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临盘采油厂截止2014年10月,共投产水平井190口,主要依靠注水和天然能量开发。其中主力区块大芦家馆陶组及盘40为边底水油藏,目前综合含水均已达到95%以上。要提高特高含水期油藏开发效果,需要明确影响和控制油田开发效果的关键因素,明确水平井驱替特征、含水上升模式及其主控因素等,针对敏感性因素采取有效措施,提高水平井开发效果。本项目针对临盘采油厂临25-1馆一、临2馆二、临2-6馆三3、盘4 0等典型单元水平井,通过技术调研、数值模拟、油藏工程方法等技术手段,评价目标油藏当前开发效果,分析临盘油区厚层底水油藏水平井含水上升规律及见水模式。  相似文献   

2.
对于底水油藏,采取常规水平井开发时,由于地层非均质性和流动摩阻的影响,底水锥进问题比较突出,含水率上升过快,对开发效果产生较大影响。采用中心管完井技术可以延缓底水锥进,平衡跟端生产压差,改变跟端液体流向,增加无水采油量,延长生产井寿命。以A油田某井为例,根据中心管完井压降耦合计算模型以及底水稳定机理推导出中心管见水时间计算公式。在给定套管内径尺寸和中心管外径尺寸的条件下分析了不同长度水平段的中心管见水时间的长短以及在给定中心管长度为300 m的条件下分析了不同管径尺寸的中心管见水时间的长短。  相似文献   

3.
为了较真实地模拟水平井开采底水油藏的流动状态,观寨水平井开采底水油藏过程中底水脊进的整个发展过程,研究水平井的几何因素对水平井开采底水油藏的影响,探索延缓底水脊进的途径和处理方法,本文利用大型三维油藏物理模型进行模拟实验,研究水平井开发过程中底水上升的规律及其与产能的关系,并计算得出底水上升高度与产能之间关系.得出结论:底水驱替形成水脊受水平井段长度、驱替压差、流量和驱替速度影响.随着驱替压差和驱替速度的降低水脊形成、发展速度变慢.该结论对底水油藏水平井产能设计及确定合理的生产压差提供了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4.
为提高部分低渗区块开发效果,采取水平井采油是一个较好的方法,随着水平井大量投产,利用原有直井注水补充地层能量是一个经济便捷的手段,从而形成的直井注水水平井采油的注采模式,更好的研究该模式的开发规律,利用数值模拟计算不同角度水平井的采出程度和含水率与直井采出程度和含水率的结果并进行了相心的对比,同时通过分析平面含水饱和度随生产时间的变化特征分析直外注水水平井开采的水淹规律,为直井注水,水平井采油开采方式提供可行性建议。  相似文献   

5.
边底水油藏是指开发过程中边水与底水共同驱动的油藏,由计算可知,地层倾角15°、油层厚度10m的油藏,在原始状态下即可形成120m宽的边底水区域,且随着高部位储量的动用,底水区域将进一步扩大。本文以K2t13~K2c边底水油藏为研究对象,讨论如何对该油藏进行水平井优化。  相似文献   

6.
水平井技术主要是因射孔井段在油藏中平行于油藏顶底界面延伸,增大了与油藏的接触面,降低生产压差,提高生产井产能。特别是底水油藏由于经长时间开采后,油水关系较为复杂,油水界面存在波状起伏现象,水平井技术是开发底水油藏的有效技术手段。为了充分发挥水平井的优越性,对确定水平井水平段位置及方向、水平段长度等参数进行优化研究,为经济有效动用同类油藏具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7.
水平井技术主要是因射孔井段在油藏中平行于油藏顶底界面延伸,增大了与油藏的接触面,降低生产压差,提高生产井产能。特别是底水油藏由于经长时间开采后,油水关系较为复杂,油水界面存在波状起伏现象,水平井技术是开发底水油藏的有效技术手段。为了充分发挥水平井的优越性,对确定水平井水平段位置及方向、水平段长度等参数进行优化研究,为经济有效动用同类油藏具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8.
为了更好地开发塔河油田缝洞型底水油藏,本文针对塔河油田缝洞型底水油藏非均质性强的特点,提出了缝洞型底水油藏见水时间预测方法,在研究过程中,将储层抽象成为渗透率突变地质模型,定义渗透率突变系数和区域半径比,并假定①稳定流动;②忽略毛管力,油、水间有明显的界面;③油、水的密度和粘度为常数,在此基础上给出了塔河油田缝洞型底水油藏见水时间的预测公式,并分析了渗透率突变系数和区域半径比在油井钻遇不同部位情况下对该类型油藏油井见水时间的影响。  相似文献   

9.
气顶底水油藏由于边底水能量充足或气顶面积较大而在生产过程导致含水上升较快或发生气窜,而用水平井开发可以充分发挥水平井的优势,有效控制底水及气顶锥进,大幅度提高采收率。本文在理论研究的基础上,对水平井开发中水锥形成机理进行了研究。在此基础上,对水平井投产气顶底水油藏的时机和相关参数进行了优化研究。  相似文献   

