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赵玉玲  赵义谢涛 《山西建筑》2006,32(12):235-236
介绍了装饰污染的分类及其危害,从绿色建材的应用、污染源的控制、通风系统的设计、室内绿化等方面论述了控制室内空气污染的措施,以减少对人体的危害,达到更好的居住效果。  相似文献   

2.
正1研究意义随着我国新型城镇化进程的推进和建材行业的迅猛发展,室内环境保障面临着巨大挑战,众多的科研工作者为此开展了大量的工作。目前我国虽然在室内材料和物品污染物散发特性检测和控制方法研究领域取得了较大进展,但在污染物散发检测标准和散发标识体系方面与欧美发达国家相比仍存在较大差距。主要表现在:欧美国家最早通过颁布室内材料和物品标识体系(欧洲AgBB、CESAT、  相似文献   

3.
本文将对我国当前室内装修污染的总体现状及影响因素,同时,阐述了污染危害的症状,最后,论文对室内装修污染防治提出了一系列措施。  相似文献   

4.
房地产事业的发展从很大程度上带动了装饰装修行业的进步,室内装修逐渐朝着高级化、普及化方向发展,同时建材市场上的装饰装修材料种类和数量也随之增多。建材市场各种材料鱼龙混杂,很多装修材料都会释放有毒有害物质,如甲醛、苯系物等,这些有害物质直接破坏室内环境,是重要的污染源,严重威胁人体健康。为进一步提高室内装修污染源控制水平,本文在明确装修材料污染特点和主要污染源及其危害的前提下,重点对污染源的来源及控制措施进行探讨,以期为相关工作者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5.
室内建筑材料VOC散发模型及应用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目前VOC散发模型主要有基于环境舱实验的经验模型和基于质传递理论的理论模型。对这两类模型及其应用作了简要回顾,指出研究中存在的问题,如VOC散发机理研究欠深入,模型的适用性单一,建模作了较大简化等。  相似文献   

6.
2005年9月9日,“小城镇绿色住宅产业技术研究与开发”子项4“小城镇住宅室内污染源检测技术研究”的研究成果在北京通过了专家鉴定。鉴定会由中国石油和化学工业协会主持,课题主持单位中国建筑设计研究院、课题合作单位中化化工科学技术研究总院和天津军事医学科学院的课题组成员出席了本次鉴定会。小城镇住宅室内污染源检测技术完全针对小城镇住宅室内低浓度污染物的特点、小城镇技术服务特点和半径开发,适用于小城镇住宅室内空气的卫生监测和污染源检测,并为开展小城镇室内空气污染源的低价、快速检测及相应治理提供了必要手段和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7.
建立人员疏散动力学模型,认为人群的移动速度取决于位于人群前面和后面的人的移动速度,以及行人本身想要移动的积极性。于2011年春节期间在杭州火车站进行了一个关于拥挤人群疏散的研究,研究表明拥挤人群的最大人员密度和每个人最快的移动速度分别是2.75人/m2和1.54 m/s。在此基础上合理化人员疏散动力学模型,并进行敏感性分析。  相似文献   

8.
室内空气污染源散发量的确定是建立室内空气质量(IAQ)模型的重要步骤之一。目前研究建筑装饰材料和建筑涂料散发污染物的模型主要有经验模型和理论模型两类。经验模型简洁,但应用受到测试条件的限制,不具有普适性。基于传质理论而提出的理论模型目前研究较多,本文对研究建筑材料散发有害物的三个传质模型进行了评述。VB模型是一个简单的溶剂基室内涂料散发的总挥发性有机物(TVOC)的传质模型,低估了污染物的长期散发量。对流传质模型是基于界面平衡所导出的稳态模型,适用于固体和液体等材料的散发过程。Yang等提出的四层传质模型通常需与数值求解结合,计算较麻烦,但能较好地确定建筑材料散发挥发性有机物的散发量。  相似文献   

9.
室内污染物的种类及污染源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通过对室内空气污染特点的介绍,从有害气体、浮游粒子、香烟烟雾、氡及其衰变产物等几方面探讨了室内主要污染物及污染源,提出了室内污染物相应的控制措施,指出控制室内污染应把好材料关,严格控制施工过程及把好工程验收关等.  相似文献   

10.
城市地下商业建筑中人员疏散模型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元胞自动机基本模型基础上,引入了社会力模型中的思想,开发了一种扩展元胞自动机新模型。新模型中引入了"危险度"和"视野"的概念,综合考虑了火源对人的行为的影响、人与人之间的摩擦力、墙和障碍物对人的排斥力,并且根据实际测量结果,对门和楼梯等主要疏散通道处,按人员密度的不同来确定疏散速度。新模型可以直观地看到人员的整个疏散过程,得到每个时刻的人员分布状况,从而找出逃生过程中不利于人员疏散的"瓶颈"位置。与基本元胞自动机模型比较,单房间内的仿真结果表明本模型具有较强的实用性。用新模型对某地下商业街内人员的疏散过程进行了模拟,分析了疏散过程的瓶颈和阻塞原因,并提出了相应的改进措施。  相似文献   

