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Planning》2017,(3):389-392
青西油田窿六区块是以碳酸盐岩、碎屑岩为主的复杂岩性裂缝性油藏,岩相多变、裂缝发育,储层非均质性极强。综合钻井、取心及成像测井资料,对研究区裂缝特征进行了详细的研究。分析表明:研究区以构造裂缝为主,且多数都未充填;裂缝走向主要为北东东~北北东向,以水平缝为主,次为斜交缝;裂缝在砂砾岩密度最大,其次是白云质泥岩,泥质白云岩裂缝密度较小。研究区裂缝受断层和岩性共同控制,其中喜山期北东向断层发育带为有效裂缝发育带,岩性控制裂缝的发育程度,含脆性成分高的砂砾岩裂缝最发育。  相似文献   

2.
《Planning》2017,(21)
为了明确七东2区克拉玛依组油藏的优势挖潜区域,有效动用油藏,为挖潜开发方案的编制提供可靠的地质基础。基于地震、钻井、测井等基础数据,采用井震结合的方法建立了油藏的构造模型,采用岩相控制的克里金建模方法建立了油藏的属性模型,重新确认了构造和储层分布。七东2区克拉玛依组油藏纵向有7个砂组、26个含油小层、岩相横向变化快、储层平面及纵向非均质性较强。通过对油藏储层物性特征进行分析以及储量复核,明确该油藏属于受一定岩性及构造控制的岩性构造油藏,油层集中,主要发育在S7砂组。  相似文献   

3.
《Planning》2019,(2):23-26
在阐述裂缝致密油藏地质及开发动态特征的基础上,明确了开发难点,并提出开发对策,可为同类型油田开发提供借鉴。泾河油田储层致密、孔喉细小、连通性差、可动流体百分数低,发育构造和水平层理裂缝,裂缝是高产主控因素。储层可划分为4类,Ⅰ、Ⅱ类为"甜点",非均质性强、厚度薄、孔隙度低、含油饱和度低、储量丰度低;油井产量低、产能差异大、产量递减快、累产低、采收率低,开发难度大。开发难点主要有"甜点"精细描述难度大、提高井控储量难度大、提高采收率难度大、能量补充难度大等。针对开发难点,提出了"非连续"性井位部署、水平井分段压裂、滚动建产、优化油藏工程参数、能量补充先导试验、实施低成本战略等6项开发对策。  相似文献   

4.
裂缝性砂岩油藏水驱效果的物理及数值模拟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为了研究裂缝性砂岩油藏中油水渗流规律以及裂缝对油田开发的影响,利用岩石薄板模型,对6种不同裂缝形态下平行裂缝对水驱油过程进行了物理模拟,通过对水驱油效果的分析比较,得出了不同裂缝形态下水驱油渗流规律:根据裂缝性砂岩油藏的储层特点,建立了裂缝性砂岩油藏渗流等效连续介质模型,利用数值模拟的手段,研究了裂缝性砂岩油藏水驱油特征以及裂缝形态对开发的影响;通过物理模拟和数值模拟结果的对比,验证了等效连续介质模型在裂缝性砂岩油藏渗流模拟中的适用性。  相似文献   

5.
《Planning》2020,(5)
准噶尔盆地车排子凸起西翼的钻井于石炭系火山碎屑岩地层喜获工业油流,展示了火山碎屑岩地层良好的勘探前景。储层非均质性强、油气储运介质特征及分布不明确限制了油气的产量。为探究车排子凸起西翼石炭系火山碎屑岩裂缝特征,综合利用岩心、录井、薄片、测井等资料,对研究区岩性和构造重新鉴别和解释,对车排子地区石炭纪地层储集空间进行分析,结果显示火山碎屑岩储集空间类型以裂缝为主,通过岩心和薄片的观察分析总结得出本区裂缝的发育特征。根据测井资料重新计算裂缝发育参数,运用PDSview软件对裂缝进行量化表征,给出了5个单井裂缝发育程度的评价级别,并分析了裂缝在横向和纵向上的分布特征。最后根据裂缝发育特征总结裂缝发育的影响因素,认为岩性、构造运动和风化淋滤作用共同决定了本区裂缝的发育。  相似文献   

