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为了计算U(NO_3)_4-HNO_3/30%TBP-煤油体系在萃取过程中的相体积变化,必需要有U(NO_3)_4、HNO_3在两相中的偏摩尔体积的数据。但以往人们对这个萃取体系研究得不够充分,尚无U(NO_3)_4的偏摩尔体积可供利用。 相似文献
2.
U(NO_3)_4-HNO_3-H_2O/30%TBP-煤油萃取体系平衡分配数据及其数学描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较准确地估计U(NO_3)_4在Purex分离柱(槽)中的分配行为,本文提供了74组平衡分配数据(平衡水相中HNO_3为0.2—4 N,U(NO_3)_4为1—30 mg/ml,25±0.5℃)。用拟平衡常数作为平衡水相硝酸根浓度和离子强度的函数这一形式,描述了这批数据。用这组模型得到的计算值与实验值符合得较好。相对误差绝对值平均:U(IV)为7.1%,HNO_3为6.3%。 相似文献
3.
UO_2(NO_3)_2-U(NO_3)_4-HNO_3/30%TBP-煤油体系萃取平衡分配数据的测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下列条件下,系统地测定了U(VI)-U(IV)-HNO_3/30% TBP-煤油体系中各溶质的萃取平衡数据187组。条件为:25±0.5℃;原始水相中U(IV)浓度为5—50g/l;U(VI)浓度为15—150 g/l;肼浓度为0.1mol/l; HNO_3 0.4—4 mol/l。经物料衡算检验,数据基本可靠,可用于萃取平衡的数学描述。 相似文献
4.
本文研究了甲基膦酸二(1-甲庚)酯(DMHMP)和2-乙基已基膦酸单(2-乙基己基)酯(HEHEHP)协同萃取硝酸钠酰。用斜率法测得协萃络合物的组成为UO_2(NO_3)(HA_2)·DMHMP。在20℃时(离子强度为0.5)协萃反应平衡常数1gβ_(12)=4.95。并求得了热力学函数ΔH、ΔZ和ΔS分别为—2.50×10~4J·mol~(-1)、-2.75×10~4J·mol~(-1)和8.61J·mol~(-1)·K~(-1)。依据锥角堆积模型讨论了协萃反应机理。 相似文献
5.
研究了30% T B P煤油萃取 U( N O3)4 H N O3 时, U(Ⅳ)和 H N O3 浓度对形成第三相的影响。测定了各相中 U(Ⅳ)和 H N O3 的浓度以及重有机相和轻有机相的 T B P浓度。实验结果表明, U(Ⅵ)的存在,减少了 U(Ⅳ)和 H N O3 在重有机相与轻有机相中的浓度,当有足够的 U(Ⅵ)存在时,第三相就消失;当苯及其衍生物、氯仿、四氯化碳和低碳直链饱和烃为稀释剂时,萃取不易形成第三相,长碳直链饱和烃为稀释剂萃取时,容易形成第三相。 相似文献
6.
本文指出了一种离子交换体系的两相中有U(Ⅳ)存在时的酸度研究法。测定了与0.18-0.27NHCl平衡的磺酸型交换树脂中U(Ⅳ)的平均价n_(U(Ⅳ))为2.8、H~ 浓度RH_(U(Ⅳ))为0.15当量/升树脂床,U(Ⅳ)主要U(OH)~(3 )存在;0.50NHCl时,n_(U(Ⅳ))为3.6,RH_(U(Ⅳ))减为0.10当量/升例脂床,UCl~(3 )仅占树脂中U(Ⅳ)总量的5%以下。讨论了不同U(Ⅳ)浓度时两相中的酸度关系,得出了适当高的溶液酸度有利于RH_(U(Ⅳ))的减低的结论并给予了解释。 相似文献
7.
