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智能变电站二次设备检修处理机制分析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分析了智能变电站光缆传输的网络结构特点,对智能变电站二次设备"装置检修"压板的含义和检修处理机制进行了分析探讨,提出了使用过程中需注意的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2.
以110kV智能变电站主变调试检修工作经验为基础,分别对智能变电站的智能电子设备、智能网络通信设备的调试检修方法和保护及安全自动装置的调试问题进行了探讨,提出了解决方案。  相似文献   

3.
智能变电站设备检修的二次安全控制措施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张曼 《湖北电力》2015,39(2):32-34,51
本文主要从技术安全措施和组织安全措施两个方面对智能变电站设备检修的安全措施落实情况展开讨论。从技术方面主要通过正确地投退保护装置的智能变电站(SV)、GOOSE软压板和各智能设备检修压板来控制,从组织方面主要是提高运行人员和检修人员的技术素质以及制定相应的规章制度来管控。  相似文献   

4.
智能变电站二次设备互换性探讨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下载免费PDF全文
针对智能变电站二次设备互换性进行了探讨。分析了互换性需要具备的技术条件,并总结了同厂家同型号产品更换、不同厂商功能同类产品的互换、基于通用软硬件平台的装置功能互换三种互换模式的可行性、存在问题和解决方案。针对目前关心的不同厂商功能同类产品互换问题,分别从过程层合并单元智能终端、间隔层保护测控装置、站控层设备角度提出了设备互换性的实施方案,为推进智能变电站二次设备互换性工程实施提供了技术指导。  相似文献   

5.
陈炜佳 《电工技术》2023,(20):200-202
在智能变电站电力设备的运维中,为了提高电力设备的运行可靠性,需对运行中的设备实施预警,以此来优化检修策略。基于此,介绍了电力设备检修优化预警技术。首先对智能变电站电力设备的局部检修场景进行分析,然后针对不同的检修场景分析了相应的预警方法,最后以某地区智能变电站电力设备检修为案例,对二次设备检修优化方法进行了阐述。结果表明,和传统的检修方法相比,采用该优化方法能够显著降低设备及系统运行风险、节约设备检修资源。  相似文献   

6.
针对智能变电站二次设备检修和故障隔离工作安全风险较高的问题,本文提出了智能变电站二次设备检修和故障隔离过程中的压板操作原则,并以一座220 k V智能变电站为例,对线路、主变压器、母线二次设备检修及故障隔离的具体操作进行分析,提出明确的操作顺序及设备陪停措施,可用于指导变电运行维护人员开展操作以及检修人员编制二次安全措施票,降低因人为失误造成的一次设备误跳闸或强迫停运事故发生的概率。  相似文献   

7.
根据智能变电站二次设备特点,分析了110kV保护测控一体化装置整合对安全可靠运行,以及对变电站技术指标和造价的影响,并论述了保护测控一体化应用的可行性。根据保护测控一体化装置与集成保护、集成测控的对比,提出了保护测控一体化整合的最优方案。  相似文献   

8.
陶文伟  周凯  李金  游涛  张喜铭 《电气技术》2016,(12):102-107
电网二次设备是变电站的守卫者,对其进行状态监测是实时了解二次设备运行状态的重要手段,也是保证变电站安全稳定运行的重要保证。本文梳理了智能变电站中二次设备状态信息内容及来源,重点对二次设备实时运行状态信息进行分析,并讨论其获取方式,在此基础上,建立了二次设备状态诊断知识库,对二次设备进行故障原因分析和故障定位,为状态检修决策提供技术支持,最后通过工程实例,介绍本文研究内容的应用情况,该工程中建立了状态监测系统,实现了主站对二次设备实时监测,为二次设备状态检修提供了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9.
智能变电站运行、检修安全策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宾皑  曾平 《华东电力》2012,(6):934-937
分析了智能变电站的技术特点,结合现场运行实践和经验,讨论了智能变电站给传统运行、检修工作带来的影响和变化,并提出了变电站安全策略分析。  相似文献   

10.
智能变电站在二次回路上高度网络化,使得二次回路物理结构模糊,给检修安措带来了不便。对此建立合理的安措规则数据库能够极大地提高安措分析的效率和可靠性。该数据库可同时作为计算机辅助分析软件的分析依据。分析了安措规则的结构特点,据此给出了一种安措规则数据库的结构设计方案,主要包含操作规则编码表和设备安措规则映射表,同时对每张表的字段的详细设计做出了说明。该数据库能够适用于目前智能变电站检修安措中使用的光纤和压板操作的规则存储,并为其他的辅助分析软件提供数据访问接口。  相似文献   

