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国家防汛抗旱指挥系统工程项目建设书于1995年9月开始编制,2005年6月开始实施一期工程,至2011年1月一期工程顺利通过竣工验收,标志着我国防汛抗旱信息化建设进入快车道,在水雨情信息采集、计算机通信网络、防汛抗旱业务应用等方面取得了长足的进展,防汛抗旱信息化水平得到了全面提  相似文献   

2.
正防汛抗旱信息化建设是国家现代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全面提升防汛抗旱减灾能力的必由之路。在党中央、国务院的高度重视下,经国家防总和水利部的具体实施,我国已初步建成了国家防汛抗旱指挥系统一期工程、覆盖全国2058个县的山洪灾害防治预警预报系统、洪水风险图编制等项目以及大江大河主要河段的洪水预报系统、重点地区重要河段的防洪调度系统和全国旱情监测系统,编制了覆盖42万平方公里的重点地区洪水风险图。项目  相似文献   

3.
近年,邯郸市在面临水旱威胁的形势下,大胆探索,稳步推进,努力做活、做透防汛抗旱“水”的文章,将水旱灾害损失降到了最低程度,取得了防汛抗旱工作的全面胜利,为经济社会发展做出了积极贡献。  相似文献   

4.
我国防汛抗旱信息化建设从国家防汛抗旱指挥系统建设到全国山洪灾害防治非工程措施建设,大大提升了防汛抗旱监测预报预警和调度及决策指挥的支撑能力。介绍了我国防汛抗旱信息化建设取得的主要成果与防汛抗旱业务应用系统典型案例,提出了及时跟踪并充分利用网络信息技术、扎实建设综合数据库、进一步提升决策支持业务化应用的深度和广度、及时修订完善或者新编技术标准等对未来防汛抗旱信息化发展的思考与建议。  相似文献   

5.
自20世纪60年代信息技术诞生以来,经过几十年的发展普及,人们对信息化已经不再陌生。信息化是指培养、发展以计算机为主的智能化工具为代表的新生产力,并使之造福于社会的历史过程。这种智能化工具可以称作信息化工具,它应当具有信息获取、传递、处理、再生和利用的功能。  相似文献   

6.
按照"互联网+"创新思维,上海市采用紧贴需求、跟踪技术、应用为上、快速迭代的新模式推出"移动APP、微信企业号、微信订阅号"移动应用组合服务套餐,将互联网思维引入防汛业务,为多级防汛部门和市民提供随时随地防汛信息服务。应用证明,上海防汛移动不仅较好地服务于市、区(县)和街镇的多级防汛,也为水资源管理、水环境整治和政务办公等应用提供统一的支撑平台。  相似文献   

7.
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日益进步与发展,一些新型实用技术在实际工作中被开发与利用。介绍了自适应多种水位传感器格雷码输出的兼容适配技术、太阳能电池充放电低功耗控制技术、远距离低流量无线透传与唤醒技术(通用极低功耗水文传感器无线透传适配器、可无线唤醒的遥测水位计本地LED发布装置、低功耗可无线唤醒的视频监视装置)、全自动非接触雷达在线测流技术(多点组网、循环索牵引式、单缆全自动式)、中国移动短信SDK接口嵌入技术(可使业务系统快速拥有无线短信发送功能,并实现与原有网站、CRM、OA、ERP等无缝对接)等新型实用技术的构成、原理、使用条件、优势等。这些新型实用技术,对各大江河水文气象自动测报系统及工情险情信息系统具有十分重要的借鉴价值,可显著提升防汛抗旱信息化应用技术水平,意义重大。  相似文献   

8.
辽宁省防汛抗旱信息化建设的思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分析了辽宁省防汛抗旱信息化建设现状,剖析存在的问题,提出发展思路和建设构想,并对推进防汛抗旱信息化建设提出了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9.
我国水旱灾害频发、多发,往往造成重大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严重制约着经济社会的快速稳定发展。党中央、国务院领导和水利部党组高度重视防汛抗旱工作,在大规模开展工程措施建设的同时,不断加大非工程措施建设力度,不断提高信息化、现代化水平。2003年6月开工建设的国家防汛抗旱指挥系统工程,是水利部党组大力推进我国防汛抗旱现代化的重大举措,是国家防汛抗旱减灾工程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允将极大地提高国家防汛抗旱减灾指挥决策科学水平,有效推进我国防汛抗旱工作信息化、现代化进程。  相似文献   

10.
通过探讨分析新形势下丹东市防汛抗旱工作现状,提出要充分利用"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和现代通讯技术等,通过建设专家库、数据库、信息采集、基础网络等完善防汛抗旱信息化系统,为减少水旱灾害损失、做好防汛抗旱工作以及有效提升防灾减灾应急水平提供强有力的支撑。  相似文献   

