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如果不了解阻碍进行自然选择的外部因素,我们就无法了解生命进化的历史。尽管物种能够适应它们生活环境的许多变化,但仍然有大量物种成为巨大变化的牺牲品。海洋突然失去了氧气,或是充斥着二氧化碳,突然发生的温室效应或冰室效应都会导致占主导地位的普通有机物的灭亡,给幸存下来的物种带来有待它们去适应的生态系统。  相似文献   

2.
<正>相对于自然繁殖的幼鲟,人工繁殖的幼鲟将有个不同的命运轨迹。它们将比自然状态下出生的鲟鱼提前一周出生。他们不必经历江河中的自然选择,不必担心葬身鱼腹的风险,也不必经受忍饥挨饿的磨难。它们是幸运儿,有着更多生命机会。珍珠般的卵粒好像睡着了。它们是那么沉静地躺在水底,任凭水流的冲刷和机器的轰鸣。当你和它们静静地对视。你会发现有个小小的黑色胚胎,就在乳白色的膜衣里,轻轻地转动。这亿万斯年,年复一年的水下的生命图  相似文献   

3.
在加拿大,支持绿色能源的人们认为小型绿色发电项目是未来电力生产的发展方向。"绿色"能源项目包括风能、小水电、生物能源等具有环保优势的项目。它们目前正悄悄地挤进原来由大型电厂主宰的电力供应市场。但是,这些绿色发电项目在加  相似文献   

4.
<正>那些"聪明"的蓝藻和水葫芦,总是抢在人类前面。它们能快速找到富含磷和氮的水域,在炎热的夏天霸道生长。所到之处,便是其他水中生物的地狱。这是大自然在用自己的方式向人类发出警示:生物赖以生存的营养元素一旦浓度过高,水也会生病。如同一个人,吃得太多太好,患上了"三高"。人们不得不一次次向"蓝藻和  相似文献   

5.
人们都知道树木花草能够调节气候、防风固沙、蓄水保土、净化空气,但是树木花草还有一个鲜为人知的特殊功能——在人们寻找地下水源时提供线索。这种功能是怎样形成的呢?又是怎样表现出来的呢?原来在漫长的生物发展历史年代中,千姿百态的植物到处遨游、繁衍、生息,它们经过自然选择和驯化,适应了一定的气候、水文、土壤、矿物质、养分等自然条件,并且在种种特定的条件下“定居”下来,从而形成了各自的生长、生活特征。只要人们掌握了这些植物生存环境的特征,就可以判断出各种植物所在地区的气候、水文、土壤、地质等状况。人类在长期的生产、生活实践中,根据一些植物喜水程度、分布地带、吸收矿物质和根须发育的不同情况,就能了解到哪里有地下水源。例如在生长着芦苇、菖蒲、水  相似文献   

6.
“久居沙漠里的人,方知水的珍贵;长期饥渴生命垂危的人,倍感水的甘甜。”人们常用这样格言,表达自己与水休戚相关、相依为命的感情。然而,水对人类的贡献远不止如此。我们知道江河、湖泊和水库可为我们提供鱼、虾、菱角等水产品。但是,这些大型水生生物是怎样生长、发育、繁殖起来的,它们与环境有什么关系呢?回答这些问题,需要从微观世界谈起。原来,在水域中有数以万计的微型生物。平时,我们用肉眼是看不到的,只有把它们放在显微镜下才能看清楚。它们虽然个体很小,但繁殖速  相似文献   

7.
<正>如果他们找到了一颗裂开的、风化的牙齿,凭着这块仅有的来自数百万年前的哺乳动物的一部分,他们就能宣布那是一只虎,一只懒猴,一只有袋动物,还是一个原始人类。从一开始,鲸的牙齿就已经在帮助古生物学家发现它们真实的历史。生物是其进化历史的产物,在它们互有关联的历史上由于受到胚胎成长方式的约束,它们之间可能保持着一定的一致。有些化石中的生物似乎与现存的生物没有任何关联,而另  相似文献   

8.
<正>水坝对生态平衡和物种多样性的影响关于"生物多样性降低"的指责,是一件万能的武器,它可以用来反对任何人类文明活动。然而,事实上相对于人类生存所必需的种粮食、建房屋、修公路等等任何一项活动来说,修建水库对生物多样性的影响是最小的。  相似文献   

9.
正这些侨民把从南洋赚来的钱,建成了以南洋风格为主的"老屋"。在海口,这些骑式小洋楼主要集中在名为老街的地方,当年建筑它们所用的材料还是从东南亚一船船运回来的。从某种意义上说,海口的骑楼老街,是从南渡江和它的入海口流上来的侨民乡情。从海口新埠桥河边,坐一块钱的船,就可以到麻鱼村了。多年前我去过那里,记得村里有一口井,井水清冽,白天妇人们在井台上用  相似文献   

10.
春节趣闻     
<正>熬年守岁太古时期,有一种凶猛的怪兽,散居在深山密林中,人们管它们叫"年"。它的形貌狰狞,生性凶残,专食飞禽走兽、鳞介虫豸,一天换一种口味,从磕头虫一直吃到大活人,让人谈"年"色变。后来,人们慢慢掌握了"年"的活动规律,它是每隔365天窜到人群聚居的地方尝一次鲜,而且出没的时间都是在天黑以后,等到鸡鸣破晓,它们便返回山林。算准了"年"肆虐的日期,百姓们便把这可怕的一夜视为关口来煞,称作"年关",并且想出了一整套过"年关"的办法:每到这一天晚上,每家每户都提  相似文献   

