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水溶液中挥发性有机化合物渗透蒸发分离技术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介绍了水溶液中挥发性有机化合物 (VOCs)的各种分离方法 ,重点分析了渗透蒸发分离技术经济优势。阐释了渗透蒸发膜的选择标准、渗透蒸发过程的传质机理 ,以及原料液浓度、原料液温度、原料液流量、渗透侧压力、添加剂和膜组件型式等因素对渗透蒸发过程分离效率的影响 ,并简要预测了渗透蒸发过程的发展趋势与动态。  相似文献   

2.
制备了用于渗透蒸发的聚二甲基硅氧烷 (PDMS)硅橡胶膜 ,考察了其从水溶液中脱除苯和氯仿的渗透蒸发性能。分析讨论了料液浓度、温度和雷诺数等因素对膜渗透蒸发性能的影响。本研究中所制备的渗透蒸发膜的分离性能优于国外文献值  相似文献   

3.
渗透蒸发分离稀有机物水溶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在简述了渗透蒸发过程的基本情况后,着重介绍了渗透蒸发分离稀有机物水溶液的进展,对优先透过有机物膜的开发研究及过程参数对膜性能的影响作了系统的综述,最后指出了有机物渗透蒸发良好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4.
周志辉  吕振华  刘红 《广州化工》2010,38(11):31-35,69
概述了渗透蒸发膜分离过程和分子筛膜的优点,重点综述了沸石分子筛膜在渗透蒸发中的传输机理和传质模型,以及温度、压力、组成等对渗透蒸发膜分离性能的影响因素,介绍了分子筛膜渗透蒸发技术在有机溶剂脱水、水中脱除有机物和有机混合物分离等方面的应用,展望了分子筛膜在渗透蒸发膜分离技术中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5.
介绍了国内外硅橡胶复合膜渗透蒸发脱除微量有机物的传质研究现状;提出了硅橡胶复合膜渗透蒸发串联传质阻力扩展模型;分析了渗透蒸发过程各部分传质阻力的影响因素,包括液相边界层、膜的致密皮层、膜的多孔支撑层;得到了便于工程设计的计算方法。结果表明,该模型对进一步的应用研究以及渗透蒸发过程的优化具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6.
在自由体积扩散理论的基础上,提出了渗透蒸发过程中二元水溶液在聚合物膜中扩散的修正自由体积模型。模型中定义了2个共存因子,用以描述非理想物系在渗透蒸发膜扩散过程中的共存效应。结合4种水溶液在聚酰亚胺(PMDA-ODA)膜中的吸附实验数据所计算的膜相浓度,用本模型拟合了上述物系的渗透蒸发实验数据,获得较一致的结果。  相似文献   

7.
王晓东  赵潞潞  黄伟 《广州化工》2010,38(6):20-22,25
渗透蒸发由于其对近沸物和恒沸混合物高效的分离性能而成为当今一个基本的分离操作单元。本文首先对渗透蒸发装置及分离性能表征简要总结,然后重点概述了对沸石膜的渗透蒸发应用和渗透蒸发过程影响因素,最后针对当前研究现状,展望了沸石膜在渗透蒸发方面的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8.
二元水溶液在渗透蒸发膜中的传质模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二元水溶液在渗透蒸发膜中的传质过程进行了研究,基于Flory Huggins高分子热力学理论和Fujita自由体积理论建立了改进的溶解 扩散模型。在该模型中考虑了组分间相互作用,组分体积分数、温度、膜材料和渗透物特性对传质过程的影响,考察了组分体积分数对相互作用参数的影响,膜材料对水的溶解选择性的影响,原料液组分体积分数、操作温度以及膜厚对渗透通量和分离因子的影响。  相似文献   

9.
交联聚乙烯醇膜渗透蒸发分离乙二醇-水混合物的溶解选择性与渗透选择性的关系陈俸荣,陈洪钫(天津大学化工系,天津300072)关键词渗透蒸发,溶解选择性,渗透选择性,交联聚乙烯醇,乙二醇-水溶液1引言在渗透蒸发膜分离机理的研究中,存在着不同的观点[1-5...  相似文献   

10.
渗透蒸发与化学反应耦合过程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渗透蒸发膜分离过程往往不是单独应用 ,而是与其它的分离或反应过程进行耦合的。着重介绍了渗透蒸发膜分离过程与精馏和反应耦合过程的研究现状 ,以及讨论了渗透蒸发膜分离过程与化学反应耦合过程的数学模型和常用的渗透蒸发膜材料。  相似文献   

11.
采用动静结合的方式制备出了细菌纤维素膜。以乙醇水溶液、丙酮水溶液、乙酸水溶液为研究对象,研究了渗细菌纤维素膜的吸附性能,并讨论了透汽化过程中原料液浓度、温度对分离效果的影响及渗透汽化过程中可能的分离机理。结果表明,细菌纤维素膜能够优先透水,在渗透汽化分离乙醇和丙酮时,渗透通量随浓度的上升呈下降的趋势,温度对渗透通量的影响基本符合Arrhenius方程渗透汽化分离二者时,分离因子随浓度的增加先增加后减小。渗透汽化分离乙酸时,渗透通量随浓度的上升呈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分离因子变化不明显,温度对渗透通量的影响偏离Arrhenius方程较明显。  相似文献   

