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针对城市交叉口信号配时多目标优化的求解效率问题,设计了一种基于改进NSGA-Ⅱ的城市交叉口信号配时优化方案。该方法采纳车辆延误、停车次数、通行能力3个评价指标设计了多目标信号配时优化模型,并提出了改进的NSGA-Ⅱ(NSGA-Ⅱ-DE)对配时模型进行求解。NSGA-Ⅱ-DE采用DE/Rand/1的全局变异策略对NSGA-Ⅱ算法选择策略进行改进,并设计了种群动态更新算法,提高了算法的收敛速度和求解精度。结果表明改进算法获得了较好的Pareto最优解,通过典型交叉口仿真验证,相对于NSGA-Ⅱ算法,NSGA-Ⅱ-DE方法设计配时方案平均车辆延误优化提升13.42%,排队长度优化提升16.73%,平均停车次数优化提升15.50%,能够实现城市交叉口的最优化控制。  相似文献   

2.
在城市道路中,过街行人对车流运行有着很大影响。研究新交通法规实施下行人对交叉口车辆运行的影响,基于韦伯斯特信号配时方法考虑人车交互的两相位信号控制交叉口配时优化模型。模型以车流量、行人流量、车辆避让率及行人避让率为主要变量量化过街行人对交叉口信号配时的影响,通过模型分析可得新交规实施下城市不同交叉口、不同交通量条件下的交叉口信号配时优化方案。以上海市九江路-湖北路为例,应用所提出的信号配时方法进行信号配时优化,在Vissim中进行模拟,并以车辆延误、排队长度等为指标对方案进行评价。结果表明,研究提出的人车交互的两相位信号控制交叉口配时优化模型,可在其他交通条件不变的情况下有效提高交叉口运行效率。  相似文献   

3.
《Planning》2014,(6)
交叉口通行能力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道路最大容量,在日益增长的交通需求下,为了满足未来规划通行的要求,减少进口道排队的延误增大通行能力,减少交通安全隐患对于城市交通体系的发展尤为重要,简单的通过对交叉口信号配时的调整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交叉口的通行能力。本文以具体的交叉口为例进行信号配时的优化,并通过仿真对优化结果进行对比。  相似文献   

4.
提出一种基于视频检测技术的自适应信号灯配时算法,首先利用光流场法对视频中进入交叉口的车辆进行识别,并统计交叉路口每个进口各车道中在一个初始信号周期内的车辆数、车辆行驶速度以及加速度,根据视频检测数据重新计算信号周期及支路绿灯时间等信号配时参数,并计算最小绿灯时间,最终根据最小绿灯时间和支路绿灯时间选择新的信号周期。仿真结果表明,该方法可极大程度降低交叉口延误,缩短排队长度,提高运行效率。  相似文献   

5.
信号交叉口排队控制的关键在于排队统计.以排队检测器和感应检测器为硬件基础,检测进口车辆排队状态,设计排队统计逻辑对采集的实时信息做出规整,建立排队统计方法,为信号机提供准确的路口排队信息,提高排队控制效果.应用Vissim交通仿真软件对排队统计策略进行仿真分析,结果表明,交叉口排队信息优化了配时方案,减少了绿灯损失时间、停车次数和延误,完善了智能交通控制效果.  相似文献   

6.
以干线交叉口为主要研究对象,对干线交叉口信号控制进行了优化设计,并从排队长度、停车次数、延误时长等方面对优化前后的信号控制方案进行了Vissim仿真,指出优化后的设计能较大程度的缓解交通堵塞等问题。  相似文献   

7.
胡志勇  吴信荣 《城市建筑》2014,(17):377-377
通过VISSIM仿真分析,针对存在的二次排队、进口道能力不足、服务水平低、开口过大等问题,对交叉口开口宽度优化、渠化设计、全向交叉口信号联控与非联控仿真对比及配时设计,较好解决短距交叉口存在的交通问题。  相似文献   

8.
城市道路平面交叉口的土建设计和交通设计是密切相关的两部分内容,目前对后者的规范和书籍相对较少,内容较为分散。在查阅了相关专业规范和书籍的基础上,本文结合上海市某拟建交叉口土建设计案例,归纳和总结了交通方案的设计和常用的评价方法,进行了饱和流量计算、信号配时设计,并通过饱和度、延误及排队长度三个指标对交叉口服务水平予以评价,为同行提供参考和借鉴。  相似文献   

9.
郝志丹  刘运通 《山西建筑》2006,32(22):294-296
为了对交叉口信号配时进行优化,建立了一个新的信号配时模型,采用复形算法找出该模型的最优解,并用Vissire软件进行配时仿真分析,以此来比较新配时方法和传统配时方法的配时效果,结果表明该方法优干传统的配时方法,提高了交叉口的服务水平。  相似文献   

10.
《安徽建筑》2019,(7):134-135
通过对宿州市二徐路南段三个连续的交叉口进行实地调查,交通"红波带"现象尤为明显,一路红灯干扰着城市道路的顺畅通行。为了保证二徐路主要路线的畅通,利用绿波带控制模式协调控制干线交通。综合考虑优化前的实际交通量、信号灯控制方案以及相序相位的设置情况,运用VISSIM微观仿真软件对优化前后的机动车延误时间以及路段排队长度进行对比评价,优化后的车辆延误时间自南至北降低了30. 1%,自北至南降低了28. 1%,平均排队长度缩短42.3%,最大排队长度缩短38.1%。证实干道绿波控制方案可有效的节约行程时间,缓解城市道路的交通拥堵状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