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影响凹印铜金粉印金光泽度的主要因素   总被引:3,自引:2,他引:3  
在研究国内外铜金粉的微观形貌、厚度、水面遮盖率、定向排列、光泽度和粒度分布的基础上,分析了影响凹印铜金粉印金光泽度的主要因素。结果表明,国产铜金粉颗粒级差大、细小颗粒所占比例过多、金属片太厚、水面遮盖率小、定向排列不好等是影响国产铜金粉印金光泽度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2.
表面包覆处理对铜金粉抗氧性能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采用物理法和化学法在铜金粉表面进行有机和无机包覆。研究了经过不同试剂包覆处理的铜金粉红弱碱性水性介质中的吸氧量,计算了其缓蚀效率;并用差热分析方法研究了不同包覆处理的铜金粉在高温下的抗氧性能。结果表明:有机和无机包覆均能抑制铜金粉在弱碱性水性环境中的吸氧腐蚀,其中柠檬酸的缓蚀效果最佳,缓蚀效率达到95.83%;柠檬酸和抗坏血酸包覆均能提高铜金粉的氧化温度,正硅酸乙酯包覆处理后铜金粉的开始氧化温度随包覆量的增加而提高。  相似文献   

3.
EDTA分光光度法测定铜金粉中的高含量铜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前,常用的高含量铜的测定方法仍为古老的碘量法,其碘化钾的用量大、成本高、耗时多,而新近开发的光度法又因铜显色剂的问题不宜于高含量铜的测定,故有必要研究、开发新的显色剂。该文作者试用醋酸-醋酸钠缓冲溶液控制pH值,用乙二胺四乙酸二钠盐(EDTA)作显色剂,测定铜金粉中的高含量铜,同时利用EDTA掩蔽锌、铝等元素以消除其干扰。Cu^2+与EDTA生成摩尔比1:1的蓝色络合物,该络合物最大吸收波长为2=730nm,摩尔吸光系数为ε=88.9,铜离子含量在12-24mg/50mL范围内呈良好的线性关系,线性回归方程为A=0.0354+0.02317c,线性相关系数R=0.9995。采用EDTA分光光度法测定铜金粉中的高含量铜,所得结果令人满意,有开发应用前景,尤其适用于设备比较简陋的中、小型企业实验室。  相似文献   

4.
对凹印金粉表面进行涂覆及改性研究,并对改性后的凹印金粉进行了抗氧化性、比重、水面遮盖力、漂浮性等性能检测。结果表明,采用复合改性剂对凹印金粉进行表面涂覆和改性,提高了凹印金粉的抗氧化性、水面遮盖力和漂浮性,降低了凹印金粉的比重,从而提高了凹印金粉的综合指标。  相似文献   

5.
[目的]筛选保健功能较好的荞麦资源.[方法]以前期得到的营养保健成分较高的荞麦材料T330和T429及荞麦壳为试验材料,研究其膨胀力、持水率和束缚重金属离子能力的差异.[结果]荞麦材料间的膨胀力和持水率存在差异.膨胀力在不同荞麦材料间表现为荞麦壳>T429>T330,差异达显著水平;持水力表现为T330>荞麦壳>T429.荞麦壳对Pb<'2+>和Cu<'2+>的最大束缚浓度及最小束缚浓度均高于其他2份荞麦资源.[结论]荞麦壳具有较好的理化特性.  相似文献   

6.
以东平湖表层沉积物为研究对象,研究了东平湖表层沉积物理化特性分布特征.结果表明,东平湖沉积物pH值为7.80-8.26,属于中性偏碱性水质,而电导率和阳离子交换量的变化与水质情况有密切联系.东平湖沉积物有机质平均含量为29 mg/g,湖泊表层沉积物以粉砂质为主,对沉积物中营养元素的吸附以及迁移的影响较大.湖泊TN和TP含量的平均值为938.12、806.5 mg/kg,TP平均舍量比TN低约17.8%,且两者不存在显著相关性,表明东平湖沉积物中的氮和磷具有非同源性.  相似文献   

7.
杨庆雨  董冰凌  张国刚 《黄金》2012,(11):56-58
针对湖北鸡笼山铜金矿矿石性质复杂,铜、金回收率偏低,尤其是铜精矿铜品位较低的问题,筛选出新型高效的组合捕收剂Z-200和丁铵黑药对该矿石进行浮选试验。最终得到的铜精矿指标与生产指标相比,铜品位提高6.36%,回收率提高2.57%,金品位提高11.37%,回收率提高2.09%。  相似文献   

