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建筑开口流量系数及其对火灾烟流的影响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下载免费PDF全文
在高层建筑火灾试验塔上测试了典型门、窗不同开度时的流量系数。该系数可用于火灾烟气流动预测计算,也可用于压送风量及一般建筑通风换气计算。同时,运用建筑物火灾烟气流动性状预测计算软件,分析了门窗开度及流量的系数对火灾烟流的影响。  相似文献   

2.
高层建筑生命安全系统与烟气控制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运用系统安全理论,结合高层建筑通风系统和防火排烟设计的特点,研究高层建筑的生命安全和火灾中的烟气控制方法。  相似文献   

3.
为了深入了解竖井内火灾烟气的运动规律,用试验的方法在小尺寸竖井内模拟火灾燃烧过程.测定典型小尺寸竖井模拟实验台中火灾烟气在不同开口形式时的温度及CO,CO2等气体的浓度变化情况.试验结果表明:火源位于中性面以下且开口较多时,由于浮力及烟囱效应的作用,烟气向上蔓延并由上部开口排出;火源位于中性面以上时,烟气由中性面以上开口排出,中性面以下各层保持相对无烟.全封闭竖井内φ(CO),φ(CO2)在200-400 s之间在5#探针处出现最大值,其余开口形式竖井内φ(CO),φ(CO2)均在100-200 s之间在5#探针处出现最大值,竖井内烟气运动规律符合浮力及烟囱效应机理.  相似文献   

4.
为探究主体结构施工期高层建筑发生火灾时在不同风速与风向影响下,建筑物内部烟气的蔓延规律及温度、速度和一氧化碳浓度变化,运用Pyrosim火灾软件模拟分析不同工况下某高层住宅楼主体结构施工期的火灾情形,结果分析得出,当某侧室外风风速越大时,着火源附近温度会随之降低,烟气蔓延速度会增加,在楼梯间内的一氧化碳浓度会降低,风速影响会延缓竖井结构内烟气蔓延至顶层处的时间;对此高层住宅楼工程,得出在西侧风影响下火源附近处烟气温度最高,而北侧室外风对楼梯间处烟气速度影响最明显。  相似文献   

5.
以住宅建筑火灾安全为研究背景,根据多室实体住宅建筑模型室内火灾升温及高温烟气流动影响的试验结果,重点讨论了起火房间尺寸、门洞尺寸及枢纽空间等3个主要空间构造因素对室内高温烟气流动影响。以质量守恒等相关热力学和流体力学基本概念建立了住宅空间单室尺寸与高温烟气分布的几何关系模型;利用动量守恒控制体法建立了开敞空间的开口尺寸与烟气扩散的关系模型。分析表明,住宅建筑火灾安全应充分考虑空间构造形式的影响;通过对烟气流动模式的独立房间尺寸设计和房间连通形式设计,可以有效地控制室内温度分布和烟气流动路径。  相似文献   

6.
以高层建筑为研究对象,应用FDS软件对高层建筑火灾燃烧规律进行数值模拟计算。得到了高层建筑火灾时的烟气运动、着火点附近区域温度变化、CO2浓度变化等火灾参数变化规律的数值模拟计算结果,计算结果显示,在高层建筑火灾发生300s左右时,火灾开始进入轰燃阶段,火场烟气迅速蔓延,火场温度迅速上升到600℃。数值模拟计算结果为高层建筑性能化防火设计及人员紧急疏散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7.
阐述了大空间建筑中火灾蔓延发展的特点和烟气蔓延的规律,分析了温度、湿度、热膨胀、风及室内消防设施等因素对大空间建筑火灾烟气的蔓延规律的影响. 比较现有大空间建筑烟气控制方法,针对大空间建筑的特殊性和复杂性,提出在选择常规防排烟方法的同时,应着重利用自动消防设施合理地对烟气进行引导和分割,防止烟气的蔓延扩大;选择合适的火灾探测器,以便快速发现火灾烟气;合理设置补风系数,保证人员的有效疏散. 关键词:大空间建筑;火灾烟气;烟气控制;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8.
在确定火灾安全疏散判别依据的条件下,利用FDS软件模拟分析了不同排烟量计算方法在地下商业街中的适用性.结果表明,对于地下商业街(长廊型地下建筑),烟气水平流动特性较强,根据烟气蔓延时均速度计算排烟量较为安全与经济.  相似文献   

9.
论高层建筑的防烟与排烟设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高层建筑的火灾中,烟气的危害极大,是致人死亡的主要因素,分析了火灾的危害及性引起烟气流动的因素,结合设计实例论述高层建筑防,排烟设计的要点。  相似文献   

10.
室内火灾具有较高的危险性,是建筑火灾造成人员伤亡和财产重大损失的灾害之首。利用计算流体动力学(CFD)的方法,建立了室内火灾时期烟气流动的三维大涡数值模型,目的是通过对火灾烟气流动的数值模拟,为多室火灾的控制和人员救助提供理论基础。模拟结果认为,火灾及附近地区温度较高,烟流浓度较大,高温引燃其他易燃物品的可能性加大。通风与火灾的发展状态存在密切关系,通风既能降低室内温度,加快烟流及有毒有害气体的扩散速度,同时也为火灾的进一步发展提供条件。从模拟结果与实验验证可得出结论:火源功率大小及房屋的几何尺寸影响着火灾程度、温度及烟流浓度的分布和变化,数值计算的结果总体上与实测结果存在较好的一致性。  相似文献   

