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行业动态     
《小城镇建设》2014,(3):11-12
<正>住房和城乡建设部下发通知要求开展县(市)城乡总体规划试点为全面推动城乡发展一体化,住建部近日下发通知,决定在全国开展县(市)城乡总体规划暨"三规合一"试点工作。通知要求,各地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全面落实新型城镇化的战略要求,坚持以人为本、优化布局、生态文明、传承文化的原则,按照城乡一体、全域管控、部门协作的要求,编制县(市)城乡总体规划,实现经济社会发展、城乡、土地利用规划的"三住房和城乡建设  相似文献   

2.
在土地供给有限、人地矛盾突出的情况下。城市园区建设和发展必须遵循科学规划、合理布局的原则,优化用地结构,实现可持续发展。坚持科学发展理念、不断求索培育土地集约利用新思路,完善土地管理制度、不断探索科学规划土地利用新机制。创新土地利用方式、不断摸索提高土地利用效率新途径.是新时期下不断促进城市土地资源集约利用的三维路径。  相似文献   

3.
城乡结合部的土地可持续利用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将西方古典经济学地租理论以及马克思主义地租理论与我国土地发展实践相结合,对于探索城乡结合部的土地可持续利用具有指导意义。本文从地租理论出发分析城乡结合部的形成过程和土地利用格局,针对城乡结合部的现状和问题,探讨总结出增加基础设施投入、改善环境、优化土地资源配置、合理规划等解决办法,以实现城乡结合部土地的可持续利用。  相似文献   

4.
珠海西部地区新农村建设的规划对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杨峥屏  但秋君 《规划师》2006,22(5):27-29
东西部发展不平衡、城乡差距大,已成为制约珠海城市化发展的主要矛盾.新时期珠海西部地区村镇规划应坚持"城乡一体、协调发展"的方针,以集约利用土地、控制建设用地规模为原则,优化城镇空间布局,建立合理的镇村体系,改善中心村居住环境和村庄建设面貌,建设农村新家园.  相似文献   

5.
分析了上海城乡土地利用方式现状与存的在问题,在借鉴东京、香港等国际大都市土地利用方式转变经验的基础上,提出了资源紧约束背景下上海城乡土地利用方式转变的基本思路:(1)土地利用的价值索取方式应从土地资本化转向土地社会化;(2)城市用地的空间扩张方式应从郊外低效的平面扩张模式转向多中心紧凑型发展模式;(3)城市用地的结构优化方式应从单一用途转向混合利用和类型转换;(4)城乡土地利用的效率提升方式应从资源和要素驱动为主转向低碳化和循环利用为主;(5)耕地保护方式应从严控数量为主转向提升产出效益为主。最后,探讨了机制创新和政策支撑等保障措施。  相似文献   

6.
规划在线     
<正>中共中央、国务院出台意见加强和完善城乡社区治理新华社6月12日受权播发《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强和完善城乡社区治理的意见》。意见提出到2020年,基本形成基层党组织领导、基层政府主导的多方参与、共同治理的城乡社区治理体系。意见明确了加强和完善城乡社区治理要坚持的五项基本原则,即坚持党的领导,固本强基;坚持以人为本,服务居民;坚持改革创新,依法治理;坚持城乡统筹,协调发展;坚持因地制宜,突出特色。  相似文献   

7.
上海信息     
<正>上海市规划和国土资源管理局召开城乡总体规划与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推进会10月29日,上海市规划和国土资源管理局为加快开展城乡总体规划与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编制工作,在闵行区浦江镇召开区(县)、镇(乡)城乡总体规划与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编制工作推进会。  相似文献   

8.
<正>国土资源部日前印发通知,正式启动"十三五"全国和省级土地整治规划编制工作。通知强调,"十三五"土地整治规划编制应遵循保护优先、城乡统筹、依法依规、民主决策的原则,坚持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和最严格的节约用地制度,以保障国家粮食安全为首要目标,大力推进农用地整治和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以促进新农村建设和新型城镇化为基本导向,大力推进城乡散乱、闲置、低效建设用地整治利用;以改善生态环境为根本要求,大力推进废弃、污染、退化土地复垦治理。  相似文献   

