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为了能够更加方便、快捷和准确地采用分类方法对遥感影像进行分类,对lsodata分类法、最大似然分类法以及决策树分类法这三种遥感图像分类方法进行了机理分析,并以阜新TM遥感影像作为实验数据,对这三种方法进行实验数据比较分析,实验数据表明决策树分类法精度最高,不仅能有效利用地物的光谱信息,而且增强了地物非光谱信息对分类结果的作用。  相似文献   

2.
近年来,使用无人机获取地表温度研究城市热环境的案例逐渐增多,但尚未形成统一的观测方法,甚至是否需要进行温度反演也未形成共识,严重影响了热环境分析结果的准确性.为解决此问题,对广州市某高校内的10种典型城市下垫面进行了无人机热红外遥感观测.通过遥感观测数据与接触测量数据对比,分析了热红外影像的光斑效应和观测高度对地表温度...  相似文献   

3.
利用2013年~2014年5个时相Landsat 8 OLI和TIRS数据,反演了夏季全程和冬季地表温度,反演结果绝大部分值在历史数据最高温度(日间)附近,反演结果具有一定的表征力;计算了反演区的热岛强度,分析了夏季湘潭城区地表温度的空间分布与随时间的变化情况,结果显示城市热效应空间分布格局不同时相表现出类似的模式,发现城市在夏季地表温度呈现"南高北低"和高温区沿湘江分布的情况;原先夏季高温区在冬季出了低温,表现出夏热冬冷的现象,这一定程度说明地表热效应对地表类型反应灵敏。同时分析植被指数、城市建筑物指数与城市地表温度等间关系,结果显示城市绿化对城市地表温度降低的确有一定的作用,地表温度对城市建筑物密集区敏感。这一成果对地方城市规划建设具有现实意义和借鉴价值。  相似文献   

4.
利用热红外遥感成像技术进行岩石低速撞击瞬间的遥感监测,分别进行了以大理岩为主的不同岩性的垂直撞击实验、不同角度的倾斜撞击实验以及不同表面条件(潮湿度)的垂直撞击实验。发现:(1)岩石垂直撞击时,均存在一临界速度,不同岩性岩石的临界速度值有所差异,以大理岩为例,其临界速度约为15m/s;(2)辐射特征与撞击因子相关,大理岩在临界速度以内垂直撞击时,热红外辐射通量增量与弹体动能线性相关,热红外辐射温度增量与撞击速度二次相关;(3)不同角度撞击时,热红外辐射特征各不相同,其辐射强度基本上都比相同速度下垂直撞击时强,且在45^。角入射时达到峰值;(4)潮湿与干燥火理岩在垂直撞击时具有不同的热红外辐射特征,且其变化趋势与速度相关。  相似文献   

5.
利用热红外遥感成像技术进行岩石低速撞击瞬间的遥感监测,分别进行了以大理岩为主的不同岩性的垂直撞击实验、不同角度的倾斜撞击实验以及不同表面条件(潮湿度)的垂直撞击实验.发现(1)岩石垂直撞击时,均存在一临界速度,不同岩性岩石的临界速度值有所差异,以大理岩为例,其临界速度约为15 m/s ;(2)辐射特征与撞击因子相关,大理岩在临界速度以内垂直撞击时,热红外辐射通量增量与弹体动能线性相关,热红外辐射温度增量与撞击速度二次相关;(3)不同角度撞击时,热红外辐射特征各不相同,其辐射强度基本上都比相同速度下垂直撞击时强,且在45.角入射时达到峰值;(4)潮湿与干燥大理岩在垂直撞击时具有不同的热红外辐射特征,且其变化趋势与速度相关.  相似文献   

6.
利用热红外遥感成像技术进行岩石低速撞击瞬间的遥感监测,分别进行了以大理岩为主的不同岩性的垂直撞击实验、不同角度的倾斜撞击实验以及不同表面条件(潮湿度)的垂直撞击实验。发现(1)岩石垂直撞击时,均存在一临界速度,不同岩性岩石的临界速度值有所差异,以大理岩为例,其临界速度约为15m/s;(2)辐射特征与撞击因子相关,大理岩在临界速度以内垂直撞击时,热红外辐射通量增量与弹体动能线性相关,热红外辐射温度增量与撞击速度二次相关;(3)不同角度撞击时,热红外辐射特征各不相同,其辐射强度基本上都比相同速度下垂直撞击时强,且在45°角入射时达到峰值;(4)潮湿与干燥大理岩在垂直撞击时具有不同的热红外辐射特征,且其变化趋势与速度相关。  相似文献   

