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以"海绵校园"雨水利用为理念,提出了校园雨水利用资源化的途径,并利用低影响开发理论,建立了滨州学院教学楼及学生宿舍楼顶雨水排蓄循环系统,论述了该项目技术措施的创新性和经济可行性,对节约型校园建设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
根据绿色建筑充分利用水资源、节水的设计需求,从项目设计到实施详细介绍了后勤工程学院绿色建筑示范楼在中水回用、雨水收集利用等水资源综合利用方面的设计实践,为绿色建筑在节水与水资源利用方面提供示范和借鉴。  相似文献   

3.
天津大学新校区为实现绿色校园,以人为本,在"一个中心,三个融合"的理念下,根据绿色校园评价标准,从场地规划、交通建设、能源利用、水资源规划等方面进行了深入的探索,引入校园公共交通网络、自行车租赁、多元能源供应链、雨水有层次分区域集蓄利用等技术,并在建筑单体上采用了围护结构保温、室内CO_2监测、排风热回收等技术,从整体校园到单体建筑实现土地集约利用、交通安全畅通、能源供应保障、开源节流用水、建筑生态建设、室内良好环境,为学校师生创造一个良好的绿色校园、低碳校园。  相似文献   

4.
水资源危机是全球都在面对的重大问题,而雨水作为一种轻度污染的自然水源,经过简单的处理就可以用作生活或者工业用水。因此,城市雨水的收集与利用是解决城市水资源紧缺的有效途径,也是建设节约型社会,实现可持续利用水资源的有益选择。本文分析了城市化进程中的雨水问题及城市雨水收集利用的重要意义,探讨了城市雨水收集系统及雨水利用并重点介绍了低影响开发技术。  相似文献   

5.
新疆是1个水资源匮乏的地区,但雨水的收集和利用长期以来并未得到重视。论文在分析乌鲁木齐市自然气候条件的基础上,根据新疆建设职业技术学院的地形情况,以校园"十三五"规划为背景,结合海绵城市建设的理念和思路,提出了适合新疆高校校园雨水收集、排放和入渗的规划设计方案,旨在实现校园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可为干旱少雨地区的雨水利用工程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6.
在中国经济快速发展的潮流下,水资源的匮乏已对城市建设和社会可持续发展造成了重大的障碍.雨水是重要的非常规水资源,非常规水利用量的多少是一个城市水资源开发利用先进水平的重要标志.通过绿地对雨水进行收集、利用,不仅能节约自来水,还能减缓雨水成涝、地下水位下降和地表下沉,而且也能控制雨水径流污染,改善城市生态景观.非常规水利用是建设节约型园林的一个重要内容,也是解决城市水资源问题的重要途径和手段之一.  相似文献   

7.
校园建筑具有很大的节能潜力,是当前建设节约型校园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分析了中小学教学楼在建筑结构和使用方式上与常规建筑的区别,结合其建筑特点和使用特点提出中小学教学楼节能方案,介绍了某一中小学教学楼建筑节能改造案例。中小学教学楼应重点从降低空调系统能耗,降低采暖系统能耗,降低照明能耗,教学设备节能以及节约水资源等方面进行建筑节能。  相似文献   

8.
刘徽 《建筑》2020,(5):79-80
近年来,我国在建设节约型园林和海绵城市的倡导下,高度重视雨水收集利用功能的提升,采取了相关的行政和技术措施,《建筑与小区雨水控制及利用工程技术规范》的施行为建筑雨水利用在全国范围内的推广和应用创造了条件,"集雨型绿地"的主要技术措施有透水地面、下凹式绿地、雨水调蓄池等。  相似文献   

9.
从高校校园规划现状、各功能区雨水排放特点以及校园绿化的需求出发,对国内外校园绿色建筑设施进行研究。根据南京工程学院校园实际情况,在对海绵城市建设技术和都市设计研究基础上,提出对校内绿色建筑系统进行都市模式建设的见解。布置4块区域改造方案,构建校园内水资源网络和合理的身边小环境,丰富校园内的规划体系,在校内绿色建筑系统建设方面提出了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10.
针对城市内涝和水资源短缺问题,海绵城市建设试点工作逐步推进,海绵校园作为"海绵城市"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有助于缓解城市水环境污染和提升城市生态环境。文中以陕西省汉中市某高校校园为例,从GIS二维和三维基础数据组织和低影响开发理念方面入手,针对雨水收集、回用和管理作了空间布局分析与初步探讨。结果表明:GIS空间分析方法能够与用地布局、容积率、建筑密度等场地设计参数和信息化管理有机结合,对雨水的吸收、渗透、净化、储存和再利用等环节可借助地理空间建模和水动力模型进行量化分析与模拟,为解决校园内雨水资源利用、景观绿化、生态环境可持续和海绵校园建设提供示范和借鉴。  相似文献   

