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徐宗学  程涛 《水利学报》2019,50(1):53-61
过去数十年来,我国经济社会快速发展,城市化进程不断加快,但由于不合理的城市规划和建设,自然水循环系统受到无序的干扰和破坏,引发了一系列城市水问题,城市水管理工作面临巨大挑战。城市水管理的理论支撑就是以研究城市水循环为核心的城市水文科学,"海绵城市"建设作为我国现代城市水管理的重大战略,必须以城市水文学理论为依据,深入研究城市水循环机理和规律。本文围绕城市水管理支撑理论,系统梳理了国内外在城市化水文效应、城市产汇流理论、城市雨洪模拟与管理方面的研究进展,指出城市水文观测与预报、城市化水文效应与产汇流理论、城市综合水系统模型研究是当前和未来一段时间研究的重点和难点。提出了我国当前城市水管理和海绵城市建设所面临的城市产汇流基础理论、城市气象水文监测和水文过程模拟技术问题,以及城市水文学研究应对变化环境下城市复杂的综合水问题开展基于多学科理论的全面精细化模拟分析的基本思路。  相似文献   

2.
"海绵城市"是目前我国力推以解决城市内涝、雨洪管理难题的新建设模式,但是其实际建设效果并不十分理想,尤其是城市建成区的海绵化改造,存在着不少问题,诸如对问题缺乏系统考虑、重工程设计轻景观改造提升、施工与设计配合不够紧密等。通过对我国城市建成区海绵城市建设现状及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结合海绵城市建设实践,有针对性地提出了解决措施,即用系统理论统领全局,从区域、流域角度来规划设计海绵城市建设,综合考虑水质、水量问题,将景观设计融入历史文化,以保障城市建成区海绵城市建设的持续推进,发挥其生态效益、经济效益及社会效益。  相似文献   

3.
海绵城市系统构建模式   总被引:19,自引:10,他引:19  
王浩  梅超  刘家宏 《水利学报》2017,48(9):1009-1014,1022
海绵城市是我国城市水问题综合治理的一种新理念。目前科学界和实践部门因各自的专业所限和视角不同,对于海绵城市的本质内涵、构建模式和建设途径还存在诸多不同观点,缺乏统一认识,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海绵城市研究与实践的深入。本文试从对城市水问题的基本判断出发,分析指出海绵城市的科学内涵,综合提出海绵城市构建的系统模式。该模式从系统思维出发,总结了海绵城市建设的本质内涵、系统诊断、基本途径和耦合平衡,并统合于海绵城市"一片天对一片地"核心思想,突破专业限制,从宏观上提出了涵盖海绵城市全要素全过程的系统科学范式,可为海绵城市研究、规划与建设提供基础理论支撑。  相似文献   

4.
2021年夏天,郑州等多地上演"看海"模式,再次提醒我们海绵城市建设及开展相关研究的重要性和紧迫性.2013年,我国提出"海绵城市"建设理念以来,"绿色基础设施"理论研究也在逐步深入.然而关于两者之间的关系还缺乏系统论述,如何将国外"绿色基础设施"做法应用于我国"海绵城市"建设的实践案例也较少,相关研究更不够系统.本文...  相似文献   

5.
城市化的进程带来内涝频发、径流污染、雨水资源大量流失、生态环境破坏等诸多城市问题,因此,建设绿色海绵城市迫在眉睫。四川省遂宁市为全国首批16个海绵城市建设试点城市之一,面临着水体污染、内涝频发、水生态功能退化、非常规水资源利用率低等问题。结合遂宁市的自然地理环境和气象水文条件,提出了源头低影响开发雨水系统建设、城市排蓄系统建设以及水生态体系构建3条建设途径,并就现阶段海绵城市建设存在的技术问题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6.
建设海绵城市是缓解城市水资源短缺、城市内涝、雨水径流污染的重要战略举措。本文回顾海绵城市的缘起及通过分析海绵城市概念,提出生态学理论、景观学理论及低影响开发模式是海绵城市建设的理论基础。通过梳理海绵城市的发展脉络,从海绵城市建设的理念文化、规划建设、影响评估和实践探索四个方面阐述了海绵城市建设研究进展。研究发现,我国目前多采用低影响开发技术构建海绵城市;在当前我国海绵城市建设研究过程中,发现存在技术研究基础不足、建成绩效难以评估、新旧城区改造难度大等问题。对目前海绵城市建设研究情况分析,展望未来海绵城市建设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7.
<正>5月15日,以"坚持节水优先,建设海绵城市"为主题的北京市2016年"全国城市节约用水宣传周"启动仪式在海淀公园举行。记者从启动仪式上获悉,北京市近年来积极落实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建设自然积存、自然渗透、自然净化的海绵城市"要求,大力推进海绵城市、海绵家园建设。截至2015年年底,全  相似文献   