10.
长庆油田鄂尔多斯盆地长6~长8油藏为典型的超低渗透油藏,在水平井注水开发过程中表现出与直井截然不同的开发特征。本文主要致力于明确超低渗透油藏水平井水驱见效的规律。基于长庆油田典型的三种超低渗透储层,结合统计分析和数值模拟的方法,发现水平井边缝易受效、中缝难受效,注水受效后,油井转为稳产或缓慢递减,总体产量呈现分段递减的特征;同时,短水平井段、小注采单元条件下开发,注水见效程度更好。这为油田生产指标的预测和开发政策的调整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11.
以某实际油藏地质特征、开发动态为基础,采用油藏工程法,从水平段长度、水平段纵向位置、油层厚度、裂缝水平垂直渗透率比等参数出发,对影响水平井开发效果的各参数进行研究,发现当考虑井筒摩阻时,水平井产量的增幅随水平段长度的增加而减小。最优水平段长度为1500m。在相同条件下当无因次避水高度为0.9时,水平井开发效果最好。当上产压差相同时,随着油层厚度的增加,水平井的产量不断增加,当油层厚度达到40m时,水平井产量随油层厚度的增加幅度变得平缓。并利用正交设计确定各影响参数的主次顺序为:工作制度水平段长度油层厚度避水高度裂缝垂直水平渗透率比。  相似文献   

12.
在全面考虑了底水油藏水平井产能敏感性因素的条件下,通过油藏数值模拟技术,研究了定压条件下,不同敏感性因素对底水油藏水平井累积产油量随时间变化的影响规律,发现该变化规律可分为四大类,在工程应用中有较高的价值。应用多元回归原理,筛选出了影响产能的显著因素,给出了它们的重要性次序(由主到次):油藏边长、油层厚度、油层深度、原油粘度、水体倍数、生产压差、水平井长度、油层与水层孔隙度比、油层孔隙度、水平渗透率、射开程度。在有根据性选择敏感性参数的基础上,最终建立了底水油藏水平井稳产期与递减期产能模型,计算结果表明产能模型回归精度较高,能够满足油藏工程计算的需要。  相似文献   

13.
水平井开采底水油藏三维物理模拟实验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本文采用射线透视技术、流动测试技术和数控装置,建立三维的大型物理模拟模型,观察水平井开采底水油藏时水脊脊进过程,分析其典型的数据曲线,研究水脊形成与发展机理及重要的进出口动态变化特征参数。  相似文献   

14.
水平井被越来越多的用于复杂油藏的开发,为提高层状底水油藏的开发效果,发挥水平井开发优势,更好的为油藏开发提供依据,本文利用数值模拟技术研究了影响水平井产能的因素,分别就水平井长度、油层厚度、原油粘度、水平井在层状油藏中的位置及储层渗透率各向异性对水平井产能的影响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对于层状底水油藏,合理设计水平井位置、水平段长度及采油速度是提高开发效果的关键。  相似文献   

15.
水平井底水油藏变密度射孔技术优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水平井的开采实践中,底水油藏水锥进是一个严重的问题,它的出现使产油量显著下降。所以,延长油井见水时间、控制或延缓水锥进是十分重要的。而现在国内外如何在射孔技术上,人为控制生产压差,使水平井的水平段从远井地带到近井地带,固定生产压差生产,是目前油田工程人员关注的一个问题。本文考虑水平井水平段的摩阻,越到底部摩阻越大,在射孔器材上采用变孔密射孔设计方案,提出了射孔设计的计算方法,人为控制生产压差,使水平段从远井地带到近井地带,均匀流入,减缓底水的上升速度,该技术在大港油田的水平井中现场应用20余井次,见水时间都得到了不同程度的减缓,取得了显著的效果,为底水油藏水平井控制底水上升提供了宝贵的经验。  相似文献   

16.
开采底水气藏的关键技术是控制底水锥进脊进,最大程度的延长气井无水采气时间和提高气藏最终采收率。本文从完井角度介绍了几种国内外控水技术(常规水平井控水技术、井下气水分离技术、智能流入控制技术;流入控制阀技术)各自在水平井开采底水气藏中的控水机理及应用。  相似文献   

17.
开采底水气藏的关键技术是控制底水锥进脊进,最大程度的延长气井无水采气时间和提高气藏最终采收率。本文从完井角度介绍了几种国内外控水技术(常规水平井控水技术、井下气水分离技术、智能流入控制技术;流入控制阀技术)各自在水平井开采底水气藏中的控水机理及应用。  相似文献   

18.
从与常规井对比、完井方式、开发区块、措施效果四个方面分析了吴起油田延10底水油藏开发效果。运用递减法预测了每口井15年的产液、产油和含水,发现完井方式对油井含水变化有很大影响。对异常水平井的补孔增产效果进行了分析,发现如果水平井底水上窜水淹,由于底水沿水平段一线整体上升,预留水平段打开也会很快水淹。  相似文献   

19.
本文针对长堤油田边底水油藏开发历程,就不同开发调整阶段新井初产、递减规律和含水上升规律进行了对比,并就其开发特点进行了规律性总结。  相似文献   

20.
本文通过数值模拟技术,研究了底水油藏水平井水淹机理,分析了储层渗透率、夹层位置、水平段的长度、单井产量和油水粘度比等因素对水淹的影响,并预测了采水控锥措施抑制水平井底水脊进的效果,研究结果表明采水控锥技术在理论上是行之有效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