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53 毫秒
1.
概说淮河     
<正>"江、河、淮、济"在古代有四渎之称。"四渎"是星官名,指长江、黄河、淮河、济水四条独流入海的大河,为中国民间信仰的河流神的代表。而淮河作为中国古"四渎"之一,古称"淮水",也被称为"华夏风水河"。淮河西起河南桐柏山、伏牛山,流经河南、安徽、江苏三省,这一流域东临黄海,南以大别山、皖山余脉与长江流域分界,北以黄河南堤和沂蒙山与黄河流域分界。这一地理位置正是古代中原的一部分,淮河上游地  相似文献   

2.
汽车驶上蚌埠闸时,我看到了向往已久的淮河。夕阳下,淮河显得绵长而晶莹,它象一条轻柔瓢忽的彩带,蜿蜒在红壤绿树之间。淮河秀丽壮美,在这儿看不到惊涛骇浪,也听不到潮头轰鸣。这条河,滋润了两岸禾苗,哺育了无数乡亲,也是这条河,吞噬过良田沃土,扼杀过童叟妇孺。这是一条母亲的河,也是一条苦难的河。  相似文献   

3.
<正>蚌埠是淮河文化发祥地之一,相传大禹在此劈山导淮。新中国成立后,兴建以蚌埠闸为代表的治水工程,为城市稳定发展奠定基础。随着蚌埠城市空间的快速拓展,蚌埠市主城区淮河两岸滩地生态景观已不能满足人民对幸福河湖美好愿景的期待和需求,拥河发展成为了下一阶段蚌埠城市发展的主旋律。2021年8月,蚌埠市正式提出“靓淮河”项目规划,旨在全面优化主城区淮河防洪交通生态体系,  相似文献   

4.
安徽省位于淮河、长江中下游,江、淮干支流堤防,是沿江沿淮安庆、芜湖、淮南、蚌埠等重要城市、工矿企业、津浦与淮南、宁铜等交通干线和几千万亩农田、上千万人民生命财产的防洪屏障。受防洪工程保护区的工农业总产值约占全省的四分之三以上。江、淮堤防的安全,对全省经济、社会的发展至关紧要。  相似文献   

5.
在江苏北部的版图上,有一面明镜般的形如天鹅昂首振翅欲飞的大湖泊,这就是中国内陆五大淡水湖泊之一的洪泽湖.它上承淮河来水,下而分泄入江、入海.据武同举著<淮史述要>:"淮,古称四渎(注:江、淮、河、济)之一,其水独流人海.不闻有水患;自淮为河(黄河)夺,人海路壅,潴为洪泽.旁泄入江,更穿运河以人海.淮始有患.洎(音ji,及、到之意)河化徙,淮不能自复其故道,为患如故."  相似文献   

6.
唐瑾 《中国水利》2007,(2):I0004-I0005
看过秀美的千年灵渠,再来看我国现代治淮建设史上最大的单项工程、2006年度“鲁班奖”获得者——淮河人海水道近期工程。走在淮河入海水道大堤上,放眼望去,南北偏泓犹如两条巨龙并肩前行,二河、淮安、淮阜、滨海、海口等主要工程屹立其间,滔滔洪水在入海水道工程引导下东流入海。时隔800年,黄河夺淮以来缺失数百年的淮河入海通道终于得以恢复。[第一段]  相似文献   

7.
正四渎,是个古老的词,最早见著于《尔雅·释水》:"江、河、淮、济为四渎。四渎者,发源注海者也。"现代辞书也都说:四渎,是古代对中国长江、黄河、淮河、济水的合称。对此大家似乎都没有什么异议。但"四渎"的初始含义真的就是这样吗?答案并非完全如此。要弄清"四渎"的初始含义,就必须弄清它的产生时代。"四渎"最初见著于《尔雅》,但绝非是《尔雅》时代的产物。《尔雅》最早可能产生于战国。而他收录的"四渎"一定要早于战国,甚至可以追溯到大禹治水之前的造字时代。《尔雅》作为最古老的文献  相似文献   

