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以榆黄菇为研究对象,对榆黄菇多糖(PCP)提取工艺进行优化、纯化、测定单糖组成和分子量,再对其体外免疫活性进行评价。在单因素基础上通过响应面法确定榆黄菇多糖最优提取工艺为:提取温度59.81 ℃,提取时间2.40 h,液料比29.91 mL/g,在此条件下,预测得率为18.82%,实际得率为18.60%。经DEAE-Sepharose Fast Flow柱层析从榆黄菇多糖中分离纯化出3个多糖组分(PCP-1、PCP-2、PCP-3),采用离子色谱法和高效凝胶渗透色谱法分析多糖成分和分子量,得出PCP-1由半乳糖组成,分子量为 1.90×104 u;PCP-2由半乳糖和葡萄糖组成,摩尔比为4.36:5.64,分子量2.76×104 u;PCP-3由岩藻糖、盐酸氨基葡萄糖、半乳糖、葡萄糖和葡萄糖醛酸组成,其摩尔比为0.07:0.11:0.51:7.46:1.85,分子量为4.81×104 u。通过体外试验评估PCP对巨噬细胞RAW264.7免疫调节活性。结果表明,PCP-1、PCP-2和PCP-3多糖质量浓度在25~200 g/mL范围内对巨噬细胞RAW264.7无毒性并具有一定增殖作用、显著提高了NO释放量并增强了巨噬细胞RAW264.7的吞噬能力。当PCP-1、PCP-2和PCP-3多糖质量浓度为200 g/mL时,巨噬细胞RAW264.7 NO释放量达到最大值,分别为11.40、11.56、11.76 moL/L。该研究结果可为榆黄菇的精深加工综合利用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2.
本实验以榆黄菇515株系作为供试材料,采用五种不同的培养方式培养菌丝体,然后用改进的SDS法提取基因组DNA,进行电泳检测和吸光度值测定。实验结果表明,通过液体静置培养和液体床培养的菌丝体生长状况最好,提取基因组DNA的效率也较高,但液体静置培养的菌丝体基因组DNA中含有较多的蛋白、多糖等杂质。因此,液体床培养是榆黄菇获取基因组DNA的最佳培养方式。  相似文献   

3.
对榆黄菇中多酚氧化酶(PPO)的活性进行研究,包括酶液浓度、pH、温度、耐热性.同时探讨了亚硫酸氢钠、抗坏血酸、柠檬酸、四硼酸钠、氯化钠对榆黄菇中PPO活性的抑制作用.结果表明:该酶的最适温度为30 ℃,最适pH为6.0,最佳酶液浓度为0.7 mL,具有较好的耐热性,95℃受热5min该酶全部钝化.5种物质对该酶均表现出抑制作用,较强的是亚硫酸氢钠,抗坏血酸和柠檬酸次之.  相似文献   

