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甲烷部分氧化铑基催化剂的活性中心本质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脉冲反应技术,研究了CH4、CH4/O2(2/1)在还原态和氧化态铑基催化剂上的反应情况。观察到,在第一个CH4/O2(2/1)脉冲反应点中,氧化态催化剂上的甲烷转化率、CO2选择性显著高于还原态催化剂;从第二个脉冲反应点开始,氧化态催化剂上的甲烷转化率、产物选择性均与还原态催化剂上的基本接近,表明在第一个CH4/O2(2/1)脉冲反应点中,氧化态催化剂中的铑氧化物已被甲烷还原至金属态铑;从第二个脉冲反应点开始,CH4+O2反应实际上在还原态的铑位上进行。由此推断,金属态铑是甲烷部分氧化制合成气的活性位  相似文献   

2.
运用XRD、TPD-MS及色谱-微反流动法等手段,研究了Pd-CuO/γ-Al2O3双金属催化剂物相结构、表面氧性能及对催化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双金属催化剂中由于Pd-CuO间的相互作用,使催化剂活性组份的表面分散状态发生了变化。研究还表明不同的Pd/CuO比对CO和CH4的氧化具有不同的活性,可通过调变活性组份含量比,改善催化剂上氧的吸、脱附行为,从而起到提高活性的作用。  相似文献   

3.
采用原位气氛处理及其反应技术,对CuO/γ-Al2O3催化剂在经过不同气氛条件处理后,对活性组份在CO氧化反应过程中氧含量及活性进行了研究,并用TG和DSC进行了TPR考察。研究结果表明,CuO催化剂经H2还原或H2还原再氧化后的样品不仅CO氧化活性高,而且氧化过程中形成的铜氧键性质不同于未经还原性气氛处理的催化剂。这种处理的CuO催化剂活性高的原因是CO氧化催化机理为O2优先吸附反应机理,以及表面上形成的反应性活泼的与铜成键强度弱的晶格氧[O2-]。  相似文献   

4.
应用微量吸附量热技术,以CO为探针分析,研究了H2还原预处理对Pt-5Sn/γ-Al2O3催化剂CO吸附中心数量和强度的影响。结果表明:经H2预还原1~2h后,催化剂表面具有较多较强CO吸附中心,对CO的起始吸附热为102kJ/mol,饱和吸附覆盖度为14.0μmol/g。其催化丙烷脱氢生成丙烯的活性最好,在反应温度为650℃、C3H8/N2(mol/mol)为1/2、GHSV(C3H8)为300  相似文献   

5.
国外动态     
国外动态芳烃化合物与CO用钯催化的羰基化反应在醋酸钯催化剂下,芳烃化合物在三氯乙酸(TFA)中很容易与CO进行羰化反应,高产率生成芳香族羰0。在考察由过渡金属催化活化C—H键所进行的合成反应过程中,发现在Pd(OAc)2/K2S2O8/TFA体系中,...  相似文献   

6.
在固定床流动反应装置上考察了不同反应条件对Ca 调变Ni 基催化剂反应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当空速< 2-0 ×105h - 1 时,随空速增加,反应性能也增加;当空速> 2-0 ×105h - 1 时,空速对反应性能的影响较小;当 V(CH4)/ V(O2) = 1-8 ~2-1 时,V(CH4)/ V(O2) 比减小,甲烷转化率增加、CO 及H2 选择性变化不大;当 V(CH4)/ V(O2) > 2-1 时,增加 V(CH4)/ V(O2) 比,反应性能很快下降。在催化剂床层入口端加入少量贵金属Rh 催化剂可显著地降低反应的引发温度,反应性能不受影响。合适的高径比有利于提高反应性能,当高径比为0-3 ~0-6 时有最佳的反应性能,在空速为2-0 ×105h - 1 ,V(CH4)/ V(O2) = 2-0 ,Tm = 900 ℃时,X(CH4) > 96 % ,S(CO) > 95 % ,S(H2) > 99 % 。  相似文献   

7.
研究了稀土促进剂对CO+H2合成二碳含氧化合物的Rh/SiO2催化剂反应性能的影响,并用TPR、H2-TPD、CO和H2化学吸附方法进行了表征  相似文献   

8.
研究开发了一种具有高催化活性和高低碳烯烃选择性的K-Fe-MnO/Si-2担载型催化剂;考察了V(CO2)/V(H2)比、反应温度、反应气空速和反应压力对K-Fe-MnO/Si-2催化剂CO2加氢反应制低碳烯烃选择性及催化活性的影响;考察催化剂稳定性及再生性能,对催化剂进行差热-热重分析结果表明,K-Fe-MnO/Si-2催化剂具有很好的催化稳定性能。  相似文献   