8.
从推进"海绵城市"建设的角度出发,提出以低影响开发的方式因地制宜治理城市河道,有效缓解城市内涝、削减城市径流、节约水资源、保护和改善城市水生态环境,为建设具有自然积存、自然渗透、自然净化功能的海绵城市提供重要保障。  相似文献   

9.
海绵城市建设中若干水文学问题的研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针对海绵城市建设面临的问题和挑战,提出了以水循环为纽带、将城市暴雨-径流、水污染治理和城市生态绿地、湿地建设与市政建设(排水、排污)规划管理联系为一体的"城市水系统"的概念与方法。基于水文学原理,分析了目前海绵城市建设中最为关键、也是质疑较多的年径流总量控制率概念,指出现行的年径流总量控制率的计算实质是年降水总量控制率。如果回归到水文学概念,年径流总量控制率就必须与水文系统响应的增益因子,即径流系数建立内在的联系;需要研究径流系数并非常数,而是与土壤湿度、降水强度和下垫面组合的时变非线性理论问题。此外,对比分析了现行海绵城市建设低影响开发措施和改进后的年径流总量控制率之间的关系,深入剖析了"城市看海"发生的条件与风险。最后就海绵城市建设与规划的水文学基础亟待改进的方面:径流系数非线性、区分自然条件和城市化后的蓄水量变化的差别、考虑河湖水系调蓄和陆地蒸散发、与流域大海绵调控结合、风险管理等,进行了研讨,并提出了未来我国海绵城市建设的若干建议。  相似文献   

10.
海绵城市作为新型城市发展模式,为我国城市洪涝频发、水资源短缺和水污染问题提供了新的思路。目前海绵城市建设中仍存在许多误区,为更快推进海绵城市的建设步伐和更好更高效地发挥海绵城市的作用,需要加强其系统化研究,促进低影响开发设施(LID)系统化,强化专业协作和部门合作,以及建设智慧化海绵城市管控平台,实现海绵城市更好、更快的发展。  相似文献   

11.
正在2013年12月召开的中央城镇化工作会议上,习近平总书记首次提出"建设自然积存、自然渗透、自然净化的海绵城市"。2014年10月,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发布了《海绵城市建设技术指南——低影响开发雨水系统构建(试行)》,对海绵城市建设的理念进行系统梳理,明确了海绵城市建设的内容、方法和具体要求。为推动海绵理念落地实施,总结经验全面推广,国家于2015年和2016年启动了2批共30个海绵城市试点的建设,北京入选第二批试点,开启了海绵城市建设新的征程。  相似文献   

12.
<正>随着社会经济的飞速发展,我国对于海绵城市建设研究越来越关注,各大城市也开始积极响应国家关于海绵城市建设的号召,并逐步融入了海绵城市建设申报的进程。然而在海绵城市建设当中,依然有很多问题存在,这些问题很多都需要由专业的科研人员进行解决和处理,才能有效提升海绵城市建设的质量。文中针对海绵城市建设展开了一系列研究,并提出了解决策略,仅供大家参考。一、海绵城市建设中存在的问题探究1.国内"绿色海绵城市"数量较少随着城市化建设进程的加快,我国在城市房地产开发方面出现了产能过热的现状,使得城市土地的价值急剧上  相似文献   