7.
遥感-岩石力学(Ⅷ)--论岩石破裂的热红外前兆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岩石破裂存在多种前兆,它是岩石力学和岩石工程中的一项重要研究内容。在总结多年遥感一岩石力学基础实验研究的基础上,对岩石破裂的热红外前兆进行了系统总结与分析,包括:前兆表现形式及其类型、前兆的时间及空间特征、前兆的机理等。研究表明:(1)岩石破裂的热红外前兆有平均红外幅射温度.时间曲线异常和热像异常2种形式,分别反映前兆的时空特征;(2)热像异常分为高温条带和低温条带两种类型,平均红外幅射温度.时间曲线异常分为降温、升温加速和降温转升3种类型:(3)前兆出现在岩石载荷峰前δ=(0.77~0.87)δp的应力区间内,与微破裂带的形成密切相关:(4)高围压和压性强的剪性破裂出现前兆的几率要大于低围压和压性弱的剪性破裂,而随着破裂向纯剪过渡,前兆出现的几率降低,且前兆发生的时间越接近岩石破裂时刻:(5)岩石破裂热红外前兆机理是岩石热弹和摩擦热效应的综合。  相似文献   

8.
岩石撞击的热红外成像探测是遥感技术的一项新颖而颇具潜力的应用,亦是遥感-岩石力学交叉学科的重要研究内容。分析岩石撞击热红外成像探测的试验技术原理与特点,介绍前期试验探索成果及新近研究进展。主要包括:热红外技术用于固体撞击瞬态过程监测的试验探索、Hopkinson压杆撞击(包括不同角度、含水岩石靶元的撞击)、岩石与岩石之间的撞击、不同类型岩石的落球撞击、基于红外辐射特征的撞击参数反演研究以及矿山诱灾分析的应用基础研究。讨论岩石撞击辐射升温的物理机制,包括岩石破裂作用机制、岩石热弹效应以及岩石物理学机制。指出岩石撞击热红外成像探测的未来发展方向为辐射规律与物理机制、定量分析与遥感模型、谱段优选与实用技术。  相似文献   

9.
具有较高温度的石油在地下管道中运行时不断向周围扩散能量,在地表形成一个温度高于背景的热扩散异常带。鉴于这一原理及近年来无人机技术的迅速发展、热红外成像仪体积的缩小和温度灵敏度的提高,展开了用无人机搭载热红外成像仪探测地下输油管道的试验并取得一定的试验成果,初步验证了本文思想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10.
以构造地震孕震机制之一即非连续组合断层破裂发震为模拟对象,利用双轴加载实验系统和红外热像仪,对雁列和同线非连通这两种非连续组合断层在双轴加载破裂失稳过程中的红外辐射特征进行了模拟实验研究。研究表明:双轴加载过程中岩石表面红外辐射温度的变化对应岩石应力变化,具有阶段性规律,包括初始、弹性、应力闭锁、解锁和屈服破裂5个阶段。自弹性阶段开始至解锁阶段,岩石表面的平均红外辐射温度(AIRT)的动态曲线表现为“上升-下降-再上升”的演变特征:而断层雁列区和非连通区在解锁阶段其热像出现高温异常条带,非连通区的高温异常条带还具有“增强-减弱(平静)-再增强”的演变特征。其地震前兆的时空意义为:(1)构造地震活动区卫星遥感AIRT的上升趋势可作为地震中期预警指标;(2)热像局部正异常条带预示未来震源位置;(3)AIRT下降与热像局部热异常条带的减弱(平静)一起,可作为构造地震的短临前兆。  相似文献   

11.
欧阳美娟  汤谨晖 《四川建材》2013,39(2):217-218,221
根据纳米比亚某地区遥感影像资料,对该地区Aster数据进行主成分分析、图像融合及假彩色合成等图像处理。利用目视解译原理宏观分析该地区岩性、构造及古河道概况,建立解译标志,揭示其影像特征。  相似文献   

12.
新疆雅满苏地区铁、铜矿资源十分丰富,区内有雅满苏铁矿、天湖铁矿、黑峰山铁矿、沙泉子铜铁矿等。区内变质岩岩性与成矿相关。采用多源遥感数据信息提取方法,利用ASTER与WorldView-2遥感协同影像数据,结合Fieldspec 3地物波谱仪实测的光谱曲线,选取主要岩性的光谱吸收特征对应的影像波段,并通过波段比值法与主成分分析法等,增强区域内的主要岩性特征。最后选取不同波段比值与主成分分析分量因子,即WorldView-2的波段4/8,ASTER的波段7/6,ASTER波段10、11、12、13主成分分析的第二分量因子PC2,组成假彩色合成影像,增强区域的变质岩岩性特征,使得岩性与地质体边界更加清晰。与研究区已有的地质资料、野外地质调查结果对比,分类结果匹配较好,能够为变质岩区域的遥感地质调查与找矿工作提供一定的参考作用。  相似文献   

