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分析了石壕煤矿12051工作面下巷突水原因,指出突水水源为奥陶系承压岩溶裂隙水,导水通道为落差97m的F44大断层。提出了矿井防治水工作建议。  相似文献   

2.
慕洪才 《中国煤炭》2005,31(4):11-13
分析了石壕煤矿12051工作面下巷突水原因,介绍了治理方案和取得的效果。  相似文献   

3.
介绍了跃进煤矿25030工作面突水过程,分析了水质资料,提出了该面突水系顶板砾岩裂隙水透过采煤后形成的导水裂隙在自重作用下涌入工作面所致;针对本次突水出现的问题,提出了防治水工作建议.  相似文献   

4.
关于福建省潘洛铁矿洛阳矿区南块段100m水平中段运输大巷的突水原因,至今尚有不同看法。在分析矿区水文地质条件的基础上,从突水部位的地质现象、水力学特征、断裂构造的井上下对照等方面对断层带突水的观点提出了质疑,基于对突水水源和突水通道的分析,提出了岩溶突水的观点。  相似文献   

5.
矿井突水灾害严重威胁煤矿的安全生产,有效防治矿井水害对煤矿安全具有特殊意义.文章以某矿工作面运输巷掘进期间特大突水事件为背景,从矿井开采实践、奥灰水位变化和水质分析结果3个方面综合确定此次突水水源为奥灰水,并根据突水实际情况,分析可能引起此次突水的导水构造,针对突水通道探查的难点制定了相应的通道探查方案.探查结果表明,2~#煤层底板以下存在一条落差为120 m的正断层,使得煤层底板与下盘奥灰含水层的间距不足30 m,剩余隔水层的厚度和强度均不足以抵抗高压奥灰水,致使巷道掘进期间,高压奥灰水突破巷道围岩,发生奥灰特大突水灾害.  相似文献   

6.
通过对石壕煤矿12051工作面运输巷突水点水害的分析和论证,在确保矿井安全生产的前提下,采取相应的综合防治水措施,不但对突水点起到了防治作用,而且保证了煤炭资源的最大限度采出,同时解决了矿区生产生活用水的难题。  相似文献   

7.
李松营  高荣斌 《中州煤炭》1999,(3):39-39,46
从突水水源和导水通道两方面分析了新安煤矿12161工作面特大突水灾害的成因,并对该矿的防治工作提出了初步意见。  相似文献   

8.
朝川矿一井水文地质条件复杂,二1煤层安全开采受到底部石炭系太原组薄层灰岩和寒武系灰岩岩溶承压水突水威胁。在二1-21070工作面回采过程中,发生1次底板涌水量为740 m3/h的突水事故。从突水位置及其附近断层、地层结构上看,突水水源可能是石炭寒武系灰岩岩溶水,但通过水质识别、水量和水位动态资料分析,并结合井田水文地质条件综合判断,突水水源实际是小煤窑采空区积水,通过采动裂隙及断层以越流方式间接补给了煤层底板岩溶水。通过采用充填法对小煤窑井口进行处理,并对工作面断层附近底板进行了注浆加固,使二1-21070工作面实现了安全开采。  相似文献   

9.
兖州矿区南屯煤矿曾发生14次井下突水事故,最大突水量为413m^3/h。作者详细分析了南屯矿井涌水规律及突水特征,将突水划分为导水断层突水、向斜突水及采动裂隙波及红层突水三种类型,并根据各自的突水特征,提出了防治水工作的建议。  相似文献   

10.
张海荣 《矿业世界》1995,(1):30-31,34
通过对3314下工作面突水原因的分析,提出了上层煤回采后,由于易破碎、易膨胀的泥岩经过地下水作用重新胶结,再次形成隔水层,从而使处于上层煤顶板导水裂隙带的砂岩形成强含水层,给下层煤回采造成严重危害。  相似文献   

11.
漳村煤矿1312工作面在回采过程中发生间断性涌水,但依据经验公式计算顶板断裂带高度并未发育到含水层。通过分析顶板水文地质条件,运用RFPA数值模拟与现场实际探测研究顶板导水裂隙带发育规律。结果表明: ①经验公式计算得到的顶板导水断裂带最大高度为45~58 m,与RFPA数值模拟得到的95 m相差较大,顶板亚关键层薄以及距3煤顶板距离小于58 m是使得裂隙带发育偏高的主要原因;②现场探测测得顶板裂隙带发育高度约为96 m,与RFPA模拟相符合;③关键层与含水层空间位置及岩层分布规律决定了工作面回采顶板会发生间断性涌水以及滞后涌水。  相似文献   

12.
高超 《建井技术》2016,(5):25-28
郴州双园冲锡多金属矿230m中段巷道施工中发生突水事故后,采用工作面注浆法封堵,浇筑混凝土止浆墙,预留止浆岩柱。注浆时,先注单液水泥浆,先稀后浓;后注水泥-水玻璃双液浆,注浆堵水率100%。通过注浆,有效地封堵了废旧封闭不良钻孔充水通道,解决了水患问题,保证了巷道施工安全。  相似文献   

13.
根据王河煤矿以往的突水资料,在总结突水规律的基础上,利用水化学及同位素方法对其补给水源进行了分析,并通过充水途径的分析,指出了威胁一1煤安全生产的主要含水层为奥陶系灰岩岩溶裂隙含水层和石炭系太原组L1-2灰岩含水层,充水补给来源为南部寒武-奥陶出露山区,主要充水途径为构造裂隙和采动裂隙.  相似文献   

14.
根据矿区的地质和水文地质资料,分析了118工作面发生突水的背景、原因、通道、水源等,得出洛河组砂岩裂隙含水层向宜君组砾岩与下伏泥岩形成的顶板离层空间充水是其主要水源,提出可通过破坏离层封闭性和超前疏放离层水等途径来预防离层水突水事故的发生。  相似文献   

15.
姬中奎 《煤矿安全》2014,(8):188-191
为了分析柠条塔矿S1210工作面突水的原因,阐述了周边矿井及柠条塔矿以往采掘中的水害情况,总结了S1210工作面的突水特征,叙述了突水后进行的勘探工作,研究了造成突水的突水通道、突水水源、突水补给条件及突水的差异性。分析认为,本次突水的通道为冒落带及导水裂隙带;直接突水水源为延安组砂岩水及直罗组砂岩水,其中直罗组砂岩水为主要直接充水水源,间接突水水源为第四系松散层水及烧变岩水;突水的补给条件好与地表风积沙地貌入渗系数大有关;研究认为,本次突水与周边矿井差异性较大与突水位置为直罗期古河流冲刷带有关。  相似文献   

16.
宋加宏  李明 《建井技术》2001,22(5):7-10
介绍了较有特色的下山掘进工作面排水系统,强调了在施工中摸清水文地质情况,优化巷道设计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17.
苏建军  孟迪  杨国强 《中州煤炭》2010,(6):71-72,75
为了满足矿井生产需要,将原巷道半圆拱形巷道小断面改扩为三心拱形大断面,采用U型棚+锚索(杆)+网+钢带+喷浆复合支护,效果明显,有效地控制了围岩顶板下沉量,满足了巷道通风、运输、行人的需要,实现了本质安全。  相似文献   

18.
为了研究矿井发生特大突水后的动水截流钻探技术,以黄沙矿112106工作面堵水工程为例,阐述了堵水工程和钻探工程的实施过程,总结分析了钻探施工中的技术要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