9.
研究了稀土促进剂对CO+H2合成二碳含氧化物的Rh/SiO2催化剂反应性能的影响,并用TPR、H2-TPD、CO和H2化学吸附方法进行了表征。  相似文献   

10.
Pt、Pd及其双金属催化剂表面氧性能与催化活性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用TPD-MS及CO氧化活性测定等方法研究了Pt/Al_2O_3、pd/Al_2O_3及Pt-Pd/Al_2O_3催化剂上表面氧的脱出-恢复性能及催化活性。结果表明,Pt、Pd单金属催化剂上的表面氧随金属负载量增加,氧脱附峰面积增大,起脱温度降低,催化氧化活性提高。双金属催化剂上的表面氧性质与单金属催化剂的不同,两种金属间可能发生相互作用,促进各自的氧化还原性能:随Pd/Pt比增加,脱附峰面积明显增大,催化活性也提高,催化活性与催化剂表面氧吸脱附性能有密切的联系。  相似文献   

11.
系统研究了负载型铁基复合金属氧化物催化剂A-12对苯酚羟基化反应的催化作用,得到了优化的反应条件,即反应温度50℃,反应时间1h,苯酚/催化剂=0.225mol/g,苯酚/H2O2(摩尔比)=1.25,苯酚/溶剂(水)(摩尔比)=0.06,苯酚/乙酸(摩尔比)=7.00。在此反应条件下,采用催化剂M-6,苯酚转化率达67.0%,过氧化氢有效利用率83.8%,苯二酚选择性100.0%。负载型铁基复合金属氧化物催化剂价格低廉,性能优良,具有良好开发和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2.
以硅藻土为载体,采用浸渍法制备出CsxH6-xP2W18O62·nH2O/硅藻土催化剂。对催化剂进行FT IR、XRD、SEM、NH3 TPD及N2吸附 脱附表征。将该催化剂用于催化H2O2氧化环己酮合成己二酸,并考察了Cs离子取代度和CsxH6-xP2W18O62·nH2O负载量对催化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30%Cs3H3P2W18O62/硅藻土的催化活性最高。采用正交设计方法得到对己二酸收率影响由大到小的因素依次为H2O2用量、反应时间、反应温度、催化剂用量,最佳工艺条件为催化剂用量占环己酮质量分数51%、n(C6H10O)/n(30%H2O2)=1/5、反应温度105℃、反应时间50 h,此时己二酸的收率为853%,纯度为999%。30% Cs3H3P2W18O62/硅藻土具有良好的稳定性,重复使用5次,己二酸收率仍可达701%。  相似文献   

13.
6Cr/SiO_2催化剂上CO_2氧化乙烷脱氢制乙烯反应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在常压固定床微反反应器上 ,对CO2 氧化乙烷脱氢制乙烯反应催化剂进行了评价。通过对载体及活性组份的筛选 ,发现 6Cr/SiO2 催化剂具有较佳的催化反应性能。温度在 82 3~ 92 3K之间 ,该催化剂的乙烷转化率和乙烯选择性分别为1 2 1 %~ 3 2 1 %和 85 2 %~ 77 3 %。增加V(CO2 ) /V(C2 H6 ) ,有利于提高乙烷转化率和乙烯产率 ,随V(CO2 ) /V(C2 H6 )从1 0增加到 4 0 ,乙烷转化率从 3 1 2 %增加到 49 1 % ,乙烯产率从 2 4 8%增加到 3 5 1 %。另外 ,考察了Cr担载在不同载体上CO2 对乙烷脱氢的作用。对于 6Cr/SiO2 和 6Cr/AC催化剂 ,CO2 对乙烷脱氢起促进作用 ,而对于 6Cr/MCM41和 6Cr/Al2 O3催化剂 ,CO2 对乙烷脱氢却起抑制作用。对 6Cr/SiO2 催化剂上CO2 氧化乙烷脱氢制乙烯反应的再生实验也进行了探讨。结果表明 ,在 92 3K下反应后的催化剂用O2 可完全再生 ,而用CO2 则不能完全再生。  相似文献   

14.
制备了Co、Fe、Mn促进的几种负载型Cr2O3催化剂,采用BET、XRD、SEM等技术进行了表征,并在常压连续流动固定床石英反应器中进行CO2氧化乙烷脱氢反应催化活性评价。结果表明,Co有助于Cr2O3在载体表面分散;在反应温度为923K,V(CO2)/V(C2H6)=1∶1,空速6000h-1的实验条件下,加入Co或Mn助剂时,乙烷转化率和乙烯产率明显增加。活性最高的Cr-Co/γ-Al2O3催化剂,乙烷转化率达62.9%,乙烯的选择性为90.4%。对反应机理也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5.
利用蒙特卡罗法(MC)及分子动力学(MD)方法,研究了钛硅分子筛(TS-1)催化丙烯环氧化反应中丙烯(C3H6)、过氧化氢(H2O2)及环氧丙烷(PO)在甲醇溶剂和分子筛中的扩散行为。计算了333K、400kPa时,C3H6/CH3OH、H2O2/CH3OH、PO/CH3OH混合体系在TS-1上的吸附等温线;在MC模拟基础上,计算了333K下C3H6、H2O2、PO在甲醇溶剂中的无限稀释浓度扩散系数和在TS-1中的扩散系数。研究发现,分子筛中吸附的分子个数对反应组分在分子筛中扩散有重要影响;在甲醇溶剂存在下,C3H6、H2O2主要在TS-1的直孔道中扩散,而PO则主要在曲折孔道扩散。  相似文献   

