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Planning》2019,(5)
锦99块沙四上亚段杜家台油层属于扇三角洲前缘沉积,砂泥互层频繁、剩余油富集。针对常规沉积研究方法不能满足目前开发后期剩余油挖潜需求的问题,通过岩心、测井及动态分析等资料,划分出目的层10种岩相类型,采用高分辨率层序地层学方法,结合Miall构型划分方案,明确了研究区构型界面级次及类型,并采用电相梯形图法对全区构型界面的分布进行了量化预测。通过提取各构型要素的判别参数,运用Bayes判别分析法建立了区内构型要素的识别标准。水下分流河道主体、水下分流河道侧缘、河口坝增生体、席状砂为区内4种优势构型要素,要素组合模式有切叠式、遮挡式、搭接式和孤立式。不同级次界面约束、不同要素组合模式下油气的流动存在明显的差异性,通过储层构型解剖,可为下步剩余油的挖潜提供可靠的地质依据。  相似文献   

2.
《Planning》2015,(12)
利用现代沉积、野外露头、岩心、测井和动态生产资料,进行储层构型研究。研究中识别出三种单一构型单元:单河口坝、单水下分流河道、分流间湾泥;构型单元的空间位置存在两种平面接触类型、三类垂向叠置关系。  相似文献   

3.
《Planning》2017,(5):9-15
在岩心观察的基础上,结合地震、钻井、测井、薄片等资料,对珠江口盆地陆丰地区古近系恩平组沉积特征进行研究,并结合构造背景、古地貌建立其沉积相模式。研究表明:陆丰地区恩平组裂陷Ⅱ幕发育4个三级层序,主要发育3类沉积相,即扇三角洲、辫状河三角洲和湖泊;恩平组沉积早期,研究区发育的3个洼陷互不连通,洼陷陡坡带发育扇三角洲,缓坡带发育辫状河三角洲。沉积中期,洼陷主控断裂活动强度由南向北增强,沉降中心和沉积中心逐渐向北迁移,洼陷相互连通,主物源区经历了由盆内基底凸起和东沙隆起向北部隆起带的转换,以发育大范围展布辫状河三角洲、滨浅湖滩坝为特色。沉积晚期,主控断裂活动减弱,湖盆淤浅萎缩,四周辫状河三角洲进积,发育薄煤层;主控断裂活动为沉积物提供可容空间,控制洼陷几何形态,一级断层转换带控制主物源方向,二级断层转换带分割主物源通道,影响沉积砂体再分配,沉积体系发育与砂体分布则与古地貌密切相关;滨浅湖滩坝是研究区最有利的储集相带,其次是扇三角洲前缘水下辫状河道及河口砂坝,最末为辫状河三角洲前缘水下分流河道及河口砂坝。  相似文献   

4.
《Planning》2019,(5)
通过对金湖凹陷王龙庄油田杨村断裂带附近的构造特征、岩石学特征、岩芯和测井等相关资料的分析,认为研究区戴南组发育一般的河流三角洲主要为三角洲前缘亚相,并识别出了水下分流河道、河口坝、前缘砂席及分流河道间等4种微相。根据河道沉积在地震剖面上的反射特征和地震属性特征,采用优化的均方根振幅属性进行地震属性分析,并将岩芯-测井-地震属性相结合,识别了砂体的发育位置,精细控制了沉积微相的发育范围,提高了沉积微相平面图的精度,对研究区生产和实践工作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5.
王飞  刘国文  廖宇斌 《矿产勘查》2019,(5):1054-1060
文章选取长6油层组这一典型的曲流河三角洲作为例案,分析该地区发育的微相类型:水上分流河道、分流间沼泽、水下分流河道、河口坝、分流间湾等,其中以三角洲前缘水下分流河道为主。研究表明了相是沉积物形成条件的物质表现。(1)曲流河三角洲平原弯度大的分流河道与平原相近,分流河道许多向外延展;(2)曲流河三角洲前缘水下分流河道河道短,由于水体浅所以导致了大量的堆积物沉积,河口处冲击力变大,水携带者冲积物缓慢运移,多在水下分流河道的两侧堆积成指状;(3)受曲流河三角洲平原的影响,在其末端垂向沉积上,上粗下细在沉积粘土沉积之上,形成河口坝等厚度的砂体富集体。在沉积相砂体展布中体现了砂体长61发育最强,对于长6油层的开发有指示意义。  相似文献   

