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2.
张喜林 《重庆科技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4,(3):1-3
南黄海盆地位于苏北—南黄海盆地的海域部分。南黄海盆地北部凹陷泰州组发育扇三角洲、滨浅湖、半深—深湖等沉积相类型,其中扇三角洲继承性发育于凹陷北部,在泰一段更为发育。中部深洼带泰二段的一套半深湖—深湖相含灰质泥岩是有利的烃源岩,同时也是良好的盖层,其与泰一段扇三角洲砂岩可形成良好的生储盖组合。 相似文献
3.
针对古代陆相湖盆“源-汇”系统定量刻画难度大和拟合模式不统一等问题,以渤海湾盆地庙西北地区古近系沙二段为研究对象,以钻井、薄片、壁芯以及三维地震资料为基础,以层序地层学、沉积学、地貌学和“源-汇”系统的基本理论和研究思路为指导,定量了刻画“源-汇”系统要素,分析了要素间的定量联系。结果表明:渤海湾盆地庙西北地区沙二段搬运通道发育规模与物源高度成正相关关系,物源高度越高,搬运通道规模越大; 三角洲发育规模与物源体积成正相关关系,物源体积越大,三角洲发育规模越大; 过大或过小的搬运通道宽深比均不利于三角洲的大规模发育。在定量关系研究的基础上,建立了“源-汇”系统要素“JASG”模式,为古代陆相湖盆“源-汇”系统研究提供了定量表征实例。 相似文献
4.
近年来,鄂尔多斯盆地长9段钻遇一批工业油流井,显示长9段油藏具有良好的勘探潜力.由于对个别区域的物源存在争议,影响勘探进程.为确定长9段沉积物源,对长9段野外露头、岩心进行取样,通过偏光显微镜对砂岩薄片进行观察,获得大量关于轻、重矿物组分的信息.根据矿物含量组合特征,结合周缘露头、地质背景及古水流的测定,分析母岩及物源方向.结果表明:研究区内不同区域的重、轻矿物组合特点明显不同;长9段沉积期,主要存在北东、北西、西、南西及南部5个物源,具有典型的山间型盆地的特征.这些物源在盆地中心的吴起、富县一线发生汇聚.盆地西物源的存在说明南北向的中央古陆梁可能存在,中央古陆梁提供部分西物源;盆地南物源的存在说明宁县、正宁、宜君地区具备油气富集条件,具有油气勘探潜力. 相似文献
5.
分析宁安盆地古近系化石类型和含量特征,以及油页岩中岩石矿物组成含量特征及各种元素的地球化学特征,阐述研究区油页岩形成时的古气候条件及沉积环境.结果表明:古植物类型以温带、亚热带的草本植物、落叶阔叶林为主,矿物组成含量体现富含高岭石、伊蒙混层较少的特点;微量元素质量比m(Mn)/m(Ti)值介于0.02~0.11之间,m(Sr)/m(Ba)值介于0.48~0.68之间,m(Ni)/m(Co)值介于1.97~3.02之间,m(Ni)/m(V)值介于0.10~0.39之间,m(V)/m(V+Ni)值介于0.72~0.91之间;稀土元素中δCe值分布在0.76~0.87之间.研究区内油页岩形成时的气候主要为温带—亚热带半湿润、湿润、多雨的气候条件;形成于近岸、陆相淡水浅湖—沼泽,贫氧的还原性沉积环境中.该研究对明确研究区油页岩形成时的沉积环境及其勘探潜力具有一定意义. 相似文献
6.
