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无损检测技术可以在不破坏样品的前提下完成检测.目前已被国内外学者广泛应用于羊肉品质分析中.综述了国内外近年来羊肉品质无损检测技术的研究现状,从感官品质、理化指标、微生物指标、其他安全指标、掺假肉等5个方面,介绍了无损检测技术与应用,分析了存在的问题,并对其发展作出展望.  相似文献   

2.
起重机械的结构极为复杂,有效的检测技术是保证其安全、高效运转的前提,尤其是无损检测技术,可在不破坏结构和零部件的前提下对起重机械可能存在的缺陷进行有效检测,不但提高了工作效率,还体现出较高的经济性,因此被广泛采用。文章从前人的研究经验以及工程实践出发,介绍了几种较为常见的起重机械无损检测技术。  相似文献   

3.
无损检测技术在航空维修设备中一种至关重要的维修方式,只有在根本上将无损技术加以开发,才能保证对航空维修质量的提高,进而令航空设备能够顺利运行。结合实际情况,本文对传统无损检测以及新型空维修中的应用情况进行了介绍,并详细阐述了新型无损检测技术在航空维修的相关应用情况。  相似文献   

4.
特种设备在现代工业生产以及生活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因此对这些设备进行科学的监测以保证其质量,对于安全生产具有重要的意义,而特种设备由于其本身的特性而使得传统的检测技术无法有效应用,因此对于特种设备采用无损检测技术是一种切实有效的检验措施。文章介绍了在我国利用无损检测技术在特种设备检验中的现状,并讨论了在特种设备检验中常用的无损检测技术及相关应用领域。  相似文献   

5.
现如今工业生产与生活广泛使用承压类特种设备,同时也是一种存在巨大潜在危险性的设备,因此需要做好承压类特种设备无损检验,保证特种设备运行安全,避免因为设备缺陷与故障引发安全事故。文章中作者以自身经验为基础,分析无损检测技术在承压类特种设备检验中的应用,详细阐述技术应用要点,提高检测质量。  相似文献   

6.
我国将无损检测技术应用于压力容器的检测已有几十年的历史了。包括制造压力容器的原材料在其出厂时以及制造压力容器的过程中,和设备生产成型以后,以及在容器在役过程运行和检修过程当中控制其质量,等等几乎压力容器的全寿命周期都可以看到压力容器的影子,当然,无损检测的应用还远不仅如此,而是在工业生产和运行中广泛应用。现在比较常见的用于压力容器的原材料生产和其制造的无损检测的方法主要有:放射源透视法、超声波法、渗透法、磁粉法和渗透法以及管材的涡流检测方法等,它们各有优缺点和使用范围的局限,需根据应用场合综合考虑,从而有效保证产品的质量和提高安全生产和使用的效果。  相似文献   

7.
人造板无损检测是一项综合性科学技术,可以在不破坏人造板的前提下,对其物理力学性能和内部缺陷进行快速有效的检测。本文对国内外人造板无损检测技术的研究现状进行了总结,并对小波分析方法在人造板无损检测中的应用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8.
本文基于对红木家具与工艺品表面不被破坏,保证其完整性,探索出一种对红木家具与工艺品表面无损的检测方法。通过现场检测应用实例证明,手持式数码显微镜完全适用于木材无损检测,并解决了传统木材识别中存在的取样破坏性和木样特征局限性问题。  相似文献   

9.
稻米作为世界上主要的粮食作物,在生活水平不断提高的今天,稻米的品质成为民众关心的重点。为了保证稻米品质,有必要寻找或开发更为快速和无损的检测方法。稻米无损检测技术是建立稻米质量和稻米安全有效监控体系的关键技术。综述了我国近年来稻米品质无损检测技术的研究现状与应用。从近红外光谱技术、电子鼻技术及计算机视觉检测技术在稻米的碾米品质、外观品质、营养品质、蒸煮品质、食味品质5个方面的应用阐述了稻米品质无损检测技术的研究进展及存在问题,并对稻米品质检测技术的发展作出了展望。  相似文献   