11.
<正>在四足动物看见陆地之前的几百万年,它们就已经有了基本的进化,这些进化是它们在陆地上生存所必须的。棘鱼石螈的每一根骨头都是对研究的一种启示,所以它远远超出了珍妮和科茨在开始做实验时所抱的希望。当他们的标本制作者莎拉·芬尼把棘鱼石螈的骨骼进一步从岩石中分离出来时,珍妮和科茨开始把注意力放到整个动物上。这个动物不是由各个部分简单相加而来的,而是一个经历了泥盆纪的某个生态系统并生存下来的  相似文献   

12.
正法国面点法国的面点大体上分为三种:面包、维也纳风和甜品。在法国街头的面包房外经常标着这些名字,比如著名的连锁店保罗就只销售面包和维也纳风两种。如果把这三种面点按照甜度排序,它们的价格也是同样的顺序,从低到高。面包法国面包以中国人常说的"法棍"最为知名。它的名字Baguette的意思是"小棍"或"条状物"。这种长面包从十九世纪至今一直位列法国面包销售榜第一名。关于它的起源也是众说纷纭。  相似文献   

13.
<正>在厨房地板上放一些饼干屑,过段时间就会有些小家伙被吸引过来,它们有两只触角、六条腿。没错,这些小家伙就是蚂蚁,而且都是蚂蚁“姐妹”。它们会先吃得饱饱的,然后留几个伙伴看守食物,再派一个回去报告位置。再过一段时间,就会有更多的蚂蚁聚集在饼干屑周围,齐心协力,将食物搬回巢内。看着它们,你是不是也会有这样的疑问:蚂蚁回去给小伙伴报告位置的时候会迷路吗?如果有一只蚂蚁受伤了,它的小伙伴会救他吗……  相似文献   

14.
水电明显的低碳排放特性、水电开发兼有的水资源调蓄作用和水电建设对河流水质的影响,上一期我们已进行了介绍。水电开发还涉及到生物多样性问题、地质灾害问题、库岸稳定问题,水电开发对这些问题的影响有多大,它们之间到底是一个什么样的关系,本期的三篇文章将对这些问题进行深入浅出的阐释。  相似文献   

15.
奔跑的时间     
郭龙 《水利天地》2010,(12):29-29
<正>每天早晨,当曙光刚刚照亮非洲大地的时候,草原上的羚羊一睁开眼睛就开始了奔跑,它们箭一样的向前奔跑,只是为了能找到一些新鲜的草和躲过狮子的追赶。这时候,它们的天敌之一的狮子也开始了一天的生活,为了生存下去狮子只能去拼命追赶这些羚羊。所不同的是,这些狮子不用像羚羊那样拼命,因为他们追不  相似文献   

16.
正面对黑臭的河道,我们呼吁污水处理;呼吸浑浊的空气,我们呼吁消除雾霾;路过小山一样的垃圾堆,我们呼吁资源回收利用和垃圾处理。但是,河水可以变清,天空可以变蓝,垃圾可以从身边移走,可这些污染最终会去哪里呢?它们是否就因为人类这些技术处理而彻底消弭于无形了呢?答案是否定的。物质不灭,能量守恒。虽然我们的技术已经得到很大的发展,但迄今为止,大部分污染治理的本质都是"转移"污染物。最终,这些污染物都会以固体的形式回到土壤里。  相似文献   

17.
<正>2015年仲夏,两年一次的"中国力学大会"在上海交通大学隆重召开。期间,我们组织了"MS36生物微流控技术"专题研讨会,主要针对微尺度流体力学与生命科学的交叉领域——生物微流控(Biomicrofluidics)的相关理论、技术、发现和应用展开讨论。本次专题研讨会得到了力学界前辈的热心关怀。在《水动力学研究与进展》编辑部大力支持下,我们征集本专题研讨会的部分研究成果,汇集宏观尺度的生物流体力学领域的部分进展,形成了本期"微流控技术与生物流体力学"专辑。本专辑包括生物  相似文献   

18.
按污水净化设备构造标准,过去有生物滤池、高负荷生物滤池、标准生物滤池等区别,新标准则统一称作生物滤池,并在过去的碎石型之外增加了新式塑料型净化设备。本文从污水净化设备构造新标准出发,以上述生物滤池为中心,拟较全面地讨论一下它们的有关问题。  相似文献   

19.
<正>遥远的东方有一条江,它的名字就叫长江,遥远的东方有一条河,它的名字就叫黄河,古老的东方有一条龙,它的名字就叫中国……——侯德健《龙的传人》中华大地丰富的河流体系,孕育出波澜壮阔、生生不息的中华文明。大河文明的典型代表是古巴比伦、古埃及、古印度和中华文明,也即我们常说的四大文明古国。前三种文明均被贯以"古"字,表示它们虽规模宏大、盛极一时,但都因历史中断成为  相似文献   

20.
<正>如果想要探讨地球的起源和地球上如此丰富多彩的生物多样性,毫无疑问,植物一定是我们无法回避的永恒主题。它不仅仅简单地为我们提供食物,装饰我们的生活空间,就连我们呼吸的空气、喝的水都离不开植物的存在。每时每刻,植物都能以不同身份、形象出现在我们的生活中,所以地球还有一个可爱的名称——"植物星球"(Plant Planet)。我被各种形态的植物深深吸引着。翻开《幸福九植物》看到的第一句话:"我一不小心爱上了热带植物。"突然让我回忆起小时候养了很多年的一颗仙人球,直到现在,我还能想起每年夏天它开出白色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