本文研究了1-苯基3-甲基4-苯甲酰吡唑酮-5(PMBP)与磷酸三丁酯(TBP)或二苯亚砜(DPSO)的苯溶液从硝酸介质中对U(Ⅵ)的萃取,实验发现有显著的二元协萃效应,并测定了二元协萃络合物的组成为 UO_2A_2·TBP或 UO_2A_2·DPSO,求得二元协萃平衡常数为1gβ_(12)=3.58,1gβ_(13)=3.61。 根据配位数饱和原理,我们预测有ABB类三元协萃络合物存在的可能性。本文以PMBP TBP DPSO 体系苯溶液从硝酸底液萃取U(Ⅵ),实验发现了三元协萃现象存在的条件,测定了三元协萃络合物的组成为UO_2A_2·TBP·DPSO,并首次提出三元协萃平衡常数的计算方法,测得1gβ_(123)=5.58。 相似文献
8.
夏源贤 《核化学与放射化学》1987,(3)
螯合萃取剂噻吩甲酰三氟丙酮(HTTA)和各种中性磷类萃取剂在不同酸性介质中协同萃取钍已有报道,但与甲基膦酸二(1-甲庚)酯(DMHMP)的协同萃取机理迄今未见。我们曾研究过DMHMP萃取硝酸钍的机理。本文研究DMHMP与HTTA的苯溶液从硝酸介质中对硝酸钍的协同萃取。 相似文献
9.
TRPO流程中U的反萃:Ⅱ.(NH4)2CO3对U的反萃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研究了用 50 g/ L( N H4 )2 C O3 溶液从含 U 的 T R P O 相中反萃 U 的条件。测定了反萃平衡时间、相比、反萃次数、温度及有机相中 U 的质量浓度对反萃率的影响。用( N H4)2 C O3 反萃 U 比原流程的 Na2 C O3 可减少 2 级,反萃液中不会析出( N H4)2 C2 O4 结晶。( N H4)4[ U O2( C O3)3 ]在加热转型时, N H+4 、 C O2-3 及少量 C2 O2-4 、 N O-3 均可挥发除去。 相似文献
10.
本文在带有阴阳极的恒界面池中研究了HNO_3-N_2H_5NO_3(H_2O)/UO_2(NO_3)_2-HNO_3(30%TBP-煤油)体系在U(Ⅵ)电解还原过程中的U(Ⅵ)反萃和U(Ⅳ)萃取动力学。这是U(Ⅵ)电还原反萃动力学研究的第二步。根据实验结果和数据处理,得到U(Ⅵ)反萃和U(Ⅳ)萃取过程的表观活化能分别为36.02kJ/mol和21.13kJ/mol;U(Ⅵ)反萃和U(Ⅳ)萃取速率随两相搅拌速率的增大而增大;U(Ⅵ)反萃和U(Ⅳ)萃取过程均由扩散控制。随着阴极电位的降低,U(Ⅵ)反萃和U(Ⅳ)萃取速率均增大。 相似文献
11.
用间歇电解还原法研究了在有机玻璃电解槽中阳极镀铂钛网在UO2(NO3)2-HNO3-N2H5NO3-H2O体系中的耐腐蚀情况。研究结果表明:在无隔膜电解还原时,镀铂钛网上的Pt的腐蚀速率极低(<2.5×10-2μm/a),而在以阳离子交换膜作隔膜的电解还原中,镀铂钛网上的Pt有明显的腐蚀,其腐蚀速率为5.7μm/a。对这两种情况下Pt的腐蚀速率明显差别的原因进行了分析讨论。 相似文献
12.
在直径5cm的电解还原脉冲筛板柱中,用30%TBP(煤油)-UO_2(NO_3)_2-HNO_3/N_2H_5NO_3-HNO_3(H_2O)体系,研究了诸因素下U(Ⅵ)电解还原性能。结果表明:在Purex过程1BX柱工艺条件下,阴极电位、有机相U(Ⅵ)浓度、温度、阴/阳极面积比及柱子的特征几何系数等对U(Ⅵ)电解还原有显著的影响。柱内有合适的铀、硝酸及肼的浓度剖面。电解过程中产生的气体对工艺过程无干扰,生成的氢气及叠氮酸远低于规定的安全浓度限。通过调整某些工艺参数,可以有效地控制U(Ⅵ)浓度,以满足铀/钚分离的要求。 相似文献
13.
