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城市雨水的汇流,其来源大致可分为屋面、地面雨水和道路雨水两部分.以"绿色建筑"评价标准为导向,探讨将生活废水与屋面、地面雨水联合回用的策略.同时,应用低影响开发(LID)技术对雨水进行源头控制,使雨水以自然的方式回归自然;结合"海绵城市"的理念,将雨水最大限度的贮存,利用雨水的自然循环过程服务于城市用水的社会循环需要.  相似文献   

2.
低影响开发(Low Impact Development,LID)模式以自然水文、源头调控、分散管理的设计理念为核心,更加符合我国海绵城市建设的雨水管理战略.融合LID建模的城市雨洪模拟是海绵城市雨水体系建设的关键技术之一,然而现阶段针对LID模型设置和参数分析的研究十分有限.本文通过对近几年在主流期刊上发表的LID模拟文献进行汇总和梳理,选取6种常见LID模型进行模块分析和参数收集,旨在通过系统调研和综述,提供适用于不同地区LID模拟的数据支持.最后,选取两类相关的LID措施(绿色屋顶和透水路面),在研究区域实现了LID模型建立、雨水调控模拟和效能评估的目的.  相似文献   

3.
针对传统市政道路排水设计存在的问题,结合国内外城市雨水管理研究进展进行分析,提出应用LID理念优化市政道路排水工程设计技术路线.以宣城市凌阳路排水工程设计为例,统筹布局LID设施,保证雨水自然积存、自然渗透、自然净化.结果显示,引进LID理念建设城市生态排水系统,既降低了外排径流量、削弱了热岛效应,又防控了洪涝灾害、控制了面源污染,还能综合利用雨水资源、涵养地下水源、改善生态环境,为类似工程设计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4.
在海绵城市低影响开发(LID)和最佳管理措施(BMPs)的基础上设计了天津市河西区太湖路公园示范区的两种运行管护模式,然后运用暴雨洪水管理模型(SWMM)软件在重现期为2,3,5 a的情况下分别模拟两种模式的最终汇水区中心湖的径流量以及污染物浓度,并与未设置LID设施的情况下进行比较分析.在未设置LID设施之前,对雨水...  相似文献   

5.
为解决海绵城市建设中低影响开发(low impact development,LID)小区降雨径流滞后效应量化研究不足的问题,基于中国深圳市麻磡环保产业园内3种LID组合设施(停车场-雨水花园、屋面-高位生物滞留池-渗透铺装-植被草沟、屋面-高位生物滞留池-渗透铺装-植被草沟-雨水花园)的降雨径流连续观测数据,系统评估了LID对径流的滞留和滞后效应,分析了LID设施组合和降雨特征等对滞留和滞后效应的影响.结果表明,LID可滞留75.0%~86.5%的降雨量,且在累计滞留降雨量达到2.2~9.9 mm后才开始产流;相对于降雨过程,LID产流的结束时间、质心位置和峰值位置分别滞后100~115、30~68和13~34min;LID设施的串联有助于提高径流滞后效应;随着雨前干旱时间延长,LID开始产流时对应的累计雨量增加;随着降雨量或降雨历时的增加,产流停止时间和质心位置的滞后效应增强;而降雨强度越小、峰值越靠前,峰值位置的滞后效应越强.研究结果有助于提高LID对降雨径流滞后效应的认识.  相似文献   

6.
对三亚某小区进行低影响开发(Low impact development, LID)雨水方案设计,通过透水铺装、下沉式绿地和雨水收集池对小区场地进行海绵化改造。小区地表径流削减率达到29.7%,满足场地建设后3年重现期内暴雨径流量不大于开发建设前水平的要求。LID措施布设大大提高雨水资源化利用率,有效缓解小区内涝问题。  相似文献   

7.
以中国兰州市某校区为例,借助雨洪管理-地理信息系统(stormwater management model with geographic information system,SWMM-GIS)模型对该片区在不同重现期降雨条件下,对绿色屋顶和透水铺装的雨水径流控制效果进行模拟.针对地表高程落差较大,管段埋设坡度较大等特点,分析有特殊地形的区域在低影响开发(low impact development,LID)前后,对历时长/短、强降雨的处理效果及可能相关的因素.结果表明,LID设施对节点积水量的控制率随重现期的增加而减弱;在坡度较小、渗透能力良好(包括LID设施的渗透能力)的区域,对中、小重现期降雨形成的径流有较好的改善效果.对坡度较大,并添加透水铺装的子汇水区及邻近的雨水检查井进行局部LID性能分析,发现在特定降雨条件下,LID设施最大入渗量所在时段与最大降雨量的时段可基本重合.研究成果可为水利部门及科研机构探究LID设施性能,以及中国许多城市旧城改造中内涝问题的解决等方面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8.
雨水花园作为低影响开发(LID)的典型措施,在海绵城市建设中被广泛应用。文中以某高校校园为研究区域,采用SWMM模型对渗透路面、绿色屋顶、雨水花园等不同组合工况状态以及不同雨水花园面积占比的情况下区域雨水蓄滞效应进行模拟,包括不同重现期降雨的洪峰削减率、洪峰延迟时间、对径流总量的削减率等。通过对模拟结果的分析,对雨水花园的应用特别是在山丘区海绵城市建设中的应用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9.
在总结国内外雨水资源开发利用先进经验的基础上,从宏观和微观的角度对雨水资源的开发利用进行了深入研究,提出了城市雨水开发利用的宏观战略模式和微观技术模式.宏观战略模式有4种,分别为全民普及科学利用雨水战略模式、商品化高科技雨水利用战略模式、全方位雨水开发利用应急储备战略模式、雨水利用战略调控模式;微观技术模式有5种,分别为绿地雨水灌溉技术模式、生活杂用雨水利用技术模式、湿地保养和景观雨水利用技术模式、城市消防雨水利用技术模式、补源回灌雨水利用技术模式.针对雨水利用不同功能区和不同目的采用相应的雨水利用模式,为进一步提高开发利用雨水资源的质量和技术水平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0.
从LID理论出发,阐述了下沉式绿化带、透水铺装、生态树池的雨水渗透和雨水量调蓄作用,指出市政道路中下沉式绿化带、透水铺装、生态树池3种设施组合下的设计应结合场地条件计算雨水调蓄和渗透量,对径流总量控制规模和径流污染控制量进行校核,通过实例分析,为下沉式绿化带在市政道路设计中的应用提供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1.
目前我国许多城市都在尝试共同沟这种新兴的地下管线敷设方式,但由于缺乏相关规划设计规范和法律法规,从而引发了共同沟在我国推广的诸多争议。文中结合规划实践和国内外经验,重点探讨了共同沟建设经济性、收容管线、建设区位、线路布置以及建设管理模式等问题,提出了树立全寿命周期理念;燃气管纳入共同沟有优势;共同沟建设因时、因地、因势的"三因"原则;共同沟线路主要应按照高压电力的规划线位作为基本方向以及立法先行,政策保障,成立专门管理机构等重要观点。  相似文献   