11.
该文针对无位置传感器无刷直流电机近年来得到快速发展,其起动控制一直是研究的重点和难题。该文介绍了一种特殊的无刷直流电机,分析了电机的工作原理。针对无位置传感器无刷直流电机的位置检测问题,采用了端电压法来实现反电动势过零点的检测,并对可能遇到的问题提出了解决方法。从理论上对电机的控制方法进行了研究,借助MATLAB对电机的外加速起动曲线进行了优化,提高了起动的稳定性。  相似文献   

12.
基于CFD-DEM(离散单元法)方法模拟了微细颗粒物在纤维过滤介质中的气-固两相流动特性,模拟时,充分考虑了颗粒群组成、粒径分布、颗粒间及颗粒与纤维间的反弹作用以及颗粒团聚等因素,分析了纤维过滤中颗粒群的运动特性和微细颗粒的沉积形式。结果表明:采用CFD-DEM模拟过滤介质的过滤过程以及微细颗粒在介质表面沉积过程和形式的方法是方便且可行的,模拟结果与前人的实验观测结果基本吻合;在过滤过程中,表面过滤的贡献较大,大部分的颗粒在介质表面即被捕集,进入到介质内部的部分粒径较小的颗粒经深层过滤作用而被捕集;大量的颗粒捕集是由颗粒-颗粒捕集机制来实现的;不同颗粒体系的颗粒群其过滤效果也有所差别,对于本文所研究的过滤介质模型,多颗粒体系的过滤效率比单一的颗粒体系的过滤效率高20%左右。  相似文献   

13.
通过5个足尺重组竹受弯构件的试验与理论分析,详细研究了重组竹的抗弯性能。研究表明,重组竹受弯构件的典型破坏形态是底部竹纤维拉断和中性轴附近层间剪切破坏,重组竹受弯构件的设计由截面刚度控制,对应挠度限值L/250的荷载值PL/250与极限荷载Pmax的比值有较好的稳定性,通过回归建立了重组竹抗弯强度fm与弹性模量E的相关关系模型,弹性模量表达的刚度能够准确预测承载力;对于重组竹受弯构件,平截面假定依然成立;参考木结构设计计算方法,考虑竹材重组竹的材料特性,给出了重组竹受弯构件的计算方法,初步建议了重组竹抗弯强度设计值、顺纹抗剪强度设计值、弹性模量E的设计指标。  相似文献   

14.
该文研究了基于模糊PID控制的一种新型人工心脏血泵的控制方法,在双闭环控制系统的转速调节器中采用模糊PID控制。仿真与实验结果表明,该方法比常规PID控制器有更快的动态响应和更小的超调。  相似文献   

15.
该文针对阳极支撑中温固体氧化物燃料电池建立了三维数学模型,以氢气作为燃料、空气为氧化剂,模拟了单电池内的组分扩散、气体流动、热量扩散、电荷运输等主要物理化学过程。将自己制备的电池各组元材料性能代入模型中进行了计算。计算出阴阳极催化层与扩散层交界面的O2、H2和H2O浓度的分布;扩散层中间和气体通道的燃料气与氧化剂气体速度矢量分布;各流场的压力分布及电极催化层的电流密度分布等电池特性。为阳极支撑中温固体氧化物燃料电池的设计和优化提供了充分合理的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6.
作为索膜结构的一个工程实例,介绍了上海世博会世博轴索膜结构屋面有限元分析理论和分析方法。包括计算模型的确定、单元的选取、找形分析过程和初始态的评价原则、荷载效应分析过程和荷载作用下膜面应力与变形的控制。分析结果表明,索膜结构找形分析的关键问题是如何确定索和膜的预应力大小,荷载效应分析的关键是如何控制膜面应力及位移。采用有限元法有效解决了本工程索膜结构找形和荷载效应分析问题。分析方法和过程可为类似结构分析设计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7.
该文为更好地分析研究翅片表面流动特性,设计开发了翅片表面流动特性测试试验台,基于.NET平台,开发配套的上位机测控软件。根据测试方法的要求,提出了软件的架构,采用C#语言开发了测控软件。对翅片进行了重复性测试,分析了测试结果。运行结果表明,系统性能稳定、运行可靠、各项测试精度基本达到要求,能够满足研制、开发和生产过程中对翅片表面流动特性的检验要求。  相似文献   

18.
泄漏同轴电缆辐射场的仿真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关于泄漏电缆辐射场的理论方法求解复杂,其辐射场解的理想开放边界与实际使用环境存在一定差距。该文用ANSOFT公司的HFSS三维电磁仿真软件建立了基于耦合型和辐射型两种类型不同几何结构的泄漏电缆仿真模型,对它们的辐射场特性进行仿真分析,该文结果为泄漏电缆实际应用中的场预测和施工设计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19.
该文针对一类线性时不变目标跟踪系统,提出一种能处理任意步延迟的多传感器测量值求和预测补偿时滞滤波器。该方法有效地利用线性时不变系统统计参数可离线计算的特性以及线性最小均方误差估计卡尔曼滤波状态估计的测量值求和形式。同时,应用一步预测估计和测量预测新息补偿的方法,通过离线计算与在线调节相结合的方式获得最优加权系数,最终实现任意延迟量测的最优更新。计算机仿真验证了该算法的有效性和优越性。  相似文献   

20.
该文研究信号滤波中的频率逼近问题。结合N-过程和加权因子的方法构造一个新的离散测度,讨论此测度的弱*收敛性。由此测度提供了一个内积形式的定义产生的正交多项式序列-Szeg正交多项式序列。由该多项式序列的零点的性质导出滤波中的未知频率的近似形式,并给出逼近度估计。同时对频率分析问题中的多项式的次数与临界点的个数之间的关系作了一些探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