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董洁  谢悦波  李云玲 《人民黄河》2005,27(6):21-22,27,64
在吸收国内外相关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建立了考虑历史洪水的非参数变换模型,采用古洪水分析与历史洪水调查相结合的方法,对沁河五龙口水文站应用该模型和适线法进行了洪水频率分析,并对沁河1482年大洪水进行了调查和论证。结果表明:沁河1482年洪水确实存在,但流量达到14000m^3/s是不合理的,该洪水重现期大致为600~800年;把古洪水加人到洪水系列后进行频率计算,可以看出频率曲线基本合理,说明对1482年洪水重现期的判断是合理的。  相似文献   

2.
通过分析军塘湖河红山水库时段平均流量资料,对比采用频率分析计算法、洪峰洪量模数法和调蓄经验单位线法三种方法计算设计洪水的时段洪量和洪峰流量,选出最优方法,并对设计洪水计算成果的合理性进行了分析,可为类似研究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3.
漆水河干流柴家嘴以上修建多座水库,流域设计洪水计算较复杂。通过同频率地区组成法及调查洪水法对漆水河入渭口段洪水进行分析计算得出:工程区10年一遇洪水洪峰流量为385m3/s,20年一遇洪水洪峰流量为710m3/s。将该治理段洪水计算成果与上游工程的计算成果对比,较为接近,说明该段洪水计算采用的方法合理,计算成果可靠,推荐以本次计算的设计洪水作为最终成果。  相似文献   

4.
长江 《人民长江》2006,37(3):13-14
乌江为长江上游南岸最大支流,流域面积87 920 km2.构皮滩水电站是乌江干流开发的控制性工程,总库容64.51亿m3,装机容量3 000 MW.电站主要任务是发电,兼顾航运、防洪及其它.介绍了在分析乌江暴雨洪水特性的基础上,运用乌江干流江界河等站实测水文资料和大量历史洪水调查资料进行的水电站坝址设计洪水、区间洪水、入库洪水等主要水文分析计算成果.采用干支流流量叠加法,计算入库洪水系列,以频率分析法计算入库设计洪水.干流入库站为乌江渡,区间采用黄鱼塘和洞头站流量过程叠加放大;同时也采用水量平衡法推算区间入库进行比较.根据坝址洪水和入库洪水相关关系,分别插补出1830、1912、1920年入库洪水洪峰及4个时段洪量值.各历史洪水年份的重现期采用与坝址洪水取为一致.入库设计洪水的计算,采用与坝址设计洪水计算相同的方法,计算洪峰及各时段洪量系列的经验频率;按矩法计算参数,采用P-Ⅲ型适线,得到100 a一遇洪峰流量为22 500 m3/s,24 h径流量为17.9亿m3.  相似文献   

5.
在基本相同的水量条件下,设计了4种出库洪水方案,其洪峰流量分别为2600、4000、5000、6000m^3/s,利用实体模型试验研究了小浪底水库相同水量不同调控洪水过程中黄河下游特定河段水位的变化情况,比较了各方案洪水前后相应平峰流量的水位降幅。结果表明:①各方案均表现出随着历时的增加沿程各断面同流量水位降低;②总来水量和来沙量基本相同时,不同设计洪水前后同流量下水位降幅与设计洪水洪峰流量成正比;③总来水量和来沙量基本相同,设计洪水洪峰流量超过5000m^3/s时,同流量下水位降幅不明显;④漫滩水量增大时,洪峰前后水位降幅减小。  相似文献   

6.
为分析计算云溪水库的设计洪水,采用实测降雨资料和查图法计算设计暴雨,基于最不利原则选择暴雨结果,通过推理公式法和瞬时单位线法进行不同重现期设计洪水推算,并与原除险加固设计洪水成果作对比。结果表明:利用瞬时单位线法计算的0.1%~1%频率下的洪水设计成果与原除险加固成果差别在5%以内,相差不大,且千年一遇设计洪峰较原除险加固成果略小。因此,出于工程安全考虑,云溪水库除险加固工程最终采用原除险加固设计洪水成果。  相似文献   

7.
无实测水文资料地区的设计洪水计算一般采用两种方法:瞬时单位线和推理公式法。选取三个类型小流域采用以上两种方法计算设计洪水,并根据其中牛轭岭小流域的实测流量资料,采用P-Ⅲ曲线适线和以上两种方法作对比分析。结果表明,采用实测资料计算的设计洪水比根据暴雨资料间接推算的成果偏大,这表明采用间接方法计算小流域设计洪水成果不一定都是偏大的。  相似文献   

8.
本文采用调蓄经验单位线法、地区模比系数综合频率法和洪峰洪量模数法三种方法,分别对昌吉市洪沟水库入库设计洪水和洪沟设计洪水进行了计算,并提出了推荐成果,以期为新疆类似无资料地区的水库水文分析计算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9.
探讨了间接推求设计洪水的方法,提出采用综合论证的途径,以推理公式法为主,辅以地区综合规律、单位线等方法,相互印证,从而提高计算成果精度,满足使用要求。并用同安官浔溪流域推求P=5%设计洪水为例,作详细说明。  相似文献   

10.
2003年渭河洪水特性分析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受持续强降雨影响,2003年8月26日至10月13日;渭河连续发生了6次洪水过程。其中,华县站9月1日11时洪峰流量3570m^3/s,为1992年以来最大流量;相应水位342.76m,是有实测记录以来最高水位。在渭河首场洪水过程中,临潼至华县河段洪峰削减率高达53.1%,传播时间52.3小时,均为历史之最。初步分析认为,本次渭河洪水有以下特性:①水沙条件改变,河床淤积严重,形成了高水位洪水;②河道过流能力降低,比降变小,致使前期洪水削峰率大,传播时间长;③人类活动以及支流大堤的决口对削峰率和传播时间有影响;④洪水后期下游河道明显冲刷,漫滩流量增加,洪峰传播时间缩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