鄂尔多斯盆地西缘羊虎沟组物源特征对天然气勘探尤为重要。通过砂岩的碎屑组分、岩屑组分、重矿物组合以及石英阴极发光等研究,认为研究区羊虎沟组受到北部、西南部、南部物源控制,各个方位物源在研究区中部吴忠—马家滩地区汇合。通过砂岩轻、重矿物组合和碎屑组分的Dickinson三角图解,以及泥岩的稀土元素特征等分析,认为研究区羊虎沟组源岩以大陆上地壳岩石为主。研究区北部砂岩物源区为再旋回造山带物源区,泥岩球粒陨石标准化稀土元素配分模式与阿拉善古陆浅变质岩相似,具有亲缘性; 西南部及南部砂岩物源区为稳定陆块区和再旋回造山带物源区,泥岩球粒陨石标准化稀土元素配分模式与祁连—北秦岭造山带中浅变质岩相似。综上所述,研究区北部母岩主要为阿拉善古陆的浅变质岩夹少许火山岩,西南部及南部母岩主要为祁连—北秦岭造山带的中浅变质岩,其次为碳酸盐岩和火山岩。 相似文献
7.
保山盆地永铸街气田沉积物源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根据研究区的基本资料和相应成果,在分析保山盆地基本构造格局的基础上,发现因保山盆地主控断层的西边在盆地演化过程中一直处于隆升状态,从而造成不同地带砾岩的分布和含量存在差异,在钻测井、地震资料中的体现也不相同.通过多种方法对永铸街气田的主物源方向进行论证后,认为永铸街气田的物源来自西边. 相似文献
8.
银额盆地拐子湖凹陷巴音戈壁组为中原油田银额新区主力含油层系,该区沉积记录及古环境特征的研究,对拐子湖凹陷的沉积演化及巴音戈壁组储层评价具有重要意义。以拐参1井下白垩统巴音戈壁组取心资料为基础,对不同层位泥岩的微量元素及稀土元素等测试结果进行分析,探讨巴音戈壁组古环境演化规律。对V,Ni, Sr, Ba, Cu等环境敏感元素及Ceanom地球化学特征进行综合分析,结果表明:拐参1井巴音戈壁组形成于咸水→淡水→半咸水贫氧环境,且沉积期古气候总体表现为干旱炎热→温暖湿润→半干旱特征。其中,古盐度指标w(Sr)/w(Ba)和w(Sr)/w(Cu)呈较强的正相关关系,表现为古盐度增加和古气候的干燥期基本一致。结合孢粉化石分析结果,推测该组含油页岩岩系沉积期气候较温暖湿润,有利于有机质产出与保存;半咸水-咸水环境有利于有机质富集,从而形成高品质含油页岩。 相似文献
9.
鄂尔多斯富县探区中生界延长组近年来油气勘探一直未能获得大的突破,对物源方向认识有一定分歧。通过对该探区延长组砂岩研究认为:长8、长6砂岩类型单一,主要为长石砂岩和岩屑质长石砂岩,长石含量约20%-65%。其稀土元素总体中等一较高(88.94-225.1)×10^-6,轻稀土富集,基本不显示Eu和ce异常,球粒陨石标准化配分模式为右倾谱型。研究区不同分区重矿物组合具有差异性,其影响因素为不同的沉积分支体系分布。将延长组与周缘结晶基底进行对比,结合周缘古陆与重矿物分析,结果表明:北东物源为主要物源区方向,而吕梁山火成岩与延长组不具亲缘关系,秦岭造山带秦岭群和宽坪群不是研究区延长组主要物源区,北部阴山古陆乌拉山群麻粒岩一孔兹岩系为延长组主要母岩。 相似文献
10.
张建荣 《江汉石油职工大学学报》2013,(6):1-3
潜江凹陷潜江组是含盐系地层,其物源特征和沉积体系演化对于该区勘探具有重要指导意义,但针对油层组的研究较薄弱。重矿物、碎屑锆石年代和沉积相进行物源和沉积体系研究认为:物源母岩以变质岩为主,次为岩浆岩,少量来自沉积岩。碎屑锆石年代指示物源来于元古代、早古生代和中生代时期的母岩。ZTR指数从荆门凹陷一永隆河隆起一带向潜江凹陷中部增大;南部存在较为稳定的物源,中部和北部的物源存在迁移的特征。各期均发育三个沉积体系,分别是西部三角洲沉积体系、东部盐湖沉积体系和淡水一半咸水湖沉积体系,其演化主要表现为三角洲体系与盐湖沉积体系的进与退之间的耦合。三角洲体系扩大时为淡化期,水下分支河道前端易受湖浪改造形成席状砂;三角洲体系扩大时萎缩时为成化期,水下分支河道前端易形成河口坝以及远砂坝沉积。 相似文献
11.
