的主要侵蚀模式;砒砂岩区年内存在三个高侵蚀风险期,即风-冻融交错侵蚀期(2月上旬至3月中下旬),风-水交错侵蚀期(6月中上旬至8月中下旬),水-风-冻融交错侵蚀期(10月中旬至11月中下旬)。  相似文献   

20.
文章在对鄂尔多斯砒砂岩地区山杏产业的发展现状进行调研的基础上,综述了山杏树木、山杏叶、山杏蛋白等山杏产品的开发利用现状。针对砒砂岩区山杏在产业化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科学管理、规范经营的建议及拓宽山杏资源开发途径的对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