9.
本文结合河南省的实际情况及城镇、工业、农业发展的关系,就我省城镇土地的规划与利用现状进行了系统、深入分析。掌握土地利用现状情况及存在的问题,结合镇域土地未来需求,提出土地利用城乡统筹策略,通过整理与挖掘土地资源,实现建设用地的动态平衡;倡导使用环境友好型土地利用模式;根据各片区土地用途不同提出适宜的土地开发利用模式,最后提出了保障土地利用城乡统筹的对策与建议。  相似文献   

10.
基于人地和谐分形的城乡建设用地面积测算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城乡统筹规划中,城乡建设用地面积的确定是优化城乡空间结构,发挥土地综合生产功能和生态服务功能,集约高效利用土地资源的首要条件。本文尝试运用人地和谐分形关系的思想方法,应用GIS空间分析技术,以合理集约利用土地资源、保护生态环境为目标,对成都市新都区城乡聚落与水系的分形关系规律进行实证研究,并由此探索了确定与自然处于和谐包容状态的城乡建设用地面积最优值和最大值的分形测算方法。  相似文献   

11.
上海节约集约土地资源的生态思考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上海作为特大城市,人地矛盾突出,生态空间紧缺,环境容量有限,如何将生态安全理念与土地使用规划相结合,探索节约集约土地资源的规划思路,是上海贯彻城乡统筹实现城市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命题.以上海为例,从生态视角对土地作为一种生态资源进行分析,审视以往土地使用规划的传统观念,确立城乡统筹背景下紧凑发展的规划模式;提出上海城乡一体化要从注重对城镇规模的关注转向对生态环境资源的保护,引导城市在空间选择上将有限的土地资源集中到城市化的重点区域和城市生态空间.  相似文献   

12.
城市的空间结构本质上是经济、产业等因素在城市范围内的空间投影,在研究有关城市用地问题时应当充分考虑产业因素的影响。近年来国家高度重视创新在经济发展中的作用,发展创新型产业已成为城市产业发展的必然趋势。零散工业用地是在我国快速城市化过程中出现的一种独特的用地类型,与工业区中集聚的工业用地相比具有不同的特点。但目前各地对零散工业用地缺乏较为明确的发展思路,影响了其优化调整的进程。本文试图站在城市产业发展的视角,通过研究创新性产业对城市空间的影响以及零散工业用地调整所面临的问题,提出将发展创新型产业作为零散工业用地的优化调整方向,并结合城市规划用地管理提出切实可行的建议与措施。  相似文献   

13.
新型城镇化过程中城乡建设用地的永续利用和合理扩张是社会各界关注的热点问题,也是空间规划改革的重要内容.现有的研究往往从城镇扩张、土地非农化等角度分析建设用地的整体演变规律,对于用地结构、空间特征的关注往往不够.考虑到我国特殊的城乡二元土地制度,城镇和农村建设用地扩张相对独立,需要将两者统筹起来,分析城镇、农村和工矿建设用地各自空间格局和增长趋势的特征.选取我国城镇化较为迅速的首都地区作为研究对象,以2000-2010年间的空间数据为基础,从城乡建设用地的规模分布、结构比例、增长趋势、内部结构变化等几个方面总结其演变规律,并从空间管理、内部转换、政策工具三个方面给出建议.  相似文献   

14.
城乡空间统筹下的厦门农村发展规划与建设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王唯山 《规划师》2007,23(2):8-11
城乡统筹及城乡空间整体规划是城市和农村"双赢"发展的有力保障,全面解决好农村建设发展问题,应当关注农村的主动城市化和被动城市化两种模式.厦门作为区域中心城市,根据"以城带乡统筹规划"的基本思路,对城乡空间发展进行统筹布置,强调对非城市建设用地内的农村发展实行整体规划,采取旧村改造与新村建设并举的农村空间发展模式,实施农村"金包银"等建设工程,不仅改善了人居环境,还解决了被征地农民的生产生活出路问题.  相似文献   

