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采用X射线四环衍射技术对比分析了通过冷轧和轧制中间热处理制备的2种Ni-9.3at%W(Ni9W)合金基带的轧制织构和再结晶织构,研究了不同Ni9W合金基带在热处理过程中轧制织构向再结晶织构的演变。其次,采用背散射电子衍射(EBSD)技术对以上2种Ni9W合金基带的微观组织和立方织构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与传统冷轧Ni9W合金基带的轧制织构相比,经轧制中间热处理后其轧制织构中S取向和Copper取向的含量增加、Brass取向的含量减少,使其轧制织构的类型介于Brass型轧制织构与Copper型轧制织构之间。2种Ni9W合金基带经低温回复后,其轧制织构含量均有一定的增加;另外,再结晶过程中轧制织构的含量均迅速降低,但立方取向的含量并没有明显增加,而是出现大量的随机取向,Ni9W的再结晶具有了连续再结晶的特征,这也是导致Ni9W合金基带较难形成立方织构的一个主要原因。虽然经过轧制中间热处理后Ni9W合金基带在初始再结晶完成后并没有形成一定强度的立方织构,但其立方取向的含量仍然能在进一步热处理过程中通过立方取向晶粒的长大而得到加强。最后,采用轧制中间热处理制备的Ni9W合金基带经两步高温热处理后其立方织构的含量达到84.5%(15°)。  相似文献   

2.
采用轧制辅助双轴织构技术(RABi TS)制备了无磁性强立方织构的Cu60Ni40合金基带。对Cu60Ni40合金基带冷轧及再结晶退火后的织构进行分析。结果表明:轧制总变形量及再结晶退火工艺是影响Cu60Ni40合金基带再结晶晶粒取向的主要因素。经过大变形量冷轧,Cu60Ni40合金基带表面可以得到典型的铜型轧制织构。通过优化的冷轧及两步再结晶退火工艺获得了立方织构含量高达99.7%(≤10°)、小角度晶界含量高达95.1%的Cu60Ni40合金基带,Σ3孪晶界含量为0.1%。  相似文献   

3.
采用热等静压(HIP)法制备芯层为Ni-12%W(Ni12W,摩尔分数)合金、外层为Ni-5%W(Ni5W,摩尔分数)合金的Ni5W/Ni12W/Ni5W 3层复合初始坯锭:采用压延辅助双轴织构技术(RABiTSTM)通过直接冷轧及再结晶退火获得Ni5W/Ni12W/NiSW复合基带;采用X射线四环衍射技术(XRD)及背散射电子衍射技术(EBSD)对复合基带表面冷轧及再结晶织构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冷轧复合基带表面形成较强的铜型形变织构,再结晶退火后复合基带表面形成锐利的立方织构,其立方织构含量达到99.1%(≤10°),与商业用Ni5W合金基带水平相当.  相似文献   

4.
采用X射线四环衍射及电子背散射衍射技术对Ni-9.3at%W(Ni9W)温轧基带表面进行轧制织构与再结晶织构分析,研究了Ni9W合金基带温轧织构的形成与转变。结果表明,轧制过程采用温轧的方法能有效提高Ni9W合金基带轧制织构中的S取向与C取向的含量,并且随着变形量的增加Ni9W合金基带的形变织构由黄铜型织构向黄铜型和铜型的混合型织构转变,这有利于再结晶之后形成较强的立方织构。  相似文献   

5.
为了制备能够满足YBCO涂层导体所需的高强、低磁性基带,采用轧制辅助双轴织构技术(RABiTS)制备Ni-5at%W(Ni5W)合金基带,在不同温度及热处理制度下进行再结晶热处理。采用背散射电子衍射技术对基带织构情况进行研究,结果表明,Ni5W合金基带的初始再结晶温度为700℃,随退火温度升高,轧制织构不断向立方织构转变,在1200℃时立方织构百分含量接近100%。采用700℃预退火30 min后在进行1200℃退火1 h后,基带立方织构含量仍然很高,并且比一步退火法获得的立方织构更为锐利。  相似文献   

6.
采用压延辅助双轴织构技术制备了涂层导体用Ni7W/Ni12W/Ni7W复合基带。复合基带轧制形变过程加入3次不同温度的轧制中间热处理优化其形变组织。采用X射线衍射及背散射电子衍射技术分析了复合基带轧制过程中表面及截面的形变及回复组织,以此探索轧制中间热处理温度对Ni7W/Ni12W/Ni7W复合基带形变及立方织构形成过程的影响机制。结果显示,经600S°C/60Smin轧制中间热处理后的复合基带在较低的再结晶温度下获得了95% (<10°)的高立方织构含量。晶体取向分布图表明该中间热处理温度下复合基带回复及初始再结晶组织中立方取向的晶粒含量都更高;不同取向间点对点的晶体取向差分析证实了立方取向晶粒较大的晶界角,这使立方取向在回复及初始再结晶过程具有高的界面迁移率,从而促进了后续再结晶过程强立方织构的形成。  相似文献   