10.
粮食种植、加工和储运过程易受真菌毒素污染,严重威胁人畜健康。然而,目前传统的真菌毒素检测方法存在过程繁琐、时效性差或灵敏度低等缺点,难以满足现场快速准确检测的需要,日益成为制约粮食质量安全的瓶颈。现代无损检测技术作为一种新兴的检测技术,可以在不破坏样品的情况下对其进行质量评价,是粮食品质在线、实时检测的一个重要发展方向,在粮食真菌毒素污染的快速分析方面具有巨大的应用潜力。本文重点综述了近红外光谱、高光谱图像、电子鼻等典型无损检测技术在粮食真菌毒素污染检测分析中的最新研究进展,讨论了各种技术的优点及限制因素,并对其应用前景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11.
核桃品种多样、食味香纯、口感细腻、出油率高,能够健脑益智、补气养血、润燥化痰、防癌抗癌,是我国栽培历史悠久、营养价值丰富的农产品,有着“万岁子”“长寿果”的美誉。但核桃在生长和处理过程中,受产地、品种、气候、储存环境、处理设备等因素的影响,容易造成核桃品质不一,甚至出现霉烂、虫害和变质等现象,影响核桃品质和后续深加工。为保证核桃产品质量,需对核桃进行检测和分级,而无损检测技术可以在不破坏核桃本身的情况下对其进行高效快速的检测,避免检测过程中样品成分和营养损失,因此被广泛应用在核桃检测中。本文总结了3种无损检测技术,对比分析了3种无损检测技术的优劣,并从产地品种检测、内部品质检测、外部缺陷检测、异物分类检测4个方面总结了无损检测在核桃相关检测中的应用研究进展,提出了核桃相关检测中存在的问题,并对核桃无损检测研究的发展前景进行了展望,为无损检测技术在核桃相关领域应用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12.
无损检测是在不破坏被检样品的前提下,进行检测分析的一种方法和技术,具有非侵入性。采用无损检测方法对食源性致病菌进行快速检测对食品安全具有重大意义。该文介绍和分析3 大无损检测技术(近红外光谱技术、高光谱技术和电子感官技术)的基本原理及其在食品常见致病菌检测中的应用及最新研究进展,为无损检测技术在食品中的进一步应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3.
供热埋地金属管道由于其所处环境和运行工况恶劣,一旦发生泄漏和破裂会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和社会负面影响。管道非开挖无损检测技术具有经济、高效、便捷的优势,对于提前预防管道事故,确保埋地管道使用过程的安全运行具有重要意义。文章针对目前新型埋地管道非开挖无损检测技术进行研究,总结其技术原理及优缺点,对于后续相关技术的开发及应用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4.
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科学技术的提高,无损检测技术取得了显著成就,逐渐趋于成熟稳定,相比于传统的检测技术,无损检测技术具有稳定、安全、可靠、非破坏性的特点,将无损检测技术应用到汽车工业上,有利于提高汽车工业的研发、生产以及维修效率,促进汽车工业的进一步发展。文章对无损检测技术在汽车工业上的应用进行了探讨,目的是为了使无损检测技术的优点能够在汽车工业的应用中到充分发挥。  相似文献   

15.
压力容器是我国化工、炼油等领域广泛应用的设备,为保证设备的质量良好、性能优良,各种新型无损检测技术不断出现,例如,激光无损检测技术、声发射技术及相控阵检测角焊缝等展现了更大的应用优势。文章梳理了当前压力容器检测中无损检测技术的应用情况,指出当前实际应用现状,明确无损检测技术在压力容器检验中应用的必要性和优势,通过分析应用无损检测技术检测的实际案例,总结应用要点。希望通过文章中的实践分析,进一步推动无损检测技术发挥优势,助力压力容器检测提高精度和准确度,实现进一步发展。  相似文献   

16.
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为民用航空市场提供了更为广阔的发展空间,国家也对民用航空器的使用提出了更为严格的要求。民用航空器在实际的运营过程中由于受到多方面的影响,其持续适航性能直接影响到飞机的正常运行,为了能有效保证航空器持续适航,航空器要定期进行维修。航空器没有及时进行维修会直接造成航空器不能持续适航,不仅会影响到航空器的安全性能,同时也会给对飞行人员和乘客的生命和财产带来威胁。  相似文献   

17.
在确保对压力容器实施安全管理的过程中,制造以及定期维修检测是必不可少的工作流程。可以说,对其运作情况的有效预测以及做好预防失效的准备工作,是确保压力容器高质量、长时间运行的基本手段。随着技术水平的不断进步、创新,无损检测在压力容器的制造与检验过程中扮演着举足轻重的角色,对无损检测技术在压力容器的制造与维修中的应用进行分析便显得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18.
民航无损检测技术是航空器持续适航的重要保障,对比试块缺陷研究是无损检测技术的重要组成部分。为了研究复合材料中出现的缺陷类型,基于FiberSIM软件的数字化设计制造一体化技术,结合CATIA软件,对复合材料对比试块的缺陷进行设计和仿真,从而为后续的对比试块的制造和检测研究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9.
电站和工厂生产用的锅炉由于长期处于高温、高压、高速、高负荷的工作状态下,极易损坏从而导致安全事故发生。为此在锅炉的设计、制造、安装、使用和维修过程中应对其进行无损检测,保证其处于安全生产的环境中,不仅能增加锅炉的使用寿命还能有效减少意外事故的发生概率。文章将回顾几种传统的无损检测技术,并通过分析几种新兴的锅炉无损检测技术预测其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20.
高光谱成像在食品质量评估方面的研究进展与应用(二)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为了保证食品质量与安全,满足消费者需要,需要在食品生产、加工过程中对食品品质和安全信息进行实时检测。高光谱成像技术作为一种无损检测方法,能够实现食品品质和安全信息的快速、高效、准确检测。作为本综述的第二部分,本文主要介绍高光谱成像技术在水果与蔬菜的品质检验方面的应用,同时对其在奶制品、谷类、蘑菇等方面的研究成果也进行介绍,最后叙述高光谱成像技术的应用前景及目前的局限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