15.
农村集体留用地是我国征地补偿过程中形成的一种特殊补偿制度,在保障失地农民长期收益、带动集体经济发展、促进乡村振兴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然而,由于集体土地权能的缺陷与模糊,留用地土地发展权受到一定程度的抑制,不利于乡村地区的可持续发展。以土地发展权为视角,首先从城乡土地二元制度、传统法定规划空间管制、开发利用模式三方面分析了集体留用地土地发展权受抑制的表现和原因。然后进一步深入分析了留用地开发利用与“总规-详规-实施”多层次国土空间规划的关系,总结出各层次国土空间规划中留用地开发利用存在的核心问题。最后通过借鉴厦门、杭州、广州等城市多元化的留用地开发利用模式,提出国土空间规划管制与开发利用模式的联动创新是推动新时期乡村振兴,促进城乡融合高质量发展的关键路径。  相似文献   

16.
集体建设用地流转会对城市土地征用、管理、利用等产生重大影响,应采取以下应对措施:控制和缩小征地范围,以市场运作方式获取经营’生项目用地;推行年租制,发行土地债券和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债券;严格控制城市土地供给总量;集约化使用农村集体建设用地,以优化城市空间结构;清理集体建设用地隐形流转市场,并加强农村集体建设用地的产权管理。  相似文献   

17.
土地流转是城镇化建设的需要,也是现代农业的基础和前提,通过土地流转的桥梁作用,可以加快统筹城乡一体化发展,最终促进农村社会经济统筹发展,缩小农村与城市的差距。本文对沅江市草尾镇土地流转现状及措施进行分析,基于土地流转的城乡空间统筹布局进行研究,探讨城乡统筹发展实施成效,为研究城乡统筹发展规划抛砖引玉。  相似文献   

18.
城乡非建设用地规划的理论与方法探索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城乡非建设用地是指城市总体规划中确定的,在规划期内不被用于城镇及乡村建设的用地,可划分为"两级五类"。其规划主要考虑到城市生态系统开放性、非均衡性与动态性的特点,根据景观格局—过程—功能的相互关系,通过非建设用地优化土地利用的结构和空间格局,改善城市生态系统结构和过程,保证可持续发展。规划方法基于非建设用地供需平衡理论,在城市生态限建综合评价的基础上,结合人口规模预测与城市增长特征,确定非建设用地规模与空间布局。最后简要介绍了广州非建设用地规划实例。  相似文献   

19.
在我国快速城镇化的过程中,半城市化地区的土地处于城镇化、工业化和原有农业基底的剧烈冲突及重构之中,尤其是集体建设用地上市流转的趋势影响叠加,形成了半城市化地区用地性质、功能和开发方式的混合,迫切需要通过城乡规划进行合理调控和引导开发。本文立足当前的新型城镇化实践、城乡统筹发展局面和国家及地方政策背景,识别和分析半城市化地区混合用地的特征,综合运用相关理论提出集约增长、发展都市农业和挖掘地域特色的规划策略,通过成都郊区某地块规划案例的微观实证分析,对半城市化地区混合用地的开发机理和规划编制进行了探讨,为类似区域的开发提供参考借鉴。  相似文献   

20.
非建设用地的规划控制研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现代城市规划多侧重于建设用地的性质、规模、发展方向、空间布局、建设时序等方面的规划与研究,但实际操作中,时常出现"建设用地规模被突破,城市发展方向被扭曲,建设时序被颠倒,大量非建设用地被侵占,城市可持续发展受到严重挑战"的被动局面,本文将建设用地和非建设用地比作"图、底"关系,希望通过建设用地与非建设用地的双重控制遏制建设用地的无序蔓延,实现城镇建设科学、健康、有序发展目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