7.
采用放电等离子体烧结的方法制备了外层为Cu_(60)Ni_(40)合金,芯层为Ni_9W合金的Cu基复合坯锭,结合传统的RABiTS路线成功获得了无铁磁性、高强度、强立方织构的Cu_(60)Ni_(40)-Ni_9W-Cu_(60)Ni_(40)复合基带。利用EBSD技术对复合基带轧制织构及再结晶退火后的微取向特征进行了分析表征。测试结果表明:大变形量冷轧后复合基带表面形成了典型的铜型轧制织构,在截面方向上织构呈现梯度分布的特征,在再结晶退火后该复合基带表面立方织构含量达到了97.6%(10°),并发现,在再结晶过程中立方织构优先在外层材料中形核、长大,并逐渐吞并周围的非立方晶粒。对其力学性能表征发现:该复合基带在室温下的屈服强度为170 MPa,达到了商业化Ni_5W合金基带的水平。  相似文献   

8.
采用中频感应熔炼方法制备Ni-5at%W合金锭,经锻造和热轧后,再冷轧到50 m长,厚度为60 μm的带材。随后在800~1200 ℃进行再结晶退火处理。在兼顾“高织构”和“浅晶界”要求下,得出1100 ℃/0.5 h是Ni5W合金基带最佳的退火工艺。根据X射线衍射(XRD)和电子背散射衍射技术(EBSD)结果,在1100 ℃/0.5 h时该Ni5W合金基带的再结晶立方织构含量达到98.9%(≤10°),且晶粒尺寸均匀。退火后的Ni5W合金基带扫描半高宽(FWHM)值和孪晶界含量接近德国Dresden公司商业化Ni5W合金基带的水平  相似文献   

9.
采用光学显微镜(OM)、X射线四环衍射(XRD)、电子背散射衍射(EBSD)技术分析研究了形变细化晶粒、润滑轧制对Ni-9.3 at%W(Ni9.3W)合金基带立方织构形成的影响。结果表明,采用形变细化晶粒的方法能有效提高Ni9.3W合金基带的立方织构含量,并且随着初始形变量的增加,晶粒细化程度增大,立方织构含量增高,采用优化的形变细化晶粒工艺使得Ni9.3W合金基带立方织构含量提高了9.8%。另外,增加形变细化晶粒后的轧制总变形量,立方织构含量进一步提升了24.7%。相比非润滑轧制而言,采用润滑轧制,轧制织构中获得了较多的S取向与Copper取向,经再结晶退火后,润滑轧制基带的立方织构含量比非润滑轧制基带的立方织构含量高9.6%,达到了86.7%(15°),而且孪晶界数量、小角度晶界含量均要优于非润滑轧制,说明润滑轧制对立方织构形成有着积极的影响。  相似文献   

10.
采用光学显微镜(OM)、X射线四环衍射(XRD)技术、电子背散射衍射(EBSD)技术分析研究了形变细化晶粒、润滑轧制对Ni-9.3at.%W(Ni9.3W)合金基带立方织构形成的影响。结果表明,采用形变细化晶粒的方法能有效提高Ni9.3W合金基带的立方织构含量,并且随着初始形变量的增加,晶粒细化程度越大,立方织构含量越高,采用优化的形变细化晶粒工艺使得Ni9.3W合金基带立方织构含量提高了9.8%。另外,增加形变细化晶粒后的轧制总变形量,立方织构含量进一步提升了24.7%,根据以上结果,确定了初始坯锭制备阶段的参数。在此基础上,研究了轧制变形的润滑与非润滑对立方织构形成的影响,相比非润滑轧制而言,采用润滑轧制,轧制织构中获得了较多的S取向与Copper取向,经再结晶退火后,润滑轧制基带的立方织构含量比非润滑轧制基带的立方织构含量高9.6%,达到了86.7%(<15°),而且孪晶界数量、小角度晶界含量均要优于非润滑轧制,说明润滑轧制对立方织构形成有着积极的影响。  相似文献   