11.
正为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网络强国""数字中国"战略思想,进一步学习领会水利部李国英部长关于"智慧水利""数字流域"建设的要求,交流信息化在水旱灾害防御工作中的应用现状并探讨其发展方向,以信息化驱动水旱灾害防御能力提升,4月14—15日,由《中国防汛抗旱》杂志社、中国水利学会减灾专业委员会、水利部防洪抗旱减灾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防洪抗旱减灾研究中心)联合主办的第十一届防汛抗旱信息化论坛在安徽省合肥市召开。  相似文献   

12.
山东省受地理纬度、水文气象、地形地貌等因素影响,水旱灾害频繁发生。防汛抗旱物资作为抗洪抢险和抗旱救灾的必备物质条件,对减轻水旱灾害、保障经济社会健康发展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当前,在物资调拨和使用过程中,防汛抗旱物资仍采用传统方式进行管理,显现出与现代化的抗洪抢险和抗旱救灾需求不相适应。为此,建设防汛抗旱物资信息化管理体系就显得尤为迫切和必要。对山东省防汛抗旱物资管理体系现状和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初步提出了山东省防汛抗旱物资信息化管理体系建设方案,也为其他省份的类似体系建设提供了借鉴和参考。  相似文献   

13.
《中国防汛抗旱》2021,(4):I0002-I0002
为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网络强国”“数字中国”战略思想,进一步学习领会水利部李国英部长关于“智慧水利”“数字流域”建设的要求,交流信息化在水旱灾害防御工作中的应用现状并探讨其发展方向,以信息化驱动水旱灾害防御能力提升,4月14—15日,由《中国防汛抗旱》杂志社、中国水利学会减灾专业委员会、水利部防洪抗旱减灾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防洪抗旱减灾研究中心)联合主办的第十一届防汛抗旱信息化论坛在安徽省合肥市召开。开幕式上,水利部水旱灾害防御司司长姚文广就水旱灾害防御信息化工作作讲话,水利部淮河水利委员会主任刘冬顺、安徽省水利厅副厅长王荣喜致辞,减灾专业委员会名誉主任委员张志彤就信息化建设发表讲话。论坛开幕式由减灾专业委员会秘书长田以堂主持。来自应急管理部、水利部七大流域机构、北京等省(自治区、直辖市)水利(水务)厅(局)负责水旱灾害防御、应急管理厅(局)负责防汛抗旱工作的代表和大专院校、科研院所有关专家,以及相关企事业单位代表近300人参加论坛。  相似文献   

14.
以辽宁省为例,结合水旱灾害防御能力提升和防汛抗旱提升工程总体要求,遵循洪涝兼治蓄泄兼筹、流域区域协调、防御治理结合、空间均衡系统的原则提出防汛抗旱水利信息化工程总体框架,重点突出江河堤库联合调度、监测预报预警体系完善、水旱灾害风险管理等内容,确保建设的防汛抗旱信息化体系与现代技术进步以及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协调适应,为增强城乡与重点区域抗旱能力,有效解决水旱灾害调度、预警、监测等体系中存在的突出问题提供技术支持。  相似文献   

15.
《中国防汛抗旱》2009,19(6):44-44
为科学应对水旱灾害,充分发挥专家在抗洪抢险、抗旱减灾中的指导作用,国家防总聘任关志诚等152位同志为国家防总防汛抗旱专家。聘任时间从2009年10月至2014年9月,聘任期五年。国家防总聘任的152位专家都是长期从事防汛、抗洪抢险、抗旱减灾等工作,具有丰富的实践经验和理论水平,  相似文献   

16.
从廊坊市防汛形势和互联网+等核心技术入手,阐述互联网+在廊坊市防汛工作中的应用,为廊坊市防汛减灾提供技术支持。  相似文献   

17.
基于互联网的安庆市防汛抗旱异地会商系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基于互联网的安庆市防汛抗旱异地会商系统主要用于防汛抗旱指挥人员在汛期召开各种防汛抗旱视频会商会议,以及市局召开各种办公会议等.系统能实现多媒体视频的各种功能,运行稳定、操作方便、结构清楚,便于维护和扩展.  相似文献   

18.
介绍了"互联网+水文"模式下构建的百色水文信息化系统的组成和功能。论述了该系统在水文监测、预报工作上打造出来的"自动监测为主、人工监测为辅,计算机预警预报为主、人工经验预报为辅"的水文工作新模式。该系统为水情信息的快速传输、水情预报及时准确的发布、上下游水利工程的协调调度及区域水资源的合理利用提供了强有力的科技支撑。  相似文献   

19.
根据江西省防汛抗旱指挥系统及水利信息化建设、管理的现状和存在问题,提出了近期建设目标以及推进工作的建议.  相似文献   

20.
此文介绍了廊坊市水利信息化建设情况,针对存在的问题提出建设性措施及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