11.
介绍了一个智能变电站站域保护的系统组成,给出了站域保护二次检修的校验范围、校验方法,以及投产试验和运行中出现的异常问题处理方法,对智能变电站站域保护的二次检修技术起到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12.
陈理  孟慧  陶骞 《湖北电力》2011,35(Z1):104-106
介绍了智能变电站的概念、组成及特性,分析了其突出的特点,重点分析研究了对二次设备选型的要求和不同电压等级下二次设备的选型配置方案,最后研究了建立在IEC61850标准化基础上的设备融合趋势.文中对智能变电站二次设备选型配置方案的研究有助于更加深入的理解间隔层二次设备选型和配置的特点,对以后智能变电站的建设具有十分重要的...  相似文献   

13.
智能变电站二次设备自动检测系统设计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介绍了一种基于IEC61850通信规约,由PC机和嵌入式测试仪两部分构成的自动检测系统能够实现对测试设备的自动虚拟接线,可方便、灵活地设置检测方案,实现基于检测方案的输入信号自动模拟、输出信息自动验证、测试过程自动记录等功能。自动检测系统的软、硬件设计考虑到系统实时性的需求,能够对站内二次设备大多数功能实现自动检测,对于智能变电站的测试具有积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4.
智能变电站的新特点和新变化对智能站继电保护状态检修提出了新要求,智能变电站二次设备公共信息模型是建设新型智能变电站继电保护状态检修的基础。IEC 61970和IEC 61968公共信息模型(CIM)不能为智能变电站继电保护状态检修提供全面的公共信息模型支撑。基于IEC 61970和IEC 61968的CIM基本扩展原则,通过分析继电保护装置物理结构分层以及智能变电站保护控制系统通过网络化二次回路进行信息交互的新架构,扩展了智能变电站继电保护二次设备资源公共信息模型和继电保护二次设备资产公共信息模型。提出了基于IEC 61850的变电站二次设备状态信息模型到智能变电站继电保护二次设备量测模型的模型映射方案,构建了完整的智能变电站继电保护二次设备公共信息模型架构,为智能变电站继电保护状态检修的应用和二次运维管理系统信息的集成和交互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5.
从“十一五”期间数字化变电站的研究和实践,到近年来智能变电站的理论研究、标准编制和试点应用,我国在智能变电站领域取得了重大的阶段性成果。智能变电站采用先进可靠、绿色环保的电力设备与优化设计,支持电力系统的实时在线分析和控制决策,进而提高了整个电网运行的可靠性和经济性。但是,随着智能变电站逐步从试点建设转向全面推广,其问题和弊端也逐步显露出来。现有的智能变电站网络结构复杂,二次设备与系统存在集成度低、功能分散、维护量大等问题,因此需要在新一代智能变电站的研究和建设中进行二次设备与系统的优化集成。  相似文献   

16.
按照国网公司的智能电网建设战略规划,目前智能变电站已进入全面建设阶段。智能变电站二次设备与组网方式同传统变电站存在明显差异,其设备间的联系更加紧密,设备间的互操作性是系统调试的重点,探索完善、高效的系统级调试方法是智能变电站能否顺利投产的关键。在总结智能变电站二次设备系统级调试工作经验的基础上,探讨智能变电站系统级调试方法,并对系统级调试过程中的关键问题进行探讨,提出了建议及解决方案,对今后智能变电站系统级调试工作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7.
针对智能变电站高度智能化、信息化为二次设备检修作业带来的安全风险问题,综述了智能变电站在一次设备不停电时二次设备的安全隔离措施。通过对比各种隔离措施的优缺点,综合考虑智能变电站二次回路的特点,提出了横向确定隔离范围、纵向制定操作顺序的安全隔离措施总体原则。并以典型的220 kV线路间隔为实例,分别阐述了二次设备的安全隔离措施。  相似文献   

18.
超高压电网二次设备状态检修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介绍了状态检修的概念、优点、体制演变及实现状态检修的方法,根据宁夏电网发展对电力系统二次设备实施状态检修的要求,讨论了二次设备状态检修的内容、二次设备的监测方法及要解决的诸多问题。  相似文献   

19.
智能变电站采样、跳闸、数据传输方式的改变使得检修工作面临新的变化,"明显电气断开点"的安措方法已不再适用。软压板隔离、硬压板隔离、光回路隔离、检修机制隔离的组合应用是解决具体检修情景下安措的有效手段。基于此,提出了适应智能变电站发展新变化的安措方法,分析了各IED设备检修时的安措,列举了一次设备停电时单装置调试和线路间隔检修时典型二次安措案例。  相似文献   

20.
文章以220 kV熊家嘴变电站110 kV线路间隔定检内容为例,结合工程实际调试经验和相关规程,分析了智能变电站与常规变电站二次设备定检的差异,为智能变电站运行维护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