本文研究了甲基膦酸二(1-甲庚)酯(DMHMP)苯溶液萃取硝酸铀酰和硝酸钍的机理。分别测定了萃合物的组成为UO_2(NO_3)_2·2DMHMP和Th(NO_3)_4·3DMHMP。在恒定离子强度μ=2.0时,求得了DMHMP萃取硝酸铀酰和硝酸钍的平衡常数分别为1gK_U=4.6,1gK_(Th)=4.3。同时用Leden法求出了硝酸钍络合物的四级累积稳定常数β_1=8.0,β_2=5.2,β_3=0.8,β_4=1.3,与计算机算得结果基本一致。对萃取分配比的实验值和计算值进行了比较,结果相符。还比较了磷酸三丁酯(TBP)对铀钍的萃取数据,表明DMHMP用于铀钍的分离和纯化上是一种性能优于TBP的萃取剂。 相似文献
14.
异羟肟酸型配位体对TBP萃取钚行为的影响研究 总被引:3,自引:2,他引:3
为有效地去除铀产品中的钚,以乙异羟肟酸和丙异羟肟酸为无盐配位体,用单级萃取分配法,对TBP萃取Pu(Ⅳ)行为进行了研究。探讨了时间、酸度、配位体浓度、相比、温度、磷酸二丁酯(HDBP)浓度、Pu价态等因素对分配比D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异羟肟酸型配位体对Pu(Ⅳ)有很好的配位效果。 相似文献
15.
本文研究了水相中加入水溶性溶剂(甲醇、乙醇、丙酮、二氧六圜、乙二醇、二甲基亚砜、二甲基甲酰胺、四氢呋喃等)对TOA萃取硫酸铀酰的影响,其中醇、酮等使铀的分配比提高,DMSO,DMF等使分配比降低。文中通过介电常数、表面张力等性质变化,讨论了极性相组成对萃取的影响。 相似文献
16.
锝的TBP萃取化学行为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报道了在硝酸体系中用30%TBP-正十二烷萃取Tc(Ⅶ)的实验结果。详细研究了硝酸、硝酸铀酰、硝酸铀(Ⅳ)、硝酸铵、亚硝酸钠、硝酸锆、硝酸钚、硝酸铈,亚硝酰钌、硝酸羟胺、硝酸肼浓度及温度、相比等因素对Tc(Ⅶ)萃取化学行为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在不含铀的硝酸体系中,硝酸、硝酸铵、硝酸钚、硝酸锆、硝酸铈、亚硝酸酰钌浓度及萃取温度对Tc(Ⅶ)的分配比影响很大,而亚硝酸钠、硝酸肼及硝酸羟胺浓度对Tc(Ⅶ)的分配比影响较小;在含铀的硝酸体系中,硝酸浓度对Tc(Ⅶ)的分配比有影响,而萃取温度、硝酸钚、锆的影响较小。Tc(Ⅶ)在含或不含铀的硝酸体系中,与TBP分别形成UO2NO3·TcO4·2TBP和HTcO4·3TBP萃合物。 相似文献
17.
N,N-二异丙基丁酰胺与1-苯基3-甲基4-苯甲酰基吡唑啉酮5-协萃硝酸铀酰机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该文研究了N,N-二异丙基丁酰胺(DIPBA)在4 mol/l硝酸底液中萃取U(VI)的机理和pH=1.5左右与1-苯基3-甲基4-苯甲酰基吡唑啉酮-5(HPMBP)有明显的二元异类协同效应。并测定了萃合物的组成及平衡常数和热力学函数。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