4.
为探究牛蒡多糖的单糖组成、体外消化特性及其在脂多糖诱导的细胞模型中的抗炎作用,本研究通过紫外光谱、红外光谱以及离子色谱等进行分析,并探究了多糖在胃肠液中的消化特性、物理稳定性及其抗炎活性。结果显示,牛蒡多糖的总糖含量为83.07%,分子量为2902 Da,单糖组成为果糖:葡萄糖:阿拉伯糖:半乳糖=13.6:2.5:1.6:1;在胃肠道消化过程中还原糖含量升高,且经胃、肠分别消化6 h后,水解度分别为11.66%和9.12%;在细胞模型中有明显的抗炎效果,可明显降低细胞模型中一氧化氮(NO)的含量,250 μg/mL剂量时NO的含量较模型组下降48.66%。结果表明,牛蒡多糖具有一定的抗炎活性,研究结果可为天然抗炎功能食品和药物的开发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5.
长根菇多糖对小鼠肠道菌群及分泌型IgA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研究长根菇多糖对小鼠的肠道菌群及肠黏膜分泌型免疫球蛋白A(secretory immunoglobulin A,SIg A)的影响,选取18~22g健康清洁级雄性昆明小鼠进行肠道菌群和SIg A的检测。利用盐酸林可霉素灌胃建立肠道微生态失调小鼠模型。60只小鼠随机分为五组,正常对照组、自然恢复组、低剂量多糖组(75mg/kg·bw)、中剂量多糖组(150mg/kg·bw)和高剂量多糖组(300mg/kg·bw)。灌胃14d后分别进行肠道双歧杆菌、乳酸杆菌、大肠杆菌、肠球菌检测和肠黏膜SIg A测定。结果显示,与空白对照组比较,其余各组均有双歧杆菌、乳酸杆菌、SIg A减少以及大肠杆菌、肠球菌增多的现象;与自然恢复组比较,多糖组上述指标得到明显改善,差异显著(p<0.05)。结果表明,长根菇多糖对肠道菌群失调小鼠的肠道菌群具有调整作用并能提高肠黏膜SIg A含量。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红松松仁多糖PNP40c-1对脂多糖(Lipopolysaccharides,LPS)诱导RAW264.7细胞炎症反应的抑制作用及可能机制。方法:以LPS刺激RAW264.7细胞诱导炎症模型,分别采用MTT法、比色法、酶联免疫法、RT-PCR和Western Blot等方法,比较LPS诱导前后巨噬细胞的细胞活力、吞噬能力、一氧化氮(nitric oxide,NO)/一氧化氮合酶(nitric oxide synthase,iNOS)和细胞因子表达的变化;同时对Nrf2/HO-1信号通路中关键蛋白核因子E2相关因子2(nuclear factor(erythroid-derived 2)-like 2 protein,Nrf2)和血红素氧化酶-1(heme oxygenase-1,HO-1)的mRNA和蛋白表达水平进行研究,以探讨PNP40c-1的具体作用机制。结果:在LPS诱导RAW264.7细胞的炎症反应中,PNP40c-1以剂量依赖性显著提高巨噬细胞的吞噬能力(P<0.05),抑制LPS诱导的NO和iNOS过量表达;PNP40c-1还可通过Nrf2/HO-1信号通路调节炎症因子如肿瘤坏死因子(tumor necrosis factor-α,TNF-α),白介素-1β(interleukin-1β,IL-1β)、白介素-6(IL-6)的分泌,缓解炎症反应。结论:红松松仁多糖PNP40c-1对LPS诱导的炎症反应具有一定的抑制作用,其作用机制与调节Nrf2/HO-1信号通路有关。  相似文献   

7.
目的:研究菌菇复合多糖(FHP)的抗氧化效果及作用机制.方法:用化学方法评价FHP体外自由基清除效率,通过秀丽线虫的氧化胁迫存活率试验评价FHP体内抗氧化效果;通过线虫体内氧化胁迫水平检测,胁迫应激关键转录因子活性及其效应基因表达检测和抗氧化酶活性试验等研究FHP的抗氧化活性;通过线虫的寿命试验及脂褐素水平检测研究FH...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究红汁乳菇多糖对肠道菌群的调节作用。方法:以红汁乳菇(Lactarius hatsudake)为原料,通过热水提取获得红汁乳菇多糖LHP,进一步纯化得到LHP-1和LHP-2,对其基础结构进行表征,并通过抗生素诱导小鼠模型,研究LHP对小鼠体重和肠道微生物群组成的影响。结果:LHP-1主要由甘露糖、葡萄糖、半乳糖组成,其摩尔质量比为3.44∶61.10∶1.22;LHP-2主要由甘露糖和葡萄糖组成,其摩尔质量比为3.84∶153.00,具有“神经元”结构和链状结构区域。LHP的干预能通过增加拟杆菌属(Bacteroides)、阿克曼菌属(Akkermansia)等有益菌和减少肠球菌属(Enterococcus)、短杆菌属(Brevundimonas)等有害菌来恢复肠道菌群的结构和多样性,特别是有益菌嗜黏蛋白—阿克曼菌(A. muciniphila)的增加表明了LHP在人体肠道菌群调节中的巨大潜力。结论:红汁乳菇多糖能够作为潜在益生元改善肠道代谢。  相似文献   