8.
在淮河蚌埠以下的安徽省五河县境内,历史上曾有浍河、潼河、沱河、漴河与淮河在五河县相会,形成五河汇流的壮丽景观。安徽省的五河县因有这五条河交汇于此而得名。 《宋史·地理篇》释五河县名:“有浍潼沱漴淮五河,故名。”浍潼沱漴几经变迁,形成今日之漴潼河水系。如今该水系包括浍河、沱河、石梁河、澥河、北沱河、唐河等七条支流,原都在五河附近入淮河干流。50年代初,举办五河内外水分流工程,通过峰山及下草湾切岭,直接排水入洪泽湖溧河洼。  相似文献   

9.
正淮河是我国最难治理的河流之一,历史上曾经水患深重,沿淮人民饱受灾害之苦。新中国成立后,淮河成为第一条全面系统治理的大河。从新中国成立之初毛泽东主席发出"一定要把淮河修好"的伟大号召,到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把治理淮河的经验总结好,认真谋划‘十四五’时期淮河治理方案",回首治淮的每一次重大决策和取得的辉煌成就,都离不开党中央高瞻远瞩、运筹帷幄,都彰显了党为人民谋幸福、为民族谋复兴的初心使命。今天的淮河,入江畅流、归海有道,流域山水城林融为一体,江河湖泉相得益彰,幸福淮河的美好愿景正逐渐变为现实!  相似文献   

10.
基础 《中国水利》2007,(7):I0006-I0006
“走千走万,不如淮河两岸。”这是淮河两岸人民对家乡的赞誉。这样的美誉对土地肥沃、物产丰富的淮河流域,一点儿都不过分。然而,800多年前的黄河夺淮,严重破坏了淮河水系,使淮河成为一条闻名的害河。  相似文献   

11.
王玉太 《治淮》2005,(3):5-6
淮河和秦岭是我国的南北气候分界.淮河干流以南为亚热带,以北是暖温带.由于位于南北气候过渡带,并且处于海洋向内陆的过渡区,所以淮河流域的降水时空分布变化大.该流域的地形是山丘区位于流域边缘,内部是广阔的平原,地势低平,易涝洼地面积大.黄河夺淮将近700年,在淮北大片地区泛滥,使干支流河道遭到巨大破坏,酿成了洪泽湖,并且淤塞了淮河入海尾闾,被迫改向南入江.淮河水系人口密度大,人均耕地不足1.3亩,经济欠发达.  相似文献   

12.
洪倩 《治淮》2003,(3):19-20
安徽省沿淮淮北地区包括省境沿淮蚌埠、淮南两市及淮河以北的全部地区,该区人口密集、耕地率高,是全省乃至全国重要的农业经济区,也是该省水资源最不适应社会经济发展需求的地区。  相似文献   

13.
淮河流域地处我国南北气候过渡带,流域降水时空分布不均,旱涝灾害频发。淮河流域人均水资源占有量约为全国的1/5,属于严重缺水地区。淮河干流向沿淮城市居民生活和工业供水主要集中在蚌埠闸上河段和洪泽湖两处水源地。在发生严重枯水和特别严重枯水时,淮河干流蚌埠闸上河段和洪泽湖水资源供需矛盾突出。为预防和应对蚌埠闸上河段和洪泽湖的供水危机,保障蚌埠市、淮南市城市居民生活和重要工业用水,缓解洪泽湖水生态危机,对淮河干流水量应急调度预案进行了研究,总结了流域水量应急调度实践,确定了应急调度原则、范围、水源、线路与枯水预警指标和启动条件,制定了水量应急调度预案,以期为淮河干流干旱应急水量调度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4.
也谈黄河夺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黄河自南宋建炎二年(1128年)决而南流入淮至清咸丰五年(1855年)北徙,史称“夺淮七百年”。本文仅就黄河夺淮的实质及表现、夺淮发展阶段、原因及影响略作剖析,期有所识。 一、夺淮的实质及表现 黄河夺淮是黄河以泥沙侵淤致于淮河河性的变化而呈现阶段性发展的过程,夺淮的最终形成表现为黄河被堤防束导,河道稳定地经流徐、邳、夺淮河清口以下的河段。这时是黄河自南宋建炎二年(1128年)杜充决河始南流入淮逾四百年后的明隆庆、万历年间,相应于万恭、潘季驯的治河,可以潘季驯的治河(万历六年三任总河时)为标志。为  相似文献   

