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无规甲基化β-环糊精与苯乙烯包结物的制备和表征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在水溶液中制备了无规甲基化β-环糊精(RAMEB)/苯乙烯包结物。利用热重-差热分析、紫外-可见光谱及核磁共振波谱等检测手段研究了无规甲基化β-环糊精与苯乙烯的包合作用,对包结物的结构、性能进行了表征和分析。运用紫外-可见光谱测试溶液吸光度的变化,摩尔比法表明无规甲基化β-环糊精与苯乙烯包结物的摩尔比为1∶1。Benesi-Hildebrand方程进一步确定了包结反应的包结比以及计算出该温度下的平衡常数,表明无规甲基化β-环糊精与苯乙烯形成了摩尔比为1∶1的包结物。  相似文献   

2.
石东坡 《广州化工》2009,37(6):75-77
作为反应催化剂或包结物载体是β-环糊精(简称β-CD)最重要用途之一,而β-环糊精与客体形成配合物的相互作用是影响其性能的最主要因素。采用Chemoffice中^1H—NMR模块对β-环糊精与苯甲砜“主-客”体配合物的相互作用关系进行分析,发现Chemoffice中^1HNMR模块可判断β-环糊精“主-客”体包结物相互作用,建立准确、合适的β-环糊精“主-客”体配合物是影响判断准确性的关键。  相似文献   

3.
利用聚四氢呋喃对β-环糊精进行改性,制备出β-环糊精/聚四氢呋喃复合物,再将其与聚氨酯进行物理共混制得聚氨酯共混膜。通过SEM、FT-IR、TGA等测试方法对聚氨酯共混膜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聚四氢呋喃改性的β-环糊精在聚氨酯基体中分散性良好,制得的聚氨酯共混膜的力学性能和热性能较未加β-环糊精改性有较明显的提高。同时,β-环糊精改性聚氨酯薄膜的染色、吸湿和透湿性能均有一定程度的提高。  相似文献   

4.
α-三联噻吩的β-环糊精包结物荧光检测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王玉健  胡林  徐汉虹 《农药》2004,43(9):406-408
α-三联噻吩是广泛存在于菊科植物中的一种光活化物质,但含量较低,一般很难检测。本试验报道了一种利用荧光分光光度法分析痕量α-三联噻吩的方法。结果显示:在激发波、发射波狭缝宽度均为5.0nm,激发波长为352nm,发射波长428nm时,经肛环糊精包结后的α-三联噻吩荧光强度比同浓度未包结的α-三联噻吩荧光强度显著增强,在浓度为0.02~0.10μg/g的范围内呈良好的线性关系(R值为0.9998)。  相似文献   

5.
β-环糊精和大豆磷脂以范德化作用力、疏水作用力和氢键等通过包结反应生成了稳定的包结化合物。通过正交试验优化的包结化合物的制备条件为:β-环糊精/磷脂(质量比)为1:0.3,反应温度60℃,反应时间6h,产率为40%。  相似文献   

6.
<正>本发明属于功能材料领域,特别涉及一种β?环糊精共聚物山梨酸钾配合物的制备方法及其抑菌应用。通过酰化反应合成β-环糊精衍生物,再将其与苯乙烯通过自由基聚合反应合成β-环糊精共聚物。利用环糊精共聚物空腔结构包合山梨酸钾,制备β-环糊精共聚物山梨酸钾配合物。将配合物作为抑菌  相似文献   

7.
概述了环糊精的结构特点及其发展,介绍了β-环糊精包合物和桥联β-环糊精的制备方法。简述了国内外近年来β-环糊精及其衍生物在环保、分析化学、高分子及药剂学等领域的研究进展。总结了β-环糊精及其衍生物在科学研究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同时对β-环糊精及其衍生物在未来的发展作了展望。  相似文献   

8.
陈明俊 《广州化工》2011,39(10):100-101
研究了以β-环糊精为主体,甲基红为客体的包合反应,用X-射线衍射法和热重-差热分析法对包合物进行了表征,实验结果表明β-环糊精与甲基红摩尔比为1∶1时包合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9.
茶树油β-环糊精包合物的制备工艺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L9(34)正交试验,以包合物产率和包合率为筛选指标,以茶树油与β-环糊精的配比、包合时间、包合温度和无水乙醇与茶树油的体积比为考察因素,采用正交试验对茶树油β-环糊精包合物的制备工艺进行优选出最佳工艺条件是茶树油:β-环糊精为1∶8(mL∶g),包合时间为4 h,包合温度为50℃,无水乙醇:茶树油为1∶1(mL∶mL)。经紫外分光光度法和薄层色谱法鉴定,确实形成了茶树油环糊精包合物。  相似文献   

10.
采用β-环糊精包合法从花椒油中提取α-亚麻酸,使之其中的饱和脂肪酸与不饱和脂肪酸分离,从而提高不饱和脂肪酸的含量。通过中试考察实施了不饱和脂肪酸工业化提取的工艺设计及工艺条件,以提高α-亚麻酸的提取率。工业生产之最佳包合条件:95%乙醇∶FFΑ∶β-CD=1∶2∶16,包合温度为60℃,包合时间为1.5 h。通过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GC-MS)对包合后的脂肪酸成分进行了分析,共检测出3种脂肪酸,使α-亚麻酸的相对含量得以明显提高。  相似文献   