13.
《Planning》2016,(3):262-267
随着遥感技术的发展,快速准确低成本的估算某地区总人口成为了可能。本文以研究区遥感影像目视解译得到的建筑物面积作为人口估算模型研究的媒介,对西藏9个区县建筑物面积与统计人口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的结果表明,建筑物面积与统计人口数量之间的拟合度为0.836(P<0.05),表明其相关性显著;因此对两个变量回归分析,结果为R~2=0.699,P=0.005,表明变量间存在显著联系,得到一元线性回归人口估算模型为yi=y_0+a_0*x_i,采用该模型估算其余15个区县2010年人口总数为899293,2010年普查人口为843820,估算误差为6.57%。本研究建立的人口估算模型能比较快速准确的估算出大范围内的人口,对人口普查具有实用意义。  相似文献   

14.
郭秋  刘贺春  郭赛红 《山西建筑》2014,(27):210-211
从理论上介绍了四种不同的融合方案算法的基本情况,以及定性和定量评价方法,再以皖北钱营孜矿区2009年的年高分辨SPOT影像(2.5 m)和ALOS多光谱影像(10 m)采用不同融合模型进行了实验,最终以灰度剖面曲线评价了融合结果,指出Gram-Schmidt融合方法是最好的选择。  相似文献   

15.
李琴 《山西建筑》2009,35(17):355-357
基于对HIS变换、主成分变换及小波变换三种常用融合方法所进行的实验,从信息量和光谱特征两个方面对融合效果进行对比,并对HIS变换提出两种改进方案,从而改善了HIS变换融合中的光谱失真。  相似文献   

16.
胡杏花  朱谷昌 《矿产勘查》2019,(11):2758-2762
通过对遥感影像的非监督分类、监督分类和专家分类进行机理分析,提出基于知识发现和决策规则的专家知识改进分类精度的技术方案,并以北京市为例,开展对TM遥感影像的非监督分类、监督分类和专家分类的对比分析。专家分类方法由于总结了某一领域内知识发现和决策规则,可容纳更多信息,可以包括各种所需的或可获取的信息,可按某种可信度进行不确定性推理,大幅提高了遥感影像分类精度。  相似文献   

17.
以遥感影像在邯郸市城乡规划工作中的应用为例,分析介绍了遥感影像在城乡规划设计、管理等方面的应用,指出遥感影像是城乡规划工作的重要资料,在城乡规划工作中将发挥更大作用。  相似文献   

18.
陈炜  江晨晖  刘继状 《山西建筑》2011,37(3):186-188
以玻化微珠保温砂浆外墙外保温系统的小尺寸简化试样为对象,借助红外热成像手段,对抗裂层与保温层之间的空鼓缺陷和粘结质量进行了试验研究,结果发现热图像可清晰反映出抗裂层粘结缺陷的具体位置和几何尺寸,且缺陷部位的温度与其平面尺寸成正向相关性。  相似文献   

19.
对遥感蚀变信息提取常用的主要方法(比值法、主成分分析法、光谱角法)作了介绍,结合门限法划分异常阈值,以Landsat8—OIL为数据源,采用二次主成分分析法,建立了掩模模型,并根据门限法对二次主成分分析法进行了异常阈值划分,提取蚀变异常信息。  相似文献   

20.
李雅芝  车强 《消防科学与技术》2022,41(11):1604-1608
为了实现基于视频图像对火灾现场存在助燃剂的分类识别,对燃烧火焰的特征进行分析,根据汽油和无水乙醇引燃后各自特有的燃烧现象,结合火焰的视频图像识别算法实现对汽油和无水乙醇燃烧火焰的识别。首先,基于图像的灰度阈值得到其疑似火焰区域,再提取其H、S、I颜色分量和面积变化特征;并提取燃烧图像的小波高频能量特征和LBP直方图特征;最后将特征向量输入SVM分类器进行分类识别。试验表明,SVM对汽油和无水乙醇燃烧火焰的识别分类准确率可达98.5%,可较好地实现对汽油、无水乙醇燃烧火焰的区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