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白水 《饮食科学》2011,(9):50-51
著名喜剧导演英达总被认为是个好吃的人。这不只是因为他有点胖,在他导演的情景喜剧《我爱我家》《新72家房客中》也总少不了吃吃喝喝的镜头,前不久刚刚播过的他导演的电视剧《中国餐馆》更是少不了一个“吃”字。  相似文献   

2.
魏博 《四川烹饪》2001,(5):22-23
每当我带着女儿来到比萨饼店,看着女儿津津有味地吃着比萨饼时,我的好友法鲁克的音容笑貌就会出现在我的脑海里……那是几年前的一个春天,在德国不来梅的中国餐馆“皇宫烤鸭店”里,来了一位中年男子。只见他身材魁梧,目光深邃,一头浓密而卷曲的头发。他坐下以后,要了一份我做的“宫保鸡丁”,然后一边喝着“贝克”啤酒,一边吃着菜。这位客人眉头紧锁,似乎在思考着什么。这就是法鲁克。经朋友介绍,我和他认识了,于是彼此用英语交谈起来。从谈话中得知,他是阿富汗人,16岁便定居德国,就在我们餐馆附近那家专营意大利比萨饼和土耳…  相似文献   

3.
麦当劳、肯德基、必胜客,从前每次跟儿子上街,他对那些洋快餐都很“感冒”,总是嚷着要吃。我对他说的“那些洋快餐很多都是垃圾食品,吃多了对身体不好”的话,对他来说就是耳旁风。最近,在我“研制成功”几款安全绿色的“洋快餐”食谱后,儿子欢喜的不得了,隔不了几天就嚷着要吃妈妈做的“洋快餐”!  相似文献   

4.
征稿启事     
《饮食科学》2001,(8):41-41
良心不忍 有一天,一位诗人和朋友一起喝酒。他们要了一份下酒菜,四只麻雀。他的朋友一口气连吃了三只,正要吃最后一只时,诗人忙说:“这一只该我吃了吧?”朋友叹了口气,说:“我本想给你吃,可是,我实在不忍心拆散它们,还是让它们团聚吧。”说完,他把最后一只也吃下去了。吃了一点 吃午饭时,有个客人端着盘子到柜台前抱怨说:“牛排太硬了没法吃。”“如果您愿意,可以换成一个排骨。”侍应生说。“谢谢,可是牛排我已经吃了一点儿。”“没关系,那盘排骨也是已经吃了一点的。”早餐和午餐休斯教授在餐桌边已坐等多时,最后终于看…  相似文献   

5.
念高中的儿子,这几年在“吃”上面变得古里古怪的。前不久的一天晚上,我做了个香喷喷的烤仔鸡,这是他最喜欢吃的晚餐之一。我们一人一半。可是,他只吃了些塞在鸡肚里的碎面包和蔬菜之类的填充料,盆子里的半个小鸡,完整地留在那里。“吃饱了。”他说。看到我不理解的眼神,他显得有些为难地补充道:“妈咪,不是烤鸡不好吃。我决定吃素了,不要不高兴,这是我的选择。” 选择——在美国,人生的全部  相似文献   

6.
“物以稀为贵,山以险取胜”,餐饮消费心理学认为顾客心里总存有一种好奇,这不仅表现在他们要去各地旅游,要到世界奇异的地方去探险,还表现在他们对各种风味美食的追求。吃惯中国馒头、烧饼的中国顾客对热狗、汉堡包表现出了无比的热情。而早已吃腻了三明治、牛奶、咖啡西方顾客则对中国餐馆里的中国菜情有独衷。  相似文献   

7.
“国以民为本,民以食为天。”国虽有界,而美味无界。随着祖国改革开放和中美烹技文化交流的发展,当美国“肯德基”、“麦当劳”走进中国大地之时,我们中国餐馆也已经遍及美国城乡。1991年11月,受美国密西根州来德兰市政府的邀请,我由自贡市政府派遣赴美进行献艺表济和烹饪文化交流。一年公派任务完成后.我又应聘继续留美工作,并加入美国厨师协会。在美六年以来,我先后去美国纽约、费城、芝加哥、洛杉机、旧金山、山景城以及加拿大的多伦多等城市,走访了一些中国餐馆,发现大多数中餐馆都有“鱼香味”,其菜式大同小异,不过他们不…  相似文献   

