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城市轨道地下结构在复杂环境和自身材质劣化等多因素作用下会产生不同程度的损伤,影响城市轨道地下结构的正常服役性能。为了实现城市地下结构的损伤诊断,本文基于动力响应灵敏度模型修正算法,提出了一种时域子结构损伤识别方法,实现了无需输入力和界面力信息情况下结构的损伤识别。针对城市地下结构的超长线状特性和复杂性,以隧道-土体体系的有限元模型为基础,推导了时域子结构动力响应关于结构刚度变化参数和力的正交参数的灵敏度矩阵,同时结合动力模型缩聚技术以降低结构的自由度数量,采用提出的时域子结构损伤识别方法可准确识别出隧道衬砌结构的损伤位置和程度,并与整体结构分析对比,验证了时域子结构识别方法的高效性。  相似文献   

2.
谢强  赵亮 《工业建筑》2005,35(12):94-96
从数值模拟和试验方面进行了灵敏度分析的结构损伤识别方法的验证,数值模拟分析了3种情况下的识别精度和结果,对框架结构模型进行了试验研究。数值模拟和试验研究结果清楚地表明:对于剪切型结构,利用灵敏度分析的方法可以确定损伤的位置,同时确定损伤的程度。  相似文献   

3.
基于时域方法的结构状态评估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应用两阶段识别方法,对结构状态进行评估。第一阶段,利用结构不完备测量信息,对结构外荷载进行识别,基于识别的外荷载重构结构时程信息。第二阶段,利用测量时程和重构时程,基于时域灵敏度方法,对结构损伤识别。应用IIRS模型缩聚方法,将8层砌体结构缩聚成8个自由度的剪切型模型。在数值仿真计算中,基于砌体结构的不完备地震时程响应记录,对地震荷载进行识别,并对结构损伤状况进行评估。结果证明,即使在有噪声的情况下,提出的结构状态方法依然能够很好的重构结构响应,并能识别地震荷载和结构损伤程度、位置,较好的计算出损伤程度。  相似文献   

4.
地震应急基本理论模式初探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地震应急的概念地震应急(救援),是指为了应付突发的破坏性地震事件一尽可能地保护和挽救人民生命财产,减少人员伤亡和重大次生灾害威胁,维护社会稳定,而各级政府所采取的震前应急准备、预警应急防范、震后应急指挥与救灾抢险以及震后恢复重建等应急反应行动,是国家公共安全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图1)。地震应急救援是一项半军事化行动,带有一定的强制性,同时也是全社会性的行为。从社会角度,地震应急可以减少灾区损失,是人道主义的体现;震后尽快实施社会结构、政治经济结构的恢复重  相似文献   

5.
首先,针对城市发生破坏性地震后建筑物的应急评估方法及对策进行阐述和研究,认为:震后建筑物的应急评估结果应根据建筑地震破坏等级和建筑应急危险等级综合判定,并制作不同颜色的安全警示牌张贴于受灾建筑上,同时规定限定人员进入的权限。震后建筑应急危险等级包括可以使用(绿色)、限制使用(黄色)和危险(红色)3个等级。随后,对建立震后建筑物的应急评估体系和对策提出了相应的建议。  相似文献   

6.
为快速准确识别及定位我国村镇震后灾情集中汇聚的"脆弱区域",从震后初期村镇灾情特征空间分布入手,以应急救援生命抢救黄金期(72h)原则,以人口救援作为应急救援的主导方向,以易损性构成原理为依据,构建村镇震后初期的应急救援决策模型,通过改进的基于免疫谱聚类Nystr?m算法对易损性量化数值进行聚类并划分等级,结合Arc GIS软件对其进行空间展布,绘制震后初期村镇应急救援决策网格图,以此提高村镇震后应急救援决策和指挥的准确性,并为决策者提供科学有效的理论和方法指导。  相似文献   

