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介绍了电流模式电路的基本概念和发展概况,与电压模式电路相比较,电流模式电路的主要性能特点。并介绍了广泛应用于各种电流模式电路的第二代电流控制电流传输器原件的跨导线性环特性和端口特性,以及其基本组成共源共栅电流镜,并提出了基于共源共栅电流镜的新型COMS电流传输器。在此基础上,设计了基于电流控制电流传输器的电流模式积分电路,并利用Hspice软件进行输入为正弦波和方波时的输出波形的仿真验证。  相似文献   

2.
FED显示驱动电路结构及其场发射特性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从场发射的基本原理出发,分析了影响场发射电流的内外因素。阴极表面强电场是产 生发射电流的必要条件,但像素的不均匀性和场发射特性的非线性导致无法产生精确的发射电流,由此带来了亮度调节的可控性差;阴极驱动电路作为发射电流回路的一部分,其电路结构直接影响发射电流的控制特性,分析表明电流驱动模式能对阳极束电流进行精确控制,是实现FED亮度控制的理想驱动方式。  相似文献   

3.
为了解决电感值不准确导致的boost变换器模型偏差,进而不能实现良好的临界导通模式控制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电流自恢复的数字预测纹波控制电路.根据电感电流的纹波特性,该控制器预测开关元件的导通及关断时间,将电感电流控制在临界导通模式.基于电感电流阻尼模型,证明了电感电流具有自动恢复到临界导通模式的特性,因而不需要电流检测...  相似文献   

4.
常见可控电流源其控制特性多数都呈线性,而以自动负反馈控制为特征的某些电路对线性度并没有严格的要求.相反,如利用非线性电路的个别特殊性质来改善性能、简化结构,会收到非常显著的效果.本文介绍的用非线性可控电流源构成恒流电源便是一例. 一、控制特性分析图1电路具有非线性电流控制特性.它由微电流  相似文献   

5.
摄像管内信号电流I_s、电子束电流I_b、返回电子束电流I_r之间始终保持I_b=I_s+I_r的关系。本文从这一关系出发得出,为了消除图像中高亮度处的慧尾,控制电子束的办法有三种:信号电流(I_s)反馈控制电子束方式,返回电子束电流(I_r)反馈控制电子束方式和等效返回电子束电流(I_R)反馈控制电子束方式,并以2/3英寸、1英寸硒砷碲管的实际参数为基础,对其中最佳的第三种控制电子束方式的模型电路静态和暂态控制特性进行较详细的分析和实测,找出瞬间发生的电子束电流不足与控制特性的调整和图像慧尾改善度、图像信号波形的失真度之间对应关系,论述了最佳工作状态和控制特性的选定方法以及图像在不产生慧尾和模糊时,与正常信号电流的光圈比较,自动最佳电子束电路(ABO)的控制范围扩大4档以上,即进光量可扩大16倍以上。文中还指出只要在信号电流的输出端加入信号校正电路,则ABO电路也适用于二极管枪摄像管。  相似文献   

6.
《信息技术》2017,(4):148-152
开关磁阻电机转矩逆模型的精度对于采用电流控制方式实现转矩控制的系统有很大的影响,文中采用经细菌群体趋药性算法优化后的最小二乘支持向量机建立开关磁阻电机的转矩逆模型,获得电流-转矩-角度特性;进而结合转矩分配函数和电流控制环构SRM转矩控制系统。通过仿真实验表明,该转矩逆模型准确地反映了电机的电流-转矩-角度特性,提高了开关磁阻电机控制系统中电流控制环的精度,并对该系统转矩脉动的抑制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7.
并行电流模式控制Boost变换器的建模与仿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基于BoostDC-DC变换器,提出了一种新的控制方法:并行电流模式控制。在这种颓的控制方法下,占空比由并行的电压项和电流项组成,电压项由参考电压和输入电压决定;电流项由电感电流,参考电流和参考电压决定。该控制方法不同于传统的外环为电压环内环为电流环的双环控制。建立了并行电流模式控制的Boost DC—DC变换器的小信号模型。给出了基于传递函数的Matlab/Simulink仿真模型和在PSIM环境下的电路仿真模型。仿真结果显示基于传递函数的仿真和基于电路模块的仿真结果一致,证实了本文所建立模型的正确性。同时仿真结果也表明并行电流模式控制比电压模式控制具有更好的控制特性。  相似文献   

8.
丁凯  胡云 《电子质量》2023,(4):40-43
以储能直流电源为研究对象,引入了一种前馈控制方法。首先,详细地介绍了传统闭环的缺陷,分析了引入前馈后的控制策略对电源外特性的影响;然后,对电路拓扑结构、控制算法和控制策略等进行理论分析,用DSP实现数字控制,之后进行实物研制;最后,基于全桥DC-DC变换器的拓扑结构,分析了双闭环控制策略无法提高开关电源外部特性的主要原因,研究了一种负载电流前馈控制的双闭环控制策略。该策略在电压和电流双闭环的基础上增加了一个负载电流补偿环节,其中电压环采用了PID控制,而电流环则采用了滞环控制,这种控制方式不仅能有效地提高电源的外部特性,而且能在不同的电压等级下获得高质量的直流输出。  相似文献   

9.
在分析永磁同步电动机数学模型的基础上,推导出基于最大转矩电流比的矢量控制,但动态耦合关系依然存在,这造成了动态过程中电流分量互相影响,尤其在高速过渡过程中动态耦合影响更为显著,使电动机的动态性能变差。本文推导出一种偏差解耦控制,并与传统的反馈解耦控制进行了对比分析。仿真结果表明偏差解耦控制具有很好的电流控制特性。  相似文献   

10.
陈登锴  王君艳 《现代电子技术》2007,30(11):103-105,111
目前国内外的一些大半导体公司陆续推出各种控制方法的PFC控制IC,但对于同等输出功率等级,究竟该如何选择最合适的工作模式,却很少有文章涉及完全系统的比较研究,本文对比分析了BOOST功率因数校正器工作在电感电流断续DCM、电感电流临界CRM和电感电流连续CCM模式下的工作特性和设计方法,并通过实验验证他们各自的工作特性,从而给出一个选用原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