8.
说三道四     
无味使之入有人赴英,陪英国朋友到当地一家中国餐馆吃饭,点的菜有糖醋排骨、棒棒鸡、香酥鸭、腰果鸡丁、青椒牛肉丝、蔬菜对虾和炸饺子等。英国朋友认为最好吃的还是前四道菜:排骨甜酸适口;鸡肉上淋有麻酱、酱油、香油等,吃起来爽口入味;香酥鸭像烤鸭一样吃,他们称其为“香酥鸭三明治”;鸡丁口感非常细嫩,而腰果却又十分的酥脆。他们吃完后,认为中国菜太好吃了,当向他们问及为什么喜欢中国菜时,他们的回答很简单:入味。欧美人做牛排、猪排,总是先烤一下,再放在盘中,加点盐或浇点酱后食之;吃鱼,除了油炸之外,便是白煮了。我过去在上海的“红…  相似文献   

9.
嘴大吃四方     
我吃得很粗,不管什么古怪东西只要能吃,我都不怕,而且吃什么都挺投入的——感情投入。如果我不对摆在我面前的食物感兴趣的话,那就好像对不起自己似的。 我父亲一生都研究生物,记得小时候他常对我说:这病那病,现代人多犯“文明病”,原始人身体健壮,很少生病,死也是死于部落战争、人兽搏斗或自然灾害,这跟他们吃的东西关系很大。父亲由此概括出饮食五个字诀:“天、异、野、生、淡”。 我对这五个字印象极深:多吃天然食物;多吃异地产的、野生的动植物;在卫生允许的前提下,提倡生吃;在浓淡调剂中,多向“淡”倾斜,少吃加配料、酱料、味  相似文献   

10.
闽南人向来不大吃辣,即使是那名闻遐迩的厦门辣椒酱,在吃辣的川鄂湘好汉们的眼中也不过是小娃娃吃的番茄酱而已。生活在温暖湿润、四季如春的南国,“微辣鲜脆”是“鹭岛土著”们的饮食主旋律,在此旋律下,他们不知大快朵颐了多少个世纪。我老爸是湖南人,客居厦门50余年,他的口味早已被这“鲜脆”给同化了,当然更不消说我这个挂着湖南籍贯、土生土长的厦门郎了。记得有一回江西来的保姆炒了一碟米椒,辣味四溢,结果竟把一家子“湖南籍人”呛得咳声震天,喷嚏连连。厦门人吃东西好追究个“冷热”,认为喝绿茶很冷,会坏胃;吃辣椒又…  相似文献   

11.
贺晓生 《饮食科学》2009,(11):17-17
一天上午,我在门诊接诊.有一位30出头的男性患者引起了我的注意。患者因为近期经常头晕、恶心、嗜睡.并且思维迟缓来我院就诊。问诊中我才知道,患者入夏后经常在夜市吃烧烤.并且酷爱火辣的辣鸭脖和辣得“变态”的辣鸡翅。患者是颇有名气的大企业经销商.生意做得红火.朋友也多,聚餐多.每次聚餐他都要点这些超辣食物。综合以上情况.我认为他的病因与他常吃“特辣”食物有关系。  相似文献   

12.
佳节未到,我那些饕兄餮弟已纷纷来电,吵着要到我家聚一聚。我知道,“聚”的真正用意是想“涮”我一顿,谁叫我夫妇都是烹饪爱好者呢!放下电话深感为难,吃一顿倒无所谓,但他们年年来“相聚”,次次需“换味”,我实在有点“江朗才尽”,不知道烧哪几只菜才能讨得老饕肠满心喜。晚上和丈夫姜先生说起,他倒满不在乎地叫我“别发愁”,他说,现在人的吃劲不像以前那样猴急了,也不再必须八冷八热四大菜二道点心一只汤了;但他们都是上海滩上“老吃客”,我们须搞几只连酒店饭馆都小大见得到的小菜。夫妻一阵  相似文献   

13.
陈荣安 《烹调知识》2012,(10):79-79
中国餐馆里菜肴丰富,帮系繁多,更有与名人相关的菜名,如宫保鸡、宫保虾球、宫保牛肉、宫保腰花等等。据说宫保是清朝大臣丁宝桢的官名,他在1867年升任山东巡抚时,诛杀慈禧太后的宠信太监安德海而出名,因而加封宫保官衔。他生前喜欢吃花生米,后人为了纪念他,在烧煮小菜中加上一把花生米,吃起来另有一种滋味,因而为餐馆所借用,引来  相似文献   

14.
我的宝宝15个月,平时很喜欢吃肉,虽然吃得不多,但是如果不给他吃,他就会闹。宝宝还这么小,常吃肉会不会对健康有影响? 要少给婴幼儿吃肉,因为他们的消化吸收功能还很弱,肉吃多了易使他们积食。即便您的孩子“无肉不欢”,肉还是少吃为好。另外,有些肉类最好不给宝宝们吃。一是烤肠。烤肠在加工中常添加发色剂亚硝酸盐,其在体内会转化为致癌物亚硝胺,可导致食道癌、胃癌等。  相似文献   