恐龙坯胎的中子活化分析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李酉兴 《武汉化工学院学报》2000,22(4):39-45
经揭露和中子活化分析,证实了恐龙蛋CT扫描所查出的胚胎形态是真实可靠的。各属种恐龙蛋及其内外物质经中子活化分析,证明白垩纪晚期河南西峡和江西赣州两地区都为陆相环境;恐龙蛋蛋壳的渗透性好,细菌和病毒易于侵入;各属种恐龙蛋蛋内外物质富含放射性元素和受外星球撞击与火山喷发等众多原因,致使绝大多数恐龙蛋无法正常孵化和造成绝大部分恐龙的绝灭。 相似文献
12.
李酉兴 《武汉工程大学学报》2000,22(4)
经揭露和中子活化分析,证实了恐龙蛋CT扫描所查出的胚胎形态是真实可靠的.各属种恐龙蛋及其内外物质经中子活化分析,证明白垩纪晚期河南西峡和江西赣州两地区都为陆相环境;恐龙蛋蛋壳的渗透性好,细菌和病毒易于侵入;各属种恐龙蛋蛋内外物质富含放射性元素和受外星球撞击与火山喷发等众多原因,致使绝大多数恐龙蛋无法正常孵化和造成绝大部分恐龙的绝灭. 相似文献
13.
鄂尔多斯盆地气藏是低孔、低渗气藏,储层埋深较大,地表条件复杂,地震资料缺乏,而测井资料相对丰富,因此测井资料是其储层精细分析与评价的重要手段.通过对鄂尔多斯盆地下古生界奥陶系风化壳勘探成果的研究,在综合分析研究区地质条件的基础上,利用岩心观察、铸体薄片、岩性交会等各种储层研究方法和手段,建立了研究区下古界标准井测井岩性剖面. 相似文献
14.
内蒙古二连盆地群含有丰富的煤及煤层气资源,早白垩世巴彦花群是该盆地群的主要含煤地层,本文分析了该盆地群含煤岩系的沉积环境、沉积序列和控煤因素,提出巴彦花群的层序地层划分方案、煤系区域展布特征和典型断陷的聚煤模式。将巴彦花群划分为3个三级层序及相应的体系域,3个层序分别对应阿尔善组+腾格尔组一段、腾格尔组二段和赛汗塔拉组,煤层主要发育在层序Ⅱ,Ⅲ的湖侵体系域;在含煤岩系中识别出滨浅湖、扇三角洲平原、三角洲平原、河流泛滥平原等4种有利的聚煤环境类型,认为滨浅湖沼泽聚煤最好,(扇)三角洲平原沼泽、河流泛滥平原沼泽次之;通过分析古气候、古构造、古地理的控煤作用,提出区深水型半地堑型、浅水型半地堑型以及地堑型等3种断陷盆地聚煤模式,其中深水半地堑型断陷的缓坡带和浅水半地堑型断陷的中部聚煤最好,地堑型断陷聚煤较差。综合研究表明,煤层在区域上分布东部各断陷优于西部、北部优于南部,在垂向上上含煤段含煤性优于下含煤段. 相似文献
15.
通过对河南禹州华夏植物群与含煤地层的研究可知,河南省禹州市神垕镇与磨街乡之间的大风口一带,石炭二叠纪含煤地层出露总厚度超过950 m,最多含煤层数达89层,华北与华南所有的含煤层位在这里几乎都可以找到天然露头,成为研究我国华北晚古生代聚煤盆地的一根"铁柱子",对对比河南省煤田地质勘查和地层具有重要的标杆作用.所产植物化石已鉴定有112属306种;其中,137个为新种,分属12个植物类别.此外,剖面上还有多层可用于烧制钧瓷的黏土矿层. 相似文献
16.