11.
讨论了HYRH12各种退火工艺及退火组织,分析了辊坯球化退火不正常组织,并与NADCA#207标准退火组织评级图进行了对比和说明。  相似文献   

12.
为锻件余热等温研究开发了炉型。该炉可同锻压设备联线,用于大批量生产,可保证质量稳定。  相似文献   

13.
A number of annealing cycles were investigated in an attempt to find the optimum cycle that results in an attractive combination of mechanical and formability properties of an extra deep drawing (EDD) quality steel. It was found that the cycle that involved an intermediate anneal at 600 °C followed by further soaking at 700 °C resulted in the best combination of mechanical and formability properties. It was also found that the rate of heating up to 600 °C can be kept at 50 °C/h while the heating has to be done at a rate of 30 °C/h from 600 °C to the final annealing temperature of 700 °C. The desirable combination of mechanical and formability properties has been correlated with the microstructure that shows pancaking of the annealed grains accompanied by precipitation of carbides. Precipitates of carbides are more in number and smaller in size in the case of samples annealed by the cycle mentioned above compared to the ones annealed by other cycles. They are spherical in shape, which is desirable for forming applications.  相似文献   

14.
针对55MnB钢设计了亚温退火、等温球化退火、周期球化退火三种球化退火工艺,通过组织观察和硬度测定、碳化物电解萃取、XRD物相分析等手段来研究球化退火工艺对55MnB钢碳化物球化效果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亚温退火的碳化物球化效果不明显,组织中仍有一些片状珠光体存在;等温球化退火和周期球化退火的碳化物球化效果较好,碳化物基本上呈球状或粒状弥散分布在铁素体基体上。在球化退火过程中,碳化物的主要类型为M3C,并且不随球化退火工艺的改变而改变。  相似文献   

15.
对不同退火温度和退火时间处理的镁铝复合板进行显微组织观察、能谱分析和硬度测量。结果表明:退火处理后,复合界面上生成了新的扩散层,随着退火温度升高,结合层和扩散层的厚度增加,晶粒变大, 随着退火时间的增加,结合层的厚度先上升后下降,而扩散层的厚度一直在上升,晶粒变小。扩散层厚度过大时,该区域内组成物质主要是脆硬相的金属间化合物,结合层和扩散层分别生成了Al12Mg17和Al3Mg2,复合界面成为脆性结构,复合强度反而降低。 350 ℃下60 min退火处理为较理想的退火工艺。  相似文献   

16.
我国冷轧宽带钢连续退火机组建设发展趋势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郑剑辉  于海  张洋冰  田发禹 《轧钢》2009,26(6):49-52
介绍了我国冷轧宽带钢连续退火机组的建设情况,分析了其特点,并对冷轧宽带钢连续退火机组未来发展方向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17.
用真空氢气退火炉对两个批次DT4C纯铁零件进行了高温退火试验,研究了1050~1150 ℃高温退火温度及不同冷却速度下零件尺寸及矫顽力的变化。结果表明,当采用1050~1150 ℃高温退火后能明显降低矫顽力,但零件外圆尺寸发生不规则变化,最大收缩率在0.20%左右,最大膨胀率在0.27%左右。矫顽力不合格的零件如尺寸误差能合要求的,可采用1050~1150 ℃退火降低矫顽力。矫顽力不合格的原材料,先要对毛坯料进行1050~1150 ℃高温退火,再对机加工后零件进行900 ℃中温去应力退火。采用1050~1150 ℃高温退火时,可以将1120 ℃→900 ℃过程的冷却速度提高至120 ℃/h,以缩短零件的处理周期。  相似文献   

18.
合金焊丝退火工艺的改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传统工艺退火处理后的合金低碳钢焊丝ER110S,在后续的拉拔加工中,加工硬化导致经常断丝;金相分析发现,退火后的原材料组织中存在大量不连续分布的贝氏体组织和弥散分布的碳化物.应用DSC分析重新确定该材料的相变温度点Ac_1、Ac_3,通过完全退火和再结晶退火工艺实验,得出700℃保温15h、随炉冷却到300℃出炉空冷的再结晶退火工艺.能够满足焊丝拉拔加工的力学性能要求.  相似文献   

19.
600MPa级冷轧连续退火双相钢临界区加热温度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应用光亮连续退火模拟实验机,在300℃过时效的工艺条件下,通过连续退火实验研究了临界区加热温度对600 MPa级冷轧连续退火双相钢组织和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临界区加热温度越高,第二相组织(贝氏体和岛状马氏体)数量越多,贝氏体组织越粗大,岛状马氏体数量越少;临界加热温度越高,试验钢的强度越高,伸长率越低,屈强比越高;在所设定工艺下,临界区加热温度为780℃时,试验钢的综合力学性能最优.  相似文献   

20.
研究了390MPa级高强IF钢在连续退火和罩式退火条件下的组织与性能,结果表明,连续退火和罩式退火后P210P1钢的组织均较纯净,为铁素体组织;与连退卷相比,罩退卷的晶粒尺寸偏小,且晶粒尺寸均匀性较差.连退卷力学性能指标均满足国标要求,而罩退卷的r90°值较低,其余指标与连退卷相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