9.
在发酵乳中添加白玉菇水提多糖(WHN)和酶提多糖(WHE),研究白玉菇多糖发酵乳对小鼠肠道的保护作用,对肠道菌群的调节和抗氧化作用。结果表明:白玉菇多糖发酵乳增加了小鼠粪便含水量,白玉菇酶提多糖高剂量组小鼠结肠指数为1.62,结肠长度为9.59 cm,相比于空白组显著增加,白玉菇酶提多糖高剂量组结肠内容物中短链脂肪酸含量为26.45mmol/L,是空白组的1.38倍,其中还原糖和单糖的含量显著增加。Alpha多样性指数分析表明,白玉菇水提多糖高剂量发酵乳组小鼠肠道菌群物种丰度最高,从门水平和属水平分析,增加了拟杆菌门、放线菌门以及乳酸菌属丰度。白玉菇酶提多糖高剂量组小鼠的抗高血脂和抗氧化效果最好,提高了小鼠T-AOC、SOD、CAT活性,同时降低了MDA含量。白玉菇多糖发酵乳通过改善小鼠肠道生理状况来调节肠道菌群结构,增强抗氧化能力,其中WHE发酵乳组效果优于WHN发酵乳组,有一定的剂量依赖性。  相似文献   

10.
为研究香乳菇多糖(LC-1)的抗肿瘤和免疫调控活性,将人的宫颈癌Hela细胞和小鼠巨噬细胞RAW264.7体外培养,分别通过CCK-8法、流式细胞术和ELISA技术检测不同浓度LC-1对Hela细胞增殖和凋亡周期的影响,对RAW264.7细胞增殖、吞噬的影响,及对RAW264.7细胞分泌NO、IL-6和TNF-α的影响。结果表明:香乳菇多糖对体外培养的Hela细胞有明显的抑制作用,且影响Hela细胞的形态及凋亡周期,当LC-1浓度为10μg/mL时,Sub峰含量可达19.4%;同时,LC-1能调控巨噬细胞的免疫活性,当LC-1浓度为10μg/mL时,巨噬细胞增值率和吞噬活性分别为67.48%和87.09%,亦能促进巨噬细胞从G0/G1期向G2期和S期转化,同时刺激巨噬细胞产生IL-6和TNF-α,且呈现出明显的剂量依赖性,但对NO生成没有明显的促进作用。综上,在体外试验中,香乳菇多糖LC-1能抑制宫颈癌Hela细胞生长,促进RAW264.7细胞增殖和吞噬活性,刺激巨噬细胞产生免疫因子。  相似文献   

11.
唐晓丹  张伟  丛景香  王绍艳 《食品科技》2011,(3):155-158,163
采用单因素实验和L9(33)正交实验设计,考察了浸提溶剂、料液比、浸提时间、浸提温度和浸提次数对黄蘑多糖提取率的影响,确定最佳提取工艺。采用Sevage法除蛋白,乙醇反复沉淀,AB-8大孔吸附树脂纯化黄蘑多糖。结果表明:影响多糖提取率的主次因素为浸提时间、浸提温度及料液比;黄蘑多糖最佳提取工艺条件:料液比1∶25,浸提温度90℃,浸提时间3h。在此工艺条件下,黄蘑多糖提取率为30.48%。纯化后的多糖含量为91%,分子量约为104356。  相似文献   

12.
榆黄蘑营养成分及其生物活性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主要从营养成分、生物活性这两个方面对榆黄蘑的研究现状进行综述,并对今后榆黄蘑的发展趋势进行展望,旨在为榆黄蘑的综合利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3.
王谦  宋倩  张正 《食品研究与开发》2017,38(23):105-109,145
将葡萄干作为特殊基质,通过正交试验对玉皇蘑特殊液体发酵配方与培养条件进行优化,确定最优液体发酵配方与培养条件,在此条件下玉皇蘑发酵液的菌球鲜重达到了35.76 g/100 mL,其多糖含量与蛋白含量分别达到4.82、7.15 mg/mL。然后用此发酵液代水拌料制作马铃薯蛋糕,通过试验分析确定蛋糕的最佳配方为:马铃薯全粉30 g,低筋面粉70 g,玉皇蘑发酵液90 mL,糖80 g,鸡蛋140 g。与传统蛋糕相比,该新型蛋糕的营养价值高,口感优良,同时具有独特的天然香气。  相似文献   