11.
城市雨水径流面污染负荷的计算模型   总被引:14,自引:1,他引:14  
对城市雨水径流的污染负荷进行定量分析评价是制定控制策略和实施有效总量控制的基础,为此建立了一种计算城市径流面污染负荷的数学模型,它具有参数少、因果关系清楚、简便直接等特点。利用该模型可对城市径流非点源污染进行量化分析并合理确定初期雨水径流控制量,这为城市径流污染控制决策的制定提供了一种有效的分析方法。  相似文献   

12.
建筑物火灾时人员疏散的网络网格复合模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建筑防火安全设计中,人员疏散问题至关重要。根据划分建筑空间的不同, 利用计算机模拟技术开发的人员疏散模型主要采用网络模拟和网格模拟两种方法,分别介绍了基于这两种方法建立的网络模型和网格模型,并且综合这两种方法开发了建筑物人员疏散的网络网格复合模型,以便对大型复杂建筑进行有效的疏散模拟。用该复合模型模拟了一高层建筑和一大型复杂建筑的人员疏散情况,并将其模拟结果与采用单一网格模型和单一网络模型的模拟结果进行了对比,显示了网络网格复合模型不仅能进行大型复杂建筑的人员疏散模拟,而且可以形象化地显示详细的疏散过程。  相似文献   

13.
等标污染负荷法评价污染源对水环境的影响   总被引:18,自引:2,他引:18  
以某市工业污染源为例,采用等标污染负荷法评价了各工业污染源对城市地表水环境的影响力度(总量);提出了单位产值等标污染负荷法,并用之评价各工业污染源对城市地表水环境的影响强度。这两种方法的结合,为工业污染源管理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4.
在调查水体污染源的基础上,计算氮和磷的输入输出以及积累负荷,提出维护环境质量的方法。  相似文献   

15.
城市面源污染控制工程技术的应用及进展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城市面源污染已成为危害我国城市水体的重要污染源,而我国对城市面源污染的控制还处于起步阶段。详细介绍了国内外城市面源污染控制的工程技术,系统阐述了工程性控制技术的类型、研究重点、应用现状等情况,指出城市面源污染控制技术应尽量采用组合系统,充分利用各种技术的优势;同时在工程设计时,可将工程措施景观化、小型化,以达到效益最优化。  相似文献   

16.
城市规划与城市面源污染调控协同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通过城市规划途径控制城市面源污染的必要性已逐渐得到认可,如何协调城市规划与城市面源污染控制的相互关系成为迫切需要解决的关键问题。总结了城市面源污染宏观调控研究现状,阐述了通过城市规划途径控制暴雨径流的研究进展,分析了城市规划和城市面源污染控制耦合缺失的主要原因,提出了将两者有机结合应遵循的原则和实施对策,研究结果对于城市面源污染的系统性防治具有重要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7.
人工神经网络在工业污染源综合评价中的应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现有污染源评价方法很多,但均为线性方程,由于环境、经济、社会指标间相互关系非常复杂,既存在多重共线性,又存在非线性关系,这使得应用现有方法对污染源进行环境经济属性综合评价时难以做到周全。以深圳市为例,首次引入人工神经网络(ANN)对工业行业污染源进行综合评价,并采用等标污染负荷和综合判别指数两种方法进行对比。结果表明,ANN法的评价结果最优。由于ANN具有模拟任意非线性连续函数的能力及自学习的特点,因此适用于污染源的综合评价。  相似文献   

18.
饮用水源突发污染事件应急管理体系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分析了饮用水源突发污染事件的“事先、事发、事中、事后”4个阶段的应急反应过程,初步探讨了饮用水源突发污染事件的应急预案编制方法及应急机制设置方式,提出了“应急中心-附属组织”式的应急机制,可供我国建立和完善饮用水源突发污染事件应急管理体系时参考。  相似文献   

19.
G. MORSE  BSc  MSc  MBA  DIC  A. EATHERALL  BSc  PhD  A. JENKINS  BSc  PhD 《Water and Environment Journal》1994,8(3):277-286
This study documents the development of a link between a geographical information system (GIS) and a non-point source pollution model. The GIS ARC/INFO was linked to the agricultural non-point source pollution model and ORACLE data sources. Application of the system is demonstrated using the Bedford-Ouse catchment as a suitable case study. Water quality impacts are predicted from source data describing topography, soils, land use and river network. The model results were in agreement with observed nitrate concentrations at the catchment outlet, and more appropriate data sources are considered to be the main priority for improving model predictive ability. Management scenarios were established to assess the impact of changing agricultural management practices on predicted water quality. The approach has significant potential for the management of agricultural pollution in the UK.  相似文献   

20.
BIM模型的创建和来源选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BIM模型的创建进行分析和研究,对比分析BIM模型的内部创建与外部"购买"等不同的获取方式。指出建筑企业利用员工进行BIM模型创建最具优势;在企业不具备相应资源的情况下,则可以通过组建BIM工作团队建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