15.
每次出国在外,吃了几顿洋人的生菜大肉,就要扎进一家中国餐馆,要一碗阳春面,汤卤一入肚,胃就像伸懒腰那样舒服。俗话有句叫做:对胃口。胃口这东西又娇气又固执,有了习惯很难改。为此,凡有华人的地方就有中国餐馆。不说纽约、伦敦、旧金山这些华人集居的地方,像布鲁塞尔不过三千中国人,却有三四百家中国餐馆,自然吃中国餐的不全是华人了。在比利时,一次二十多位法国出版商开画展从巴黎跑来,请我们  相似文献   

16.
笔者在某三星宾馆餐厅实习时,曾遇到这样一件事。一天,一位常客点了他最喜欢吃的椰茸鱼片。食间,客人笑问我,今天的鱼片怎么成了“鱼条”。我见此状连忙向客人表示歉意,并撤回菜进厨房探个究竟。掌勺师傅对我说:“告诉客人,椰茸鱼片中的鱼就是“条”状的。”我笑对掌勺师傅说:“客人以前吃的鱼都是片状的,如果硬说就是“条”状的,这还不是我们的错。”掌勺师傅听后  相似文献   

17.
1999年盛夏的一天,儿童医院的门诊室里,突然涌进一群人。走在前面的是一对30出头的夫妻,男的怀抱一个5个月大小的孩子,这孩子溢奶呕吐,大便都成水了。女的脸上湿糊糊的,说不清是汗还是泪。在他们身后,有一对上了年纪的老夫、老框,还有一位8岁大的女孩。在这女孩儿的身后,又站着三四个人。“快想想,跟弟弟玩时,给他吃什么没有?”众人异口同声地问这女孩子。“都问多少遍了,让我想什么呀!我就逗冬冬乐来着,什么也没给他吃!”女孩儿边说边委屈地抽泣起来。突然,怀抱孩子的男子大叫声:“冬冬吐白沫了!”人群如炸了锅,哭的更…  相似文献   

18.
1988年8月国画家周抡园遗作展在北京中国美术馆举行,我同周抡园的子女一道去京参加为期10天的画展.展毕,周抡园女公子周克强邀我去香山友人处一游.在香山公园的一条小路上,正逢陈强、陈佩斯父子在此拍电视剧.当时天气很热,大家口干舌燥时,陈强这个胖子早已汗流浃背了,我看他们拍戏太辛苦,于是便越俎代庖邀他到友人处喝冷饮、吃午饭.吃饭间,周克强突然问起我是怎么认识陈强的?我告她:1985年5月全国电影“双奖”颁发大会在成都隆重举行,谢添点了我的名要我带他去吃白肉连锅子、红烧青笋、蒜泥白肉等.谢添与剧作家戴浩(已于几年前去世)曾在抗日战争中来过成都,那时我们就认识了,算来相交已有半个世纪多了.老友点名要吃,我作为东道主当然要一切从命.那夜他还把  相似文献   

19.
因为职业“爬格子”关系,我这个“爬哥”平时难得直接“为稻粱谋”。但这两天“爬嫂”去南方休养了,拿牛奶、买早点乃至做晚饭之类重任,便理所当然地落在我的肩上。拿牛奶没什么,一手交卡,一手取奶便是;买早点颇有点犯难,倒不是难买,要排队,而是品种太多,竞相拉客,你不知买什么好。 开始我只相信饮食店的货色,看看小笼样子蛮好,买四两回家,儿子抢先吃了一个,呸地一声吐了出来,说馅子是臭的。我拿过来一闻,果然有股变质的臭味,而且几乎没有肉,是一泡臭油。这一来二去就到了他上课的时间,急急朝他手里塞两元钱,叫他在学校旁边摊头上吃碗面算了。还是儿子“拎得清”,他说:“那家饮食店给温州人承包了,老板的心比煤球还黑!”  相似文献   

20.
记得在 1948年的夏天,我在成都西东大街“天恩老店”的手园(即我家住的小院)内,宴请“荣乐园”的“蓝氏三兄弟”蓝光 、蓝光荣、蓝光壁。出席作陪的有卓雨农(当时成都的名中医.我们称他“卓麻哥”),以及“耀华餐厅”的创始人赵志成。 虽说这次宴请只是请他们吃一顿便饭,但备办起来也不是一件轻松事。你想想看,蓝氏兄弟乃是野中的川某大师,开的又是一家大名鼎鼎的“正宗”川菜馆.我总不能用“正宗”川菜在他们面前班门弄斧吧!至于“卓麻哥”,他可是一位黄酒饮客,而且很会品菜;还有那位中西合壁“耀华餐厅”的赵志成,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