6.
《Planning》2015,(15)
裂缝性油气藏已成为油气增储上产的重要领域之一,但由于地质现象及裂缝成因的复杂性,难于精确预测和识别地下各种尺度的裂缝。本文紧扣储层裂缝综合表征这一知识体系,从构造、沉积及成岩等方面详细分析了裂缝形成的因素,并扼要总结了储层裂缝识别与预测的主要技术方法,为储层裂缝研究提供了思路和方法指导,指出了储层裂缝研究存在的问题并对其研究趋势进行了展望。这对认识不同地质条件下的裂缝发育、实现全面有效的裂缝描述和定量预测、提高裂缝性油气藏的勘探开发效益具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7.
裂缝性低渗透油藏流-固耦合理论及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在总结前人已有成果的基础上,在裂缝性低渗透油藏流-固耦合研究方面完成了以下工作: (1)通过大量的岩芯实验,研究发现低渗透岩石渗流时存在明显的流-固耦合效应,并通过理论分析对该现象做以解释。 (2)建立裂缝性低渗透油藏渗流场和岩土变形场的等效连续介质模型。推导出考虑裂缝影响情况下,渗流场和岩土变形场参数的等效处理方法。利用等效连续介质渗流模型研究了不同裂缝形态对水驱油效果的影响。 (3)研究了地应力和孔隙压力对裂缝开度及渗透率的影响,得出裂缝性低渗透油藏渗流场与岩土变形场之间的耦合关系式。 (4)利用断裂力学的知识,研究了注水过程中,储层裂缝扩展的动力学机理,给出考虑裂缝扩展情况下的渗透率演化方程,并结合流-固耦合模型给出数值模拟的方法。 (5)利用有限元和有限差分方法,给出了裂缝性低渗透油藏流固耦合模型的计算方法,并编制了相应的数值模拟软件。 (6)探讨了本文理论在工程上的应用。 论文利用所编制的油藏流团耦合计算软件,对大庆油田卯六区块开发过程中孔隙度、渗透率演化及耦合效应对开发过程的影响进行了数值模拟;结合断裂力学知识,给出了开发过程中裂缝扩展的数值计算方法,并对一简单情况下裂纹扩展情况进行了数值计算;最后,通过解析分析的方法,对渗流作用井壁力学  相似文献   

8.
《Planning》2015,(5):133-138
针对致密油储层通常会发育不同尺度的天然裂缝的地质特点,依据天然裂缝发育程度以及基质的物性好坏,将致密油储层划分为孔隙型、裂缝-孔隙型、孔隙-裂缝型及裂缝型。开展了不同储层类型下的生产特征研究,获得了对不同储渗模式下油井生产规律特征的认识。主要通过Eclipse数值模拟软件,建立符合不同储渗模式特点的模型,通过计算对比分析其特点,研究证实裂缝是单井初期高产的必要条件,而具有较好储集能力的基质则是获得较高累产的必要条件。研究结果对致密油开发部署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9.
裂缝性低渗透油藏开发方案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裂缝性低渗透油藏在我国石油工业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如何实现这类油藏的经济、高效开发是石油部门的重要课题.根据裂缝性低渗透的渗流特征和裂缝分布特点,建立了裂缝性低渗透油藏渗流等效连续介质模型,编制了相应的裂缝性低渗透油藏数值模拟软件.利用该软件对两井油田让11区块进行了模拟,分析了不同注采方式、不同井距下的各方案的驱油效果和经济评价指标,优选出适合于该模拟区块的开发方案.计算结果表明,矩形井网最适合低渗透油藏,且井距取250 m时各项经济指标最优.可为裂缝性低渗透油藏开发方案的优化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0.
裂缝与页岩储层的成藏、油气产出和后期的压裂改造密切相关,裂缝的准确识别一直是其研究重点。常规测井对页岩储层的裂缝识别精度低,且没有形成定量的识别指标。本文以四川盆地涪陵页岩五峰组为目的层,以测井资料为基础,从岩石力学角度出发,构建了裂缝发育的常规评价系数;进一步引入模糊数学方法,将多个裂缝发育的常规评价系数有机结合,建立了五峰组裂缝发育评价的综合指标。研究显示涪陵平桥区块五峰组裂缝识别综合指数临界值为0.5,小于该值时五峰组裂缝发育程度相对较高,且该值越小,地层裂缝越发育。对比验证岩心资料以及电成像测井资料,结果表明该方法能够较准确地对涪陵页岩的裂缝进行识别且精度较高,满足工程的需要。  相似文献   

11.
王慧娟  殷小桃  李金辉 《山西建筑》2011,37(30):123-125
针对石墩子山水厂低温低浊(每年11月份至第二年4月份)的特点,对乌拉泊水库原水和乌拉泊水库原水与滤池反冲洗排水在配水井内的混合水进行混凝实验,实验表明:对于低温低浊水,PAC的最佳投加量为12mg/L,以PAM为助凝剂,除浊效果较好;PAM的投加时间对絮凝效果有较大的影响。  相似文献   

