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钢结构》2017,(7)
针对腹板开孔型梁柱外伸端板连接节点的不足,提出了套管加强型腹板开孔梁柱外伸端板连接节点形式。利用有限元软件ANSYS对这种节点的受力性能进行了参数分析,探讨了端板厚度、开孔位置、套管半径、套管厚度和套管长度对梁端塑性铰形成位置、梁翼缘与端板焊缝处应力分布、节点的弹性刚度和承载力的影响。结果表明,套管加强梁腹板开孔梁柱端板连接节点具有较高的承载能力,同时梁翼缘与端板焊缝处的应力分布更加均匀并且能达到梁端塑性铰外移的目的;采用合理的细部构造形式有利于降低应力集中,改善节点的应力分布,使之受力更加合理。  相似文献   

2.
为考察长江航道科研试验新基地6#模型实验大厅张弦桁架铸钢支承节点的受力性能,对该铸钢节点进行了足尺试验研究和有限元分析。采用专门设计的加载反力架,试验测得了铸钢节点应力分布状况。采用ABAQUS软件进行线性有限元分析,得到了节点模型在1.3倍设计荷载下的应力和变形。考虑材料塑性发展,进行非线性有限元分析,得到节点极限荷载和失效破坏形式。试验与有限元分析结果表明:1.3倍设计荷载下,该节点处于线弹性受力状态;超过极限荷载之后,节点应力极值位置会发生变化,节点失效将从拉索锚固端局部塑性发展开始。  相似文献   

3.
弹性地基板的非线性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以路面工程为应用背景,针对弹性地基上承受横向载荷的板体进行了非线性有限元分析,采用考虑横向剪切变形的中厚板非协调单元模式,改进了数值性能,避免由于局部小面积受载时,剪切变形较大带来的误差,同时将地基刚度矩阵引入失衡力迭代格式中,保证解的收敛性.文中给出了载荷位于板中、板边、板角时的板体变形情况和破坏状况以及极限承载能力,并与塑性铰线理论、弹性薄板理论进行了比较和分析.  相似文献   

4.
本文研究了局部连粱出现塑性铰后双肢剪力墙的受力特点及计算简图,提出了在三种常用水平荷载作用下内力和侧移的理论分析和计算方法。当连梁无塑性铰时,本文公式也可取代双肢墙的弹性分析。文中给出计算实例。  相似文献   

5.
随着盖梁质量和尺寸的增加,吊装方法难以实现大悬臂盖梁的整体吊装。大悬臂盖梁分段预制施工方法可发挥预制装配式技术的优势。为保证施工过程安全、高效进行,采用ABAQUS软件对盖梁施工过程中悬挂装置受力进行有限元建模分析。计算结果表明:悬挂装置绝大部分MISES应力水平满足钢结构受力要求,局部区域出现应力集中现象;销棒小于20 mm区域产生塑形屈服,应力重分布后,相应的应力水平有所降低;套管作为销棒与悬挂装置之间传递力的中间结构,局部受压进入塑性状态,会发生较大变形。总结成果可供类似装置施工时参考。  相似文献   

6.
为了研究多层矩形钢管混凝土框架的塑性铰长度和塑性铰开展顺序,通过一榀单跨三层矩形钢管混凝土框架结构的低周反复荷载试验以及非线性有限元分析,得到了该类框架结构的破坏模式、塑性铰的分布位置、塑性铰的长度以及其开展顺序。结果表明:该框架表现出"强柱弱梁"的破坏机制,塑性铰开展的顺序依次是框架2层梁端、1层梁端、顶层梁端、框架柱脚;梁、柱端塑性铰中心出现在距离环板和加劲肋40mm的位置,塑性铰长度约为100mm;当轴压比小于0.4且剪跨比小于2时,通过理论计算得到框架柱的塑性铰长度为98.7mm,框架梁的塑性铰长度为104.4mm;采用ABAQUS有限元软件对试验全过程分析得到的滞回曲线饱满,并与试验滞回曲线相吻合,说明此类框架结构抗震性能良好;有限元模拟得到框架梁、柱塑性铰长度为100mm;试验分析、理论计算和有限元模拟得到框架结构的塑性铰长度基本一致,说明选用的塑性铰长度计算方法适用于多层矩形钢管混凝土框架,可为实际工程设计提供相关依据。  相似文献   

7.
针对土方机械工作装置强度有限元分析中铰点载荷的施加过于简化的问题,建立了铰点轴孔接触问题的非线性有限元模型,讨论接触压力及铰点附近的应力分布规律,并分析铰座几何尺寸变化及轴、孔间过盈量变化对最大接触压力及当量应力的影响。  相似文献   

8.
1 前言 卡斯特奈(Kastuer)认为地下隧道施工前,地层处于弹性状态。潜塑性状态的岩层在原岩应力作用下,斜截面上产生的剪应力处处都达到抗剪强度。隧道开挖后产生应力重分布,围岩的一部分弹性变形产生的压力即为弹性变形压力,这部分压力是由于开挖面的空间效应,围岩原有的弹性变形得以释放的结果。当二次应力场使弹性围岩局部地方的剪应力达到围岩的抗剪强度时,这部分围岩就进入塑性状态,产生塑性区。应力再  相似文献   

9.
利用SAP2000有限元软件建立了一个4层基础隔震框架结构,利用非线性动力分析方法,主要从构件不同失效时长和延性角度分析了基础隔震结构在地震作用下的抗连续倒塌能力。研究结果表明:拆柱后,剩余结构在地震作用下对构件失效时长比较敏感,且随着失效时长的增加,梁端塑性铰转角和失效点竖向最大位移都有所减小;随着梁截面高度的增加,梁端最大塑性铰转角有所减小,抗连续倒塌能力有所提高。  相似文献   

10.
《Planning》2013,(1):75-78
针对盐膏层蠕变和套管磨损联合作用下套管变形破坏的关键技术难题,结合室内盐岩蠕变试验,确定盐膏岩的蠕变参数,考虑盐膏层蠕变的影响,研究深部盐膏层非均匀地应力条件下蠕变、磨损程度、磨损位置对套管等效应力的影响。结果表明:蠕变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磨损套管抵抗外部载荷的能力,套管等效应力的非均匀性增强;随着蠕变时间的增加,套管等效应力逐渐增加,在1 a左右达到平衡;套管磨损越深,套管的等效应力越大且非均匀性越强;磨损位置明显改变了套管等效应力的分布规律,沿最小地应力方位磨损时,套管等效应力最大,最容易屈服;磨损位置不同时,只有当磨损程度较小时套管最大等效应力才出现在水平最小地应力方位;沿0°方向磨损时,只有当磨损程度较小时才会有"套管最大等效应力随磨损程度变化不大"的结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