12.
平面变压器在汽车氙气灯镇流器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和传统卤钨灯相比,氙气灯具有流明度高、色温舒适、寿命长等优点,近年来广泛应用于汽车照明系统,为了便于灯具的设计和安装,镇流器逐渐向小型化、低功耗方向发展。因此,平面变压器的应用技术尤其值得关注。该文结合平面变压器的结构和特性,对其设计步骤和技巧进行了详细的分析。经过实际测试,采用交叉换位布线和软开关技术后,变压器效率提高近6%。  相似文献   

13.
以北京市南城地区生活垃圾收集和处理处置为研究对象,以原生垃圾直接填埋作为对照,运用层次分析法对混合收集(原筛分工艺、筛分工艺改进和筛分工艺优化)和分类收集共5种生活垃圾处理处置物流模式进行综合比较,从经济和技术两方面探讨符合南城地区垃圾综合处理的物流模式。结果表明,完全垃圾填埋的物流模式最差,分类条件下的物流模式最优,40mm和80mm筛分的物流模式可以作为南城地区生活垃圾处理处置的过渡方案。  相似文献   

14.
该文介绍了Unix主机行为监控系统在大型网络中的应用及作用,并提出了具体的设计方案与实现方法。该系统主要采用透明的方式串接在工作区域和服务器群之间,利用网卡零拷贝的技术保障业务流量不会产生瓶颈,同时利用bypass的技术来保障服务器群的高可用性,既能保证服务器群的安全,又不会给网络带来附加的影响。  相似文献   

15.
该文以实验室已成功开发的智能阀门定位器为研究对象,以实现执行机构设备的智能化、数字化和网络化为目的,设计与开发了EPA通信接口卡。该接口卡通过了EPA一致性测试和互操作测试,具有广阔的应用推广前景。  相似文献   

16.
《信号与系统》课程改革和实践探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目前各高校《信号与系统》课程教学实践的基本情况,结合21世纪人才培养目标和我校该课程的实际情况,提出"信号与系统"课程教学改革的具体措施,包括在理论教学中采用板书和多媒体教学模式,充分利用动画示教的教学手段;在实践教学中采用"信号与系统"试验箱、MATLAB和LAB-VIEW三者相结合的方式,旨在完善"信号与系统"课程的理论与实践教学方法和手段,积极探索更加适合于工程应用型创新人才培养的教学模式。  相似文献   

17.
被动式建筑节能,是通过利用自然气候资源的生态建筑设计原理,赋予建筑本身节能自然特性而实现的建筑节能,因而更为绿色环保,更有利于人类生存环境的可持续发展,成为建筑节能积极倡导的方向。针对中国各气候区典型城市的气候特点进行被动式太阳采暖、自然通风、蓄热墙体、诱导+夜间通风、直接蒸发冷却和间接蒸发冷度这六种被动式建筑节能技术适用性进行分析,并对各气候区的各种被动式建筑节能技术的适用性进行对比。  相似文献   

18.
基于无线传感器网络的温湿度检测系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介绍了基于无线传感器网络的温湿度检测系统的设计思想和实现过程。系统以内嵌51兼容单片机的射频收发芯片nRF9E5为核心,采用数字式温度传感器DS18B20及相对湿度传感器HS1101,应用传感技术、无线通信技术及计算机技术,实现了基于无线传感器网络的温湿度检测。该文首先介绍了无线传感器网络的体系结构,然后详细阐述了系统的硬件电路结构和完成相关功能的软件设计方案。系统可靠性高、数据传输速度快,功能易扩展,适用于多种应用领域温、湿度的无线检测。  相似文献   

19.
严复的"信、达、雅"翻译三原则一百多年来一直指导着中国的翻译工作者,至今没有失去它的生命力。而作为一名工科院校的大学英语课教师,笔者发现大学本科毕业生在走上工作岗位后,大部分人是把英语应用于翻译工作中,包括笔译和口译。面对大学英语只有四学期课程又没有专门的翻译课的状况。英语教师应该更好的利用精读课来应用这一翻译理论并指导学生实践。  相似文献   

20.
该文作为Petri网系统的推广,模糊Petri网可以更有效地处理带有模糊信息的库所和变迁。首先通过库所变迁串联、变迁并联及库所并联等模式下的简化规则,约简模糊Petri网系统而不改变其动态行为。接着,给出按上述规则简化一个模糊Petri网故障诊断算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