剥蚀厚度和高强度剥蚀时期的确定对烃源岩生烃模拟和成熟演化影响较大,依据测井、地震及实验测试资料对川东北通南巴地区剥蚀厚度和剥蚀时刻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在晚白垩世末期川东北地区开始隆升剥蚀的时间为距今75 Ma;晚白垩时期燕山-喜山隆升运动致使研究区侏罗系和白垩系地层存在大面积高强度的剥蚀,在平面上剥蚀强度差异较大,剥蚀厚度一般为700~6 000 m,总体上看呈北东强,南西弱的特征;盆地边缘的米仓山、大巴山隆起地区剥蚀强度最大,达到了6 000 m,而在盆地内部的通南巴及龙4井背斜带剥蚀强度次之,剥蚀量为250~3 000 m,而在盆地内部剑阁、苍溪、川复56井等的洼陷区则剥蚀相对弱些,剥蚀量一般为700~1 500 m. 相似文献
17.
煤层开采过程中上覆岩层裂隙演化规律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淮南煤矿典型工作面为例,采用离散元数值软件UDEC(universal distinct element code)对工作面回采过程中上下煤岩体内应力场的变化及直接顶冒落过程进行了模拟,分析了上覆煤岩体裂隙产生、发展的形成过程,得到了上覆煤岩裂隙演化规律。研究结果表明,倾向方向工作面回采后,上覆煤岩体内产生冒落、裂隙带和离层带,在工作面内上角位置产生O型圈裂隙带,裂隙发育最大高度为45m。煤层走向回采方向得到了初期来压步距约50m,周期来压步距约20m,上覆煤岩体裂隙在采空区上方约呈45°角发展,并随工作面的前进由下向上、由后往前依次演变。该结果对于煤与瓦斯共采中瓦斯抽放钻孔方位的布置具有工程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8.
海相地层水文地球化学与油气保存条件评价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针对中国南方海相地层经历多期构造运动和油气藏破坏严重的问题,提出评价油气保存条件的水文地球化学方法.基于大气水下渗对油气藏保存具有破坏作用并淡化了地层水的原理,通过分析松潘-阿坝地区和十万大山盆地现今地下水动力特征, 利用温泉和方解石脉稳定同位素资料,分别计算了现今和古大气水下渗深度.在分析中国典型海相盆地和南方海相地层水化学基本特征的基础上,对比地表水体的地球化学特征,总结了一套评价海相地层油气保存条件的水文地球化学综合指标体系.结果表明,中国南方海相地层油气保存条件总体较差,现今和古大气水下渗强烈.不同时代地层水被下渗大气水下渗淡化明显. 相似文献
19.
为了增加桥下被交道路的通行空间,采取袖阀管劈裂注浆加固柱式桥台台后主动压力区土体及台前被动压力区土体,并在分段分级挖除台前填土过程中增设锚杆钢筋混凝土挡墙的内外部双重加固措施;采用Abaqus6.10非线性分析软件,建立柱式桥台前坡加固改造的三维弹塑性模型,模拟分析柱式桥台前坡全断面一次挖除、分段分级挖除两种方案的开挖过程和路基边坡稳定性,确定了路基加固范围;现场监控开挖过程中的墙顶位移和锚杆拉力,分析了土体开挖、挡墙施工过程中的稳定性。研究结果表明:全断面分级开挖支挡方案的稳定安全系数为1.61,路基边坡分段分级开挖支挡方案的稳定安全系数为1.84,分段分级方案更加安全;墙顶位移主要发生在施工期,其间锚杆拉力没有发生突变,挡墙及墙后土体安全稳定;台前与台后劈裂注浆加固,有效提高了加固区土体的抗剪强度和抗变形能力,开挖过程中无坍塌、掉落、滑移等现象。 相似文献
20.
利用三维弹塑性有限元法模拟了隧道施工过程中,管线的动态响应,通过数值模拟分析、现场量测的地表沉降值的对比分析可知,二者的数据基本吻合,论证了文中分析结果的合理性和可靠性,并对施工期间管线的安全性做出了评价,为该工程顺利实施提供了理论依据和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