12.
分析了低温低浊水产生的主要原因及特点,总结了目前处理低温低浊水常用的技术方法,并提出了强化混凝与麦饭石吸附联用的处理工艺,并探究了其对低温低浊水处理的可行性,有利于提高水资源的利用率。  相似文献   

13.
低温低浊水处理工艺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桂荣  张建军 《山西建筑》2010,36(23):198-199
针对低温低浊水质难于处理的原因进行分析,对国内外常用低温低浊水处理技术如生物法、微絮凝过滤、气浮、强化混凝等工艺进行简要分析、评价,并提出强化混凝处理低温低浊水的优势,指出该处理工艺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4.
典型低温低浊水体的混凝工艺条件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新疆额尔齐斯低温低浊河水为典型研究对象,通过调节絮凝反应条件和增加颗粒物浓度,并结合颗粒计数、絮体成长监测、过滤性能评价等方法,对低温低浊水的混凝工艺条件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絮凝慢速反应时间为20~25min,水力剪切强度G=30s^-1,其对应的GT值为(3.6~4.5)×10^4时,可以得到较好的混凝效果。此外,通过投加高岭土提高原水浊度,沉后水的过滤性能得到显著改善。  相似文献   

15.
通过混凝试验研究了低温低浊期水厂生产废水直接回用对混凝效果和沉后水水质的影响。结果表明,回用生产废水可明显改善混凝效果;当生产废水回用比例低于10%时,不但可以有效改善混凝效果,而且不会增加消毒剂耗用量、出水铝含量及UV254含量。  相似文献   

16.
针对某市低温低浊水的特点,通过中试对比研究了高锰酸钾复合剂(PPC)、O3、PPC与O3联用、PPC与Cl2联用等预氧化工艺在除浊、除有机物等方面的效能,为低温低浊水的处理提供了技术依据,结果表明:各预氧化工艺对浊度和有机物的去除均有明显的强化作用,不同预氧化工艺之间除浊效能差别不大,均在97%以上;O3对有机物的去除率最佳,PPC与Cl2联合预氧化次之.O3预氧化投资较大,可选用效果略差的PPC与Cl2联合预氧化.  相似文献   

17.
对壳聚糖-活化硅酸处理低温低浊度水进行了初步的探讨,考察了壳聚糖-活化硅酸的用量、pH、壳聚糖分子量等因素对处理效果的影响,找到了最佳的工艺条件.试验结果表明,在原水浊度为8~10 NTU,水温为5~10℃的条件下,当活化硅酸投加量为2 mL/L,壳聚糖投加量为1.2 mg/L时,出水浊度可达到0.54 NTU.  相似文献   

18.
陈寿彬 《福建建筑》2013,(6):99-100,87
低温低浊水处理一直是给水处理工程中的难题之一。文章阐述了低温低浊水的水质特性并分析了难处理的原因,介绍了高密度澄清池的基本工作原理和主要组成部分,通过其在宁夏长城水厂工程中的实际应用,验证高密度澄清池对低温低浊原水质良好处理效果。  相似文献   

19.
针对低温低浊时期丹江口水库水,通过混凝沉淀烧杯试验,对水厂普遍使用的3种混凝剂三氯化铁(FeCl3)、聚合氯化铝(PAC)和硫酸铝(AS)的投加量与沉淀时间进行优选.结果表明,在试验范围内,FeCl3和PAC投加量与余浊有很强的负相关性,在投加量为12 mg/L时余浊最小,分别为0.38和0.30 NTU,明显优于AS;混凝剂投加量与UV254去除效果高度正相关,混凝剂对UV254去除作用强弱关系为PAC>AS>FeCl3,投加量为12 mg/L时去除率最高,分别为59%,57%和52%;投加FeCl3和PAC所形成的絮体沉淀速度快,在20~ 30 min时即可完全沉淀,而投加AS形成的絮体所需沉淀时间在40 min以上.最后在中试系统对最优混凝剂PAC投加量与浊度和UV254之间的关系进行了适应性检验,结果表明适应性良好.  相似文献   

20.
粉末活性炭和超滤组合工艺处理低温低浊水试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浸没式超滤试验考察了粉末活性炭和超滤组合工艺对低温低浊水的净水效能以及对膜污染的缓解作用,并对其机理进行探讨.试验结果表明,粉末活性炭和超滤组合工艺处理低温低浊水时,能够降低膜表面的负荷,对可逆污染和不可逆污染具有一定的缓解作用;粉末活性炭投加量为10mg/L时,粉末活性炭和超滤组合工艺出水的浊度低于0.06NTU,对CODMn,UV254的平均去除率分别为20.9%,25%,比单纯的超滤工艺的去除率分别提高了10%,15%.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