12.
采用动静结合的方式制备出了细菌纤维素膜。以乙醇水溶液、丙酮水溶液、乙酸水溶液为研究对象,研究了渗细菌纤维素膜的吸附性能,并讨论了透汽化过程中原料液浓度、温度对分离效果的影响及渗透汽化过程中可能的分离机理。结果表明,细菌纤维素膜能够优先透水,在渗透汽化分离乙醇和丙酮时,渗透通量随浓度的上升呈下降的趋势,温度对渗透通量的影响基本符合Arrhenius方程渗透汽化分离二者时,分离因子随浓度的增加先增加后减小。渗透汽化分离乙酸时,渗透通量随浓度的上升呈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分离因子变化不明显,温度对渗透通量的影响偏离Arrhenius方程较明显。  相似文献   

13.
采用带有渗透蒸发膜分离过程的膜反应器对树脂催化的双酚-A合成反应作了研究,通过与空白动力学实验数据进行比较,证明了用聚酰亚胺渗透蒸发膜对抑制反应的产物水进行连续脱除可以有效地加快反应速度,从而提高了双酚-A的单程收率,这为渗透蒸发的应用提示了一个新的领域。  相似文献   

14.
膜厚度和流动状况对渗透蒸发过程的浓差极化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刘庆林  李磊 《化学工程》2005,33(6):44-47
浓差极化对渗透蒸发过程的渗透速率和分离因子有一定负面影响。文中利用渗透蒸发过程中的分步阻力传质模型分析浓差极化,以含乙醇质量分数2%的乙醇/水为进料体系,观察进料流速对渗透蒸发过程中分离因子和通量的影响。分别估算了边界层阻力和膜阻力以及流速对边界层阻力的影响,并考察了膜厚度对浓差极化和分离因子的影响。  相似文献   

15.
文章制备了聚酰亚胺渗透汽化膜,并将其用于乙酸和N,N-二甲基乙酰胺(DMAc)脱水。实验结果表明:聚酰亚胺渗透汽化膜能有效地从乙酸和DMAc中脱除水,对于含水量为2.20 wt%的乙酸水溶液,其渗透通量为27.7 g/(m2h),分离因子为3427,溶胀度为17.7%;对于含水量为6.63 wt%的DMAc水溶液,其渗透通量为4.50 g/(m2h),透过液中无DMAc,溶胀度为36.3%。同时,随着乙酸和DMAc水溶液温度的升高,其渗透通量均增大,在乙酸体系中分离因子减小。  相似文献   

16.
膜分离技术脱除和回收空气中有机蒸气的应用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介绍了膜法脱除、回收空气中挥发性有机物(VOCs)的工业应用概况,以二个实例说明其工艺流程及系统运行的基本数据,通过日东电工,GKSS,MTR公司所用VOCs分离膜及组件,了解目前VOCs膜的大致性能,举两例说明膜法分离回收VOCs的经济可行性。  相似文献   

17.
渗透蒸发分离醋酸/水体系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介绍渗透蒸发分离醋酸/水体系的研究现状及应用前景,对目前分离醋酸/水体系的透酸膜和透水膜的性能进行较全面的归纳,阐述渗透蒸发分离醋酸/水过程的理论研究状况及存在的问题.指出膜的制备是当前首要的研究课题之一,必须开发新的膜材料并对现有膜材料进行改性;溶解-扩散理论存在相当的局限性,引入量子化学理论和分子动力学理论将对渗透蒸发过程的模拟研究产生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18.
综述了聚氨酯渗透蒸发膜在渗透蒸发分离中的研究进展,分析了聚氨酯膜软硬段结构及其它因素对其分离性能的影响,并对聚氨酯膜的改性方法进行总结和评述。指出了聚氨酯膜目前研究中存在的不足及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19.
《应用化工》2016,(11):2121-2124
在传统的正丁醇发酵过程中,通常正丁醇的浓度不仅很低,而且对发酵过程有一定的产物抑制,影响发酵过程的连续正常进行。因此考虑使用聚乙烯醇(PVA)膜在渗透蒸发的作用下浓缩低浓度正丁醇/水溶液,考察了正丁醇原料液浓度、实验温度、真空度等操作条件对膜渗透通量和分离因子的影响。结果表明,渗透通量和分离因子均随温度的增加而增加,在60℃时,分离因子达到最大值;渗透通量随正丁醇进料浓度的增加而降低,分离因子则呈先升高后减小的趋势,并出现最大值;渗透通量和分离因子均随真空度的增加而增加。  相似文献   

20.
《应用化工》2022,(11):2121-2124
在传统的正丁醇发酵过程中,通常正丁醇的浓度不仅很低,而且对发酵过程有一定的产物抑制,影响发酵过程的连续正常进行。因此考虑使用聚乙烯醇(PVA)膜在渗透蒸发的作用下浓缩低浓度正丁醇/水溶液,考察了正丁醇原料液浓度、实验温度、真空度等操作条件对膜渗透通量和分离因子的影响。结果表明,渗透通量和分离因子均随温度的增加而增加,在60℃时,分离因子达到最大值;渗透通量随正丁醇进料浓度的增加而降低,分离因子则呈先升高后减小的趋势,并出现最大值;渗透通量和分离因子均随真空度的增加而增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