11.
随着可利用水资源的口趋紧张,雨水以其处理成木低廉,处理方法简单等优点,而成为一种新的可利用水资源,文章从建筑小区雨水利用系统的概念入手,简单介绍了目前国内外几种主要的雨水利用系统,并指出加大建筑小区雨水利用对我国具有重大意义。  相似文献   

12.
随着可持续发展与环境保护意识的增强,以绿色校园为目标的校园建设成为建设发展的方向。论文以绿色校园的建设为目标,探讨了水资源利用生态规划的理念和原则,以及校园水资源的生态循环利用模式,重点对校园污水的再生利用、雨水的资源化利用及供水系统的节水措施进行了论述。  相似文献   

13.
余彪  吴耀冬 《四川建筑》2014,(1):216-216,219
分散收集利用雨水可以节约水资源,缓解水资源供需矛盾;减少流入城市雨水管网径流量,缓解城市防洪压力。文章就雨水收集利用的现状,介绍了某高层建筑的雨水收集和利用的意义和可行性,为类似建筑的雨水收集利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4.
住宅小区雨水回收利用方法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晓军  刘焱 《江苏建筑》2010,(4):98-101
随着可利用水资源的日趋紧张,雨水以其处理成本低廉,处理方法简单等优点,而成为一种新的可利用水资源。文章从建筑小区雨水利用系统的概念入手,简单介绍了目前国内外几种主要的雨水利用系统,并指出加大建筑小区雨水利用对我国具有重大意义。  相似文献   

15.
中国石油大学(华东)图书馆项目在实施海绵城市建设的基础上,通过SWMM模拟按照低影响开发(LID)的要求,从绿化屋顶、下凹式绿地和雨水回用等方面在校园建设中对低影响开发(LID)进行探讨。低影响开发充分发挥建筑屋面和绿地等生态系统对雨水的吸纳、蓄渗和净化作用,在控制雨水径流、实现雨水的自然积存、渗透和净化等方面效果显著,并可通过浇洒实现对雨水的回用。本项目为校园绿色建筑的雨水利用设计和施工进行了有益探索,符合可持续发展的要求。  相似文献   

16.
刘祚俊 《居业》2022,(1):238-240
中国城市雨水利用虽初具规模,雨水资源化仍是社会各界密切关注的热点问题.学校作为人口密集场所,海绵校园的建设对于其改善生态环境并缓解涿州市水资源现存矛盾具有重要示范意义,这为雨水合理利用、构建生态城市提供了思路.本文以"海绵城市"理论模型为基础,对雨水直接与间接利用方案进行了探讨,设计出了合理可行的涿州校园雨水利用系统.  相似文献   

17.
《砖瓦》2021,(6)
当前我国民的资源节约、节能环保意识较高,面对着水资源短缺、浪费严重、不合理利用等各种不文明的行为,各行业加强了对资源利用技术的研究,如建筑行业就对雨水资源化的利用加强了研究和技术推广,在绿色建筑小区中可以通过收集来自屋面、地面的雨水,经过滤处理后可用于小区道路的清洗、消防、绿化灌溉等方面,可提高雨水资源利用效率,降低建筑的资源消耗量。从雨水资源化利用的意义出发,对绿色建筑小区的雨水回收与利用方式进行了简单介绍,希望引起更多行业对雨水资源利用的关注,促进我国经济和环保事业共同发展。  相似文献   

18.
唐泉  宣蔚 《工业建筑》2012,(Z1):21-23,7
随着生态建筑与可持续发展的设计理念得到越来越多的重视,雨水资源作为自然资源的一种,具有重要的生态特性。恰逢当今我国新农村住宅活动如火如荼,利用雨水这种可再生能源,削减农村住宅能耗,对建设节约型社会是一项适时而必要的工作。从多个方面阐述了雨水资源在新农村住宅中的生态化运用策略,展示了雨水回收利用在建筑中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9.
剖析了城市节约型园林绿地的含义,即在城市环境条件下,运用最高效的投入和技术措施,保持后期养护管理中最少的资源消耗和成本投入,并长期而持续地获得最大生态、景观、社会服务等综合功能的绿地.结合丰台区东高地怡馨花园绿地雨水收集再利用的技术实践,从节约水资源角度探讨了实现节约型园林绿化建设的途径.指出在城市园林绿地中进行雨水收集再利用是非常必要、重要而切实可行的:雨水收集再利用的关键是运用高效的技术措施并满足城市园林绿地综合功能的发挥.  相似文献   

20.
建筑小区雨水利用是解决水资源短缺和城市内涝等问题的重要途径,分析了各类雨水利用设施的雨水利用强度及其基本规模。在满足外排径流系数不大于开发建设前的前提下,以年成本最小为目标函数,应用非线性规划建立了建筑小区雨水利用优化设计模型。以合肥市某小区为例,对其雨水利用进行了优化,结果表明,该模型能较好地对建筑小区的雨水利用进行优化,为建筑小区雨水的合理利用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