11.
翁文  刘丽芸  傅静  姚碧霞 《应用化工》2009,38(8):1098-1099,1111
研究了β-环糊精与维生素A醋酸酯的包结,探讨了客体添加速度、溶剂、温度等对包结物产率的影响。25℃下,往1 g的β-环糊精水溶液(60 mL)中滴加0.289 0 g的维生素A醋酸酯乙醇溶液(6 mL),滴加时间70 min,搅拌10 h,包结率可达78.0%。利用分子模拟软件模拟了β-环糊精与维生素A醋酸酯的包结。  相似文献   

12.
正本发明涉及一种对乙酰氨基酚-2-羟丙基-β-环糊精包合物的制备方法。所述包合物的组成为:对乙酰氨基酚、2-羟丙基-β-环糊精,包合物中对乙酰氨基酚与2-羟丙基-β-环糊精的摩尔比为1∶1。其工艺步骤如下:1)以乙醇为溶剂配制对乙酰氨基酚-2-羟丙基-β-环糊精溶液;2)CO_2通入结晶釜,通过改变结晶压力、结晶温度等参数达到超临界状态;3)将配制好的溶液打入结晶釜,待结晶完全  相似文献   

13.
采用研磨法合成了二苯甲酮-β-环糊精包合物,经差示量热扫描分析、热重分析、红外分析、X射线衍射分析、对包合物进行了鉴定,证明二苯甲酮-β-环糊精确实形成了一种新的体系.  相似文献   

14.
翟明翠  刘发强  苏立强 《化工时刊》2012,26(2):18-20,34
在碱性介质条件下,以β-环糊精(β-CD)和一氯乙酸为原料,通过亲核取代反应得到羧甲基-β-环糊精(CM-β-CD),并用红外光谱和核磁共振对其进行了表征。考察了反应时间、反应温度和反应物配比对制备产物取代度的影响,结果表明:一氯乙酸与β-CD的物质的量比为10∶1时,在65℃时,反应7 h,可得到取代度3.66的羧甲基-β-环糊精。  相似文献   

15.
以β-环糊精和苯甲酸为原料,采用饱和溶液法制备β-环糊精-苯甲酸包合物,通过对其进行正交试验得到优化反应条件为:反应温度为60℃,反应时间为120min,投料比n(β-环糊精):n(苯甲酸)=1.0:2.0时,该包合反应的包合率最高。  相似文献   

16.
陈珂  施介华 《浙江化工》2013,(12):21-25
运用多种光谱技术研究β-环糊精(β—CD)与去氢氢化可的松(PN)的相互作用。结果表明,β-CD与PN可形成稳定1:1包结物,其包结常数为561L/mol(30℃)。且包结过程中焓变值(△H)和熵变值(△S)分别为-25.32kJ/mol和-0.031kJ/(mol·K),表明其包结过程是一个焓驱动过程,两者之间的主要作用力是范德华力和氢键作用力。  相似文献   

17.
部分羟丙基化β-环糊精的制备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葵  林宁  唐明明 《河南化工》2004,(11):21-22
以环氧丙烷与β-环糊精为原料,在氢氧化钠水溶液中制备了部分羟丙基化β-环糊精,考察了反应和分离纯化过程的影响因素。结果表明,适当增加β-环糊精与环氧丙烷的物质的量比、延长反应时间及透析时间、升高反应温度可以提高产品的产量。所得产品在25℃时的溶解度为43.5g。  相似文献   

18.
β-环糊精     
环糊精长期以来一直是一种昂贵的精细化学品,但是,近年来由于酶技术的发展和生产规模的扩大,β-环糊精(BCD),尽管还不能算是低价的载体,却已能富有成效地应用于食品和化妆品。环糊精的制法和化学性质环糊精的制法是用α-淀粉酶分解淀粉制取麦芽糖糊精溶液,然后利用环糊精转葡萄  相似文献   

19.
以烯丙醇和环氧氯丙烷为原料,在碱性条件下制备了烯丙基缩水甘油醚。将烯丙基缩水甘油醚与β-环糊精反应合成单取代烯丙基缩水甘油醚β-环糊精。将其在过硫酸铵做引发剂和氮气保护条件下合成出β-环糊精交联聚合物。并用IR、1 HNMR进行了结构表征。分别用β-环糊精、2-O-(烯丙氧基-2-羟基丙基)-β-环糊精和β-环糊精交联聚合物对辣椒红色素进行包埋,考察比较了三种包埋物的包埋率及稳定性。  相似文献   

20.
以β-环糊精为原料,以载药量、包封率、综合评分为指标,考察了m(芦丁)∶m(β-环糊精聚合物微球)对载药量、包封率的影响。研究了不同m(芦丁)∶m(β-环糊精聚合物微球)在不同pH值条件下的释药情况。结果表明,当m(芦丁)∶m(β-环糊精聚合物微球)=0.02∶1时,包合效果较为理想。释药性能实验表明释药过程缓慢而持久,不同投料比释药在pH=1.2条件下总体较pH=7.4时更为缓慢,释药过程符合一级方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