13.
近年来,城市洪涝问题频繁发生,而建设具有自然积存、自然渗透、自然净化特点的"海绵城市"的构想为屋顶绿化的发展指出了发展方向——基于海绵城市的屋顶绿化改造。主要阐述了屋顶绿化目前的研究与发展状况,通过分析屋顶绿化具有的积蓄水能力、对城市雨水的截留能力等,指出其对降低城市地表径流系数、降低峰值流量、缓解城市排水管网的负载压力的作用,进而达到缓解城市内涝的目的;同时还阐明了屋顶绿化在改善城市环境生态及海绵城市建设相关领域中广阔的应用前景。另外,通过分析屋顶绿化目前面临的挑战,就其技术方面和管理方面提出建议及相关解决措施,为将来海绵城市建设提供了相关的技术指导。  相似文献   

14.
"海绵城市"的建设正在我国如火如荼的进行,但仍处于初期阶段。通过对建立海绵城市的益处分析及国内外发展状况、实例的调查研究,对我国建设海绵城市提出几点建议和展望:制定相关城市规划、建设示范工程、各地应因地制宜建设海绵城市等。  相似文献   

15.
随着国家首批海绵试点城市考核结束,海绵城市建设进入后评价时期。各海绵试点城市在地方标准的编制过程中,仍存在缺乏统一规划,海绵城市标准分散且不完整的现象,未能形成系统有效、具有地方特色的海绵城市建设标准体系。为科学有序地推进海绵城市建设,指导服务地方省市海绵城市标准编制工作。以福建省为例,着力构建一套多维度、多层次的海绵城市建设标准体系用于指导地方海绵城市建设标准的编制。该体系在分析我国现行基础性标准规范、福建省地域环境对海绵城市建设要求的基础上,针对海绵城市全过程管控流程,梳理现行海绵城市标准规范存在的问题,借鉴国际及国内海绵试点城市成功经验,提出福建省海绵城市标准体系框架,对全国地方省市海绵城市标准编制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6.
正鉴于目前学术界对于什么是海绵城市以及如何构建海绵城市尚未取得充分共识,笔者对海绵城市建设进行5个方面的技术思考。1海绵城市建设的基本要求目前业界提及海绵城市时,言必称"自然积存、自然渗透、自然净化",甚至将维持城市开发前的自然水文特征作为海绵城市建设的基本要求。笔者认为,海  相似文献   

17.
正我国淡水资源丰富,但人均淡水资源拥有量并不多。早期城市建设、河湖治理因大量采取硬化措施使得城市雨水资源不能自然净化、收集利用而白白流失,也从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地下水环境。近几年来,生态文明建设受到了全社会重视,被提升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海绵城市理念已经成为城市建设和发展方式转型的新标志。许多专家学者在理论上作了深入探讨。为了推进海绵城市建设,住建部先后组织开展海绵城市建设试点并提出"城市双修"  相似文献   

18.
海绵城市建设应作为新时期城市治水的重要内容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海绵城市的提出是雨洪利用理论的创新和发展,是新时期治水思路的丰富和完善,开展海绵城市建设为解决城市水问题提供了新思路,对于解决城市水问题意义十分重大。在借鉴美国、德国、日本等国家和地区海绵城市建设的理念、技术和方法的基础上,结合当前我国实际,提出我国推进海绵城市建设的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19.
近年来,传统灰色基础设施带来的"城市病"越发凸显。突发罕见的暴雨所导致的城市内涝给我国多地造成了重大的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海绵城市建设是防治城市内涝的主要技术措施之一,其核心理念是将排水功能归还于自然。福寿沟是我国宋代时期建成的地下排水系统,是世界上早期最杰出的排水系统之一。福寿沟通过利用自然本身进行雨洪调蓄,其精妙的设计思想、工作原理对于现代海绵城市建设具有极强的指导意义。从国内外海绵城市的研究现状入手,充分挖掘海绵城市的深层含义,探究海绵城市构建的哲学思想,再引入福寿沟的建设理念,通过剖析福寿沟结构、工作原理、建设思想,结合《海绵城市建设技术指南》中海绵城市建设的五大基本原则,最终得出福寿沟建设理念对于现代海绵城市建设的三大启示,即规划引领,因地制宜,核心是"天人合一";生态优先,统筹建设,关键是"以人为本";根除病根,城镇转型,方法是"绿色先行"。  相似文献   

20.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以及全球气候变化带来的极端天气增多,国内等"大城市病"问题日益突出。针对目前我国海绵城市建设存在的问题,文章从城市水资源综合开发与治理的角度,明确海绵城市的内涵,提出海绵城市建设途径,为海绵城市的建设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