16.
纳米La_2O_3催化剂上低温甲烷氧化偶联和乙烷氧化脱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沉淀法制备了纳米La2O3催化剂,并考察了该催化剂对甲烷氧化偶联和乙烷氧化脱氢反应的催化性能。实验结果表明,对于甲烷氧化偶联反应,在450℃、气态空速(GHSV)=7.5L/(g.h)、n(CH4)∶n(O2)=3.0的条件下,甲烷转化率和C2烃收率分别达到26.6%和10.8%,比商品化的La2O3催化剂的启动温度低100℃,具有较好的低温甲烷氧化偶联反应性能;对于乙烷氧化脱氢反应,在450℃、GHSV=10L/(g.h)、n(C2H6)∶n(O2)∶n(N2)=1∶1∶4的条件下,乙烷转化率和乙烯收率分别为49.1%和25.9%,明显优于商品化的La2O3催化剂。对纳米La2O3催化剂的表征结果显示,沉淀法制备的纳米La2O3催化剂颗粒较小(粒径30~50nm)、比表面积较大(12.0m2/g),具有较强的吸附O2能力,因此能在较低温度下活化甲烷和乙烷,具有较好的低温催化性能。  相似文献   

17.
 摘要:利用巨正则蒙特卡罗方法研究了钛硅分子筛(TS-1)催化丙烯环氧化反应中丙烯(C3H6)及过氧化氢(H2O2)在TS-1上的吸附行为。计算了压力为400kPa时,不同温度下丙烯和H2O2在TS-1中的吸附量和吸附能;探讨了主体相中不同n(C3H6)/n(H2O2)(进料比)下丙烯和H2O2的混合吸附行为,包括两者的吸附量及吸附位。结果表明,H2O2的吸附量明显高于丙烯;丙烯的吸附量随着温度的升高而降低,而H2O2的吸附量则随着温度升高而增加;H2O2的吸附能也高于丙烯。在混合吸附中,丙烯的吸附量随着进料比的增加而增加,而H2O2吸附量则随着进料比的增加而降低;当n(C3H6)/n(H2O2)=45时,二者在TS-1上的吸附量之比接近1,与两者反应的化学计量比相同,因此确定该反应的最佳进料比为45。还发现,丙烯优先被吸附于TS-1的直孔道和曲折孔道的交叉处,进而吸附于直孔道和曲折孔道中,同时H2O2被逐渐挤出孔道。  相似文献   

18.
采用溶胶-凝胶法制备了二氧化硅负载磷钨钼酸H3PW6Mo6O40/SiO2催化剂,以环己酮和乙二醇为原料,合成了环己酮乙二醇缩酮.探讨了H3 PW6 Mo6 O40/SiO2对缩酮反应的催化活性,考察了酮醇物质的量比、催化剂用量、带水剂用量、反应时间对产物收率的影响.结果表明,H3 PW6 Mo6O40/SiO2是合成...  相似文献   

19.
制备条件对ZrO_2晶型的影响——四方ZrO_2生成条件考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韦薇 《天然气化工》1999,24(6):7-11
用X 射线粉末衍射仪考察了从ZrCl4 和ZrOCl2·8H2O 出发,经过不同的处理,制备出不同晶型的ZrO2 。讨论了影响四方ZrO2 生成的实验条件。结果表明:ZrCl4 在空气中水解并热分解后能得到四方ZrO2 ,其最佳焙烧温度为320 ~350 ℃,该温度下焙烧制得的四方ZrO2 颗粒大小为300 ×10 - 10m ,比表面为99-2m2/g 。焙烧温度更高时,四方ZrO2 逐渐晶化为单斜ZrO2 。ZrCl4 和ZrOCl2·8H2O 氨解后得到的Zr(OH)4 在高温焙烧过程中Cl- ,OH- ,NH+4 等杂质离子的存在不利于四方ZrO2 的生成。而Fe(NO3)3·9H2O,Ni( NO3)2·6H2O 等浸渍盐的存在和混合γ Al2O3 载体,水解、焙烧后极大地有利于四方ZrO2 形成。  相似文献   

20.
采用沉积沉淀法制备了不同碳纳米管(CNTs)含量的Au/xCNTs-CeO2催化剂,同时用XRD、H2-TPR、H2-TPD等对催化剂晶相结构、还原性、吸附性能等进行了表征,并以乙醇部分氧化制氢为探针反应,考察了催化剂的活性、H2选择性和产率,结果表明,适量的CNTs的添加有效的提高了Au/CeO2催化剂的活性、H2选择性和产率,在n(O2)∶n(C2H5OH)=1时,CNTs含量为6%、10%的Au/CeO2催化剂表现出了较好的活性、H2选择性和产率,其中Au/6%CNTs-CeO2催化剂在450℃产率可达64.3%。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