8.
介绍了萍钢公司烧结配加某澳大利亚矿粉的烧结试验。实验室试验表明,该矿粉理化性能相对较差,但在经济成本、烧结性能、冶金性能方面有较好体现。  相似文献   

9.
多元共渗金属铜表面强化机制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金属铜采用多元共渗后,可改变金属铜表面的组织结构和物理化学性能,既增加了表面强度,又不影响基体导热能力,从而提高部件的使用寿命,介绍了渗层的化学组成,元素分布,金相组织等与性能的关系,并对渗镀过程进行了模拟计算。  相似文献   

10.
介绍了镀锡板锡层、氧化膜和钝化膜等表面特性的分析测试技术,包括传统的化学分析方法、电化学分析方法和现代表面分析技术,如X射线光电子能谱(XPS)、辉光放电光谱(GDS)以及电子探针微区分析(EPMA)等。  相似文献   

11.
总结了确定青铜合金粉松装烧结温度的经验和对炉膛的颜色进行观察的经验。  相似文献   

12.
The FeSiBC amorphous powder cores were fabricated using powders of the FeSiBC amorphous ribbons which were mechanically crushed for a short time, and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magnetic properties and powder particle sizes was evaluated. The saturation magnetization Bs of the amorphous Fe82Si2B15C1 alloy was 1.62 T, which provided a superior dc-bias property for the powder cores. Meanwhile, a stable permeability up to high frequency range over 10 MHz and the low core loss of 400 kW/ma at f=50 kHz and Bm =0.1 T were obtained. These excellent high-frequency magnetic properties of the FeSiBC amorphous powder cores could be attributed to the effective electrical insulation between the FeSiBC amorphous powders made by mechanical crushing.  相似文献   

13.
本文综述用于车轴表面强化与修复的合金粉末制备方法及采用不同热喷焊技术进行车轴表面强化与修复。通过研究多元复合改性、复合材料的清洁熔炼和拉瓦尔喷嘴超音速雾化粉末制备技术,得到满足车轴基体材料表面强化和修复技术要求的合金粉末。  相似文献   

14.
球磨助剂对凹印金粉性能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讨论了不同助剂、助剂加入时间和助剂加入量等对凹印金粉性能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采用复合试剂2#可得到综合性能较好的凹印金粉。此外,助剂加入时间和助剂加入量应分别控制在2h和2%~6%。  相似文献   

15.
PREP工艺参数对FGH95高温合金粉末特性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研究了采用等离子旋转电极工艺制取FGH95高温合金粉末时各主要工艺参数对粉末平均粒度及其分布的影响。粉末的平均粒度主要取决于棒料的转速,且随棒料转速的增加而减小。粉末粒度的分布则与棒料转速、等离子弧电流强度以及等离子枪与棒料端部的距离等工艺参数有关。提高棒料转速、减小等离子弧电流强度或等离子枪与棒料端部的距离,均可使粉末粒度的分布范围变窄。  相似文献   

16.
马莹 《中国锰业》2005,23(1):48-51
为了解决粉尘污染,防止有害物质对人类健康的危害,提出和制定科学合理的防尘、治尘措施。必须要首先研究和了解粉尘的性质。本文根据文献资料,较系统全面地阐述了粉尘的性质,供有关同行参考。  相似文献   

17.
基于人工神经网络的连铸保护渣性能预测及试验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张玉文  丁伟中  朱立光 《炼钢》2001,17(6):28-30
结合人工神经网络计算机试验研究,建立了比较完善的基于人工神经网络的连铸保护渣性能预测模型。  相似文献   

18.
低成本钛粉末产品的生产、性能和应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论述了利用金属氢化物还原二氧化钛法生产高质新型钛粉的工艺方法及这种钛粉的性能和应用。粉末不含有残留的氯化物,适合于耐腐蚀医疗和其他一些用途。  相似文献   

19.
纳米NiO粉体的制备及其表征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采用溶胶转化-凝胶法制备了纳米级NiO粉体。Ni(OH)2粉体的TG-DSC分析表明:在升温速率为10℃/min的条件下,粉体在489K时开始显著分解,626K时分解完毕。X-射线衍射分析表明:分解产物为纯净的NiO2。NiO粉体的化学成分分析表明:其纯度高于国家标准。TEM电镜分析表明:NiO粉体呈单分散的球形或棒状颗粒。对NiO粉体的热敏性能有待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20.
研究了不同的真空烧结条件对钠还原制备钽粉的比表面积、表面微观形貌的影响。通过拟合得到不同比表面积钽粉的初始烧结温度、比表面积随真空烧结温度变化的经验方程,以及钽粉经高温烧结后比表面积变化拟合关系式。当在初始烧结温度以下进行烧结时,粉末的比表面积、微观形貌没有较大变化,当烧结温度高于初始烧结温度时,粉末的比表面积随真空烧结温度增加而减少,而粉末形貌表现为细枝晶粗大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