6.
《Planning》2015,(15)
针对不完善的冲积扇沉积模式,通过研究提出了第四纪昌平冲积扇沉积构型要素和沉积模式。在野外露头及区域背景资料的条件下,利用岩石相与层次界面分析的方法,结合沉积学及储层理论,建立了第四纪昌平冲积扇沉积模式。结果表明:露头区可以识别5类典型的岩石相类型,组合成3类关键构型要素。以此为基础,提出了冲积扇顺流方向依次发育成片流、辫流和径流3类砂砾岩体,其中以辫流水道为主体沉积单元。在洪水涌出山口后,水流强烈片状堆积,然后逐渐分散形成一段时期内相对稳定的多条辫流水道,最后,水流进一步发散,形成更多条不稳定的径流水道。多期次的山洪暴发后,辫流水道在不同位置迁移交错叠置,形成了平面连片状扇形砂砾岩体。  相似文献   

7.
武迪生  张帆  薛松  王春伟 《矿产勘查》2024,15(3):435-442
碎屑岩储层的内部结构控制着储层内的油水分布,对储层构型认识不清将严重影响后期的油气藏的开发。本文以四川盆地东峰场地区须家河组河口坝与渤海湾盆地埕岛油田馆陶组曲流河储层为例,充分利用地震、钻井、测井及岩心分析资料,提出了2种以水平井信息对构型单元进行识别的方法,进行了构型单元划分及定量表征。研究表明:基于水平井井震信息融合的构型单元识别方法利用高分辨率的波阻抗信息、随钻伽马、气测及元素录井数据对水平方向的构型单元进行综合识别,具有应用范围广泛、分辨率相对小的特点,在DF102HF井识别出4个单一河口坝及9个增生体;基于水平井成像探边测井的构型单元划分方法利用PeriScope工具探测到砂体的外部形态,结合曲流河沉积模式及随钻伽马曲线、随钻电阻率曲线对砂体内部夹层进行精细刻画,具有纵向分辨率大、准确度高、应用范围有限的特点,在CB251-P5井识别出3个边滩及5个侧积体。以上2种识别方法对于指导油气藏储层构型划分具有重要的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8.
随着不断的深入开发,国内大部分油田已进入特高含水后期开发阶段,剩余油分布零散复杂,储层构型已经成为控制剩余油分布的主要地质因素。为了进一步提高开发效率,掌控剩余油分布规律,对储层构型进行精细解剖,明确储层构型对剩余油分布的影响关系尤为重要。本文以储层地质学、沉积学及储层层次分析理论为指导,综合利用钻井岩芯、测井及开发动态资料,以河南双河油田437区块核三段Ⅱ油组1、2层为例,对扇三角洲前缘储层内部构型及对剩余油分布的影响进行了精细研究。结果表明:目的层段扇三角洲前缘构型可划分为7级,并且复合砂体存在4种平面组合方式;基于3种砂体边界识别方法,得出单一辫状河道砂体在垂向上的3种叠置方式,即叠加式、切叠式和独立式。在此基础上,本文探讨了储层构型对剩余油分布规律的影响,分析可知复合砂体平面组合样式和单一砂体内部韵律性以及单一砂体之间垂向叠置样式是造成剩余油富集的主要因素,为指导研究区部署剩余油挖潜方案,以及类似沉积环境下构型解剖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
《Planning》2019,(1)
临兴地区山西组是鄂尔多斯盆地晋西挠褶带重要的含气层位,以低孔、低渗致密砂岩为特点。通过运用岩芯与测井综合解释、统计及逻辑推理、优势相分析等方法,建立了临兴地区山西组单井沉积相模式,分析了山西组砂岩储层的展布及物性特征。研究表明:山西组沉积相主要为三角洲沉积相,包括三角洲平原和三角洲前缘2种亚相;三角洲平原进一步可分为分流河道、分流间洼地和泥炭沼泽3种沉积微相;三角洲前缘可进一步划分为水下分流河道、分流间湾和席状砂3种沉积微相,该地区砂体发育的优势相与分流河道和水下分流河道的沉积关系密切,有效地控制了优质砂体形成与展布;砂岩展布及物性的变化受沉积相的控制,砂体的特征又对本区气藏有着重要的控制作用;优选出了赵家坪乡-LX10-罗峪口镇、孟家坪乡-贺家会乡一线和雷家碛乡-清凉寺乡区域3个储层发育有利区。本研究对临兴地区致密砂岩储层的识别及优选有重要的指导作用,并对鄂尔多斯盆地及相邻区域的致密砂岩气藏勘探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0.
研究矿区位于松辽盆地北部东南断陷区西侧的徐家围子断陷沙河子组,成矿地质条件良好,本文运用沉积地质学研究方法,结合盆地周缘露头剖面和钻井、测井等资料,开展对沙河子组各沉积相类型的研究。在松辽盆地北部东南断陷区西侧徐家围子断陷沙河子组辫状河三角洲中共识别出辫状河三角洲平原和辫状河三角洲前缘2种亚相类型,并进一步划分为8个微相。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