14.
植物甾醇作为一种食物来源中的功能性成分,对人体产生有益的影响。近年来,植物甾醇由于其安全性和有效的抗炎活性而受到广泛关注。为系统介绍植物甾醇的抗炎作用,综述了植物甾醇对多种炎症抑制作用的分子机制,包括对细胞因子和其他炎症相关因子、NF-KB信号通路及免疫系统的影响,介绍了植物甾醇对结肠炎、前列腺炎、肝炎及其他炎症的作用。植物甾醇是一种有效抗炎的活性物质,未来仍需系统研究其抗炎分子机制及进行临床研究。  相似文献   

15.
通过热水提取、乙醇沉淀的方式获得榆黄菇、毛木耳和灰树花多糖,利用分子量截留的超滤方法获得15个分级多糖组分。采用酒精和脂肪酸(FFA)共同诱导Hep G2细胞建立脂肪肝模型,以细胞存活率和胞内甘油三酯含量为检测指标评价分级多糖消脂护肝作用。研究结果发现PS V、AP V和GF V 3个分子量高于100 k Da的组分是各自品种分级多糖中的优势组分,比例分别为71.06%、34%和68.89%;3种分级多糖可以提高肝损伤细胞的存活率分别为27.61%、37.68%和29.25%,同时减少甘油三酯在细胞内的堆积,具有明显的消脂护肝作用。  相似文献   

16.
杏鲍菇是近年来我国开发栽培成功的集食疗一体的食用菌新品种。本文对杏鲍菇多糖的国内外研究情况进行了系统的总结和归纳,分别介绍了杏鲍菇多糖的提取、纯化、结构表征、生物活性以及应用研究进展,展望了杏鲍菇多糖对人体保健的应用前景,并对杏鲍菇多糖将来的研究和应用提出了可供参考的建议。   相似文献   

17.
侧耳属真菌多糖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侧耳属真菌(Pleurotus)是高等担子菌类的一种,富含独特生理活性的多糖。现代医学和药理学的很多研究表明,侧耳属真菌多糖是一类重要的“生物反应调节剂(BRMs)”,对肿瘤也有显著的抑制作用。主要阐述了几种常见侧耳属真菌多糖的制备与纯化、结构分析、生物活性以及研究展望等方面的内容。  相似文献   

18.
杏鲍菇多糖的提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回归正交实验优化了杏鲍菇中多糖的微波辅助提取工艺条件;在单因素实验基础上根据Box-Be-hnken中心组合实验设计原理,进行4因素3水平二次回归正交实验,依据二次回归线性分析确定各工艺条件的影响因素。结果表明:杏鲍菇子实体多糖提取的适宜工艺条件为提取温度76℃,提取时间12 min,料液比1∶35,微波功率700W,提取2次,在此条件下杏鲍菇多糖的得率可达11.80%。  相似文献   

19.
杏鲍菇多糖对老龄小鼠抗疲劳能力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研究杏鲍菇多糖对老龄小鼠游泳耐力和相关生理指标的影响。方法:将小鼠随机分为对照组(A)、衰老模型组(B)、衰老用糖组(C)。 B、C 组腹腔注射D- 半乳糖(100mg/(kg bw·d)),连续60d,建立衰老模型,A 组腹腔注射生理盐水,剂量时程相同;第41 天起C 组灌胃100mg/(kg bw·d)杏鲍菇多糖,A、B 组灌胃等剂量蒸馏水,连续20d。第61 天测定小鼠的力竭游泳时间、血尿素氮、血乳酸值、血红蛋白含量及脏器指数。结果:杏鲍菇多糖能显著降低运动后血尿素氮和血乳酸含量,延长力竭游泳时间,并使血红蛋白含量及胸腺、脾脏指数显著提高(P < 0.05)。结论:杏鲍菇多糖具有抗疲劳、提高老龄小鼠运动能力的功效。  相似文献   

20.
以苯酚-浓硫酸法测定多糖,研究了采用微波辅助提取杏鲍菇子实体粗多糖工艺条件。结果表明:在单因素实验基础上,获得杏鲍菇子实体多糖提取的较佳工艺条件为:颗粒过100目筛、提取温度75℃、提取时间12 min、p H值7、料液比1∶35、微波功率400 W、提取2次。在此最佳工艺条件下,杏鲍菇多糖的得率高达7.348%。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