15.
淮河地处中原,在古代经济、文化都比较发达,曾有“江、淮熟,天下足”;“走千走万,不如淮河两岸”的美名。它又是历来兵家必争之地,战略地位十分重要。可是,从12世纪起,黄河夺淮后,淮河历经宋、元、明、清、民国五代700余年未能治好;又加上1938年起的9年黄泛,造成了淮河流域“小雨小灾,大雨大灾,无雨旱灾”的悲惨局面。 1950年淮河发生大水后,在国家经济十分困难的情况下,根据毛主席“根治淮河”的指  相似文献   

16.
遗失的淮河     
<正>现在,淮河在我们眼里只是一条河,以楼盘、地段、摊位获得了它从未想到的附加值,以现在这副魔幻面孔出现在我们眼前。我不知道有多少人喜欢这种改变,我只知道住在淮河两岸的人们正在被时代的泥沙所裹挟,头也不回地往前走。人一生会飞越河流三千次。每一次飞翔都是为了让你认真看它。看到鱼你要说话,看到鸟你要闭嘴,否则你就会掉下去,淮河就会发大水。奶奶边拍打我入睡边喃喃说着  相似文献   

17.
孙洪滨  郭宁 《治淮》2001,(1):7-8
一、概述 二河闸位于江苏省洪泽县城东北约7km处的洪泽湖大堤上,是淮河下游洪水分泄入新沂河的关键性工程,同时也是淮水北凋的进水闸,并兼有分沂人淮的任务。入海水道建成后,又是淮河下游洪水从洪泽湖入海的口门,它与三河闸、高良涧进水闸及洪泽湖大堤等建筑物一起,使洪泽湖成为一个巨型平原水  相似文献   

18.
淮河,蜿蜒千里,横贯中原腹地,古代与江、河、济齐名,并称"四渎"。淮河流域位于我国中、东部地区,人口众多,是我国重要的粮食主产区、能源和制造业基地,在我国经济建设中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由于地处南北气候过渡带,气候复杂多变,平原广阔,人  相似文献   

19.
淮河流域地处中原,气候温和,雨量充沛,土地肥沃,是中华民族灿烂文化发祥地之一,也是我国经济开发较早的地区.河南古称"豫州",简称"豫",境内的桐柏山是淮河的发源地,在豫境江、淮、河、海四大流域中,淮河流域面积占52.9%.依傍淮河便利的水利条件,适宜的气候,加上中原腹地的地理优势,先人们不断谋求生存和发展,兴水利、除水害、建都邑,使河南数度成为全国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涌现了一批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文学家,黄帝建都教民凿井灌田的新郑、曹魏屯田的许昌、四水贯都的开封等都享有"历史名城"之誉.  相似文献   

20.
纪春明 《江苏水利》2010,(10):14-15,19
淮河原本是一条独流入海的利多害少的河流,“走千走万,不如淮河两岸”。黄河全面夺淮以后,淮河开始流入扬州,淮河入江水道成为淮河洪水的主要出路,汛期70%左右、非汛期90%以上的淮河洪水,经其汇江入海。入江水道上起洪泽湖三河闸,经淮安在高邮湖入扬州境,顺行新民滩、邵伯湖,至六闸以下过归江诸河,先分后合,在三江营汇入长江。全长157.2km,其中扬州境内117km。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