7.
一、建统地震破坏等级 破坏性地震发生后,各类建筑将遭到不同程度的破坏,其受损程度的描述,工程上通常采用破坏等级划分的方法加以区别。这种划分方法较广泛地应用于震后建筑破坏程度评估和震害预测时未来地震对建筑破坏程度的预估。已有的一些建筑地震破坏等级划分大致分属于如下三种表述形式:  相似文献   

8.
2008年7月3日,由我院主编的行业标准《建筑震后评估、修复和加固技术规程》编制组成立暨第一次工作会议在北京召开。编制组由来自全国10家单位的16位参编人员组成。地震发生后灾区房屋受到不同程度的损坏。为了尽快恢复正常生活、生产秩序,灾区受损房屋震后需要进行加固修复工作,这也是恢复重建工作中的一项重要内容,行业标准《建筑震后评估、修复和加固技术规程》可以从技术角度对震后评估和修复加固工作进行指导和辅助决策。编制工作本着经济、实用的原则,采用成熟的各项技术,主要针对6~9度抗震设防的城市、乡镇与农村的建筑震后评估与修复工作。主要技术内容包括:建筑地震破坏等级划分、建筑震后应急评估技术、建筑震后修复加固技术等。按照建设部的要求,编制组计划于7月底完成编制工作,并尽快通过征求意见、送审等环节后颁布施行,为四川地震灾区的重建工作提供技术上的支持。《建筑震后评估、修复和加固技术规程》编制组成立暨第一次工作会议在北京召开$建研院抗震所  相似文献   

9.
目前我国没有专门针对于钢筋混凝土单层工业厂房震后快速鉴定的标准或规范,也没有成熟的震后快速鉴定方法。在大量分析单层工业厂房震害基础的前提下,基于层次分析法,提出一种应用于震后单层工业长房安全性快速评估的方法。该方法在分析单层工业厂房常见震害的基础上,对地震中构件的破坏程度提出了定量和定性的判断标准;利用模糊数学方法对各类构件进行安全等级评价,形成隶属度判断矩阵;采用层次分析法对各类构件、各结构层进行权重评价;依据等级隶属度判断矩阵和各类构件、各结构层的权重进行综合分析,得出整体结构的安全性评价。建议的方法简单易行,层次清晰,鉴定结果较为合理。可对震后紧急情况下应急救援政策的制定、救灾措施的实施和开展提供科学的决策依据。  相似文献   

10.
地震作用下,传统钢框筒结构难以实现强柱弱梁的设计理念,大震下柱端往往先于梁端出现塑性铰。针对这一问题提出了含可更换剪切型耗能梁段的钢框筒结构,即在裙梁中设置可更换的剪切型耗能梁段,大震作用下结构利用剪切型耗能梁段良好的弹塑性变形能力进行耗能,其余构件仍处于弹性状态或部分发展塑性。设计了一组算例结构,包括传统钢框筒结构和含可更换剪切型耗能梁段的钢框筒结构,采用SAP2000有限元分析软件对算例结构进行了弹性和弹塑性地震反应分析,对比了传统钢框筒结构和不同耗能梁段布置形式的含可更换剪切型耗能梁段的钢框筒结构在多遇地震、罕遇地震和极罕遇地震作用下的抗震性能和破坏模式。结果表明:在裙梁中设置剪切型耗能梁段对结构整体刚度的影响较小,含可更换剪切型耗能梁段的钢框筒结构改变了传统钢框筒结构的耗能机制,主要通过耗能梁段的剪切变形代替裙梁端部塑性铰耗能。罕遇地震作用下耗能梁段全部进入塑性耗能,震后仅需替换损伤严重的耗能梁段即可快速恢复结构的使用功能。极罕遇地震作用下,传统钢框筒结构达到极限状态,而含可更换剪切型耗能梁段的钢框筒结构的耗能梁段进一步发展塑性,其余构件保持弹性,结构具有足够的安全储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