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Planning》2016,(11)
针对某型号火箭发动机氢涡轮泵多次出现异常振动的问题,拟用孔型阻尼密封代替原有梳齿密封。采用ANSYS有限元建模方法对2种密封结构强度进行校核和对比分析,研究了不同结构参数对孔型密封强度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孔型密封相对梳齿密封而言,结构最大应力强度稍大,但在许用应力以下,且结构最大变形量较小;孔型密封周向50孔时前、后密封的最大应力强度、最大变形量相对于周向80孔密封结构小;随着密封孔深的增加,孔型密封结构的最大应力强度、最大变形随之增大;根据第三强度理论设计的孔型阻尼密封满足实际工程需求。  相似文献   

2.
赵宁  轩兰兰 《工程机械》2023,(12):139-143+13
为了减少VOCs排放,同时加强对环境保护力度,加大对企业的环境治理,在储罐浮盘与罐壁间的环形间隙采用了高效全补偿弹性一、二次密封装置,该种密封装置可有效提升密封效果,可以克服因浮盘在运行时出现的偏移、上下摆动、旋转等无规律运动而导致的密封失效问题,从而达到降低油品损耗,减少油品损失的目的,同时还可实现降低油气泄漏所带来的安全和环境问题。就目前而言,全补偿密封装置通过其独特的工作形式、气密性能、排放系数、使用寿命以及较低的运行成本和突出的经济效益,成为解决储罐密封的最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3.
本文根据作者多年工作经验,通过对化工反应装置中泵的密封泄漏引起密封失效主要原因的分析.探讨了机械密封的装配与检修过程,分析了引起各种泄漏的原因,为解决机械密封泄漏问题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4.
磁流变阻尼器采用传统动态密封装置在长时间服役后会产生漏液问题,严重影响阻尼器的性能与寿命。为此,本文提出将粘弹性材料与活塞杆和外缸筒硫化成整体制作成磁流变阻尼器的新型密封装置,以静态密封形式取代传统的动态密封形式,设计了防泄漏磁流变阻尼器。粘弹性材料在压力作用下会发生翘曲变形使得阻尼器内腔压强会发生变化,故引入压力梯度修正系数,考虑粘弹性材料翘曲变形对阻尼力的影响,在此基础上建立防泄漏磁流变阻尼器的力学模型,并进行了仿真分析。结果表明,翘曲变形对阻尼力有削弱作用,引入压力梯度修正系数的力学模型可以很好反映防泄漏磁流变阻尼器的动力特性。  相似文献   

5.
通过对圆形孔和六边形孔两种孔形的蜂窝钢梁试验研究,揭示了圆形孔蜂窝钢梁的受力特性,对比分析了两种孔形的梁的受力性能,并将圆形孔蜂窝梁的试验结果与理论简化计算结果进行了对比分析。  相似文献   

6.
离心泵在运行中出现了轴承箱中的润滑油泄漏、油位计失去了检测功能等问题,分析了存在问题的原因,在轴承箱上加装了自制的挡油盘,使其和原迷宫密封组成综合迷宫密封,并且在轴承箱上还加装了自制的油位计,从而保证了离心泵的安全运行。  相似文献   

7.
周志鸿  张康雷 《工程机械》2005,36(11):46-51
对工程机械液压缸活塞杆密封的润滑状态判别、密封机理、接触应力有限元计算和密封失效机理4个方面进行了论述。指出活塞杆动态密封性能取决于液压缸内、外行程时各自的速度与最大压力梯度,压力梯度的有限元求解是泄漏量计算的关键。  相似文献   

8.
《钢结构》2018,(11)
对不同参数下的简支圆孔蜂窝梁进行变形分析。基于ANSYS有限元软件建立合理的数值模型,对不同开孔参数和跨高比的蜂窝梁进行数值计算,得出不同参数下蜂窝梁的挠度修正系数并比较分析。结果表明:跨高比相同时,蜂窝梁的挠度修正系数随孔高比的增大而增大;随距高比的增大而减小,但减小幅度不大;孔况相同时,蜂窝梁的挠度修正系数随跨高比的增大而减小,且当跨高比大于20以后,变化趋于平缓。因此,建议将蜂窝梁应用在跨度较大的建筑结构中;结合实用挠度估算法推导了考虑开孔参数的挠度简化计算式,此计算方法考虑因素全面、计算方法简便,可以为蜂窝梁的设计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
利用有限元软件ABAQUS建立了折线形蜂窝梁力学性能分析的有限元计算模型。基于经试验验证的有限元模型对扩张比、坡度、孔型、孔间距以及端孔至支座距离等参数对折线形蜂窝梁极限承载力及荷载-位移曲线的影响进行了比较,并确定了影响折线形蜂窝梁承载力的主要因素,提出了折线形蜂窝梁最大正应力处建议计算式。  相似文献   

10.
《Planning》2016,(5)
机械设备的泄漏问题对岗位员工健康和环境的影响很大。传统的离心泵大多数采用盘根填料密封,这种密封方式普遍存在易发生泄漏、更换密封填料的周期较短、密封填料消耗较多等问题,机械密封这项先进技术克服了这些缺点,并以泄漏量小、密封可靠、使用寿命长、功耗低等优点在大庆油田中得到了充分的应用。应用机械密封后,达到了节能降耗、安全环保等要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